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留日学生9刀刺母一事后,留学生的心理问题再度引起关注。“这件事后,很多家长打电话咨询相关问题。”4月13日,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景艳玲告诉记者。近年来,青岛市出国的学生日益呈现低龄化趋势,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4月14日上午,青岛市心理医院李玉焕主任将做客本报,为即将高考或出国留学的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指导。欢迎拨打80889482咨询。

◎案例

他受不了,回青岛治病

在父母和朋友眼里,小可(化名)一直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大三那年,父母帮他联系了美国的一所大学,小可出国了。因为从小学习底子好,他没费什么力就跟上了新学校的学习节奏。可是,性格内向的小可没有朋友。他在酒吧打工期间还染上了酗酒的毛病。除此之外,失眠、抑郁也时常侵袭他。学业进行不下去,小可只好回到青岛治病。在精神卫生中心一诊断,他患上了情感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可的症状减轻了不少,父母觉得他好了,收拾好行装再次准备把他送出国门。

出发那天,在流亭机场准备登机时,小可对他的主治医生说:“在国外,最痛苦的就是有话不知道和谁说。出国前,爸妈让我多和外国人交流练口语,尽量不要和中国人在一起。可是到了国外才发现,融入外国人的圈子很难,我又已经错失了很多和其他留学生交朋友的机会。因为刚开始来的时候不大和中国人说话,人家都觉得我清高。”实在想说话的时候就给妈妈打电话,可是隔着千山万水还有时差,他打电话总报喜不报忧:“眼泪只好自己咽。”就这样,出国留学三年,他跑回来治了三次。

她一回国就折磨父亲

王欣(化名)在法国已度过了四个年头。大学毕业后,主修艺术的她跨出国门继续深造。在别人眼里,王欣的人生是幸福的,可是了解她家庭的人都知道,这个国外的女儿让父母伤透了脑筋。

在国外的几年,王欣几乎是在独处中度过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之后每次回国,她都会出现各种偏激的表现。她用各种方式折磨她的父亲,对爸爸直呼其名,吃饭不和爸爸坐同一桌,爸爸用过的东西她碰都不碰。每次王欣回家,父亲都只能到外面去住。甚至有时候,她会莫名其妙地“发疯”,狂躁起来像男人一样,拉也拉不住。爱面子的父母将她送到北京的医院治了一段时间,现在,王欣基本不用吃药了,但精神状态还是时好时坏。因为怕被人知道王欣的问题,父母狠狠心又把她送了出去:“走一步看一步吧。”

 

◎海外声音

有人消沉了,常去赌场和妓院

“面对巨大的压力和这个陌生的社会,如果没胆量,我自己好几次都差点崩溃了……”4月13日,记者联系到了在韩国留学的青岛学生方尧。

方尧说,在国外的压力来自多方面:“1.学语言期间的升学压力。在韩国学语言,如果2年内申请不上大学,是会被遣送回国的;2.出国期间巨大的花费对自己和家庭都有负担,自己有负罪感;3.孤独、寂寞。感情、朋友全部需要自己重新去建立;4.升入大学后,想发奋读书,但教授讲的韩语,不是自己学一年语言就能解决的。问了很多学兄学姐,不是听不懂,就是一知半解,完全有种有劲使不上的感觉。”

“在压力面前,留学生们有的人选择消沉,慢慢放弃;有的人每天晚上去酒吧或club消磨时光,有的人疯狂购物,甚至去赌博和妓院的也大有人在。最可怕的,是那种丝毫感觉不到压力的。就算自己复读了好几次了,丝毫不在乎钱和时间,继续不认真学。”

“在韩国一年,几乎没什么朋友。第一批认识的是学语言时期的同学,都是留学生,75% 是中国人,可是每个人都对别人有一颗戒备之心。第二批认识的是大学期间的专业课同学,可是在韩国,除非你有韩国男女朋友或亲戚,不然就要自己很活跃,否则很难融入韩国社会。”方尧说,在异乡,真正的知心朋友很难交到。很少有人有空听别人倾诉。

