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日前发布通告,正式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方舟子:政府信号积极 打假不容乐观
近年来,官方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这样明确、严厉处罚的情况并不多见。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学术不端屡屡逃脱处罚的现象是否将得到遏制?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内学术打假的标志性人物方舟子。
“我希望这是来自官方的积极信号,但还不容乐观。”方舟子对记者表示,这是第一个国家级的奖项因为涉及学术造假而被取消。他回忆说,西安交大六名教授举报李连生造假的举报信最早就是在其主持的新语丝网站上公布的,最后能有这样一个结果“很不错”。
为何此次学术不端事件能够得到较为圆满的处理?他分析说,六名参与举报的老教授功不可没。不少造假举报者往往举报一两次,发现没效果就放弃了,像六名老教授这样执著举报的并不多见;其次,举报人采取了实名举报方式,而中国大部分都是匿名的,举报人怕得罪人。“老教授们已经退休,本身在学校也有一定影响力,这些都促成学校最终作出对李连生解聘的决定。”另外,媒体的曝光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方舟子眼中,李连生还不算是重量级人物。“在我掌握的可能造假的人中,有大学校长、副校长、两院院士,还有知名大学的著名教授,地位越高,越难处理。”
他对记者反复强调,李连生事件可能只是一个特例,不能因此对目前中国反对学术不端的形势给予过分乐观的估计。“实际上,中国学术不端的情况还要严重得多,很多也曝光了,但是基本上没有受到处理。”方舟子直言,虽然有关部门声称对学术不端“零容忍”,但实际上很多“还是忍了”。
学术不端曝光后却没有得到应有惩罚,其负面作用甚至超过学术不端本身。方舟子说,“如果对学术不端不能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这样就无法起到警戒作用,反而让造假者更加肆无忌惮。”
方舟子认为官本位的科研体制是学术造假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有些部门在处理学术造假的时候很不尽力,甚至包庇腐败,造成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表面上有渠道,但很难起作用。”
“解决学术造假不是那么容易,它涉及方方面面,不是单纯学术界内部的事情。”方舟子提醒。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电子显微镜下的纳米微片
由英国、美国和韩国研究人员组成的一国际研究小组宣称,他们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可快速、高效地将石墨等特殊材料制成只有一个原子厚的纳米微片,该方法成本低廉,并可进行规模化工业生产,有可能导致一场新电子和储能技术革命。相关成果刊发在最近一期《科学》杂志上。
石墨烯是近些年来材料研究的热点,因其与众不同的电学性质而备受关注,物理学家们希望有一天它在电子元器件中的应用上能够和传统的硅材料一较长短。但事实上,还有上百种类似的特殊层状材料,如一氮化硼、二硫化钼、二硫化钨等,同样能够用于新技术的创新。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尽力将这些材料制成纳米微片,以便利用它们不寻常的电子和热电性质。然而,几乎所有方法都非常费时费力,制造出的材料也十分脆弱,大多不能实际应用。
由英、美、韩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经过潜心研究,找到了一种制备纳米微片的新方法,他们利用超声波脉冲,可在几个小时之内,将多种一毫克的特殊层状材料制成数十亿个只有一个原子厚的石墨烯样纳米微片。研究人员称,该方法成本低廉,但十分高效,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纳米微片,可喷涂到硅等其他材料表面,制成一种混合薄膜,这种薄膜将材料特性与传统技术有效结合,可应用于新型计算机元件、传感器或电池等的制造。
该研究项目领导人之一、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的乔纳森·科尔曼教授指出,这些新型材料所具有的化学和电学特性使其在新的电子设备、超强复合材料以及能源产生和储存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而该项研究则可称得上是高效温差电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进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被暴雪困住的车辆。 被暴雪困住的车辆。

人们在雪地上行走。 人们在雪地上行走。

  中新网2月3日电 大范围的冰雨和暴风雪席卷美国30个州,恶劣天气令大约三分之一美国人的生活受影响。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美联社报道,美国在本周遭遇大范围降雪以及冰雨天气, 视频:美芝加哥积雪超54厘米 数百辆车被困桥上 来源:东方卫视《东方午新闻》 继1日各航空公司取4000次航班后,2日再有数千次航班被取消,而本周被取消的航班累计达13000次。

