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植物利用多汁的果肉、甜蜜的花蜜引诱昆虫、青蛙甚至于老鼠,而后利用死亡陷阱将猎物捕获。得手之后,它们用酸融化猎物的身体,而后美餐一顿。它们的死亡陷阱极具欺骗性,整个捕食过程令人吃惊。一些植物学家一度认为肉食植物捕食昆虫纯粹是意外之举,我们现在知道它们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已经养成吃肉的嗜好。但这种嗜好往往没有什么必要,因为它们通常生长在富含营养物的土壤中。以下7种植物凭借与众不同的捕猎方式或者怪异的饮食习惯在肉食植物家族独树一帜,其中一种肉食植物甚至喜欢吃小动物的粪便,如此嗜好令人不可思议。
1.捕鼠猪笼草
捕鼠猪笼草
猪笼草外形好似一个大罐,里面盛满雨水、酸和酶,它们分泌的花蜜能够引诱猎物,通常是昆虫,偶尔也猎捕两栖类动物。有时候,它们也会猎捕体型更大,肉更多的动物。学名“Nepenthes attenboroughii”的猪笼草是一种新发现的猪笼草物种,以英国博物学者和电视主持人大卫•艾登堡的名字命名,它们不仅捕食小老鼠,大老鼠也不放过。它们的瓶状体个头与足球差不多,里面经常发现巨型蜈蚣和身长达到4英寸(约合10.16 厘米)的大蜘蛛。
2.美丽而致命的茅膏菜
美丽而致命的茅膏菜
照片中的茅膏菜上面挂满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它们是一种美丽的观赏植物,同时也是一个可怕的昆虫杀手。它们利用触毛尖上的露珠引诱昆虫,而后利用黏液捕获昆虫,最后分泌酶消化猎物。只需要短短15分钟,被捕获的昆虫便小命呜呼。被溶解的昆虫尸体变成“营养汤”,随后被叶子吸收。所有茅膏菜种群都能够移动触毛,向叶子中部弯曲,尽可能让昆虫身体接触到更多的腺。
3.喜吃粪便的猪笼草
喜吃粪便的猪笼草
巨型山区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rajah”,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食植物,能够捕食老鼠,但这种事情并不经常发生。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巨型山区猪笼草非常喜欢吃动物的粪便,尤其是树鼩 的粪便。如果周围没有足够的昆虫出现,它们便成为一个天然马桶,供树鼩 使用。它们利用花蜜引诱附近的树鼩 ,而后利用巨型瓶状体收集粪便。科学家认为这种植物的瓶状体已经进化成堪称完美的树鼩 马桶,帮助两种物种形成一种怪异的共生关系。
4.捕虫堇
捕虫堇
捕虫堇是狸藻科捕虫堇属家族成员,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够在叶子表面捕获昆虫,就像捕蝇纸一样。得手之后,它们对猎物进行液化处理,而后吸入体内。这种植物长有无茎莲座型叶丛,有时只在长长的茎干上开一朵花。随着季节变化,很多捕虫堇也在肉食和非肉食之间转换。
这种植物长有特殊的腺,分散在多汁的叶子表面,叶子能够分泌可见的湿滴,吸引蚊子等找水喝的昆虫。对于那些不幸落在捕虫堇上的昆虫来说,奋力挣扎不但没有任何作用,同时还会适得其反,导致身体接触到更多粘腺,进一步沦为捕虫堇的囊中物。与喜欢吃粪便的猪笼草一样,捕虫堇也能够消化其他食物,例如落在叶子上的花粉。
5.极具欺骗性的狸藻
狸藻
狸藻能够开出可爱的小黄花并伸出水面,从外表上看,它们就是普通的水生植物,但普通的外表外,它们也能设置复杂的陷阱,捕获蝌蚪等动物。狸藻的茎干很长,通常没入池塘或者躺在沼泽地上。在茎干上,它们会设置袋子状的小陷阱,利用负压力捕获猎物。猎物触动“暗门”之后,周围的水便进入陷阱,装满水之后,陷阱关闭。
这种诱捕方式能够捕获体型较大的猎物。捕到蝌蚪之后,狸藻会从尾巴开始享受,一点点将猎物消灭光。除了蝌蚪外,蚊子幼虫,线虫和水蚤也都写进它们的食谱。狸藻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的潮湿环境,有时也能在南美雨林潮湿的树皮上发现它们的踪迹。
6.眼镜蛇莉莉
眼镜蛇莉莉
眼镜蛇莉莉学名“Darlingtonia californica”,也被称之为“加州猪笼草”和“眼镜蛇草”,通常生活在寒冷山水补给的溪流或者沼泽中。它们是一种罕见的植物,很难培育。它们的管状叶子按照特定的角度排列,外形好似一条吐着舌头,准备发动袭击的眼镜蛇。
与其他猪笼草不同的是,眼镜蛇草的瓶状体并不收集雨水。它们利用根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控制水量。一旦昆虫被诱捕,润滑的分泌物和向下的绒毛便会阻止猎物逃脱。半透明的“出口”实际上并不是出口,只是对猎物生命最后时刻的一种嘲弄。如果奋力挣扎,企图逃跑,猎物便会掉进水里淹死。
7.维纳斯捕蝇草
维纳斯捕蝇草
