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 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

  中新网2月18日电 据外电报道,上个月在民众抗议声浪中下台的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身患中风并昏迷,目前在沙特一家医院接受救治,病情危重。

  法新社援引本·阿里家人和朋友的话称,这位突尼斯前总统在中风后已陷入昏迷。

  上个月,现年74岁的本·阿里在民众抗议中结束了对突尼斯23年的统治,随后同家人一起前往沙特阿拉伯吉达市。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环球网记者梁旭报道 意大利政府决定立即向突尼斯提供500万欧元,以此解决突尼斯国人外逃问题。同时,意大利政府还将于3月另外向突尼斯提供1亿欧元援助。

  俄新社2月15日报道,过去一周约有5000名突尼斯人涌入到意大利位于地中海的兰佩杜萨岛。意大利政府上周六已宣布进入“人道紧急状态”。意大利外长弗拉蒂尼14日前往突尼斯进行短暂访问时表示,会向突尼斯提供经济援助。

  突尼斯新闻社报道称,弗拉蒂尼称会向突尼斯军队提供必要装备,比如雷达和巡逻艇,以此监控非法移民偷渡。此前,欧盟方面也表示将于2013年前向突尼斯提供2.58亿欧元经济援助,其中1700万欧元用于“支持民主改造进程”。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社北京2月14日电 突尼斯外长艾哈迈德•乌奈埃斯13日辞职。与此同时,大量突尼斯民众通过海路涌入意大利南部地区,引发了突意两国外交纷争。

  突尼斯民族团结政府外交部长乌奈埃斯13日宣布辞职。他本月在访问法国时称赞法国外交部长阿利奥-马里,引发争议。目前的突意纷争也给他带来了负面影响。

  乌奈埃斯担任外长仅半个多月。突尼斯民族团结政府1月27日进行了大改组,原政府只有包括总理在内的10名成员留任,其余部长易人,国防、外交、内政等重要部长职位均由无党派人士或资深专家担任,其中包括乌奈埃斯。

  意大利内政部长马罗尼13日说,因突尼斯非法移民大量涌入,该国“相关体制已崩溃”,他要求突尼斯外交部允许意大利向突尼斯派遣一支应急警察部队,帮助阻拦出逃的移民。

  马罗尼的上述言论引发了突尼斯方面的强烈不满。突尼斯政府发言人巴库奇当晚发表声明说,马罗尼的言论“不可接受”,突尼斯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势力干涉其内政或伤害其主权。

  巴库奇强调,突尼斯绝不会准许外国士兵驻扎。意大利此前已宣布进入“人道紧急状态”,并呼吁国际社会帮助应对涌入的突尼斯民众,包括要求欧盟加强在突尼斯沿海的巡逻。

  据报道,本•阿里政权上月被推翻后,有很多突尼斯民众涌向意大利南部的兰佩杜萨岛等地,人数估计已经达到5000人,其中上千人是在过去数小时内到达那里的。完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周一, 14 2月 2011 18:46

突尼斯人开始大量外逃欧洲

  环球网记者梁旭报道 突尼斯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突尼斯当局向边境地区增派一支特种警部队以防止国人逃往欧洲。意大利方面也拟在边境增派警力阻止突尼斯移民涌入。

  法新社2月13日报道,近几天突尼斯与西西里岛交界处的意大利海岛朗皮杜萨涌入近5000名突尼斯人,这些人是乘坐小船或简易木筏前来的。仅13日当晚,意大利警方就拘留了1000人。

  报道称,12日意大利政府因突尼斯移民大量涌入宣布进入人道紧急状态。因扣留人员过多,朗皮杜萨岛海岸饮用水已出现紧张。意大利方面表示,也将向边境增派警力加强监控。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周一, 24 1月 2011 23:58

突國茉莉花革命 蔓延鄰國

突尼斯民眾早前掀起茉莉花革命,推翻獨裁統治後,革命之風蔓延也門、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而在突尼斯國內,示威浪潮仍然持續,當地警員、消防員、國民警隊成員亦加入要求總理加努希下台的行列中。

