中国新闻

      【习近平:今天就是来听大家的】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30多年前工作过的河北正定县,看望塔元庄村干部群众,就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听取最基层的意见。干部和村民踊跃发言。习近平说,这里我很熟悉,当年下乡就骑自行车来。今天就是来听大家的,看看乡亲们,接接地气,充充电。  

     

      【习近平:最宝贵的是怀有赤子之心】习近平在塔元庄村说,作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一个人不论活到多大岁数,最宝贵的是历经沧桑仍怀有赤子之心。同样,我们党成立90多年了,执政60多年了,最宝贵的是要永葆青春、永葆生机活力。这就要不断改进作风,不断改革创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习近平:感情深不深不在时间长短】11日,习近平在正定看望30多年前在一个班子一起工作的老同事。他说,一个人对一个地方感情深不深,主要不在时间长短。焦裕禄在兰考工作只有一年多,但精神永存。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份感情,只要在一个地方工作过,就永远不会忘记那里的群众。

     

      【习近平: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7月1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平山县西柏坡参观。他对当地干部群众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

     

      【习近平:“两个务必”意义深远】习近平在西柏坡说,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探险家兼导演卡梅隆在返回之后从他的深潜器中出来探险家兼导演卡梅隆在返回之后从他的深潜器中出来

  新浪环球地理讯 3月26日消息,北京时间上午10时,在潜至近1.1万米深的世界最深海沟底部之后,导演卡梅隆已经搭乘自己的“深海挑战者”号潜水器浮出水面。

  好莱坞导演卡梅隆今晨驾驶其单人深潜器“深海挑战者”号下潜至世界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海渊底部。

  他也因此成为迄今独自下潜到这一深度的第一人,卡梅隆此行携带了在1960年时还无法想象的先进装备,其中包括收集数据,采集样本和拍摄影像的相关设备。1960年时,人类首次抵达挑战者海渊。

    在经过比预计更快的上浮过程之后,卡梅隆驾驶的深潜器出现在了太平洋的开阔海面上,并被搜寻的直升机发现,整个上升过程一共花费了大约70分钟。随后深潜器将会被等候的考察船上的船载吊车吊起回收。而在此之前卡梅隆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海渊底部最深处所花费的时间约为2小时36分钟。

    考察小组组员,来自美国宇航局的宇宙生物学家凯文·汉德(Kevin Hand)评价卡梅隆乘坐的深潜器的上浮过程是“完美”的。他说:“詹姆斯上浮的时候天气状况非常好,非常容易发现他的位置。”

     卡梅隆的深潜器浮出水面的位置大约位于关岛西南方向约300英里(约合500公里)处,在此之前,他已经在挑战者海渊沙漠般的海底游弋考察,并沿着海底悬崖航行,整个过程中一直在不停的收集样本并拍摄录像。在深潜器携带的所有设备中,有一台沉积物取样设备,这是一个机械抓手,还有一台专门用于捕捉小型海底生物的设备,除此之外还有测量海水温度,盐度和压强的各种仪器。现在,凯文表示:“科学小组已经做好准备开始对带回的样本进行分析处理了。”(晨风)

发表在栏目: 科学

  3.古道尔发现黑猩猩秘密

古道尔发现黑猩猩秘密古道尔发现黑猩猩秘密(图片来源:Vanne Goodall, National Geographic)

  一幅未标注日期的照片,展示了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和一只野生黑猩猩。1961年起, 古道尔便在国家地理学会的帮助下进行具有开拓性的黑猩猩研究。根据她的研究发现,黑猩猩懂得使用工具。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这是人类特有的行为。

  弗朗西斯说:“对于珍-古道尔,很多人并不知道当时的她还是一个未经考验的新人。但她的激情和求知欲点燃了国家地理学会当时的领导者的兴趣。相比之下,现在的我们更关注那些在所在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研究人员,也更愿意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为了鼓励新人,我们制定了年轻探险家资助计划,我们帮助新冒出的探险家进行研究,在每年举行的讨论会上向他们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我们一直在寻找新的未经考验的人和想法。”