“做好心理准备再来。钱应该都不是问题,想来肯定就有经济上的准备。如果只是为摆脱父母的约束而来,只会浪费钱和时间。”采访的最后,方尧这样提醒那些准备出国的学生。

◎专家说法

女孩比男孩易出心理问题

“青岛市出国的孩子不少,而且日益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到国外之后,得病的太多了,各种精神方面的问题都有,严重的甚至需要住院治疗。近几年,市精神卫生中心共接诊过4名这样的患者,一个是男孩,其他三个都是女孩。最近,尤其是上海的留学生刺伤母亲事件出现之后,打电话咨询的人特别多。”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景艳玲有着多年学生心理咨询经验,4月13日,景主任告诉记者,留学生大多20岁左右发病,主要原因是压力大,缺少沟通和支持。出国前,家长往往处于盲目兴奋的状态,觉察不到孩子的心理问题。出国之后,有的家长发现和孩子通话越来越少,或者孩子的语言、情绪方面表现出担忧,这才想起要向心理专家咨询。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汪某行凶后被机场警方刑事拘留。东方卫视视频截图

(新华调查)“留学生刺母”事件调查:折射青少年心理隐忧

新华网上海4月12日电(记者俞菀、李烁)一位高高兴兴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迎接儿子的母亲被连刺数刀,倒在了血泊之中。伤害她的不是别人,正是刚从日本回来的留学生儿子。当警察及时赶到,冰冷的手铐铐上了儿子的双手,母亲疼痛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一颗破碎的心。

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这起“留学生刺母案”的发生,青少年心理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独处异乡、远离亲情,缺乏心理疏导和沟通……案件背后折射出一些青少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隐痛。案件中的旅日学生为何要用水果刀连刺母亲?他的内心究竟有着怎样的痛苦与挣扎?此案带给青少年心理教育怎样的启示?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母亲一句“没有钱”,逆子拔刀狠刺母

记者从上海警方获悉,3月31日,“80后”上海青年汪某搭乘航班从日本起飞,于当晚八点半左右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出站后不久,该留学生就与前来接机的母亲顾某发生了激烈争执。争执时,汪某从日本带回的托运行李中拔出水果刀,向母亲连刺数刀,致其当场昏迷。案发后,民警迅速将汪某抓获,母亲顾某则被送往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救治。目前,犯罪嫌疑人汪某已被机场警方刑事拘留。

汪某为何要把尖刀刺向母亲?上海机场警方发布消息称:母子俩因学费问题发生争执。在看守所的汪某则这样描述事发过程:“机场见面时,她说没有钱,甚至说‘不可能给你钱,要钱的话就只有一条命了’这种话,我脑子一下子一片空白,冲上去就用刀刺了她。”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病房里,记者见到了被刺伤的顾女士,关于当时细节她已不愿再回忆,做完检查后便匆匆返回病房,一言不发地用白色被单蒙住了头。同屋的病友告诉记者,时常听到顾女士偷偷哭泣,有时候她一夜都无法入眠。而顾女士的家属则说,儿子的刀不仅刺伤了顾女士的身体,更加刺痛了她的心。

“我们也感到非常着急和痛心,平时她对儿子很呵护的,大家都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顾女士的妹夫说。据他介绍,顾女士的儿子汪某已经留学日本五年,每年花费都要几十万元。因为教育开销太大,不少学费都是向亲朋好友借的。“我姐姐花了很多钱和精力培养儿子,自己却省吃俭用过得很简朴。”

记者了解到,汪某在读大学之前性格还是比较开朗的。高中毕业后他就去日本学习语言,并考上了当地的大学。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变得不喜欢跟别人交流,而是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上网。“希望妈妈能脱离生命危险,然后我们还能继续维持母子关系。”看守所里的汪某说。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一位高高兴兴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迎接儿子的母亲被连刺数刀,倒在了血泊之中。伤害她的不是别人,正是刚从日本回来的留学生儿子。当警察及时赶到,冰冷的手铐铐上了儿子的双手,母亲疼痛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一颗破碎的心。

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这起“留学生刺母案”的发生,青少年心理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独处异乡、远离亲情,缺乏心理疏导和沟通……案件背后折射出一些青少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隐痛。案件中的旅日学生为何要用水果刀连刺母亲?他的内心究竟有着怎样的痛苦与挣扎?此案带给青少年心理教育怎样的启示?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母亲一句“没有钱”,逆子拔刀狠刺母