维纳斯捕蝇草是肉食植物中的明星,拥有最富动感的反射诱捕机制。它们主要以甲虫、蜘蛛、蚂蚁和蝗虫为食。有趣的是,这种植物的表面有很多小洞,允许小型飞行昆虫逃跑。之所以放它们一马的原因在于:它们所含的营养物不足以补充捕猎时耗费的能量。张开时,陷阱的裂片凸起,用看似多汁的粉红色果肉引诱昆虫。当表面的细毛受到刺激,陷阱便会关闭,形成一个凹面囚笼。如果猎物挣扎,裂片便会将它们夹得更紧。封闭的陷阱好似一个胃,慢慢消化猎物。维纳斯捕蝇草偶尔也会捕食青蛙等体型较大的猎物。(孝文)
顾影自怜
动静相宜
顾影自怜
动静相宜
39岁的英国摄影师保罗·塞维尔耗时数月拍下了一组令人窒息的鸟类倒影图片。为了这份“其职业生涯截至目前最满意的作品”,塞维尔花费好几天在自家花园里建造了一个小池塘,并摆上岩石、树枝和浮萍,让它看上去更加自然,以吸引鸟儿光临。他每天都在池塘边架好机器调好光,然后守在那里好几个小时等待最完美的图片。
拍了20多年野生动物的塞维尔对鸟类摄影有极高的兴趣,他总能够精准地抓住那些最美丽的瞬间。在这组作品中,他拍下了从蓝山雀到知更鸟等各种“线条、大小和羽毛颜色迥异”的鸟类。鸟儿喝水,或者梳理羽毛,甚至对着水塘顾影自怜的时刻都被他抓到。
北京时间4月25日 科学家近日在火星南极发现存在以巨大的地下干冰或者冻结的二氧化碳水库,这项发现让科学家不得不重新评估火星的气候历史,他们认为60万年前尘埃风暴或曾席卷火星。科学家一直认为火星大气尘土飞扬常有风暴,类似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沙尘暴,现在看来情况远比预估计的恶劣。他们猜测60万年前火星大气中富含二氧化碳导致气候环境极端恶劣。 图1暴风雨天气:火星南极发现巨大的地下干冰水库使得科学家不得不重新评估火星的气候历史在火星地轴仍倾斜的历史中,阳光直射南极融化了某些冰冻的二氧化碳。这导致火星大气更厚且引起更多灰尘进入空气,引起恶劣的沙尘暴。而其它时期二氧化碳则作为季节循环的一部分进入地下。更厚的大气意味着火星上可能有更多区域或有液态水的存在。“几十亿年火星并非温和热带性气候。”
预估计:利用美国宇航局火星侦察轨道器收集的数据,该地图用不同颜色标出了沉积物的厚度。红色代表600米厚度,黄色是400米暗蓝色则代表不到100米,逐渐减少到零火星现在寒冷贫瘠且不断受到致命的辐射。它的大气层主要有二氧化碳组成,现在比地球珠穆朗玛峰顶部空气还要稀薄很多倍,事实上火星大气还不足地球大气的1%。然而火星表面的沟渠、峡谷和河道也表明火星早期也曾温暖湿润。火星地下的干冰沉积物体积和南美洲最大的湖苏必利尔湖相当,它是利用美国宇航局火星侦察轨道器的地面穿透雷达探测发现的。研究学者估计干冰水库所含的二氧化碳是预估计的30倍,这也许能解释为何大部分火星大气消失了。
1935年4月18日,德州斯特拉特福出现了一场沙尘暴。沙尘暴多由大面积干旱引起,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乡村地区常有发生虽然发现的干冰水库量较大,当倘若将所含二氧化碳全部释放也仅仅能使火星大气含量翻倍,本质上仍无法提高火星温度,或者形成水池。“大气仍很稀薄,还未达到能使火星整体温度上升或允许表面液态水存在的密度。”火星大气之谜一直困扰着科学家,美国宇航局计划2013年发射新宇宙飞船探索火星上层大气以及研究气体是如何消失的。(编译/严炎刘星)
如果胡安德富卡板块继续俯冲到北美板块的下面,“大型逆冲区”地震将会引发海啸
如果发生大地震,西雅图1994年前建设的建筑物都将倒塌
海啸和地震袭击日本后,汹涌而来的海水冲过防洪堤
科学家表示,美国西北海岸地区可能会被称作“大型逆冲区”地震(‘megathrust’earthquake)的海下板块运动摧毁。日本大地震后发表的有关胡安德富卡板块(Juan de Fuca Plate)引起巨大威胁的评论,引起人们对大西洋沿海地区产生担忧,害怕这里会经历类似重创。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活动构造和海底绘图实验室的研究数据,已经使这种可怕的可能性人所共知。
这些研究结果出现在纪录片《超级地震:日本震撼时刻(Megaquake: The Hour That Shook Japan)》上,这部纪录片将于这周末在英国《探索发现频道》播放。3月11日引发日本海啸的地震,可能就是“大型逆冲区”地震,现在研究人员担心,位于美国近海50英里(80.47公里)处的卡司凯迪亚断层(Cascadia Fault)线有一天可能会裂开,引发地震和海啸。据《泰晤士报》说,这个断层发生里氏8级以上的大规模地震的平均时间间隔是240年,300多年前该地发生最后一次“超级地震”。
“大型逆冲区”地震是世界上最大级别的地震,它发生在“俯冲带”。当地球的一个构造板块俯冲到另一块下面时,就会形成俯冲带。据加拿大自然资源部说,卡司凯迪亚断层发生的最后一次地震的震级估计是里氏9级。胡安德富卡板块正在外力的作用下,被迫沿卡司凯迪亚断层俯冲到北美板块的下面。由于两个板块有很大部分叠加在一起,慢慢积聚的压力终有一天会导致板块断裂,引发大型地震。俄勒冈州立大学活动构造和海底绘图实验室主管克里斯•古德芬戈教授表示,他们收集到的信息显示,这两个板块间的压力正在不断增加。他说:“它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这是毋庸置疑的。”