  4.秘鲁古城马丘比丘

秘鲁古城马丘比丘秘鲁古城马丘比丘(图片来源:Hiram Bingham, National Geographic)

  照片展示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秘鲁古城马丘比丘,建在山顶之上。1911年,耶鲁大学考古学家海勒姆-宾汉姆在国家地理学会提供的资金支持下进行发掘。弗朗西斯说:“马丘比丘是古印加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西方人对它一无所知。资助马丘比丘考察是我们在考古学领域的第一批重要冒险之一。令人兴奋的马丘比丘挖掘工作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是国家地理学会资助探索计划的一个标志。”

  5.受到保护的红杉

受到保护的红杉受到保护的红杉(图片来源:Paul Zahl, National Geographic)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红木溪,两名科学家正在测量世界上最高的红杉的周长,其中一人是国家地理学会的受赠者切斯特-布朗(中)。1963年,就职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布朗获得国家地理学会提供的资金,他帮助成立了红杉国家公园。几十年前,《国家地理杂志》曾在成立公园管理局过程中扮演角色。弗朗西斯说:“1916年4月出版的《国家地理杂志》插页中登载了‘谢尔曼将军’的照片,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巨杉。这一期的《国家地理杂志》是美国通过国家公园管理法的一个促进因素。”

  6.资助南极考察

资助南极考察资助南极考察(图片来源:Admiral Richard A. Byrd Polar Center)

  南极洲,海军上将理查德-伯德检查飞机的日光罗盘。1929年,伯德和4位同伴成为第一批驾机飞跃南极的人,飞机上搭载着这个日光罗盘以及国家地理学会的会旗。当时,他们在空中对面积6万平方英里(约合15.54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区域进行拍照。弗朗西斯说:“进入极地地区的难度超过地球上的其他地区,也因此成为科学考察的热门。在南极考察中,伯德拍摄了一系列照片,帮助绘制南极地图。现在的极地考察利用很多新设备,例如各种远程传感装置。”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涂世友

昨日,涂世友委托的征婚联系人@挨踢客称,事件系他策划,“谁认真,谁傻逼”。

“贞操女神”网上征婚

此前,即将武汉大学硕士毕业的涂世友,因创办“雅品贞操网”、在网上贴出医院开具的处女证明,并自封“贞操女神”引起争论。

20日15时58分,涂世友认证微博@贞操女神发布征婚微博:“现面向全国征婚:1.作风正派、党员优先;2.有正当职业、无婚史、公务员优先;3.40岁以下、硕士以上学历;4.婚前不能发生性接触;5.婚后三年考察期不能过性生活,考察期结束后方可行夫妻之事;6.处男优先。1~5条缺一不可,有意者请留言。”

截至当日20时,该微博被转发4.4万次,评论1.8万次。众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被“雷倒了”。

网友不明白她的用心

涂世友现居武汉,靠自由撰稿为生。20日,她否认炒作,称网友不明白她的用心。

涂世友说:“我之所以要求‘党员优先’,是因为党员在入党前就要经受很多组织的考验,对于他的人品我比较放心;之所以要求‘公务员优先’,是因为我听到类似报道说,公务员对另一半的婚前行为很看重,大家的观念比较相似。”

对于“婚前不能发生性接触”、“婚后三年考察期不能过性生活”的要求,她回应说:“这是为了快速地考察一个人,如果有男同胞能答应我这样的要求,就说明他确实是爱我的。”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泰坦尼克”号沉船照片,展示了这艘邮轮的右舷。沉没过程中,“泰坦尼克”号的船首最先沉入大海,前端埋入海底深处
“泰坦尼克”号沉船照片,展示了这艘邮轮的右舷。沉没过程中,“泰坦尼克”号的船首最先沉入大海,前端埋入海底深处
“泰坦尼克”号的船尾,已经扭曲变形。照片在船尾上方拍摄
“泰坦尼克”号的船尾,已经扭曲变形。照片在船尾上方拍摄
“泰坦尼克”号的船首模型,揭示了一些此前从未看到的细节
“泰坦尼克”号的船首模型,揭示了一些此前从未看到的细节
2012年4月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这一期《国家地理杂志》将刊登一组新照片,展示“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全貌
2012年4月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这一期《国家地理杂志》将刊登一组新照片,展示“泰坦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处女航中发出事故,最后沉入大海。这场沉船事故是20世纪最严重的人类灾难之一,沉没之谜一直困扰了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几十年之久。即使到了今天,这艘命运悲惨的邮轮仍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