记者从上海警方获悉,3月31日,“80后”上海青年汪某搭乘航班从日本起飞,于当晚八点半左右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出站后不久,该留学生就与前来接机的母亲顾某发生了激烈争执。争执时,汪某从日本带回的托运行李中拔出水果刀,向母亲连刺数刀,致其当场昏迷。案发后,民警迅速将汪某抓获,母亲顾某则被送往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救治。目前,犯罪嫌疑人汪某已被机场警方刑事拘留。

汪某为何要把尖刀刺向母亲?上海机场警方发布消息称:母子俩因学费问题发生争执。在看守所的汪某则这样描述事发过程:“机场见面时,她说没有钱,甚至说‘不可能给你钱,要钱的话就只有一条命了’这种话,我脑子一下子一片空白,冲上去就用刀刺了她。”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病房里,记者见到了被刺伤的顾女士,关于当时细节她已不愿再回忆,做完检查后便匆匆返回病房,一言不发地用白色被单蒙住了头。同屋的病友告诉记者,时常听到顾女士偷偷哭泣,有时候她一夜都无法入眠。而顾女士的家属则说,儿子的刀不仅刺伤了顾女士的身体,更加刺痛了她的心。

“我们也感到非常着急和痛心,平时她对儿子很呵护的,大家都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顾女士的妹夫说。据他介绍,顾女士的儿子汪某已经留学日本五年,每年花费都要几十万元。因为教育开销太大,不少学费都是向亲朋好友借的。“我姐姐花了很多钱和精力培养儿子,自己却省吃俭用过得很简朴。”

记者了解到,汪某在读大学之前性格还是比较开朗的。高中毕业后他就去日本学习语言,并考上了当地的大学。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变得不喜欢跟别人交流,而是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上网。“希望妈妈能脱离生命危险,然后我们还能继续维持母子关系。”看守所里的汪某说。

 

“刺母事件”凸显部分海外留学生心理危机

母亲含辛茹苦,逆子拔刀相向,这起“留学生刺母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9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刘翰林告诉记者,发生这样的事情不仅是这位学生个人与家庭的不幸,也给很多青少年及其家长敲响了警钟。刘翰林觉得,年轻人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调控能力,当内心的压抑长期得不到释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爆发出来,后果就往往不堪设想。这一点,在一些孤身留学的海外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典型。

刘翰林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与他的亲身经历密不可分。高中时,他就跟随父亲离开了上海,到日本东京的寄宿制中学就读。“父亲在一家化工企业上班,工作非常忙碌,周末也很少有时间陪我。我在日本的学习生活都不习惯,感觉那里的社会文化氛围与我格格不入,后来因为一些事情被同学排挤,性格就变得孤僻起来,甚至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好在后来刘翰林被母亲接回了国内,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才得以恢复。

高中毕业后到澳大利亚卧龙港大学就读5年的郦孟在听闻此案后也唏嘘不已。他觉得此事应该引起更多的人对留学目的进行理智思考。

“说到底这是一个志愿和目标的问题。有些孩子因为父母期望而并不情愿地去留学,或者只是高考落榜后的权宜之计,缺少规划就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误入迷途。”郦孟说,“比如在卧龙港这个小镇,有个别不满18周岁的中国留学生在缺乏监护的情况下沾染恶习,钱用完了就编各种理由向父母要,荒废了学业。”

郦孟向记者坦言,每个青少年的人生中都必须经历一个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肯定会有很大的压力,关键还是要有一种责任和信念,如果能够挺过来,收获和成长会很多。案件里的那个留学生,我想还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但无论如何他伤了人,就得付出法律的代价。”

 

“留学低龄化”问题需重视

一些专家认为,随着海外教育市场的放开,当前我国青少年出现了“留学低龄化”的倾向,更容易引发问题。一般而言,送孩子留学不宜过早,需重视其抗压能力的培养。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有些小留学生GRE、托福考得好,但怎么与同学老师相处,怎么融入西方社会,心理上都没有做好准备,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就连一些具备一定人生阅历的教授、博导去国外以后,也都会产生种种不适应,更不要说这些处在‘心理断乳期’的孩子们了。”

杨雄表示,完整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因素叠加而成,无论哪一方面缺失,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就家庭教育来说,现在的家长往往将‘分数’或‘名牌大学’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功的标准,忽视了对其人格塑造和心理养成的教育。”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年轻华人送来捐赠物品 李景卫摄 年轻华人送来捐赠物品 李景卫摄