美国耶鲁大学生物圈研究所所长、地质学家杰弗里•帕克最近表示:“历史告诉我们,未来10年会有更多‘大型逆冲区’地震发生,但是我们并不清楚确切时间。”《泰晤士报》称,从温哥华岛(Vancouver Island)延伸到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卡司凯迪亚断层已经沉睡了300多年,科学家认为,未来50年这里有45%的可能性发生里氏8级以上地震。并有15%的可能性发生里氏9级以上地震。这种地震会引发30米高的强海啸,席卷太平洋西北海岸,影响俄勒冈州、华盛顿和温哥华岛,并有可能波及日本。
由于位于美国西北部的几座城市都没对“大型逆冲区”地震做好充分准备,因此这种威胁变得更严重。用来保护住宅区的升级程序目前正在研发中。由于1994年前西雅图的建设规章还不健全,之前建设的摩天楼在海啸的冲击下会轰然倒塌,很多海岸居民区会被卷走。据说俄勒冈州有大约1000所学校很难抵御地震和海啸,但是重建工作要到2032年才能完成。而专家并不清楚何时会发生大规模地震。
南加利福尼亚州地震中心主管汤姆•约旦说:“我们不知道如何回答你,我们总不能说:‘下周你最好逃到城外去,因为这里可能会发生大型地震。’”地球物理学教授约翰•麦克卢斯基说:“现在的问题是,地震更像是公交车,有时会一次到站2、3辆,而不是一辆接一辆的有规律到达。我们需要先看一看一个地区的最大规模地震会造成多大破坏,然后采取措施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杨孝文)
美国曾想制造“火星人”
科学网(kexue.com)讯 今年是人类进行宇宙探测第50年,不过近来宇航员是否在太空上有性爱行为的讨论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对此,俄罗斯专家表示,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前苏联从未在太空从事性行为。而至于美国人,俄专家说道:“这得问他们。”
莫斯科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波格莫洛夫透露:“从无官方或非官方证据显示,俄国太空人曾在太空从事性行为或进行性实验。”他说,“至少在俄罗斯或前苏联的太空探测历史上,肯定没有这样的状况。”
多年来传言指出,俄美两国曾实施秘密计划,测试无重力状态对性行为的影响力,但一向遭俄美强烈否认。波格莫洛夫说,“美国太空有没有进行这项测试,我并没有资料依据,所以无法判断。”
美国太空总署的科学家莱文在2010年年底出版一本“工具书”,内容主要在介绍“如何殖民火星”,书名为《人类的火星任务:殖民火红星球》,除了研读火星的气候,大气以外,书中也也巨细靡遗地介绍太空人员的“床事”,以确保代代子孙能够繁衍在这颗火红星球。
书中的“火星上的床事”详述殖民者牵繁衍后代的问题,殖民在火星的太空人需具备生育能力,因此由人类所生出的第一个“火星人”也是可以预见的但在无重力空间的太空舱里要从事性行为几乎就像进行高难度的体操运动一样。除此之外,太空舱内的性行为是否会影响整个太空团队的气氛以及士气也是另一个问题,在太空中怀孕对胎儿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美国加州的乔瑟夫博士提到,火星任务至少耗时2年,容易产生情感依赖,随后发生关系也是一件相当自然的事情,虽然尚未有太空人出面承认曾从事过“太空性爱“,乔瑟夫表示他有听过太空性爱的故事,因为缺少实际案例,所以运用在地球上的例子加以设想太空人的“无重力做爱”。
乔瑟夫以南极洲做比喻表示,包括美国航空航天局也同意南极严峻的生活条件与太空雷同;南极极度寒冷且人们花大多的时间待在室内,而前往进行长期研究的科学家也曾有怀孕的例子传出。不过他和莱文有共通点,就是在火星上生出“地球宝宝”,可能不是“正常”的健康地球人。美国宇航局方面则是发出简短声明,无法做出任何评论。
(科学网-kexue.com 米蓝色)
美国公司研发的新型夜视镜
美国夜视镜生产商最近研发出一种新型夜视镜,其视野范围是当前一般产品的两倍多。
按照生产商SA Photonics的说法,美国军队从此将在黑夜中“所向披靡”。据介绍,该公司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夜视系统(HRNVS)解决了现有的技术障碍。该系统 可以让每只眼睛利用两个夜视传感器,这样总共有4个传感器进行“联接”,最后创建出一幅高精度画面。其视野范围可达82.5度,是当前普通夜视系统的两倍多。
此外,HRNVS还具有突出的图像增强能力,如同数码单反相机利用光线以各种方式增强照片品质的原理一样。新型夜视镜能够调整对比度,进行边缘增强和减少噪点,甚至还具有录像功能。这些都是当前类似装置所欠缺的。(信莲)