  4月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刊登一组新照片,展现“泰坦尼克”号在沉没100年后的景象。这些新照片由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借助高科技设 备拍摄,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泰坦尼克”号在1912年4月15日究竟遭遇了什么可怕的经历。拍摄“泰坦尼克”号残骸是一项为期2个月耗资数百万美元 的考察计划一部分,利用一系列手段对这艘沉船进行拍摄,展现此前从未看到的景象。

  2010年8月和9月,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考察人员利用潜水器拍摄“泰坦尼克”号残骸。他们借助侧扫和多波束声纳获取残骸细节,根据这些细 节评估“泰坦尼克”号在前几次考察过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勘察过程中,潜水器获取了大量“数据带”,通过将这些数据带结合在一起,描绘出沉船的全貌。这一过 程被形象地称之为“割草”,对“泰坦尼克”号沉船所在地区以及周边区域进行勘测。整个考察过程中,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考察人员共对3英里×5英里(约 合4.8×8公里)的区域进行了勘察。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对“泰坦尼克”号沉船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研究,管理局的考古学家詹姆斯-德尔加多在接受《国家地理杂志》采访时介绍了 拍摄残骸时使用的技术。他说:“这是一项能够颠覆游戏规则的技术。过去,我们对‘泰坦尼克’号进行勘察就像在午夜暴风雨中拿着手电勘察曼哈顿一样。现在, 我们可以借助更先进的技术进行勘察,了解我们希望了解的信息。”

  对“泰坦尼克”号残骸进行勘察是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最重要的研究项目之一。1985年,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发现了“泰坦尼克”号沉船,激起 了国际同行对深海考察的浓厚兴趣。随着技术的进步,考察人员使用的设备越发先进。他们利用远程遥控或者与主探索设备——系在考察船上或者完全自治——相连 的机器人勘测海床,与“泰坦尼克”号进行亲密接触,甚至进入内部进行勘察。

  新拍摄的照片能够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过程。以展现两个主要组件的侧面照片为例,能够让科学家了解这些组件与海床相撞时的 速度。沉没过程中,“泰坦尼克”号的船首最先沉入大海。由于一次又一次被冰山边缘刺透,船首上出现一些孔洞,现在仍清晰可见。随着一声巨响,船首落在海床 上。船首的外形在设计上允许“泰坦尼克”号在海面上平滑前行,沉入大海时,流线型船首前端首先撞到海床。

  与船首相比,船尾则是另一种情况。由于“泰坦尼克”号在中间发生断裂,船首底部撕裂,大量海水灌入。这也就意味着船尾下沉过程更为激烈。快速下沉时,海水的疯狂涌入冲毁了所有地板,内部结构和设施相继被毁。快速下沉和海水的强大冲击力对“泰坦尼克”号形成“开塞钻效应”,导致钢板撕裂,整个船身扭曲变形,与最初的模样形成巨大反差