志愿者们在煮面、做饭 李景卫摄 志愿者们在煮面、做饭 李景卫摄

王建京、郭学敏、刘薇、陆超英在听取徐叶明组长布置工作 李景卫摄 王建京、郭学敏、刘薇、陆超英在听取徐叶明组长布置工作 李景卫摄

徐叶明组长在布置工作 李景卫摄 徐叶明组长在布置工作 李景卫摄

  在克赖斯特彻奇有个名称响亮、功不可没的坎特伯雷华人地震援助小组。记者赶到那里时,发现有人联系接机,有人安排中国失踪人员亲属食宿,有人接收和派发捐助物品,有人为失踪人员亲属煮面、做饭……华侨华人们都在为失踪中国留学生的事情深情地忙碌着,令人感动不已。

  克赖斯特彻奇2月22日发生地震后,当地华人领袖徐叶明博士开车回家时发现,一些道路完全被地震破坏,满路都是泥水和沙子。他马上意识到,这一次地震完全不同于去年9月4日的地震,肯定有许多人员需要救助。于是,徐叶明不顾自家的房屋被地震损坏的情况,紧急召集当地华人侨领到路易·艾黎中文学校开会,研究制定救助方案。新西兰南岛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王建京等侨领都还没有从地震的恐惧中恢复过来,但大家都积极响应,赶到会场,他们决定成立以徐叶明为组长的坎特伯雷华人地震援助小组,当场研究如何快速了解华侨华人、中国留学生的情况,以便掌握情况紧急施救。

  当时的处境十分艰难,断水、断电、断资讯、中文广播电台停播,有多少人死亡?有多少人受伤?有多少人失踪?完全不清楚。如何施救?完全无从下手。但他们一致认为,要了解情况,首要问题是解决资讯沟通问题。中文学校校长吕智红女士及其助手王龙主动承担建立网络沟通的任务。他们通宵达旦地工作,于地震的第二天就把网络设计出来,并投入使用。他们把成立地震援助小组协助紧急救援工作的消息发布在网上。2月24日,他们的网络点击率达到4000人次,第二天达5000人次,点击率越来越多。不仅新西兰的华人、幸存的中国留学生从中了解到信息,远隔千山万水的中国人也从中了解到很多有用信息。这一网络在整个救援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信息的沟通使他们了解到华侨华人基本上没什么伤亡情况。于是,他们把救助的重点放到配合中国驻新西兰使馆救援中国留学生身上。他们中间有一支以王建京为首的爱心“娘子军”队伍。王建京身患高血压和糖尿病,老公工作忙,家里还有一个去年9月4日地震后第二天出生的可爱外孙。她不顾这一切,没日没夜地忙着,连续3天总共只睡45分钟,一心扑在救助中国留学生的大事上。她说:“他们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为了救援,她嗓子喊哑了,吃点药继续操劳;刘薇家里的房子受损了,自己住到别人家里,困难很大。但她心里装着地震中的遇难、失踪人员,装着上学未归的中国留学生。她说,大难之后,“我们一家四口人都活着。我们是幸运者,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不幸的人们。我们要奉献,要救助年轻的中国留学生”;郭学敏既有爱心又有智慧。她的老公年逾60,身体不好,她让陆超英的老公去照顾他,自己和陆超英天天死守在地震援助小组,忙个不停;黄亚男、陈文英、余爱红、储玉华等也与大家一样勤勤恳恳,安抚家属、煮面做饭、打扫卫生、搬运桌椅等,样样都抢着干。除了“娘子军”外,60多岁的胡志良老先生和年轻小伙黄以俭每天也都坚持到地震援助小组,为救援中国留学生工作做出巨大奉献。还有许许多多华侨华人为救助中国留学生做出巨大努力,他们的爱心,十分感人。