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北干二苑社区开展“珍惜地球资源,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绿色家园”宣传活动 中新社发 张祥荣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4月22日是第42个地球日,世界多个华人组织于当天首次联合发起全球华人地球日活动,呼吁全球华人联合起来,一同保护地球珍稀资源,特别是保护濒危野生动物鲨鱼和黑熊,拒绝交易、消费鱼翅和熊胆及相关制品。
当日,居住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及英国的华人和团体今年都将以不同的方式和行动来表达华人对地球,环境,和生命的珍惜和关爱。更多的华人和团体则通过网络和大众媒体获知此一计划,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一同推动与参与。
在北美,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当天正式和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以及其他国家的中文学校一同就保护大自然和野生动物发起有奖征文配图比赛,将在明年的地球日宣布比赛结果。同时,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今天宣布该基金会将在过去两年工作的基础上在云南三江并流地区就如何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展开全面的调查与保护工作。
全球华人地球日组委会确定的今年首次全球华人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关爱。在众多岌岌可危的物种之外,组委会特意选择了两个深受华人传统消费习惯所害的物种——鲨鱼和黑熊来推动对它们的保护和抢救,并通过世界各地华文媒体展开保护鲨鱼和黑熊的公开信的签署活动。
全球华人地球日组委会在一封公开信中指出,近年来,由于大中华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鱼翅消费量大增,导致全球鲨鱼数量下降,打乱了海洋生态平衡,严重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公开信呼吁世界各地的华人和大中华地区的有关政府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减少以至禁止对鲨鱼鱼翅无节制的捕获,交易和消费。
公开信还指出,近年来兴起的具有工业化规模的黑熊活体取胆行业,将黑熊终身禁锢在绝小的铁笼中,并抽取胆液以牟暴利。事实上,传统上认为熊胆能治疗的各种疾病,人们今天都完全能够在市场上以更低价格买到更为有效的常规药物,这使得这一行业的存在本身显得极为荒唐。此一行业的存在使得今天的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深蒙其害,也使得海外华人的声誉深受其累。为此,公开信呼吁全球华人拒绝使用任何熊胆制品。同时呼吁官方坚决取缔残暴的黑熊活体取胆行业。
据悉,此次地球日活动由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国际中国环保基金会,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伦敦慈济基金会等组织联合主办。
2011年的天琴座流星雨将于明日夜间达到极大。记者从北京天文馆获悉,根据国际流星组织的预报,天琴座流星雨的极大很可能出现在北京时间4月22日23时30分至23日10时30分,届时市民将再度有望在夜空中看到美丽的流星划过。
据天文专家介绍,22日至23日这一夜是观测天琴座流星雨的较佳时机,流星雨峰值流量预计发生在23日7时左右,极大时每小时的流量很难超过18颗。不过,由于农历三月廿一的盈凸月会在午夜升起,最佳观测时段将在它的影响下有所折扣。
美国白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20日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夫人29日将与两个女儿亲临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观摩“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这将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家庭”首次现场观看航天飞机发射。
