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相比,美国的夫妻之爱更平等。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男女平等的观念就在美国深入人心了。在家庭生活中,共同承担义务、平等分担家务是基本的共识,根本没有大男人主义这一说,妻子做饭了,那丈夫肯定洗碗。我的不少男性同事,一到下班时间就匆匆赶去接孩子了;在公园,左托右抱领着孩子的,多数都是爸爸;在餐厅,也常常可以看到丈夫为妻子挪开落座的凳子、挂好脱下的外套。
一谈到夫妻关系,热点话题往往是美国的离婚率高。据统计,美国初婚的夫妻,有近一半要以离婚收场,再婚之后分道扬镳的比率则更高。离婚率高是不争的事实,但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和平等相爱也有关系。
由于男女双方各自独立,婚姻少了很多社会压力和经济约束,家庭承载的更多的是情感交流的功能,而不是物质、门第、道德或者纯粹的传宗接代。双方只因相爱而结婚,一旦爱情丧失,双方都要“离”。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每年的民调都持续表明,有90%左右的美国人认为婚外情是错误的,并有四分之三的人认为这种行为不应该被容忍。换句话说,美国人对婚外情的容忍度很低,更别提正式的“二奶”和“小三”了。加上离婚程序相当简单,所以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的行为一旦曝光,双方可能很快一拍两散。
因此,离婚率高并不能代表美国人的家庭观念淡薄。相反,经过深入的观察,我发现,美国人的家庭观念会令以家庭至上自居的中国人汗颜。在这里,不仅妻子爱家顾家,丈夫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家庭和事业发生冲突时,无论是因为晋升,还是求学,如果要抛妻离子、两地分居,多数男性会毫不犹豫地首选家庭。因果关系很清楚:家庭好了,工作才能好;工作好了,家庭却未必好。
事实上,整个美国社会都推崇家庭的重要性。大大小小的美国选举,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个候选人,都要大打家庭牌。一个男人,如果不爱家,是绝对得不到选民支持的。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一个不爱家的人,何以爱天下?此外,企业的许多制度规定也为保障家庭让路。例如,为了让员工能够兼顾家庭,多数公司的工作时间极为弹性,早上7点上班、下午3点下班很常见。
当我毕业时,在自己的毕业典礼上,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又一次把我深深打动。典礼仪式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临别赠言,给毕业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充电。
上台演讲的都是最受尊敬的教授,当年给我演讲的是信息管理领域的知名学者Michael Smith,他说他的祖父告诫他:不能把个人的职业成功置于家庭之上。他认为这是对的,所以在这个场合慎重转告给我们,希望我们能取得一种终生受用的、平衡的成功。
在这种场合听到这种话,我既感意外,又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因为在中国,多年的教育其实告诉我,为了事业可以牺牲家庭。
现代美国人的主流家庭观念,是有一条主线的,那就是基于平等的爱。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应该懂得如何去尊重、如何去爱。
新近出台的“限购令”等房产调控政策,让一些想买房的人动起了歪脑筋,试图通过假离婚、假登记、假社保等方式规避房产调控。海淀法院日前发出警示,这些行为虽表面“突破”了房产调控的限制措施,但其背后却面临诸多法律风险,不应尝试。
假离婚
赔了夫人又丢房
【案例】小王与小张夫妻俩贷款买了两套商品房,因北京房价上涨很快,小两口获利颇丰,便想购买第三套房,但北京“认房又认贷”和“限购令”等调控政策使他们难以实现。小王和妻子小张商量,通过协议离婚的方式,将两套房产都分到小张名下,等小王买了第三套房后,两人再复婚。
结果离婚后,小王需要用钱去买房时,小张却一再推脱,甚至失去联系,此后小王才发现,前妻名下的两套房屋已被她转卖,人也不见了踪影。
【点评】海淀法院民一庭法官陈昶屹说,即使“假离婚”,在法律上也会产生财产分割效力,导致财产产权转移。小张离婚后出卖自己名下财产是合法的,小王在法律上也无法要求小张返还自己的那份房产。想通过假离婚规避的人,要警惕离婚财产法律风险,免得像小王一样赔了夫人又折兵。
