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这里看起来就像是世界上最大的托儿所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6月3日消息,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航拍图像拍摄于南乔治亚岛,向人们揭示了王企鹅父母们呵护幼仔的非凡场景。这里看起来就像是世界上最大的托儿所,成千上万的王企鹅本能的保护着小企鹅防止它们被冻死。

  据国外媒体报道,王企鹅父母们本能的尽量将幼鸟们集中在一起挤成一团保持体温,帮助它们阻挡来自南大西洋恶劣气候的影响。照片中,褐色区域便是企鹅幼鸟,王企鹅幼鸟们长的和父母并不一样,它们身上长的还是褐色柔和的绒毛。


成千上万的王企鹅本能的保护着小企鹅防止它们被冻死

  成年王企鹅身长80至100厘米,体重大约12至14公斤左右,是企鹅家族中体型第二大的属种,仅次于帝企鹅。栖息地主要分布于南极洲及其附近岛屿。这些岛屿主要分布在南极幅合带,是地极冷水和北部温水交汇的地方。


成年王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体型第二大的属种

  王企鹅产卵期从11月开始,在低荒野地上繁殖,每次产卵一枚,大小为7×10cm左右,重约300克,孵化期约为54天。小王企鹅在成长过程中会长出一身褐色的羽毛,还长出一层厚脂肪以保证在未来数月冬季可以保暖。它们在冬季会拥挤在一起,靠父母喂养。小王企鹅通常需要10~13个月才能长大,这使得成年王企鹅只能隔一年才能繁殖。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二, 24 5月 2011 17:54

中学生跪父母:礼还是愚?

这次下跪的是广东实验中学 初中部的学生。在五四青年节这天,该中学首创“青年礼”。经老师和家长委员会的讨论,“青年礼”采取“跪父母,接家书”的形式进行,理由是“跪是中国 的最高礼节”。

郑州一学校校长向学生跪赠《弟子规》。广东东莞一幼儿园 给老师行跪拜礼表示感恩。湖南娄底一中学教师向犯错学生下跪以期震撼和唤醒孩子。跪,成为中国校园 教育的一种特色,它的存在表明,孙中山所废止的跪拜礼一直还阴魂不散,时不时地窜出来招惹争议。

“跪是中国的最高礼节”,在封建社会的确如此,随着国家文明程度的提高,跪拜礼早已被鞠躬、握手所取代,除了在寺庙烧香拜佛和长辈丧礼上还能见到这种大礼,跪拜早已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说跪是中国的最高礼节,是思维停留在过去时代的僵化表现,也是完全和时代发展脱节的观点。

有家长和孩子因为跪礼而泪流满面,这恰恰说明双方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如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能时常给予孩子以拥抱等亲密表示,孩子也能与家长进行无障碍的思想交流,那么他们不会因为跪礼而流泪,只会为这种行为的蹩脚之处而感到好笑。举行“青年礼”的本意是好的,但采取拥抱的方式或会比下跪更适用于现代社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跪文化中当中,有心甘情愿的崇敬与虔诚,也有难以言说的屈辱与无奈。广东实验中学的“青年礼”该如何举行,或许应该更多地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而非由老师和家长做决定。在独生子女精神孱弱成一大潜在社会问题的时候,家庭和学校应该时时想到如何让孩子站起来而非挟感恩之名让他们跪下去。而让孩子“站起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支撑是,必须让他们的内心拥有无处不在的平等意识。

“父母皆祸害”的论调在去年流行一时,铸就这个观点在年轻人心目中形成的重要原因就是,父母的威权人格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家长和孩子普遍缺乏朋友式相处的背景下,一个莫名其妙飞来的“跪礼”,不但在形式上拉开了家长和孩子的距离,也在心理上为亲子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家庭友好环境的营造,对于孩子的正常人格塑造至关重要,不注重平时的交流,以为一个“跪礼”就能解决问题,这是教育思维中不折不扣 的偷懒。

既然是“青年礼”,就意味着学生告别少年时代进入思想更活跃的青年时期,这个时候最该做的是支持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决定,而非是用包括“跪礼”在内的旧式绳索把他们捆绑在“乖孩子”定位上。

作者系专栏作家、文化评论人

发表在栏目: 文化

CFP供图

2011年5月4日下午,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一场特别的青年礼在操场上举行。初二全体同学跪在操场上,从父母手里接过了父母写给自己的家书。不少同学坦言,这是自己第一次“跪父母”。