  随着相关影片的上映以及从船舱内找到的遗物在世界各地展出,“泰坦尼克”号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这艘静静躺在海底12415英尺(约合3784米)的沉船也因此成为人类历史上名气最大的一艘船。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踏上处女航,驶往纽约。“泰坦尼克”号堪称当时最豪华的邮轮,专为富人打造,里面的餐厅极为考究,同时还建有土耳其风格的浴室,供富人享用。尽管在内部装潢方面煞费苦心,让“泰坦尼克”号成为豪华邮轮的典范,但这艘邮轮的建造者所采用的技术不足以让“泰坦尼克”号及时避开可怕的冰山,最终酿成惨剧。当时,一名嘹望员发现了冰山,立即通知值班人员。不过,由于身躯过于庞大,“泰坦尼克”号无法及时避让,最后撞上冰山。猛烈的撞击撕裂了右舷,16个水密室中有5个灌入海水。专家们表示,如果正面撞上冰山,“泰坦尼克”号还有幸存的机会,但历史没有如果。

  撞上冰山2小时40分钟后,裂成两半的“泰坦尼克”号最后沉入大西洋。在这近3个小时时间里,“泰坦尼克”号上一片混乱,工程师检查受损情况,船员组织撤离行动,乘客则纷纷涌向救生艇。当时,“泰坦尼克”号上的救生艇数量只有法律规定的一半,也就是说,只有一半乘客能够登艇。混乱中,一些救生艇只装了一半乘客便离开“泰坦尼克”号,致使很多本能获救的人遇难。“泰坦尼克”号发生海难后,与救生艇有关的规定发生巨大变化,这也是“泰坦尼克”号留下后人的一个最宝贵的遗产。

  好莱坞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对“泰坦尼克”号产生浓厚兴趣,自1985年发现以来,他曾经33次潜入海底,对这艘沉船进行勘察。根据重现“泰坦尼克”号事故的模型,右舷被冰山撕裂后灌入海水,很快,船首开始下沉。随着船首的下沉,船尾逐渐离开水面,高高翘起,推进器整个暴露在外。在达到一定程度后,船身裂成两半,船首和船尾相继沉入大西洋。(秋凌)

相关阅读

  百年回顾泰坦尼克号惨剧 细数六位没上船的名人

  泰坦尼克号沉没或另有隐情:月亮引发大海潮所致

  泰坦尼克最后午餐菜单将拍卖 有望十万英镑成交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2月1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科学家2日宣布,他们在新西兰克马德克海沟捕获7只神秘的片脚类动物,可能是一个新的片脚类种群。这些神秘动物呈浅桃色,体型巨大,外形与虾类似。克马德克海沟位于新西兰北部海域,深度达到6.2英里(约合10公里),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之一。

  1.巨型片脚类动物

巨型片脚类动物巨型片脚类动物

  迄今为止发现的体型最大的片脚类动物,在海底大约4.35英里(约合7公里)的深度捕获,身长达到惊人的11英寸(约合28厘米),几乎是此前的纪录保持者的3倍。科学家尚不确定这些新发现的巨型动物到底是一个新的片脚类种群还是已知片脚类动物的超巨型个体。

  阿伯丁大学海洋生物学家、海沟考察队负责人艾伦-杰米森一直希望能够发现一种成功躲过科学家捕捞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狮子鱼。不过,发现巨型类虾片脚类动物同样让他感到非常吃惊。他说:“片脚类动物在深海海沟较为常见,但体长通常在2到3厘米之间。它们会像一群蜜蜂一样在几分钟内突然出现,而后吞食所有诱饵。我们发现的片脚类动物堪称怪物,此前从未发现过体型如此巨大的片脚类动物。”

  2.一天的收获

一天的收获一天的收获

  海洋考察队成员手里拿着在海沟中发现的超巨型片脚类动物。从左至右分别是藤井东洋、杰米森和阿什利-罗登。考察队曾对地球上的其他深海海沟进行勘探,但只在克马德克海沟发现这种巨型片脚类动物。杰米森表示:“我们不知道何种因素导致这些片脚类动物的身躯远远超过在其他海沟发现的片脚类动物。这是一个不解之谜。最为怪异的是,在考察即将结束时,我们又回到发现这些巨型片脚类动物的地点,结果再未拍到或者发现一只巨型片脚类动物。在最初的那一天,我们在8小时内捕获了7只。在此之后,它们就彻底消失了。”