        突尼斯總統阿里遭民眾推翻後,也門、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陸續出現反政府示威。也門數千名學生、活躍份子、反對派在大學集會,要求執政三十二年的總統薩利赫下台,警方施放催淚氣驅散示威者,並拘捕約三十人。阿爾巴尼亞上周五,亦發生超過十年來最嚴重騷亂,反政府示威演變成衝突,三人中槍死亡;而突尼斯鄰國阿爾及利亞同樣爆發示威,近五十人受傷。

        突尼斯國內示威浪潮仍然持續,逾二千名警員、消防員、國民警隊成員加入示威行列,要求總理、臨時內閣成員下台。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突尼斯政局轉趨明朗,總理加努希宣佈,除多名現任部長獲邀留任外,更邀請三名反對派人士加入臨時聯合政府。他表明,會釋放所有政治犯、承認所有政黨合法地位,並組織三個委員會負責政治改革,以及徹查前總統阿里在任期間,涉嫌貪污濫用職權行為。

        多個國家歡迎臨時政府成立,呼籲盡快舉行國會及總統選舉。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則表示,非常關注突尼斯的情況,呼籲臨時領袖遏止暴力事件,確保國民權利不會被踐踏。

        不過,當地仍示威不斷,過千名民眾不滿被喻為阿里親友的加努希繼續執政,湧到街上示威,軍警發射水炮及催淚氣體驅散人群。突尼斯連日騷亂,已造成七十八人死亡、九十四人受傷。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突尼斯獨裁總統阿里流亡海外後,雖然臨時總統已接管政務,並開始籌組新政府,但當地局勢仍然混亂,阿里的支持者在首都多個地點與軍警爆發激烈槍戰,效忠阿里的總統府保安首長塞里亞蒂事後被捕。

        不少突尼斯民眾對阿里流亡海外,結束當地長達二十三年的獨裁統治均感到高興。臨時總統邁巴扎指示總理蓋努希與反對黨派談判,謀求與對方合組新政府,以盡快填補政治真空狀態。

        突尼斯市中心情況仍舊混亂,街道上不時爆發零星槍戰,而一批阿里的民兵,周日傍晚更突襲總統府,與政府軍和新委任總統府隊爆發槍戰;而內政部大樓附近也爆發持續兩小時槍戰。

        保安首長被捕

        警方表示,雖然緊急狀態令仍然生效,警方在市內各處街道設置路障,檢查來往車輛,但仍有五十多人因為利用救護車、出租車、政府車對街上亂槍掃射,軍警已經拘捕大批武裝份子。蓋努希則透露,被捕人士包括效忠阿里的總統府保安首長塞里亞蒂及其副手,二人將被控陰謀危害國家安全、擾亂公眾秩序、謀殺等罪名。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周日, 16 1月 2011 09:22

鄰國恐引發「骨牌效應」

突尼斯變天,可能會對區內其他國家,尤其是那些好像阿里以鐵腕手段執政了很長時間的領袖,帶來衝擊。首當其衝的可能是毗鄰突尼斯的兩個獨裁國家: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

        阿里倒台的消息傳出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活躍份子都感到高興及大為振奮,希望突尼斯的民主抗爭行動可以激勵他們的國家也帶來改變,結束高壓統治。

        社交網紛發祝賀訊息

        在微博和社交網站twitter、facebook和其他網誌,許多人都發送訊息祝賀突尼斯人民。一些網民索性把他們在網上的個人頭像,改成突尼斯的紅色國旗。

        在埃及首都開羅,數十名反對總統穆巴拉克三十年統治的活躍份子在突尼斯大使館門外載歌載舞。他們高叫:「阿里,告訴穆巴拉克,也有一架飛機等他!」

        另一非洲國家蘇丹的反對派領袖薩德克說,她對突尼斯近期發生的騷亂悲喜交集,喜的是突尼斯的獨裁總統下台,悲的是蘇丹人民沒有那麼幸運。綜合報道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突尼斯城管掀摊掀翻总统宝座 骚乱蔓延局势失控