在现场,主持人停顿了很久,操场上大部分学生还在互相观望,特别是男同学,有些面面相觑。主持人鼓励的话语再度响起:“同学们不要再犹豫了……”这时,才有更多的同学单膝跪了下来。

不过,家长们大多很感动,一位身着黑衣的爸爸之前一脸严肃状,但在女儿跪下的刹那,却哭得泪流满面。 “很感动,今天才发现她长大了,懂事了。平时对她关心太少,我很惭愧啊。”一旁的女儿也是眼眶红红,“以前爸爸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我很震惊……”女儿说,最初听说要跪父母时,同学们大多不愿意,“所以我们开始都在等,不过现在看来,真的很感动”。

记者了解到,这场青年礼是该校第一届青年礼,校长郑炽钦表示,青年礼源于一位普通学生的建议,“学生的建议很好,今后每年学校都会办青年礼”。

(以上文字摘自2011年5月6日新闻晚报A1-12版)

孩子给父母下跪,原本无可厚非,自古以来,孩子下跪父母乃孝道的体现。但“给父母下跪”事件却折射出了多项教育的缺失,值得深思。

首先是礼仪教育的缺失。孩子下跪父母,是一件稀松平常事,但经过学校精心组织的集体“下跪”事件,却从一个侧面映射出礼仪教育的缺失。这好比“此地无银三百两”带给的启示。

其次是情感教育的缺失。在校方组织的“下跪”活动中,一方面让学生下跪父母,另方面让父母准备好“家书”交给学生。许多家长表示,直到看到自己孩子下跪的那一刻,才感动不已,可见学生中向父母下跪过的寥寥无几。等到父母送“家书”时,许多家长却用打印好的“家书”,只有极少数家长用手写,当“家书”都变成硬邦邦的“印刷体”时,何谈“家书”的情感交流?这里让人看到的不是“家书”的温馨,更多的只是家长们完成学校交代任务的“应付”与“配合”,情感教育的缺失不置可否。

还有公民教育的缺失。在“下跪”事件中,校方不仅是策划者,还是组织者和施行者,学生方面对校方开展的活动,无疑缺乏相应的话语权。学校为在“五·四”节举行青年礼,组织初二全体学生向父母下跪,显然违背了起码的公民权利,也缺乏对学生的尊重。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我国公民。即中学生也享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学生是否愿意当众下跪,家长是否愿意写“家书”,这些因素校方显然缺乏基本的考虑,校方最直接的做法是,对于学校组织的活动,学生和家长只管参与即可,这种“决策性”活动已成多少年来教育的诟病。倘若学校自身连公民教育的意识都不具备,大谈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等等也不过是自欺欺人,因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媒体报道12岁少年黄艺博2岁起就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已发表100多篇文章。家长称这些习惯和兴趣是天性,并非有意培养。其爸爸表示,黄艺博关注民生,理想是“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5月2日《武汉晚报》)

2岁起就开始看《新闻联播》,令人啼笑皆非。更为可笑的是,孩子的父亲还特地撇清与“天才儿子”间培养的关联。其父说孩子的“这些习惯和兴趣都不是我们有意培养的,孩子的天性占了主动权”。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技术含量很低的炒作,目的就是要说明这一切都是天性使然,甚至可以总结上升为“素质教育结出的累累硕果”,而不是父母的拔苗助长。

人们可以想像这样一个场景:2岁孩子哭闹着不吃不喝,什么玩具都不要,什么卡通片都不感兴趣,只有将电视频道调到《新闻联播》,一切都恢复安静。显然,如此对《新闻联播》情有独钟的“天才婴儿”是罕见的。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如果没有父母的培养与引导,一个2岁的孩子,怎么可能独独爱上相比于其他少儿节目要枯燥刻板许多的《新闻联播》?