  3.腹部细节

腹部细节腹部细节

  与其他片脚类动物一样,超巨型片脚类动物也是食腐动物,尤其喜欢沉入海底的腐肉。杰米森表示:“它们拥有超乎寻常的嗅觉。如果附近存在尸体或者腐烂的组织,它们会立即闻到,而后马上游过去,饱餐一顿。”这种巨型片脚类动物下颚力量很大,帮助它们撕咬和吞咽腐肉。

  4.胃口超大

胃口超大胃口超大

  在深海海沟,动物对食物的争夺异常激烈。为了生存,片脚类动物每次都是能吃多少吃多少。杰米森说:“它们的内脏能够膨胀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海沟内的食物数量很少,它们需要尽可能多吃一点。经过长时间的进化,一些片脚类动物能够在长期挨饿的情况下继续生存,挨饿时间可能达到一年。”

  5.难以捉摸的狮子鱼

难以捉摸的狮子鱼难以捉摸的狮子鱼

  超巨型片脚类动物并不是此次海洋考察的目标,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人知道它们的存在。海洋科学家的真正目标是,在克马德克海沟发现照片中呈现的正在吃一条腐鲭的狮子鱼。这种动物生活在克马德克海沟大约4.7英里(约合7.5公里)的深度,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便再也没有在这个海沟发现它们的踪迹。杰米森说:“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海沟,你都有可能发现大量狮子鱼。它们通常在海沟中部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生境,而后繁衍生息。”

  6.简易陷阱

简易陷阱简易陷阱

  用于捕获海沟动物的简易陷阱,里面装有诱饵,而后被沉入片脚类动物数量往往最多的区域。杰米森和他的研究小组一直在收集世界各地的深海海沟片脚类动物的基因数据,用于了解它们如何联系在一起以及活动范围。根据他们的发现,这种动物可以移动数千英里,前往另一个海沟。杰米森说:“一定存在某种机制,让它们得以延续自己的基因。它们一定在卵形期进行这种迁移,漂到另一个海沟所在海域,而后沉入海沟。我不认为它们会以其他方式从地点A前往地点B。”(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华网北京10月5日电(记者赵超)2012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即将启动。记者从中国国家公务员局获悉,新一年度国家公务员招考将加大对考生“德”的考察。

  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负责人表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目的在于选拔人才。为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输送新鲜血液,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严格把关,而不是仅仅看重笔试和面试成绩。

  这位负责人表示,对招考公务员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是否具备报考资格条件,二是是否达到公务员基本素质标准、有公务员职业应当禁止的行为,三是是否曾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及影响公务员形象的行为。

  在“德”的方面,考生政治品德不良,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意识较差将不得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2)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这是此次海底绘图作业中发现的新火山,这幅图中最显眼的那座据信是最活跃的,在过去数年中曾经发生过喷发
这是此次海底绘图作业中发现的新火山,这幅图中最显眼的那座据信是最活跃的

海底火山!里特博士的小组对一条宽约100英里(约合161公里),长度约等于英国的海域进行海底地形测绘,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了12座先前未知的新火山,图中缺失部分是露出水面的岛屿
里特博士的小组对一条宽约100英里(约合161公里),长度约等于英国的海域进行海底地形测绘

  科学家们近期发现在南极洲冰封的洋面之下存在一系列的火山,其中至少有数座仍然处于活跃状态。这是该地区首次发现此类现象。这些火山从海底高耸而起,有些高出周围海底近1万英尺(约合3000米)——几乎到达水面。

  菲利普·里特(Philip Leat)是来自英国南极调查局的火山地质学家,他说:“这是一座大火山,一座非常巨大的火山。如果这要是在陆地上,它将非常壮观。”里特曾经分别在2007年和2010年两次率队赴南极进行海底地形测绘任务。

  这组12座海底火山位于南桑威奇群岛以南,这是一个偏远的群岛,由终年冰雪覆盖的火山岛组成,孤立于南大西洋的万顷碧涛之上,这里的火山在2008年还发生过喷发。而此次发现的海底火山则是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这样的大批量海底火山地形。