  报道称,从1日开始,数百万美国人无法出门被迫“宅”在家中。而美国国家气象服务网站的访问量也因极端天气迅速攀升。官方称,该网站每小时的访问量即接近2000万,日访问量超过7000万人次,网站因“超负荷”几度崩溃。

  强劲寒风和冰冷冬雨使得美国大半地区的道路结冰,树木和电线杆被连根拔起。在遭遇暴风雪袭击的芝加哥,部分地区的降雪量超过63厘米。在美国东北部,厚重的冰雪导致一些建筑物屋顶坍塌。纽约市当局警告出行者,他们目前直至周三夜晚的旅程将波折重重。当局还呼吁驾车人士,身上一定要携带拖车公司的名片。

  马萨诸塞州的气象学家多迪表示,风雪将在周三晚上离开美国东岸;之后,北极气团将移向中部,并在周末以前为德州休斯敦带来豪雨。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在家乡美国田纳西州,理查德·希尔斯是个完完全全的小人物。离婚、失业、独居,甚至过去的一个月里,因为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他一度陷入深深的绝望。

  可在过去的半个月,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这位头发花白的美国老人,突然成为被网友们讨论的热门人物。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他所创办的汉字字源网站,在网络上被广为传播。

  在这个界面简陋的网站上,随便输入任何一个汉字,人们都能找到它的字形在历史上如何演变——小篆、金文,甚至还包括回溯几千年,它被刻在甲骨上的模样。

  “这个外国人的工作让每个中国人汗颜。”一位网友评价说。

  60岁的希尔斯可从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名人”,事实上,尽管为了创建那个网站,他花费了20年的时间和全部的存款,可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却几乎没有人觉得,那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38年前,当希尔斯突发奇想开始学中文时,这个物理系的大学生只是希望了解,那些说别的语言的人会如何思考、交流。他来到了台湾,在街头拼命跟人聊天,并且在那里结识了自己后来的妻子。

  口语练好了,希尔斯又开始张罗着学认字。可是那些毫无逻辑的汉字笔画总是让他一头雾水。于是,这个已经步入中年的男人再一次“突发奇想”,研究起了古汉字。

  可在英文书籍里,关于汉字古文字的书籍只有一本。并且,关于词源的解释,不同的书籍也不相同。希尔斯又琢磨着把不同的解释都输入电脑,这样自己就可以很方便地从中挑选出最符合自己的词源。为此,他先开发了一个小程序,到了2003年,又把它们搬上了互联网。

  几十年过去了,这位美国人已经能够顺利地用中文阅读、写作,可关于说中文的人“如何思考、交流”,他仍然没有完全理解。

  希尔斯曾经向中国的朋友展示自己的网站,可很少有人真的感兴趣。有些人会“出于礼貌”地赞扬几句,还有人直截了当地评价他“浪费时间”。15年前,当他来到中国拜访一些古文专家时,这些专家甚至觉得,眼前的这位美国人在“异想天开”。

  “那些古旧、愚蠢的甲骨文,我们早就不用了。”一位中国朋友告诉他,“这个网站根本挣不来钱的。”

  希尔斯一次又一次地发现,金钱似乎才是人们的兴趣所在。这让这个美国老人在十几年后还连连叹气:“中国人总是忙着挣钱,可总有些东西比金钱更加重要。”

  现实里的希尔斯,是一位电脑工程师。年轻的时候,他在硅谷的一家IT公司拿着一份不错的薪水,也就是那个时候,他雇用了一位中国妇女,教她用电脑,并且从几百本书里把汉字不同的字形扫描到电脑里。

  但现在,这个曾经满身黝黑肌肉的帅小伙儿,已经身材发福、头发花白,失业三年。

  “也许是因为那些公司不想雇用一个像我这样上了年纪的人,何况,我也并没有那么认真地去找工作。”希尔斯笑了笑说,“我喜欢学习,我觉得这比工作有趣多了。”

  为了寻找那些古代的汉字字形,他跑遍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几乎所有大学的图书馆,查阅了几百本书。看得多了,他甚至还能提出自己的解释。比如汉字“金”,说文解字形容它字形的来源是“金在土中”,可希尔斯觉得,它的象形文字应该来源于“钟”的形状,因为这样才能让人立刻明白“金属”的概念。