  目前,克赖斯特彻奇地震失踪人员搜救工作已全面结束。地震援助小组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协助中国驻新西兰使馆进行遇难学生家属的接待工作上。现在,已有13位失踪人员亲属来到克赖斯特彻奇。地震援助小组提前了解他们的航班信息,安排当地华侨华人到机场把他们接到家里,吃住行全包。与此同时,地震援助小组每天上午安排失踪人员亲属到地震援助小组,与使馆负责人见面;下午安排新西兰警方到地震援助小组向他们通报搜救和善后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失踪人员亲属一开始情绪比较激动。地震援助小组人员针对具体情况,耐心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激动情绪,保证他们不过于悲伤,损害身体。地震援助小组人员还帮助失踪人员亲属配合警方,顺利进行了DNA采样。

  采访过程中,不断有华侨华人前来捐献物品,有衣被、有果蔬、有蛋奶、有饭菜……朱萌萌女士领着家人开车送来一大纸箱盒饭,是她自家的美食店做的,想请失踪人员亲属尝一尝,并决定邀请他们周末到她的美食店吃饭。她语言朴实,告诉记者说:“这些家属的亲人没有了,就想为他们分点忧。”

  大难面前,广大华侨华人的爱心和奉献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男女老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人都在奉献爱心。记者问他们是以怎样的感情投入中国留学生救援工作的?徐叶明组长说:“尽管我们都移居国外了,但我们都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出生,在中国的土地上长大的。我们的这种情感是不可能被分割的。正如王建京会长所说‘他们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本网克赖斯特彻奇3月3日电)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我驻新大使馆表示,媒体所称“废墟下获救中国留学生”料为“地震时成功逃生的刘宏玲”

  截至目前,已经确认有98人在新西兰地震中遇难,226人失踪,400多人受伤。预计 此次地震最终死亡人数将超过200人,经济损失或高达160亿新西兰元(120亿美元)。目前,新西兰官方没有公布遇难的外国人名单。

  昨日21时许,中央电视台播报“在CTV大厦下找到一名生还的中国留学生”。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出,瞬间在网络上传开。今日凌晨,本报记者终于接通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新闻发言人王欣电话,他向记者澄清:国内流传的这名生还留学生是地震当天成功逃生者,目前我驻新大使馆并未接获新西兰救援人员在废墟里找到幸存留学生华人华侨的有关消息。

  昨晚20时55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报了一个好消息,就是“在CTV大厦下面刚刚找到了一名生还的中国留学生”。消息虽然很短,但由于寄予了生命的奇迹而使有关的信息、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

  “我们也十分关注事件,所以一直在了解、核实。”北京时间今日零时30分,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新闻发言人王欣在电话中向记者澄清:国内有关在CTV大楼废墟下找到一名中国留学生的报道有误。

  王欣告诉记者,有关报道涉及的中国留学生估计是来自北京的刘宏玲,地震发生前在国王教育学院学习语言。“地震发生时,这名留学生在教室中迅速逃生,并成功逃离了废墟。”王欣说,但由于受强烈刺激和震惊且丢失了手机,该名留学生并没有第一时间报警和向警方求助,所以也未能及时联系上她的家人、朋友。

  “后来是在路人的帮助下找到了她的寄宿家庭,最后由房东报警。”王欣说,相关消息是新西兰时间24日晚上11时许传出,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驻基督城工作组立即前往探望慰问,并协助有关后续事项。

  参与地震救援的华人志愿者欧阳宇也证实,地震发生时,刘宏玲正在午餐,震塌的水泥板突然下落,幸运的是她坐的地方周围有木头支撑,给她留下了空间。“她告诉我几秒钟时间周围一片漆黑,她沿着很微小的光线往外爬,大约爬了2米左右,就离开了CTV大楼。”欧阳宇说,后来刘宏玲是被两名年轻的路人送到当地医院,并与其房东取得联系。

  王欣表示,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正在想方设法争取与各界联系,进一步核实失踪者的个人信息,以及伤亡和受困情况。“但大使馆目前并没有从新西兰方面获悉他们在CTV大厦废墟救援中找到幸存中国留学生或华人华侨的消息。”

  26名因地震失去联络的同胞名单公布

  当地时间25日,新西兰华文报纸《新西兰中文先驱报》公布了26名因地震失去联络的同胞名单。

  昨日该报又在头版刊登消息称,根据国王教育学院公布的被困学生名单,结合该报记者从当地华人社团和留学生中介得到的消息,初步判断有26名华人失去联系,他们大部分是就读于国王教育学院的学生。

