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少数商业银行出现了信用卡业务违规操作甚至“乱营销、乱发卡、乱签商户”的现象,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针对银行上述“信用卡乱象”,银监会昨天发布《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严加监管。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目前全国信用卡总量达2.1亿张,同比增二成八,去年信用卡交易量达5.1万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消费金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44%。银监会公布新的管理办法是要禁止银行滥发信用卡“跑马圈地”。在市场准入方面,对相关机构开办发卡或收单业务、设立信用卡中心等专营机构、市场退出等事项实施“审批制”;对新增信用卡产品种类、增加信用卡功能、增设受理渠道等实施“报告制”。

新《办法》禁止信用卡不当营销行为,强调信用卡未经持卡人激活,不得扣收任何费用,禁止对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发卡,附属卡除外。对银行持卡人偿还能力下降的情况提出新规,允许银行与还款遇阻的持卡人平等协商,共同设计还款协议,但禁止不当“催收”行为。

新《办法》要求银行对交易量突增、频繁出现大额交易、退款过多、交易额与经营状况明显不符、欺诈或非法交易的商户,及时进行现场调查、妥善留存交易记录等证据,并提交公安机关,将其列入黑名单、录入银行卡风险信息系统、与银行卡组织共享风险信息,以控制风险。

作者:高晨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http://www.jinghua.cn 作者:高晨)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少数商业银行出现了信用卡业务违规操作甚至“乱营销、乱发卡、乱签商户”的现象,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针对银行上述“信用卡乱象”,银监会昨天发布《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严加监管。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目前全国信用卡总量达2.1亿张,同比增二成八,去年信用卡交易量达5.1万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消费金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44%。银监会公布新的管理办法是要禁止银行滥发信用卡“跑马圈地”。在市场准入方面,对相关机构开办发卡或收单业务、设立信用卡中心等专营机构、市场退出等事项实施“审批制”;对新增信用卡产品种类、增加信用卡功能、增设受理渠道等实施“报告制”。

新《办法》禁止信用卡不当营销行为,强调信用卡未经持卡人激活,不得扣收任何费用,禁止对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发卡,附属卡除外。对银行持卡人偿还能力下降的情况提出新规,允许银行与还款遇阻的持卡人平等协商,共同设计还款协议,但禁止不当“催收”行为。

新《办法》要求银行对交易量突增、频繁出现大额交易、退款过多、交易额与经营状况明显不符、欺诈或非法交易的商户,及时进行现场调查、妥善留存交易记录等证据,并提交公安机关,将其列入黑名单、录入银行卡风险信息系统、与银行卡组织共享风险信息,以控制风险。

作者:高晨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http://www.jinghua.cn 作者:高晨)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12月21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通知规定,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书、互联网等各类出版物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


  新闻出版总署方面表示,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书、互联网等各类出版物中,外国语言文字使用量剧增,出现了在汉语言中随意夹杂英语等外来语、直接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生造一些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等滥用语言文字的问题,严重损害了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纯洁性,破坏了和谐健康的语言文化环境,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此次出台的通知要求,出版媒体和出版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化,尊重并遵循汉语言及所使用的外国语言文字的结构规律和词汇、语法规则。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禁止生造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禁止任意增减外文字母、颠倒词序等违反语言规范现象。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外国语言文字的翻译应当符合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惯例。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据悉,根据规定,互联网出版物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的产品。


  其中,互联网图书、互联网报纸、互联网杂志、互联网音像出版物、 互联网电子出版、手机出版物、互联网学术出版物、互联网文学出版物、互联网教育出版物、互联网地图、互联网游戏出版物等都在互联网出版物之列。


  以下为通知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


  报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书、互联网等各类出版物作为大众性的重要传播媒介,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实践者和宣传者,多年来,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宣传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正确使用语言文字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书、互联网等各类出版物中,外国语言文字使用量剧增,出现了在汉语言中随意夹杂英语等外来语、直接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生造一些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等滥用语言文字的问题,严重损害了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纯洁性,破坏了和谐健康的语言文化环境,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今年10月3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发布10周年纪念日,出版媒体和出版单位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在出版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规定。为进一步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规范出版语言文字使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及新闻出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现就进一步加强规范出版文字使用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各类出版媒体和出版单位要高度重视出版物文字规范化工作,严格执行规范汉语言文字这一基本的语言文字政策,把宣传和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作为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重要职责,在出版活动中切实贯彻落实有关规范汉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


  二、严格执行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有关规定。出版媒体和出版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第五条“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报头(名)、刊名、封皮(包括封面、封底、书脊等)、包装装饰物、广告宣传品等用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出版物的内文(包括正文、内容提要、目录以及版权记录项目等辅文),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等有关条款,坚决抵制不良文化倾向,正确使用汉语言文字,为促进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三、高度重视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出版媒体和出版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化,尊重并遵循汉语言及所使用的外国语言文字的结构规律和词汇、语法规则。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禁止生造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禁止任意增减外文字母、颠倒词序等违反语言规范现象。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外国语言文字的翻译应当符合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惯例。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四、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出版物语言文字使用及质量的管理和检查。将出版物使用语言文字情况,尤其是使用外语规范情况作为出版物质量检查和年度核验的重要内容,并将其纳入日常审读范围。对违反使用语言文字规范的,要责令改正,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五、出版媒体、出版单位及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宣传教育。要引导社会大众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使语言文字符合规范要求,适合国情,方便群众。


  六、本通知要传达到所有出版媒体和出版单位,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新闻出版总署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2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