 

抗议者焚烧一顶警帽

 

突尼斯城管掀摊掀翻总统宝座 骚乱蔓延局势失控

 

一名抗议者庆祝总统下台

 

 
突尼斯城管掀摊掀翻总统宝座 骚乱蔓延局势失控

 

城管掀摊掀翻总统宝座

失业大学生被逼自焚引爆民怨

一个26岁失业大学毕业生在街上卖菜,因无照被城管没收,他愤而自焚。年轻人高失业率的郁闷一下子爆发,这是发生在突尼斯近1个月来的状况,导致总统本·阿里下台出国。

独裁总统早失民心

突尼斯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北端,与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接壤。这个有1000万人口的北非国家因为迷人的地中海风景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欧洲游客。在执政的23年里,总统本·阿里因为成功推行经济改革和大力吸引外资广受赞扬,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突尼斯是非洲大陆经济竞争力最强的国家,2009年突尼斯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3.1%。

但是,该国失衡的经济结构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出口和旅游为主要增长点的经济深受不景气的全球大环境影响,国内就业环境也日趋恶化。突尼斯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目前的失业率为14%。而据英国媒体报道,突尼斯年轻人的失业率实际上达到了惊人的52%。成为事件导火索的自焚青年就是因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才走上街头卖蔬菜和水果。

突尼斯向来鼓励公民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找工作曾经不是问题,然而失业现象在过去10年来越来越严重。不少批评者指责政府官员任人唯亲和大搞裙带关系,致使普通百姓没有后门就找不到工作。本·阿里总是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他信任的政治家族里,他的妻子莱拉曾被曝光安插自己娘家的亲戚出任政府大员。

此外,本·阿里的独裁统治也广受诟病。在1987年一场不流血的夺权战中,他从终身总统哈比卜·布尔吉巴手中拿走了权力。他当时说病重的老人布尔吉巴已经无法管理国家,承诺要给百姓带来“真正的民主和不断进步的政治生活”。虽然上台初期本·阿里曾推动政治改革,但是这在其巩固了权力后就戛然而止。

2009年大选中,本·阿里再度高票当选总统开始第五个任期。他在选举前威胁如果有反对者质疑投票结果的公平性,就要将他们投入监狱。

突尼斯骚乱的发展速度超出了很多政治分析师们的预计。实际上,近年来类似对政府不满的抗议在一些穆斯林国家都曾发生过。政治强人本·阿里下台是否会在阿拉伯世界引发类似“颜色革命”的连锁反应目前还不清楚,但对那些没有充足石油资源而又改革滞后的国家,在如今低迷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如何面对底层尤其是年轻人群日益强大的不满,将是不得不严肃思考的问题。(据《中国日报》)

城管粗暴执法成导火索

突尼斯2007年经世界经济论坛评比为非洲大陆经济竞争力第1的国家,优于南非。近年来,突尼斯年经济成长率都在5%上下,加上2008年与欧洲联盟签订的自由贸易区开始实行,又是旅游业形象好的国家,一直给人经济成长稳定的印象。

根据无国界记者组织指出,在位23年的74岁总统本·阿里是个独裁强人,无法容忍任何批评,并将批评他的人送进监牢。

突尼斯给外界的错觉是以稳定经济成长,交换民主自由。然而2010年12月17日希迪布济德一名26岁失业青年摆摊卖果蔬营生,遭当地城管盘查没收。他愤而自焚,以此抗议城管部门“粗暴执法”,随后抗议民众与国民卫队发生流血冲突,造成一人死亡。自焚青年虽被送到突尼斯最好的医院抢救,但终因伤势严重于本月4日死亡。