或许吧,因为父母有意识只让婴儿看《新闻联播》,久而久之便会成为一种习惯,对其他活蹦乱跳的动漫节目也就有了“排异反应”。但笔者还是要弱弱地问一句,孩子的父母有什么秘诀,能让孩子从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而从不玩游戏?当然,《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之类不会自动跑到家里来的,这些主流报纸也少有“少儿专版”免费向儿童提供。完全可以想见,父母以及其他家人在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由此想到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天性聪慧、才智超常的仲永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可其父在贪图财富、急功近利心态的驱使下,每天带着他四处拜访,展示才华,荒废了一生,最终“泯然众人”。想要为孩子的天性提供合适的土壤,就要让孩子拥有与年龄、发展规律同步的童真、童趣和玩耍。而想用“顺其天性”的隐身方式来遮掩功利动机,更是要不得的!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富二代=纨绔子弟吗? 

由于收入条件、生活经历等不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社会需求会有较大差异。不应该让“身份标签”成为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

开着奔驰跑车、背着爱马仕包、戴着香奈尔项链、拿着苹果手机、穿着刚从香港“血拼”回来的时装,精致的妆容、悉心的搭配,艳艳就这样来到记者面前。

艳艳今年23岁,老家在安徽,父亲本来在老家某工厂有一份稳定工作。艳艳初中毕业时要到北京学表演,父母担心独生女儿一个人生活不好,加上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在做服装生意,父母就辞职陪着艳艳一起到了北京。由于头脑灵活,不怕吃苦,几年光景,艳艳父母就把在北京的服装批发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还在广东开了加工厂,很快积累了大量财富。

学了5年表演,眼看着同学们开始拍戏、拍广告,长相甜美又喜欢表演的艳艳却留在家里,过起了“啃老”的日子。

“爸妈不想让我进娱乐圈发展,觉得不适合我,他们只想让我快乐地生活。”艳艳说。

艳艳住在北京中央商务区附近,她每天的生活是睡到自然醒,仔细打扮后,要么出去做美容、按摩,要么约好友逛街购物、看电影、 唱卡拉OK,有时晚上去酒吧坐坐。她最常做的事是研究服装新趋势和化妆技巧。艳艳在外消费全部刷信用卡,60万元的信用额度让她基本不用担心自己的消费会被“卡”住。今年春节前后,艳艳去了两次香港,50多万元的消费,已经全由父母“报销”。

总体上看,艳艳似乎符合人们对“富二代”的全部印象,但这个小姑娘却不希望被贴上“富二代”的标签。

“现在社会有种误解,一说‘富二代’就是那些不好的事儿:败家、炫富、飙车撞人……这只是个别现象。”艳艳说,她的圈子里就没有谁是为了炫耀专门进行高消费,“我们的父母在创业过程中吃了很多苦,他们不希望我们再过同样的生活。如今,经济条件好了,父母让我们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住得舒适一点,应该没什么错吧。”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加深,人们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收入条件、生活经历等不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需求会有较大差异。对此,应该正确面对,不要让“身份标签”成为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

他认为,富裕起来的人希望穿着高档名牌、出入有私家车接送、打高尔夫球玩高雅运动,这些需求都是正常的。

最近,艳艳做了一件自己觉得很正确的事:曾经给艳艳家做过装修的一位老乡,近来家里突遭变故,一家老小生活陷入困境,艳艳知道这件事后立刻去银行取了2万元交到那位老乡手里,她说:“别的忙我帮不了,拿点钱给他救救急是我力所能及的。”

以前为了消磨时间,艳艳曾经学过英语、蛋糕制作等课程,但都由于目标不明确而没有坚持下来。现在她打算认认真真地做事了,和几个朋友合伙开一家咖啡店:“这是我喜欢的事,一定努力把它做成功。”

富二代=没有烦恼吗?

    当别的年轻人还在为求学、就业而发愁时,父母就帮他们安排好了学校、工作,但无论是从国企基层做起,还是在家族企业位居高位,他们同样感觉身心很累

每个工作日,北京复兴门地铁站,也许很多乘客会跟一个长着大大眼睛、皮肤白皙、阳光帅气的小伙子擦肩而过。和每一位在金融街上班的年轻白领一样,他也是脚步匆匆。可能不会有人去多想这个男孩来自怎样的一个家庭。

他叫杨思臣,今年28岁,籍贯浙江温州,父亲是一名房地产商人,资产有几亿元。还在杨思臣读书时,家里就在海淀区给他买了一套复式结构的房子,现在家里有一辆奔驰、一辆路虎。但他宁愿每天早上坐40多分钟的地铁,一路“挤”着去上班,因为这在他看来是最快捷的出行方式。