  身边的人们几乎没人能理解他的坚持,其中也包括他最终选择离婚的妻子。只有网上一些学习中文的人会写信给他,夸赞他做了一项“伟大的工作”。这些人并不知道,希尔斯已经连租用服务器所需要的每年47美元都快付不出来了。

  但现在,来自中国的关注总算给他带来了一点好消息。当来自中国网友的鼓励和赞扬突然间蜂拥而至的时候,希尔斯正在加利福尼亚州给自己92岁的母亲过生日。这个两年前才退休的中学数学老师,是唯一没有抱怨过希尔斯工作的家人。

  1月24日,坐在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自己租来的小房间里,这位美国老人觉得内心又一次充满了希望。“感谢上帝。这么多年过后,那些中国的朋友终于让我的母亲相信,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他笑着说。

  付雁南/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1月31日消息,“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30日发出警告说,如果该网站被迫关闭,作为“最终手段”该网站将通过特有系统向外界公布海量机密文件。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新闻台“60分钟”节目采访时,阿桑奇表示,该网站有可供仰赖的系统,能向外界发送还未公布的文件备份,这些备份已被至少10万人掌握,“维基解密”网站所要做的,就是向这些人发送解译密码。


“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阿桑奇说,如果“维基解密”网站多人遭监禁或被暗杀,该网站将无法运行,只能由他人来接管网站的工作,那该网站将在关闭前将密匙散发。他强调说,这是一种最终的手段。现年39岁的阿桑奇否认他大量公布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和美外交机密文件的做法,是出于“反美主义”或其它政治动机的驱动。他表示,“维基解密”网站是由一群“自由的新闻活动分子”组成的。

  关于网站的作用,阿桑奇举例说,“维基解密”网站在做的工作不只是拯救鲸鱼,而是向民众提供如何保护或者反对保护鲸鱼的所需信息。阿桑奇认为,“维基解密”网站公布的密件是一个文明和公正的社会当中,所需要的“原材料”,没有这些材料,人们就会像在黑暗中航行一样迷失方向。不过,阿桑奇拒绝就瑞典检方对他本人性侵犯罪名的指控发表评论。

  正在保释期的他也没有透露网站未来的计划,在被问及是否将像外界传言的那样揭露美国银行业内幕时,阿桑奇没有明确表示。阿桑奇说,当你看到由于滥用权力而被人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构遭受损失时,这些机构先前的受害者感到欣慰,你就会乐意去做这样的事情。

  报道指出,去年11月晚些时候,阿桑奇在接受《财富(福布斯)》杂志采访时曾透露,“维基解密”网站最早将在2011年公布关于美国银行业内幕的密件。他表示网站握有美国第一大商业银行美洲银行大量文件。《福布斯》杂志的采访内容发布后,美洲银行股价随即下跌3个百分点。(中新网)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1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随着2012年的日益临近,全球关于玛雅预言和世界末日的讨论出现了空前的热潮。影视、报刊、书籍以及网络纷纷热炒“世界末日”的话题。尽管许多民众对于所谓的预言并不十分相信,但还是表示出些许的疑虑和恐惧。

  对于这种社会心理,科学家们深表担忧。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大卫-莫里森近日公开批驳所谓的“世界末日”预言,并警告称这种热潮或将引发人类恐惧症和自杀潮。

  这次关于“世界末日”的讨论是由近期上映的美国09灾难大片《2012世界末日》所引发。近期,全球市面上共出现了200多种相关题材的书籍。影视作品更是通过画面向公众生动地展示了世界末日时的可怕场景。更令人惊讶的是,市面上竟然还有针对世界末日的救生器材出售。网络上关于世界末日的话题更是铺天盖地。可以预见,到2012年12月21日前,还会有更多的相关话题和相关产品出现,“世界末日”预言还将继续会有很大的市场。