郁闷的民怨很快在全国各地引发回响。本月8日开始,突尼斯部分城镇相继发生示威游行和社会动乱。报道称,示威活动主要发生在突尼斯西部和中部的3个城镇:塔拉、卡塞林和勒盖布。国际人权联合会主席贝尔哈森11日表示,示威引发的冲突造成至少35人死亡。政府与工会同时表示,示威民众与警方均有大量人员受伤。

骚乱蔓延局势逐渐失控

突尼斯政策鼓励教育,高教育文凭一向等于工作保证,然而10多年来,高教育毕业生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已超过20%,在某些领域甚至近60%。

青年高失业率,许多人归因本·阿里政府贪污情况严重,没有“后门”关系就没有工作。加上民生物资价钱提高,加深对本·阿里政权的不满,示威游行陆续在各地蔓延。

本·阿里感觉事态严重,去年12月29日进行内阁小改组,并表达政府将加强创造工作机会。本月10日他亟欲平息民怨,还宣布2年内将创造30万个工作机会。

本·阿里自认控制媒体,在公开谈话中企图告诉民众,街头运动被伊斯兰分子利用。他低估了从地方延烧到首都的街头抗议,从受教育的失业青年开始,不仅是单纯的社会运动,而且已经转为严肃的政治诉求。

多年独裁累积的挫折,成了引发连续街头运动的原因,如同专家所说,政府态度一向是“虽没有自由、没有民主,但是政府保证民众生活好过”,这套说词已不符事实。

突尼斯民众在示威游行中举出“本·阿里下台”的标语,本·阿里13日再度电视谈话,期望能平息街头运动,不料民众积怨已深,街头运动更加剧烈,局势终于不可收拾。

突尼斯自发性人民运动近1个月后,推翻了总统。突尼斯人权分子舒依卡接受《世界报》访问表示,这案例显示“丝绒革命”也可发生在其他国家。这是人民首次发起说“不要,下台”,并且成功,可能在北非地区产生连锁反应。(综合新华社、《重庆晨报》)

有三人可能继任总统

突尼斯总统扎因·阿比丁·本·阿里14日晚突然离境,携家人飞抵沙特阿拉伯。总理穆罕默德·加努希14日晚宣誓就任临时总统。不过,宪法委员会15日宣布,临时总统一职应由议长福阿德·迈巴扎出任。

按计划,突尼斯6个月内举行选举。以下为3名潜在总统人选介绍。

“突尼斯电脑”

加努希现年69岁,热门人选之一。不过,按路透社说法,他眼下对政治兴趣并不浓厚,或许无意角逐总统一职。

加努希是本·阿里的政治盟友,长期担任执政党宪政民主联盟副主席。本·阿里任主席。

加努希是经济学家,熟悉经济事务,获称“突尼斯电脑”。一些熟悉他的人说,加努希善于交流,颇具个人魅力,但对政治并不太热心。

本·阿里14日晚离境后,加努希接受突尼斯一家私营电视台采访,主持人称他为“总统先生”时,他立即反驳:“不是‘总统先生’,我更乐意称我为总理。”

一些分析师说,随着本·阿里离境,突尼斯政治生态发生巨变,加努希可能对政治产生真正兴趣,进而决定参选总统。但他劣势也非常明显,因为在不少人眼里,他是本·阿里的密友。

资深外交家

卡迈勒·米尔詹,外交部长,另一名可能的总统候选人。他外交经验丰富,愿意与反对派合作。

2005年8月,米尔詹进入突尼斯内阁,出任国防部长。2010年1月,他转任外交部长,直至今年1月14日本·阿里决定解散政府。

知名反对派

纳吉布·谢比,突尼斯反对派知名人物,经常批评政府。

谢比14日说,突尼斯处于紧要关头,必须大力改革。谢比1983年成立进步民主党并担任领导人。他2006年辞去党派领导人职务。2009年,他申请参加总统选举,遭到拒绝,原因是他被认定不符合参选条件。

路透社认为,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眼里,谢比是反对派代表,但他在突尼斯媒体曝光度较低,因而在选民中知名度不高。如果角逐总统一职,他必须更多关注选民切身利益。(新华社特稿)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2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