  里特说,考察队对于这样的结果多少感到有点吃惊。他说:“我们知道这一地区应该还会存在其他火山的,但是我们并非抱着发现火山的目的而去的;我们的任务是去绘制海底地图,因为我们的地图上这片海区仍然是一片空白,因此我们需要进行绘图,来看看这里究竟有些什么。”

  来自海底的惊喜

  借助船上搭载的先进制图设备,考察队顺利地进行着工作,一切顺风顺水。

  里特说:“海底的图像显示在你面前的计算机屏幕上,这非常让人兴奋。”他说:“你到处瞎看,然后你突然注意到海底的地形开始上升了,而你对于它究竟会上升到多浅的地方心里没底。”

  某天深夜,在一个点上,小组发现海底出现一座巨大的火山,其高耸的山峰几乎要让皇家考察船詹姆斯·克拉克·罗斯(James Clark Ross)号触礁。里特说:“那可真是惊险。”

  研究小组决定停船并等待天亮。随后进行的仪器测量显示这里水下的火山口距离水面仅有160英尺(约合48.8米)不到。

  确认存在火山

  尽管这些山峰隐匿于水下,没有3-D水下测绘技术是无法观察到的,但是科学家们仍然能迅速判断出这是否是一座火山。

  里特说,它们的圆锥形状泄露了天机。“除了火山活动之外,在海床上没有其他途径可以形成这种形状。”除此之外,地质学家们对这些“顶峰”进行了抓斗取样分析,结果发现了大量的火山碎屑成分,浮石以及黑色玄武岩成分。

  这一发现支持了一项1962年发布的考察报告,当时一艘考察船在此区域考察并报告称他们发现海底存在火山爆发。

  里特还说,他船上的生物学家们注意到这些火山系统中存在类似热泉的区域,这里生存着多种有趣的生物,有关这些发现的报告将很快公布。

  尽管这片海域基本都是冰封而偏僻的,但是里特说整个航程一点都不枯燥。事实上非常有趣,因为每一刻都有一个从未被世人了解的崭新世界在你的面前呈现出来。

  他说:“这简直太妙了,晚上你几乎无法入睡,因为这一切太令人兴奋了。”(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温玉成教授左1拜访民间老人和高僧大德。根秋多吉 摄


温玉成教授在丹巴墨尔多寺庙考察。根秋多吉 摄

  4月29日至5月1日,中国著名佛教考古学家温玉成和成都考古院研究员张雪芬在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境内探寻成吉思汗陵墓之谜。通过实地考察后,温玉成透露了成吉思汗陵墓为什么可能在丹巴境内的种种迹象和考古成果。

  据了解,2010年9月25日,温玉成在内蒙考察察嘎仙洞时,与呼伦贝尔市委统战部部长孟松林谈话间,孟松林提到成吉思汗陵可能在四川大金川、小金川之间的话题,并介绍了一位厨师说了很多关于成吉思汗陵在四川的故事。

  回到北京后,温玉成查阅了大量相关史料、资料,分析成吉思汗的作战路线和策略。在查阅权威文献时发现,《元史》记载:1227年7月己丑日,崩于萨里川哈老徒(哈老图)之行宫,寿六十六,葬起辇谷。而《蒙古黄金史纲》记载:1227年,67岁,7月12日宾天。在汗的大地,修筑了永世坚固的八白室(今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镇成吉思汗陵)。后葬不而罕·合勒敦山(在蒙古乌兰巴托东北约180公里处,东经109°北纬49°)。《草原帝国》记载:1227年8月18日,在平凉以西地区去世,终年60岁,遗体葬不而罕·合勒敦山。史书记载一片混乱,温玉成教授感到有些棘手。

  “萨里川定位南辕北辙,成吉思汗陵墓疑案悬而难决。萨里川倘若在蒙古,成吉思汗驾崩于此,灵车怎么可能北行而走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镇,即现在的成吉思汗陵?”温玉成教授说。

  又查阅《宋史》发现,成吉思汗6月驻军清水后,蒙古军(北兵)左右两军南下激战正酣,成吉思汗难道会在清水“避暑养病”?温玉成教授分析:“这期间成吉思汗真的在清水"避暑养病",真的就没有干些什么吗?”