美国历史上时任总统现场观看载人航天器发射仅有两次:一次是1969年11月14日,理查德尼克松观看阿波罗12号发射;另一次是1998年10月29日,比尔克林顿和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目送参议员约翰格伦乘“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格伦时年77岁,他也成为迄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宇航员。
“奋进”号此行将是其第25次也是最后一次升空,主要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阿尔法磁谱仪2。阿尔法磁谱仪2将被安放在空间站上,用于寻找反物质、暗物质。这一项目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球6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其中。
由于成本过高,美国已决定终止运行了30多年的航天飞机项目。“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今年6月进行最后一次飞行后,美国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其后,美国宇航员将依赖俄罗斯飞船前往空间站。奥巴马政府希望美国私营企业能开发出运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的“太空巴士”,美国航天局已与多家企业签署了相关商业合同。
3月2日,美国动物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宣布美洲狮灭绝
图为一只准备起跳的美洲狮
东部美洲狮曾被印第安部落视作保护神,80多年来,人们不愿意真正承认它的灭绝。然而,东部美洲狮首席科学家马克·麦克洛长达5年的专业调研,让人类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事实。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马克·麦克洛表示:“东部美洲狮的灭绝,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博弈。宣布它的灭绝,意味着人们将投入更多的精力,拯救其他更具生存机会的物种。”
3月2日,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正式宣布,东部美洲狮已经灭绝,这是该局东部美洲狮首席科学家马克·麦克洛(Mark McCollough)经过长达5年的专业调研最终得出的结论。此前,有关东部美洲狮是否存在的争论已经持续了整整80年。
按照《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的规定,连续50年在野外找不到某种动植物踪迹,该物种即可宣告野生灭绝。
“对于那些远道而来的殖民者来说,东部美洲狮是雄壮美丽且令人畏惧的食肉猛兽,有着狮子一般的粗壮的尾巴,黑熊一般强健的四肢,老鹰一般锋利的爪子,以及老虎一般犀利的眼睛,它的面容,就是凶猛生物的混合体。”这是生物学家格瑞·派克(Gerry Parker)在其著作《东部美洲狮:神秘的阿巴拉契亚大猫》中对东部美洲狮的描述。
在美洲早期的历史和文学领域,东部美洲狮有着突出的地位。在欧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前,它曾被北美印第安部落视作守护神。在美国印第安部落,东部美洲狮享有“森林之王”和“上帝之猫”的美誉。它还曾出现在欧·亨利的小说《公主与美洲狮》当中。
东部美洲狮是美洲狮的一个亚种,属于大型猫科,曾是一个无比强大的种群,分布在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以北21个州;此外,加拿大魁北克和新布伦兹维克地区也有分布。
东部美洲狮还有另一个名字——“鬼猫”,因为它神出鬼没,美国东北部各州经常会有目击者声称看见这一神秘的大型猫科动物。
1938年,有人在加拿大魁北克和美国缅因州交接处发现一头东部美洲狮。据马克·麦克洛介绍,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后一头东部美洲狮。
在1973年美国颁布的《濒危物种法》中,东部美洲狮是第一批被列入名单的濒危物种。此后30多年,有成百上千的目击者先后向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管理局报料,他们都声称看到了东部美洲狮。
为了确认这种动物是否灭绝,2005年,由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东部美洲狮首席科学家马克·麦克洛牵头,展开了长达5年的专业调研。