  对于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科学家们深表担忧。他们发现,许多人事实上已经产生了“世界末日焦虑症”。比如,在美国宇航局的一个咨询网站--“太空问题请问我”网站上,许多民众对“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预言表示疑虑和恐惧。几天前,美国宇航局天体生物学研究所资深科学家大卫-莫里森专门批驳了这类谣言,并从科学的角度为民众一一进行了解读。莫里森介绍说,“许多民众已经被这种所谓的预言所惊吓。影视发行商和小说作者没有考虑到普通民众的心理,只顾着自己赚钱。近段时间,已经有两名年轻人表示正考虑自杀,另外还有两名妇女已打算先杀掉自己的孩子然后再自杀,因为他(她)们无法面对世界末日的到来。 ”

  莫里森指出,作为《2012世界末日》的发行商,索尼影业公司对这种不正常社会现象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索尼影业专门建立了一系列网站宣传这部灾难大片,这些网站看起来好象是在代表科学机构以新闻的形式来警告人们世界末日即将到来。许多网友也是从各种网站上了解世界末日的预言,网站的内容对他们影响很大。而且,很多网站根本没有声明“这只是电影中发生的事件”,因此就会对普通民众造成一定的心理暗示。

  对于科学家的指责,索尼影业发言人史蒂夫-艾尔泽辩解称,“当电影爱好者访问网站时,他们应该知道这是一种娱乐。”艾尔泽认为,电影《2012世界末日》仅仅是一种娱乐片而已,不应认真对待。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家保罗-博耶尔认为,事实上许多世纪以来,人类关于世界末日的假设从来没有间断过,电影《2012世界末日》只是掀起了一股热潮。19世纪30年代,耶稣再临派信徒威廉-米勒曾经预言,世界末日将在1843年到来。但是,这一预言并没有实现,而许多耶稣再临派信徒也丢弃了自己的信仰。美国福音传道者亨利-林德西也曾于上世纪70年代宣称,世界末日将会在80年代到来。但现在时间已经到了21世纪,世界末日也没有出现。于是,林德西也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理论。

  对于世界末日预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博耶尔解释说,“当一种紧急时刻即将到来时,肯定会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紧迫感和焦虑情绪。”这是一种对未知灾难的恐惧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阴谋论学者甚至认为,一些大国政府明明知道即将到来的灾难,却无动于衷,似乎并不想拯救普通民众。由于网络的作用,这种理论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拥护。对此,博耶尔认为,“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仅仅是一种室内游戏而已,没想到还是有许多人如此认真对待。最令我震惊的是,许多人根本没有一点点历史常识。历史上众多诸如此类的预言从来都被证明是失败的。但没想到的是,这种预言到现在仍然大有市场。这些所谓的阴谋未来终会真相大白。”

  美国科尔盖特大学考古天文学家安东尼-阿维尼是一名玛雅文化研究专家,他对2012年世界末日预言可能会给人类造成的影响也深有研究。阿维尼介绍说,“我曾经通过电子邮件与一名高中生进行了探讨,他对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深表担忧。这名高中生代表了这样一类人,他们认为人类即将死亡。此事对我触动很大,我这才决定撰写一本关于这种题材的科学书籍。现在正是学习玛雅文化的最佳时刻。如果所有人都在担忧2012年世界末日的话,那我们将会错过学习玛雅文化和借鉴玛雅文明的大好时机,我们将因此无心工作和生活。”

  阿维尼所出版的书籍名称为《玛雅2012之谜》。这是一本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玛雅文化关于“天启”的书籍,旨在向人们介绍发达的玛雅文明和历史文化,而不是宣传“世界末日”预言。(彬彬)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五, 14 1月 2011 10:51

維基解密每周失500萬

維基解密網站始辦人亞桑傑昨日前往倫敦出庭應訊前,接受瑞士傳媒訪問時稱,自網站公開大批美國外交機密電文後,美國政府向多家企業施壓,中斷與維基解密的業務往來,網站每周損失近五十萬歐羅(約五百零二萬港元)捐款。他強調,將繼續揭發美國政府的不公義行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周二, 28 12月 2010 12:18

阿桑奇欲借回忆录赚钱打官司

曝光美国政府外交密电的“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并非“不差钱”,由于卷入强奸丑闻,他深感花销太大。26日,他表示将写一部回忆录,估计能赚到100万英镑(约合150万美元),用这笔钱继续打官司。