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父亲在杨思臣初中时就把他送到北京。考大学时,因为家里生意的关系,他填报志愿时选择了金融。金融硕士毕业后,经过父亲朋友的推荐,杨思臣进入一家国有企业从事专户理财。从基层做起,5年时间他已经能够带领一支团队,操控的资金也达到几个亿的规模。工作能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去年还入了党。

杨思臣为人低调。在北京读大学时,虽然学校离家很近,但他基本都住在8个人一间的宿舍里,不愿意显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工作以后,每天挤地铁,不穿名牌,所以至今几乎没有同事知道他的家庭出身。

虽然生活和工作都已经“被安排”好了,但杨思臣也坦承,和他一样家庭出身的孩子也有烦恼,普遍感觉心很累。像他这样在外面闯荡的,要从底层做起,会害怕自己发展不够快,害怕被淘汰,学习压力很大,时刻不敢懈怠;至于那些在家族企业里工作的,年纪轻轻可能“被安排”在很重要的岗位上,他们要比别人更加不能犯错,因为一个决策失误可能会给整个家族带来颠覆性的损失。他们的日子并不轻松。

为了继续充电,杨思臣目前正在参加一个培训课程。课程通常安排在周末,他坚持每堂课必上,风雨无阻。中午不能回家吃饭,他会和班里同学一起吃,AA制。但有时他也会婉拒同学们的邀请,在超市买个面包,然后坐回他停在角落的奔驰跑车里,就着矿泉水慢慢啃。

广东省工商联曾经对部分民营企业展开调查,发现有六成企业主对第二代不刻意强调接班,而是要他们先打好知识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再通过不同岗位锻炼,发展个人兴趣,由他们自己决定是否继承父辈事业。这些企业主认为,这样才是对企业负责、对下一代负责。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摄影师休·弗拉德在15年时间里,多次深入到北极和南极地区,用相机记录下这些极寒之地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和美丽震撼的极地景观。弗拉德的摄影作品集《极寒之地》将于3月17日到4月9日在伦敦展出。

  1. 海象

海象
海象

  海象,加拿大北极地区福克斯湾。弗拉德介绍说,“我当时就在数英尺外的一艘小船上观望着,它静静地在一处冰川上休息。”

  2. 蹒跚学步的小企鹅

蹒跚学步的小企鹅
蹒跚学步的小企鹅

  “在罗斯海华盛顿角,我看到这群小企鹅正在冰面上蹒跚学步。我一直在等待,直到看到第一只勇敢的小企鹅跳了下去。”

  3. 企鹅

企鹅
企鹅

  一个完美的天然相框,一个绝佳的拍摄机会。在这个天然相框里,一只企鹅正走向大海。

  4. 阿德里企鹅

阿德里企鹅
阿德里企鹅

  罗斯海阿德里角的阿德里企鹅是南极最南方的企鹅。

  5. 北极因纽特老人

北极因纽特老人
北极因纽特老人

  在加拿大巴芬岛上,因纽特老人奎比克-阿塔古特塞克穿着传统的驯鹿皮和海豹皮衣服。

  6. 鲸

鲸

  弗拉德继续介绍说,“水面很平静。一条鲸经过时,距离我的镜头仅仅数英尺远,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与众不同的它。”

  7. 北极

北极
北极

  “地理学上的北极的准确位置位于北纬90度的冰北洋中心。这里通常被海冰覆盖。然而,近年来气温越来越高,北极已能够看到海水。许多气候学家认为,该地区的海冰很快就会消失。”

  8. 小企鹅与父母

小企鹅与父母
小企鹅与父母

  “为了捕捉这个镜头,我等待了很长时间。这只小企鹅总是跟着父母亲中的一方,而另一方则负责外出捕食回来喂养它。每隔一段时间,父母双方来回互换。”

  9. 绒鸭捕食

绒鸭捕食
绒鸭捕食

  本图拍摄于加拿大哈德逊湾贝尔彻群岛。“我在拍摄这张照片时,经受了最冷的环境,当时气温低达零下30度。绒鸭们潜入到冰窟中捕捉海胆或蚌类为食,这些是北极冬季中它们唯一的食物来源。在强大洋流的作用下,这些冰窟会一直开放着。”(彬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糖果哄大的孩子成年后更易肥胖