  不过文章也强调,由于名单正在统计中,加上消息来源不同,该名单与中国大使馆掌握的名单有一定出入。

  霍思文 来自哈尔滨

  忻思斯 OTAGO大学基督城分校

  王丽敏 国王教育学院

  赖嫦 来自广东

  张辉 可能在CTV大楼里(国王教育学院)

  李万菊 失踪

  陈杨 来自北京(国王教育学院)

  慧君 可能在CTV大楼里(国王教育学院)

  李德 失踪

  蔡昱 一名3岁女孩的母亲

  于南 可能在CTV大楼里(国王教育学院)

  戴静 失踪

  周晓丽 来自大连(国王教育学院)

  涂慧云 来自武汉

  徐琳琳 来自大连

  张迪迪 失踪

  白哲辉 失踪

  金曼 失踪

  葛今 失踪

  张钰 失踪

  闻禾 失踪

  钟艳桃 来自广东(国王教育学院)

  汪滔 可能在CTV大楼里(国王教育学院)

  徐昕娟 失踪

  王黎明 失踪

  PaulWu 失踪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6层的坎特伯雷电视台大楼,约30名中国学生就读的“国王教育学院”位于该楼3层。 6层的坎特伯雷电视台大楼,约30名中国学生就读的“国王教育学院”位于该楼3层。

22日6.3级地震后,这栋大楼几乎被夷为平地。 22日6.3级地震后,这栋大楼几乎被夷为平地。

  24日,有约30名中国学生就读的国王教育学院网站公布了地震时可能在大楼中的学生名单,以下为根据英文字母可能为华人者:

  ●很可能被埋废墟者: 涂辉峻 余 才 赖 嫦 张 惠 陶 旺 钟阳涛 陈 扬

  ●情况不明者: 金 曼 张伟育 韩熙灵 景 黛 张迪迪 王丽敏 徐琳琳 李旺举 何 文

  ●可能安全者: 夏 理 苗白茵 刘洪玲 雷家辉 葛 晶 周小丽 白哲辉

  (以上均为音译)

  本报讯(记者卢漫 邢世伟 郭超)当地时间24日,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遭遇6.3级地震第三天,遇难者已升至98人,另有226人失踪。在这些失踪者中,也包括约20名中国留学生,其中至少有6人很可能被埋在其所就读学校的废墟下,生还可能性很小。

  语言学校全坍塌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新闻发言人王欣昨日对记者表示,截至昨晚6时30分(新西兰时间23时22分),使馆方面掌握的情况是,在这次地震灾害中,有20多名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华侨失踪。

  王欣说,这20多名失踪人员中,估计大部分被压埋在坎特伯雷电视台大楼废墟下面,在其他废墟中也有可能有被压埋的中方人员,具体失踪人数及人员身份信息仍在进一步搜集核对中。目前使馆方面还未收到新西兰警方有关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华侨伤亡的明确通知。

  坎特伯雷电视台大楼三层是一家私立的英语培训机构,名为“国王教育学院”。据悉,该校约有30名中国留学生,目前核实安全者有10人左右。这些留学生中,至少有6人很可能被埋在废墟下。24日,“国王教育学院”网站也公布了可能在倒塌大楼中的学生和职员名单,其中不少名字从发音看为华人。

  搜救工作仍在进行

  在这次地震中,坎特伯雷电视台大楼已经完全倒塌。王欣表示,根据新西兰方面的消息,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希望已经非常低,但搜救工作仍在进行。据当地媒体报道,目前已从废墟中找到数十具尸体,身份认证工作还需要一段时间。

  王欣说,地震发生后,大使馆在克赖斯特彻奇设立了一个工作小组,主要负责搜集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人员失踪和财产损失情况,并配合协调新西兰方面的救援活动。

  使馆一天接到数百求助

  王欣说,如国内想了解人员搜寻方面的信息及寻求帮助,可拨打领事馆应急求助电话(0064-21-2623058,0064-27-5196623,0064-215196623,0064-21-841026,0064-27-5196656)。王欣说,昨日一天使馆已接到数百个求助电话。

  昨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马朝旭也表示,中国驻新西兰使馆正在抓紧核实中国留学生伤亡情况,敦促新方全力搜救。国家旅游局则提醒中国游客近期尽量避免前往该地旅行。