“东部美洲狮的灭绝,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博弈。19世纪末,来自欧洲的殖民者为了自卫,展开美洲狮大屠杀。随着人为破坏加大,东部美洲狮的主食——白尾鹿消亡,东部美洲狮开始走向灭绝。”马克·麦克洛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表示。“这种动物已经灭绝,我们建议将此亚种从濒危物种名单中移除。”麦克洛的家就在美国缅因州,那里也是已被证实的最后一头东部美洲狮出现的地方。
3月2日,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正式宣布,东部美洲狮已经灭绝。美洲狮是美洲仅次于美洲虎的最大的猫科动物,现存美洲狮均为东部美洲狮近亲
马克通过邮件发给记者几张东部美洲狮的照片。1881年11月24日,美国猎人亚历山大·克劳威尔(Alexander Crowell)在佛蒙特州巴纳德县猎到一头东部美洲狮。当时这一美洲狮亚种已十分罕见,克劳威尔把它当作珍贵的展品展出,参观者需支付10美分,才能看一眼。它是美国佛蒙特州已知的最后一只东部美洲狮。
“东部美洲狮”的灭绝让人联想到中国华南虎的最终命运。1996年,联合国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其发布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中,将华南虎列为世界十大优先保护动物的头号濒危物种。在国际上,甚至有人认为,野生华南虎的灭绝是早晚之事,因此不必再将资金与时间、精力浪费在华南虎上。
当马克得知,在中国有地方政府承诺,拍到野生华南虎奖励两万元时,他回应说:“我们不会给寻找东部美洲狮的人或报料人奖励,因为这样一来,一些人可能会射杀动物来证明它们的存在。”
美国的“尼斯湖水怪”
近年来,北美最大的自然谜团之一就是,东部美洲狮是否已经在北美大陆东部、佛罗里达以北地区灭绝?不断有人报料说他们看见了这种大型猫科动物,这不由地让人想到有关苏格兰“尼斯湖水怪”的争论。
1992年,一头美洲狮在加拿大魁北克西北部的阿比迪比地区被打死,这消息一度令人异常兴奋。然而,DNA检测结果却显示,那只美洲狮来自智利,可能是被人故意放出来的,也可能是从动物园逃出来的。尽管如此,仍有人相信东部美洲狮没有灭绝。
2002年,加拿大生物学家马克·高希尔(Mark Gauthier)将绑有美洲狮毛皮(毛皮粘有粘合剂)和有美洲狮尿的树枝布置在传说中有美洲狮经过的地区。布设了充满香气的“陷阱”后不久,研究人员发现了美洲狮将它们的交配信息留在上面。之所以判定是美洲狮,是因为美洲狮固有的天性:当美洲狮到了发情期,它们便会发出交配信息。
此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遗传学专家正式确认在加拿大境内有6只美洲狮,2只生活在新布伦兹维克,4只在魁北克。但仍有几个问题没有得到解答:这6只美洲狮是东部美洲狮的后代吗?或者,它们只是被关起来的或被人释放或独自逃出来的一些美洲狮的后代?抑或是从西部过来准备穿越北美大陆的美洲狮?
马克采访了来自佛罗里达、南达科他、北达科他等地的生物学家。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角,这里存有少量美洲狮的另一亚种——佛罗里达美洲狮;南达科他州和北达科他州位于美国中西部,当地西部美洲狮种群仍较为活跃。这些地区的生物学家告诉他,在当地,即便美洲狮数量再稀少,也会留下一些线索,比如在高速公路上被撞伤,掉进猎人的陷阱里,或者在野外发现了它们的尸体等。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可视的证据”:比如,在雪天看见它们的脚印,遭受美洲狮攻击过的鹿或者其他动物的遗骸,或者被跟踪摄影机拍摄到的美洲狮影像等。
让马克失望的是,所有这些证据在美国东部佛罗里达以北的地区均没有发现。“全美一共设置了10万个跟踪摄影机,供猎人使用。在美国中西部或佛罗里达,都曾拍摄到美洲狮;但在东部美洲狮曾经活跃的地区,一只也没被拍摄到。”
为了更广泛地收集东部美洲狮的信息,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还在其官方网站上设立专区,鼓励美国东部佛罗里达以北的地区的居民提供美洲狮的信息。过去5年时间,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共收到573条报料信息。
古生物学家Bruce Wright和东部美洲狮,拍摄于1938年,这头狮是人类发现的最后一只东部美洲狮
记者登陆该网站,依旧可以查阅到这573条信息,大部分发帖人用词真切,信誓旦旦自己看到的的确是美洲狮。一些网友这样写道:“我的父亲居住在肯塔基州的克里坦登县,在那里,很多人都看见过美洲狮。我的祖父在10年前看见过一头,我的父亲在2008年2月看见过一头,我的一个朋友在今年夏天看见一头,我的另一个朋友则在上周末就看见一头。在这里的人一辈子都干打猎的活,他们知道如何分别美洲狮和美洲野猫。”
也有一些网友写道:“我在岩洞和峭壁中发现了几堆粪便,夹杂着一些可疑的脚印。我已经把它们装在一个塑胶袋中,快递给你们,用于鉴定是否是美洲狮。”