  用糖果哄孩子是父母们常用的一种“快捷方式”,能够让孩子不再发脾气并很快安静下来,这显然是父母们希望看到的结果。但用糖果“贿赂”孩子也会对他们未来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英国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小时候被父母用糖果哄大的孩子成年后更有可能面临肥胖问题。他们在成年后陷入危险超重状态的几率比其他孩子高出近40%,同时也更有可能出现低自尊。

  这项由近2200名英国人参与的调查显示,小时候被父母用食物哄大的孩子童年后体重超标的几率几乎是其他孩子的4倍。长大成人后,他们的用餐频率较他人更为频繁,同时更有可能采取较为极端的减肥方式,例如节食,从网上购买减肥药,甚至故意让自己患病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糖果哄大的孩子中有大约19%的人不满意成年后的体重,相比之下,其他人的不满意比例则为10%。此项调查由英国纤体公司SlimmingWorld委托进行,公司的肥胖症医生詹姆斯·斯图布斯表示:“偶尔用糖果哄孩子并不会导致他们未来出现肥胖问题,即使这并不是一种特别健康的做法。然而,如果父母经常用高热量食品作为孩子心烦意乱或者不听话时安抚他们情绪的一种快捷方式,他们便有可能在未来面临肥胖问题。”

  斯图布斯说:“父母的这种方式无意间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即成年后用吃高热量食品的方式让自己感觉更好一点。这种习惯可能根深蒂固,很难改变。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在情绪低落、感到压力或者孤独时,我们会用自己能够采取的方式自我安慰。对于那些用高热量食品安抚自己情绪的人来说,他们很容易将这些食品作为一种常用的安慰剂。”

  被父母用糖果等高热量食品哄大的孩子除了难于控制自身的体重外,同时也更容易出现低自尊。他们更有可能认为自己的肥胖是遗传所致,由于担心没有人喜欢自己,他们很难与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受调者中有大约15%的人称小时候父母经常用吃的“贿赂”他们,71%的人给出否定答案,余下的人则表示不记得。儿童成长基金会荣誉主席和SlimmingWorld顾问塔姆·弗莱表示:“食物应该作为一种奖励,而不是安抚孩子情绪的工具。孩子可以在周末的时候获得一块巧克力以示奖励,但绝不能因为不再纠缠母亲就获得一块巧克力。这是一个原则问题。”(shooter)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同源染色体基因表达活性不同的现象,称为基因印记。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英国巴斯大学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名为Grb10的基因,与通常的印记基因表达规则不符的是,它从父母双方遗传下来的等位基因作用截然不同。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所有动物的细胞中,每个基因组都是成对出现: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多数情况下这两条基因都是活跃的,但对某些基因而言,其中一条被关闭了,基因仅能表达来自一方的同源基因,而另一方的不表达。
巴斯大学研究人员与加地夫大学神经系统科学与精神健康研究院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名为Grb10的基因,其异常之处在于,子代只在大脑中表达来自父方的基因,却在身体其他部位表达来自母方的基因——好像父母双方的印记基因各自在不同部位有一种无意识的优先权:母亲的基因表达涉及胎儿成长、新陈代谢、脂肪储存,而父亲的基因表达调控着成人的社会行为。
为了证实这一点,他们对缺乏父方Grb10基因的小鼠进行了行为研究。在一项强制遭遇测试中,研究人员将两组小鼠放置在一条狭窄管道的两端,并阻止它们转身,结果发现,Grb10基因在大脑中不活跃的小鼠通常会坚守原地,而其它小鼠则会倒退,并表现顺从。缺乏父方Grb10基因的小鼠更喜欢控制其它小鼠,与脑中父方Grb10基因活跃的小鼠相比,更有可能获得同伴礼貌的待遇,这在小鼠和其它哺乳动物中是一种处于统治地位的标志。此外,这些小鼠还更有可能扯断同笼的表达等位基因小鼠的胡须。当母方Grb10等位基因表达沉默时,小鼠通常会变得又大又重。
巴斯大学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的安德鲁·沃德说:“这是首次,我们证明了同一个基因根据其来自父母双方的不同,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好像是父母双方以不同的策略来帮助后代,一方致力于身体,而另一方致力于精神。”
研究证明,印记基因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Grb10与胚胎发育有关,而在后期生命中,它对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很重要。“一种基因能影响大脑和肌肉两方面是令人吃惊的。今后我们将研究Grb10基因如何进化出这种双重功能。”(来源:科技日报 常丽君)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同源染色体基因表达活性不同的现象,称为基因印记。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英国巴斯大学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名为Grb10的基因,与通常的印记基因表达规则不符的是,它从父母双方遗传下来的等位基因作用截然不同。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所有动物的细胞中,每个基因组都是成对出现: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多数情况下这两条基因都是活跃的,但对某些基因而言,其中一条被关闭了,基因仅能表达来自一方的同源基因,而另一方的不表达。
巴斯大学研究人员与加地夫大学神经系统科学与精神健康研究院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名为Grb10的基因,其异常之处在于,子代只在大脑中表达来自父方的基因,却在身体其他部位表达来自母方的基因——好像父母双方的印记基因各自在不同部位有一种无意识的优先权:母亲的基因表达涉及胎儿成长、新陈代谢、脂肪储存,而父亲的基因表达调控着成人的社会行为。
为了证实这一点,他们对缺乏父方Grb10基因的小鼠进行了行为研究。在一项强制遭遇测试中,研究人员将两组小鼠放置在一条狭窄管道的两端,并阻止它们转身,结果发现,Grb10基因在大脑中不活跃的小鼠通常会坚守原地,而其它小鼠则会倒退,并表现顺从。缺乏父方Grb10基因的小鼠更喜欢控制其它小鼠,与脑中父方Grb10基因活跃的小鼠相比,更有可能获得同伴礼貌的待遇,这在小鼠和其它哺乳动物中是一种处于统治地位的标志。此外,这些小鼠还更有可能扯断同笼的表达等位基因小鼠的胡须。当母方Grb10等位基因表达沉默时,小鼠通常会变得又大又重。
巴斯大学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的安德鲁·沃德说:“这是首次,我们证明了同一个基因根据其来自父母双方的不同,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好像是父母双方以不同的策略来帮助后代,一方致力于身体,而另一方致力于精神。”
研究证明,印记基因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Grb10与胚胎发育有关,而在后期生命中,它对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很重要。“一种基因能影响大脑和肌肉两方面是令人吃惊的。今后我们将研究Grb10基因如何进化出这种双重功能。”(来源:科技日报 常丽君)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同源染色体基因表达活性不同的现象,称为基因印记。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英国巴斯大学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名为Grb10的基因,与通常的印记基因表达规则不符的是,它从父母双方遗传下来的等位基因作用截然不同。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所有动物的细胞中,每个基因组都是成对出现: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多数情况下这两条基因都是活跃的,但对某些基因而言,其中一条被关闭了,基因仅能表达来自一方的同源基因,而另一方的不表达。 