 写回忆录“别无选择”

 26日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阿桑奇透露,为了能够继续筹钱打官司,他将写一部回忆录。“我其实不想写,但却不得不写,我别无选择。”

 他说,截至目前他花费了大概20万英镑左右的诉讼费用,而此案还没有完结,后续开销可能更大,因此必须努力赚钱。“我不仅要为自己辩护,也要让维基解密继续运作。”

 目前阿桑奇已与两家出版商——美国的艾尔弗雷德·克诺夫公司和英国经典之路公司签订合同,他将分别获得80万美元和50万美元,加上报刊连载等大约20多万美元的收入,媒体分析称,回忆录将给阿桑奇至少带来150万美元。

 前发言人也出自传

 “维基解密”已成为一个卖点,解密这个网站的书不在少数。阿桑奇的前雇员丹尼尔正在撰写一本书,名为“维基解密内幕:我与阿桑奇在世界最危险网站的岁月”。

 丹尼尔曾是“维基解密”的发言人,但在加入三个月之后因政治观点和个人原因离开,并自创一个叫“公开解密”的网站和阿桑奇对着干。

 媒体预计丹尼尔的回忆录将可能抢了阿桑奇的风头,因为根据一家出版商的说法,预计阿桑奇的回忆录在明年3月才能完稿,而丹尼尔的自传2月就会上市。

 阿桑奇年薪6.6万欧元

 阿桑奇的收入一直是个谜。但25日美国媒体爆料,“维基解密”2010年给阿桑奇的工资是6.6万欧元。

 一家资助“维基解密”的德国基金会透露,2010年“维基解密”给雇员支付的工资中,阿桑奇拿到6.6万欧元,而该网站去年一年支付给雇员的工资总共才10多万欧元。

 该基金会发言人汉德里克·富尔达称,基金会经手大约一半左右给“维基解密”的捐助,其中很多用于给雇员发工资。目前仍有6名“维基解密”雇员拿着工作发票要求该网站“报销”。

 (张乐)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英国一项调查显示,与社交网站相关的犯罪和不幸事件过去3年间增长70倍。网络信息安全专家警告网民,不要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要随意泄露私密信息。

  海登·利和杰米·利夫妇今年9月喜得贵子,可惜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缺陷。英国《每日邮报》19日援引丈夫海登的话报道:“这种缺陷有生命危险,我们担心他会夭折。”于是,夫妇俩带着孩子前往数十公里外的医院求治。“他在利兹综合医院接受治疗,我们住在父母在当地的一处房产中,”海登说,“每天晚上,我们用手机上社交网站‘脸谱’更新进展。”

  大约一个月后,孩子手术成功,夫妇俩不仅收到鲜花和祝福,还有家中被盗的坏消息。海登说:“他们拿走了两台平板电视、我父亲的电脑和许多DVD光盘,更不幸的是,我们并未购买保险。”

  海登承认,自己的错误在于给“脸谱”设置时允许“朋友的朋友”查看他所写的内容,从而掌握他的行踪。事实上,这些“朋友的朋友”对他而言是陌生人。

  海登·利夫妇的损失并不算多,家住西米德兰兹的马拉尼夫妇因为社交网站失去了15岁的儿子托马斯。

  今年5月,托马斯与一名男孩在学校发生激烈争执,回家后登录“脸谱”账户。马拉尼夫妇叮嘱儿子忘记不愉快,随后出门办事。当天晚上回家后,夫妇俩发现儿子不在,一开始并不担心,可第二天早上儿子还未回家,两人开始寻找,结果在院内小屋后发现托马斯吊死在一棵树上。

  原来那名男孩找了一些人,通过“脸谱”向托马斯发送大量辱骂和威胁信息。托马斯无法承受,走上不归路。

  这仅仅是与社交网站相关犯罪和不幸事件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社交网站用户数增长迅猛,以“脸谱”为例,2008年8月全球用户数为1亿,2010年12月增为5亿多。与此同时,与社交网站相关的犯罪事件剧增。《每日邮报》本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过去3年中,涉及社交网站的谋杀、强奸、恋童癖、恃强欺弱、袭击和盗窃等罪行数量增长70倍。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