但是,这573条信息都有一个特征:没有照片。一些声称看见美洲狮的市民送来了疑似美洲狮的狮皮、毛皮碎片、尿样或排泄物样本,经过化验,全部证实来自其他野生动物。
马克告诉记者,在美国东部佛罗里达以北的地区,拥有官方记录的美洲狮有130头。但通过检测DNA等方式追根溯源,可以证实它们都是其他地区迁来的品种,而非纯种东部美洲狮。“我也看到,时常有网友恶作剧,伪造一些假的东部美洲狮照片,但谎言很快就被拆穿了。东部美洲狮真的没有了。”
下一步,马克计划撰写申请,将东部美洲狮从《濒危物种法》规定的濒危动物保护名录移除。他解释说,花5年时间,证实东部美洲狮是否存在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因为“一旦发现它灭绝了,这就意味着人们将投入更多的精力,保护其他更具生存机会的物种,比如佛罗里达美洲狮”。
保护佛罗里达美洲狮
佛罗里达美洲狮,是东部美洲狮之后最濒危的美洲狮亚种,目前也是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重点保护的物种。
美国人曾对是否应该保护佛罗里达美洲狮展开大讨论。有人说,“花费时间和精力,保护一个亚种,何苦呢?更何况中西部的美洲狮亚种数量丰富。”这就好比中国保护华南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猫科动物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恩迪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华南虎只是老虎物种中的一个中国亚种,从生态学角度,其重要程度远比不上大熊猫、白鳍豚。”
最终,美国人为了不让佛罗里达美洲狮走上东部美洲狮的老路,决心用“高规格”保护它,他们采用的方式跟中国保护华南虎有许多相似之处。1995年,科学家在
佛罗里达沼泽带,一共发现25只佛罗里达美洲狮,当时也被视作世界上仅有的25只佛罗里达美洲狮。随后,科学家将它们带到保护区,采用人工繁育的方式,截止目前,已培育出佛罗里达美洲狮150多只。
在1881年11月24日猎获的一只东部美洲狮,美国猎人亚历山大·克劳威尔和它的合影
而在中国,自从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从野外捕回6只华南虎,如今全国各地动物园共饲养华南虎100只,均是那6只的后代。
目前全国动物园华南虎的“娘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贵阳,一个是上海。如今华南虎近亲繁殖的系数已经非常高了,近亲繁殖成为“迫不得已的事情”,直接的后果是华南虎的体形开始变小,体质下降,性行为失常,不配不育,幼仔死亡率约50%。
然而,中美关于狮虎保护最为不同的一点是,中国采用的是近亲繁殖。而美国佛罗里达美洲狮,则采用的是从得克萨斯美洲狮(美洲狮另一亚种)引入八头雌性美洲狮,进行杂交。
1995年,当科学家发现只有25只佛罗里达州美洲狮还活着时,一位跟踪它们多年的兽医说:“它们实在是活不起了,一身是病:心脏病、不孕和隐睾症(指睾丸并
非置于正常的位置,即阴囊里)。”
当时,一些比较知名的美国大型食肉动物遗传学专家认为,当雄美洲狮只有一个睾丸,精子质量糟糕透了的时候,就是人们眼睁睁看着它们灭绝的过程。当一个种群数量稀少而又不得不近亲繁殖时,灭绝不可避免。
当时,美洲狮杂交的提议颇受争议,因为美国《濒危物种法》并不建议杂交亚种。最终,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出面协调,并表示支持态度,德州美洲狮和佛罗里达美洲狮杂交顺利进行。
马克说,从目前来看,这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近亲繁殖的问题基本消失;其次,佛罗里达美洲狮的数量正在不断扩大。
马克告诉本报,无论是中国人采用的“近亲繁殖”,还是美国人采用的“杂交”,最终都将物种成功地保护下来。相比保护,放归对于这些野生猛兽来说更具挑战。“美国东部已经发现一些适合美洲狮生活的栖息地,但放归不是生态问题,而是政治和社会问题。佛罗里达美洲狮重归自然,还需要时间。”
B=《外滩画报》
M=马克·麦克洛(Mark McCollough)
佛罗里达美洲狮,是东部美洲狮之后最濒危的美洲狮亚种
“我们不会给予寻狮人奖励”
B:5年调查和宣布“东部美洲狮”灭绝,哪项更让你感觉艰难?
M:其实,最艰难的并不是调查本身,而是公开承认“东部美洲狮”灭绝。因为东部美洲狮在早期历史和文学领域,具有突出的地位。虽然早期的欧洲殖民者通过枪杀或者设置陷阱等方式杀害这种动物,让他们陷入灭绝的窘境;但还是有很多团体坚信,东部美洲狮仍然在美国东北部偏远的地方生存着。经过科学检测,我们做出东部美洲狮已灭绝的判断,这让许多团体失望,其中有些人表现出气愤的情绪,指责我们研究不够充分,也有人建议我们应该尽快引进西部美洲狮到东部来。
B:你的下一步计划,是将东部美洲狮移除濒危动物名录。这个步骤为何如此重要?