  ■奇迹

  一中国学生震后三天获救

  警方曾放弃对电视台大楼救援,但在中国使馆强烈要求下恢复

  本报讯 (记者张乐 颜颖颛)克赖斯特彻奇中国留学生昨日对记者说,地震时正值中午,国王教育学院的中国学生可能正在吃午饭,但转瞬就被埋在废墟下。

  坎特伯雷大学留学生小杨说,她一名同乡在地震中失踪,她是国王教育学院的学生。“她也是武汉人,1988年生,地震后她的手机就打不通了,我们怀疑她被埋在废墟下。”

  小杨说,国王教育学院在坎特伯雷电视台大楼3层,该校很多学生都带午饭,“发生地震时,我同乡可能正在吃饭。”

  小杨说,事发后很多人都非常焦急。这名女孩的家属正赶往克赖斯特彻奇。小杨本人也曾给警察局、红十字会等咨询过自己的同乡是否被救,但没有任何消息。

  地震发生后,这座6层楼的建筑几乎被夷为平地,救援人员动用了搜救犬、大型挖掘设备等展开救援。24日,救援人员从废墟内找到23具尸体,使得大楼遇难者升至47人。在废墟附近,一座26层的酒店在震后严重倾斜,克赖斯特彻奇市长帕克说,这座酒店非常危险,“如果坍塌,会形成巨大冲击波”。

  23日,新西兰警方认为废墟内不可能有生还者,曾一度停止搜救。但新西兰媒体称,在中国使馆强烈要求下,救援人员又重回现场。

  据央视24日晚报道,当天救援人员在废墟下发现了一名生还的中国留学生,但具体情况不明。国王教育学院网站消息称,该校失踪师生人数为90人,其中包括23名日本培训生,以及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54名其他国家留学生。

  ■ 救援

  中国救援队驰援新西兰

  应新西兰政府邀请派遣,由10人组成,将于25日凌晨抵达

  据新华社电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徐建国24日对新华社记者说,应新西兰政府的邀请,中国政府已派出一支由10人组成的搜救小组,前来克赖斯特彻奇参加震后搜救工作。

  搜救小组已经从北京启程,将于25日凌晨抵达新西兰。徐建国23日带领使馆工作组到灾区看望华侨华人,并与新西兰救援方接洽,希望对方积极营救被困中国公民。徐建国已要求新方“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一百的努力”。

  目前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心已经封锁,救援队已排查了市中心60%的建筑。军车、救护车、消防车在奔忙,警察、军人、消防队员、搜救人员正开展救援工作。新西兰军方出动了1100多人参与救援行动,这也是新西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救援行动。灾区民众也彼此扶助,接纳房屋受损的邻居和亲朋。新西兰其他地区民众则踊跃捐款捐物。

  国际社会也伸出援手,来自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美国、英国的救援人员陆续到达灾区现场开展救援。海外搜救专家和救援队人数达到750人以上。随着搜救行动的开展,陆续有遗骸被挖掘出来,死亡人数还将继续增加。

  ■治安

  华人称商店遭趁火打劫

  地震后,当地华人经营的商店餐馆等损失严重

  在地震灾区,新西兰士兵和警察联手巡逻,维护治安,打击犯罪。警方23日宣布,在市中心部分区域实施宵禁。警方迄今接到10多起抢劫案报警。

  警方负责人克利夫说,趁火打劫者为极少数,“现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绝不容忍犯罪。如果人们发现犯罪,请立即报警”。

  据悉,当地一些华人在市中心开办的商店、日杂店和餐厅损失严重。还有开便利店的华人反映遭遇趁火打劫,损失了4万新西兰元。

  截至24日,克赖斯特彻奇一半城区依然断水,而供水正常的另一半城区面临水质污染风险。政府官员敦促居民将水煮沸后饮用,以免染病。

  救援人员动用14辆送水车,把洁净饮用水送至居民区,供居民取用。市区75%区域供电恢复。因为供电设施损毁严重,其余区域供电恢复需要数周时间。

  (新华社电/专稿)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新社克莱斯特彻奇2月25日电 (记者 黎金良 吴志隆 施清彬)经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证实,一名地震中失踪的中国女留学生24日晚已找到,并平安返回当地寄宿家庭,地震发生时她曾身处坎特伯雷电视(CTV)大楼。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王欣在接受中新社记者查询时表示,该名来自北京的留学生名叫刘宏玲。22日地震发生时,她应是在位于CTV大楼内的国王教育学院(King Education)英语学校学习。慌忙逃生过程中,猜想刘宏玲因受过度惊吓,精神恍惚,故未及时与亲友联络。