假登记
背房族见利忘义
【案例】李先生在京有两套房,为规避调控政策,他找到京郊的亲戚赵某,用赵某的名义买了一套商品房并办理按揭贷款。房贷首付及贷款手续都由李先生办理。买房后,他打算通过其他法律关系转到自己名下,事成后给赵某一笔感谢费。 此后,赵某要结婚买房,因名下已有一套房屋,再买房的时候不能享受银行贷款优惠政策了,赵某反悔不愿再将名下的房屋过户给李先生,双方就该房权属和增值归属打起了官司。
【点评】法官表示,房产证是业主的直接权利证明,李先生的规避行为将面临“资格交易”的典型风险,如被借名人反悔,借名人在法律上无法取得借名购买的房产及产生的相应增值,所以假名登记交易往往产生诸多诉讼纠纷,借名人不但无法实现目的,最终可能要竹篮打水一场空。
假社保
帮作假引火烧身
【案例】小刘是小洪的好友,小刘准备在京贷款购房,但他是非京籍居民,没有在北京工作缴纳社会保险或纳税记录,无法在北京贷款买房。小刘与小洪商量假冒小洪公司的员工,谎称公司未给他缴纳社会保险,小洪的公司为小刘补缴社保后,小刘就拿着这些手续贷款买房。
【点评】陈法官说,小刘利用私人关系骗取社保缴纳证明而取得贷款优惠资格,但缴纳社保证明往往是证明劳资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如果用人单位无法自证清白,反而帮了忙还要向“假员工”支付赔偿,面临劳资纠纷。
■楼市限购令
已拥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持本市有效暂住证在本市没拥有住房且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保或个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对无法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京缴纳社保或个税缴纳证明的非京籍居民家庭,暂停在北京市向其售房。
■网言
京籍出租“结婚证”
购房挣佣金致富
有网友称,北京夫妻不妨利用户口假离婚,赚取购房佣金致富。
均为北京户口的夫妻离婚,利用户口招租,分别和外地人领取结婚证,帮助其在京买房。每次收取房价5%的佣金,以目前北京房屋均价来算,每次结婚可挣10万元到15万元。一年结离婚4到6次,两人一年各挣40万元到90万元不等。两年后,两人以各自名义再贷款买房,买房后复婚。两人可拥有至少三套房产,房价再涨时卖房,就致富了。
本报记者 王秋实
本报记者(刘泽宁)“北京楼市新政又可以让均为北京户口的夫妻致富了!”近日,“京十五条”房产新政引起热议。
昨日,网上有网友晒帖调侃,根据“京十五条”规定,北京夫妻不妨利用户口假离婚,赚取购房佣金致富。
假离婚骗房的“致富经”
按照新政,外地人在北京购房,必须有5年纳税证明。已拥有2套房京籍家庭,1套房外地户籍家庭,暂停购房。该政策出台就引起热议。
昨日,在网上,一则“北京楼市新政又可以让均为北京户口的夫妻致富了!”的帖子备受网友关注。
名为“保障房小遵消息”的网友发帖称,均为北京户口的夫妻离婚,然后利用各自的北京户口,公开招租,分别和外地人领取结婚证,帮助其在京买房。每次收取房价5%的服务佣金,以目前北京房屋均价来算,每次结婚可挣钱10万到15万不等。按照一年结离婚四到六次,两人一年各自挣钱40万到90万不等。两年之后,两人以各自名义,再次贷款买房,买房后复婚。这样,两人可顺利拥有至少三套房产,少量银行负债,将房屋出租后偿还贷款按揭,坐等紧缩周期结束、房价再涨时卖房,一跃从穷人进入小康。
律师称“的确能钻空子”
对此,北京住建委相关人士称,审核系统与公安、民政等部门联网,能核查出真实的婚姻信息,办假“离婚证”并不能蒙混过关。
“但真办‘假离婚’的确能钻空子。”知名房地产律师胡文友称,新政无法限制京籍离婚人员购买。即使诉诸法律,因为“离婚”这个事实披着合法的外衣,也很难分辨是“假离婚”。按照现行法规,婚姻自由且财产分割也可协议进行。所以理论上的确存在“一年结离婚四到六次”的可能。
胡文友认为,限制越严,荒唐的事就越多。但“假离婚”不排除引发其他财产、经济纠纷。比如假婚姻后收不到佣金,就会引发经济纠纷,也很可能最后闹得个“假戏真作”。
因此胡文友认为,假离婚骗房产在制度上和操作上确实很难限制和甄别,就更需要思考“政策制度设计本身是否科学合理”。
■ 异曲同工
@有人想买房,但是没缴够5年税。我有北京户口,没钱买房。是不是可以我代购一套,然后“赠与”他呢?哈哈,这是个好生意呢……
———网友adoke船长
@北京老同学来电,兴奋地说因为限购房政策,他的北京户口值钱了!买不了的外地人,先跟他假结婚,然后贷款买房,再离婚,他收房款1%作为安置费。丫兴奋得直打响鼻,说顺利的话今年可以结6次婚,娶6个媳妇。200万的房,收六次,可赚12万,还预期中长期艳遇。末了他感慨:做北京人,太幸福了!