M:依据美国《濒危物种法》要求,我们需要每隔5年,对每一种由联邦政府列出的物种(包括亚种)进行评审。如果我们的科学评审表明这种动物已经灭绝,按照政策,我们就需要将这种动物从名单上移除,这样一来就能腾出空间,让更多正等待被评审和被列出的物种上榜。我们需要保护那些还有生存机会的物种,而不是在已经灭绝的物种上浪费时间。
B:跟东部美洲狮相比,中国华南虎的处境要稍好一些。毕竟在我们的动物园内,还有100只华南虎。如何在动物园更好地保护它们,并让它们的种群得到延续?
M:是的,东部美洲狮可能在美国诞生第一个“动物园”之前就已经灭绝了。不过,还有其他美洲狮的亚种被关在动物园中,包括濒危的佛罗里达美洲狮。在美国和加大,大型猫科动物(包括美洲狮和虎)通常是被私人囚禁的,有生物学家估计有多达1000只美洲狮被囚禁在美国东北部。我们的调查显示有130只,但根据我们的断,还有许多属于未经许可的非法囚禁。中国仍有一定数量的华南虎,这是件幸运的事。中国仍有希望让华南虎放归自然。美国人保护佛罗里达美洲狮的做法是,将1995年找到的25只繁殖成两大种群,争取让每一群的数量都达到200只以上。我们的目标是让佛罗里达美洲狮重新回到它们祖先生活的美国东南部。其实,大型食肉动物通过野化回到栖息地是可以获得成功的,但相关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很难解决。比如,当地人肯定不欢迎狮虎猛兽在他们家周围晃来晃去。所以虽然美国东部一些地区已有足够的栖息地和猎物(比如鹿)供养美洲狮,但我们仍需做大量努力来获得舆论的支持。事实证明,通过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将动物园里的动物放归自然是可行的。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局已经成功地将狼放归至美国西部,我们正在努力放归墨西哥狼至美国西南部。
马克·麦克洛在美国缅因州和一只加拿大猞猁幼仔合影
B:美国科学家将佛罗里达美洲狮和德州美洲狮杂交,以此延续种群。从你的经验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的方法吗?
M: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决定。当时,佛罗里达美洲狮在野外环境中生存得很糟糕。一些科学家认为,近亲繁殖会造成遗传问题;而另一些科学家则强烈反对引进德州美洲狮进行繁殖。最终,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局决定,从德州运送“大猫”,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近亲繁殖的问题已经基本上消失,佛罗里达美洲狮数量不断扩大,在过去几年里急剧增加到15多只。
B:自1973年美国《濒危物种法》颁布以来,曾有38种植物和动物被移出名单,但其中有13种后来又恢复进来了。你是否相信东部美洲狮也会有“重生”的一天?为什么?
M:坏消息是东部的美洲狮物种已经消失了,我们再没机会将它们带回来。好消息是生活在美国西部的美洲狮的物种数量正在逐渐增加并不断扩张,它们的基因跟东部美洲狮很相似。此外,佛罗里达美洲狮的数量也开始颇具规模,一些生物学家相信,未来它们将重新覆盖整个美国东海岸。其实,美洲狮是适应能力很强的物种,它们需要的只是空间,足够的食物(主食为鹿)和人工保护。如果政府想要美洲狮在东部重现,可以采取保护措施让西部美洲狮分散到东部。由于雌性美洲狮一般不经常远离出生地,我们可以先转移一部分雄性美洲狮,达到一定数量后,则实现雌性美洲狮的转移。当然,实行美洲狮东西转移的前提,是让东部的民众愿意让它们回来,在同一块土地上生活,至少在起初阶段,不射杀它们或设陷阱。在美国东北部,科学家相信已经找到适合美洲狮繁育的环境,但目前放归不是生态问题,而是社会、政治问题。现今,并非许多州都有足够资金来提供像这样的一个大型且有争议性的项目。
东部美洲狮的灭绝,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博弈
B:中国有为找到华南虎的人提供奖励的做法,你觉得这种方式有用吗?
M:或许有用,但我们从未对发现东部美洲狮的人设立奖励。我们已经收到上百个说自己看见美洲狮的报告,但我们知道这些信息中,九成都是错误地把其他野生物种误认为美洲狮。假使我们设置了奖励,一些人可能会射杀动物来证明他们存在。
B:一旦有人在野外发现了一只华南虎,我们应该将它留在森林里,还是带回动物园饲养?在美国你们会怎么做?
M:非常好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只能由你们的野生动物学家回答。这始终是一个困难的决定。在某些情况下,就像美国加州秃鹰、淡水贻贝和黑足雪貂,我们不会把它们留在野外。一方面是基于基因遗传学考虑,另一方面则是担心这来之不易的“最后一个生命”会在野外染上疾病而死亡。
(实习生喜辰晨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