  温玉成推理分析,如果从成吉思汗进驻清水至他驾崩,这段时间以30天计算的话,日行军约为39公里;若以40天计算,日行军约为29.5公里。前面作战,可能慢一些。无论怎么说,蒙古骑兵以这样的速度进发,是不在话下的。

  根据种种迹象和记载分析,温玉成教授提出了成吉思汗陵墓在川西的说法,也成为国内第一个站出来从学术理论分析为什么成吉思汗陵墓在川西的学者。

  在丹巴考察期间,听说有一位叫兰木克的神秘守山人,家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据说他两年前去世了,现在他还有一个哑巴徒弟,温玉成怀疑:也许那位是守成吉思汗陵墓的当地人。

  “这次丹巴考察,发现了墨尔多与鄂尔多有着一些关联,成吉思汗忌日和当地节日也有很多巧合之处。同时,丹巴和蒙古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领钦寺找到的巴思八文写的对联是最有说服力的考古证据之一。当地活佛透露发现奇特人骨的说法也很有考古价值。这些考察资料为更进一步确认成吉思汗陵墓在丹巴境内的判断和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温玉成介绍。

  在甘孜州丹巴县3天的考察期间,温玉成教授边走边看边问,拜访了大量的民间老人和高僧大德,分析了地理位置和地名,寻找收集了大量的考古资料,查阅了地方一些文献资料等。“期待在丹巴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发现更多的奇迹。”温玉成说。

发表在栏目: 科学
4月29日至5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天津考察工作。这是胡锦涛在保障性住房小区秋怡家园亲切看望居民,了解他们的住房改善情况。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4月29日至5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天津考察工作。这是胡锦涛在保障性住房小区秋怡家园亲切看望居民,了解他们的住房改善情况。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4月29日至5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天津考察工作。这是胡锦涛在中欧合资空中客车天津总装有限公司车间同中外员工交谈,详细询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新华社发   4月29日至5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天津考察工作。这是胡锦涛在中欧合资空中客车天津总装有限公司车间同中外员工交谈,详细询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新华社发

  新华网天津5月1日电 (记者 邹声文 李靖) “十二五”时期的第一个春天,海河两岸春潮涌动,渤海之滨千帆竞发,1300万天津人民正信心百倍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不懈努力。

  4月29日至5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天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等陪同下,深入社区、企业、科研机构,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调查研究,同基层干部群众共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大计。时值“五一”国际劳动节,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条战线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

  总书记一直牵挂着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4月29日下午一到天津,就直接前往保障性住房小区和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考察。

  近年来,天津市认真落实中央要求,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已向40多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胡锦涛这次考察的北辰区秋怡家园就新建有1300多套公共租赁住房,一些中低收入家庭已经入住。在秋怡家园,总书记首先听取了天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汇报。胡锦涛强调,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民心工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就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继续增加资金投入,优先保证用地供应,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同时要完善配租政策,帮助更多中低收入群众解决住房困难。

  随后,胡锦涛走进公租房住户徐淑娟家中看望。徐淑娟是一位退休职工,丈夫从原单位下岗多年,女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她家刚刚租住了这里的一套两居室。进屋后,总书记逐个房间察看,并同徐淑娟一家促膝交谈。从原先的住房情况到对新房是否满意,从公租房的租住程序到租金能否负担得起,总书记问得很具体。徐淑娟告诉总书记,一家3口以前挤在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现在住上了68平方米的新房,政府每个月还给租房补贴,住房条件大大改善了。胡锦涛听了十分高兴,祝愿她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还勉励她的女儿在工作实践中增长本领、尽快成才。