  王欣称,后来在大概6个人的帮助下,刘宏玲终于回到寄宿家庭。房东随后与新西兰警方取得联络,称失踪的女留学生已找到。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昨晚获得了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探望。

  王欣表示,大使馆至今尚未收到有关华人华侨及留学生死亡的报告。

  对于此前有媒体称,从被地震摧毁的新西兰废墟中发现一名生还的中国留学生。王欣称,料想应是指刘宏玲,但“从废墟中生还”的说法有待进一步证实。

  当地时间2月22日,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又译“基督城”)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位于市中心的CTV大楼是损毁最严重的建筑之一。克莱斯特彻奇警方24日称,地震中遇难人数已上升至98人,失踪人数逾200名。(完)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西兰救援负责人戴夫·劳里2月23日说,因22日新西兰南岛克莱斯特彻奇6.3级地震而严重垮塌的坎特伯雷电视大楼废墟中,已经找不到生命迹象。
据警方介绍,楼内或有80到120人在地震发生的时候被掩埋在废墟之下,其中可能包括正在这里上课的十几名中国留学生。
劳里透露,警方确信被困在这处废墟里的人都已遇难,因此决定将救援工作重心转移至其他建筑。
他强调,不会让救援队员冒险去营救已无生还希望的人。
被埋的中国留学生中,已有两人身份基本被确认,一名是来自中国广州、在国王教育学院学习的女留学生,另一名是来自台湾、在同一学院工作的李女士。
据悉,被困的广州女留学生名叫赖嫦,今年28岁,她自费在克莱斯特彻奇国王教育学院进修护理专业。目前大使馆已通知了她身处广东中山的丈夫。
地震后不久,赖伯接到了赖嫦的电话:“我们这里发生了好厉害的地震,爸爸,我不行了。”“有什么不行的,你要挺住。赶紧打电话给大使馆求救。”“爸爸……”电话挂断。
地震15个小时后,传来赖嫦已安然获救的消息。赖嫦的姑妈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了赖嫦在广东省口腔医院的同事,大家一片欢呼。但10余分钟后,又传来赖嫦仍未脱困的消息。“听说,好消息是赖伯为了安慰赖嫦妈妈才这么说的。”办公室内一片寂静。
赖嫦和姑妈在网上聊天时,提及她曾感觉到当地有小地震发生。姑妈提醒赖嫦要时常小心些,“没想到地震发生时,她还是受困了。”
另据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消息,徐建国大使带领使馆工作组正在灾区看望华侨华人,并与新西兰救援方接洽,徐建国表示,已不能排除有中国公民在本次地震中死亡的情况。
2月23日,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说至少有75人死亡,300人失踪。随着搜救行动的开展,死亡人数还将继续增加。当地媒体报道说,警方已对克莱斯特彻奇市部分受灾区域实行宵禁。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即日起,2011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启动网上报名,凡符合条件的在职人员和在校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自由申报。
2011年国家公派留学生选派类别包括:研究生6000人;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等6000人。其中,重点资助学科包括: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资助内容一般为往返国际旅费和规定留学期间的奖学金生活费。
按照要求,申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者应为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科研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和在校优秀学生,外语水平须达到国家留学基金委规定的标准。同时,依据不同资助项目的具体要求,申请者还应符合相应的年龄、专业基础、工作年限等具体要求。凡符合选拔条件的人员,均可按规定程序,在2月20日至3月20日期间申请资助。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大韩民国教育科学技术部2008-2010年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中韩双方每年互换奖学金留学人员。根据协议,2011年中方拟选派23名留学人员赴韩学习。
  
1. 选派专业
  
优先支持IT电子、电子游戏、动画、汽车、能源、农业、造船、生物等关键领域及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韩国优势专业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领域。
2.选派类别及资助期限
硕士研究生:24-36个月(以韩方实际资助期限为准)
博士研究生:36-48个月(以韩方实际资助期限为准)
3.选派规模:23名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2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