———新浪微博一网友
美國密歇根州一名妒漢,懷疑妻子有外遇,在未得妻子同意下偷看她的電郵,不但被妻子揭發後申請離婚,還報警將他拘捕,現正涉嫌違反黑客法例,面臨最高監禁五年的刑期。該男子名叫沃克,三十三歲,是妻子克拉克的第三任丈夫,由於他懷疑妻子與前夫藕斷絲連,涉嫌利用電腦技術,在兩人共同使用一部電腦內,偷閱妻子電郵,證實妻子欺騙他,向對方問罪。妻子得悉後大怒,向當局舉報。
如愿以偿,和心爱的人踏上红地毯,于是便开始憧憬幸福美满的婚后生活。然而现实中婚后的日子却又让多少悔过当初。
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牢不可破的,热恋的高温降下来之后,面对现实生活,再恩爱的夫妻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感情破裂,最终劳燕纷飞。
婚姻完满与否与两人的契合度与婚姻类型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你的婚姻属于以下的某一种类型,则很有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离婚。
罗曼蒂克型的婚姻
追求罗曼蒂克的爱情生活,对婚姻生活有过高要求,期望新婚的甜蜜与和谐永远保持下去,爱情多姿多彩,热情必须持久不衰。这种不现实的期望,一旦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实现,双方便会发生摩擦冲突,会引发严重的婚姻问题。
过分依赖父母型的婚姻
太过分依赖父母的夫妇,当婚姻生活出现任何问题时,不是与配偶商量如何应付承担,而是分别向自己的父母寻求支援或指示。 已经结婚的夫妇应该明白,他们的将来是与配偶连结在一起的,要把对方视为最可信任、最亲密的人。否则,这种婚姻一般会因“寻求外力干预”而导致失败。
十全十美型婚姻
对任何事情都要求十全十美,夫妇双方都强制要求配偶达到自己的最高标准。这样的婚姻会因要求过高而出现不必要的磨擦,久而久之,就是良好的婚姻关系也会不易维持。
如愿以偿,和心爱的人踏上红地毯,于是便开始憧憬幸福美满的婚后生活。然而现实中婚后的日子却又让多少悔过当初。
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牢不可破的,热恋的高温降下来之后,面对现实生活,再恩爱的夫妻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感情破裂,最终劳燕纷飞。
“节俭”过度型的婚姻
即使目前家庭经济条件丰裕,也总是担心好景不常在,过分节俭,不容许配偶在生活上有更多的娱乐或享受,甚至剥夺了自己和家人的一些基本生活需要及乐趣,从心理上过多承担忧虑而不懂得与配偶的情感生活。
多愁疑病型的婚姻
这种情况一般多发生在女性身上,她们时常怀疑自己生病,自怨自叹,其实际是想借此引起配偶的注意与关怀,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令配偶感到烦恼。
“一贯正确”型婚姻
对配偶过分挑剔,总是在别人面前批评配偶的任何举动及思想行为,自以为是爱对方,其结果是使对方无法忍受。这样会导致对方离你而去。
事事关心备至型婚姻
事无大小都供奉代劳,偶有不周,便会成为冲突磨擦的导火线。对配偶爱护备至,长久如此,若对方没有做出相应的回报,自己就会感到心理不平衡,很易使感情发生裂痕。
忙于“事业”型婚姻
有些人永远不会静下来,总是忙个不停,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总这样会令配偶感到被冷落。这种人若不控制自己,多花些时间陪伴配偶,即使是为事业,也会导致婚姻关系破裂。
从心理学角度看,“感情破裂”要经过纠纷、戒备、裂痕、破裂四个阶段。
第一、纠纷
夫妻携手入洞房后,经过炽热期,便进入矛盾期,若矛盾未能及时解决,便演成纠纷,缠绕不清地争执。一般说,纠纷在低文化层次和胆汁质、多血质的当事者中多表现于外泄,如口角、殴斗、毁物等。经斡旋,可解决,但过后又重演,内战不息。在高文化层次和粘液质、抑郁质的当事者中多表现于内郁、外表上不争不吵,但内心彼此冷淡,心存罅隙,斡旋不易见效。
第二、戒备
纠纷的积累,夫妻从隔阂而戒备,俗称“同床异梦”。戒备的形式,拜物型者多从财产、收支上互相隐瞒,外在型者瞒着对方与异性来往等。为了防备对方抓住把柄和了解到事实真相,双方在经济、社交关系等方面戒备,甚至连个人的事业问题、前途问题等,也守口如瓶,层层设防像防盗一样地防备对方。
第三、裂痕
隐秘总有披露的一天。隐秘的披露造成更严重的纠纷,便加重戒备;其结果,形成恶性循环,终于出现裂痕。裂痕表现在情绪上是强烈的不满,表现在行为上是相互的背离。这时,有居住条件的大多分居;无居住条件的,即使同居,也是背靠背,井水不犯河水。
第四、破裂
裂痕越来越大,无法弥缝,感情彻底破裂。感情破裂的夫妻,其抉择的模式大致有三:一是分道扬镳通过法律手续离婚二是考虑种种原因,不便离异,只好凑合着生活,忍挫负重,夫妻关系名存实亡;三是感情破裂,无法逆转,只是为了折磨对方,拒不离婚,“拖住他(她),不让他(她)快活”。这种拖累,既愚蠢又不道德,害人亦害己。
形于内,则行于外。感情破裂的四个阶段,前两者是形于内,是“因”,一般是属于内心的活动范畴;后两者是行于外,是“果”,一般属于付诸行动范畴。因此,要防止感情破裂,应当在夫妻矛盾发生时调适,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