  听说总书记来到秋怡家园,居民们纷纷簇拥上前,热情向总书记问好。胡锦涛同大家亲切攀谈,了解他们的住房情况。总书记说,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正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以努力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相信大家在政府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一定能使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听了总书记的这番话,居民们连声感谢党的好政策。

  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是一家社会公益型质检机构。胡锦涛非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特意到设在这个研究院的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考察。检测室里,一些检验人员正忙碌地做着检测。总书记走到检测台前仔细察看,向检验人员询问样本选取、检测方法等情况,对他们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面对聚拢过来的中心工作人员,总书记谆谆叮嘱大家:“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你们中心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守卫者,一定要坚决执行食品安全法,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监管力度,严把食品安全关,确保广大群众都能吃上放心的食品。”总书记前来考察并作重要指示,给中心工作人员以巨大鼓舞。大家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做好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的决心。

  总书记高度重视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4月30日用一整天时间,深入新区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实地了解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自主创新等情况。

  天津滨海新区自2009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区以来,高端产业快速聚集,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对外开放向更高层次迈进。新区22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处处焕发出蓬勃生机。

  在中欧合资空中客车天津总装有限公司整洁明亮的车间里,胡锦涛看工作流程、问组装技术,仔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外方管理人员介绍说,公司投产两年多已累计交付46架空客A320系列飞机,产品质量完全达到欧洲标准,中国员工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都很棒。胡锦涛高兴地说:“空客天津总装公司项目合作成功,再次表明中欧经济合作有着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希望中欧经济合作取得更多成果。”胡锦涛表示,中方与空客公司有着良好合作。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航空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应进一步加强合作。胡锦涛还兴致勃勃登上一架正在组装的飞机,认真察看舱内设备。总书记对中方员工说,飞机制造属于高端制造业,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希望大家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切实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胡锦涛一边看展板,一边听取生态城建设进展情况介绍。他称赞这个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又一个亮点,希望生态城的建设者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生态城建设步伐,努力探索出一条城市节能环保的良性发展路子。总书记饶有兴致地走进动漫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抠像棚、动作捕捉室、超级渲染中心,观看动漫设计制作演示,并同企业员工交谈,询问动漫制作的技术细节。总书记对他们说,发展动漫产业,对于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群众生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你们充分利用动漫园这个平台,努力创作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特征、深受群众欢迎的动漫精品,推动我国动漫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展厅和机房,有关负责人向总书记汇报说,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是目前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装备到天津中心后,已经为70多家用户提供了高性能计算服务。胡锦涛听得十分专注,他欣慰地说,“天河一号”研制成功,使我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跨入了世界领先行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总书记勉励科研人员再接再厉,不断攀登超级计算机研制新高峰;希望天津中心进一步搞好运营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胡锦涛仔细观看微生物分子设计和改造、秸秆等可再生生物资源转化实验,向科研人员了解工业生物技术研发和应用情况。总书记说:“生物产业是‘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你们所从事的研究,对生物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希望你们发挥聪明才智,坚持自主创新,努力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考察时,胡锦涛特别强调,天津滨海新区已进入全面开发开放新阶段,要大胆探索、积极作为,按照国家对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要求,坚持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努力使滨海新区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总书记对天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寄予厚望,5月1日专门听取了远景规划介绍和全面工作汇报,对进一步做好天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天津市规划展览馆设有16个展区,集中展现了天津的历史变迁、发展现状和远景规划。在一个个模型、一段段视频、一幅幅照片、一张张蓝图前,胡锦涛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观看,并就有关问题同天津市负责同志交流。胡锦涛指出,搞好城市规划,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广大居民工作和生活。希望天津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城市建设规律,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意见,把规划完善好,把整个城市尤其是滨海新区建设好、管理好,真正使天津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

  考察结束时,胡锦涛听取了天津市委和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对天津市近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胡锦涛希望天津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快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创新精神和务实作风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描绘人民幸福生活新画卷,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一同考察。

(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