  巴 斯大学研究人员与加地夫大学神经系统科学与精神健康研究院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名为Grb10的基因,其异常之处在于,子代只在大脑中表达来自父方的基 因,却在身体其他部位表达来自母方的基因——好像父母双方的印记基因各自在不同部位有一种无意识的优先权:母亲的基因表达涉及胎儿成长、新陈代谢、脂肪储存,而父亲的基因表达调控着成人的社会行为。 

  为了证实这一点,他们对缺乏父方Grb10基因的小鼠进行了行为研究。在一项强制遭 遇测试中,研究人员将两组小鼠放置在一条狭窄管道的两端,并阻止它们转身,结果发现,Grb10基因在大脑中不活跃的小鼠通常会坚守原地,而其它小鼠则会倒退,并表现顺从。缺乏父方Grb10基因的小鼠更喜欢控制其它小鼠,与脑中父方Grb10基因活跃的小鼠相比,更有可能获得同伴礼貌的待遇,这在小鼠和 其它哺乳动物中是一种处于统治地位的标志。此外,这些小鼠还更有可能扯断同笼的表达等位基因小鼠的胡须。当母方Grb10等位基因表达沉默时,小鼠通常会变得又大又重。 

  巴斯大学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的安德鲁·沃德说:“这是首次,我们证明了同一个基因根据其来自父母双方的不同,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好像是父母双方以不同的策略来帮助后代,一方致力于身体,而另一方致力于精神。” 

  研究证明,印记基因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Grb10与胚胎发育有关,而在后期生命中,它对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很重要。“一种基因能影响大脑和肌肉两方面是令人吃惊的。今后我们将研究Grb10基因如何进化出这种双重功能。”(常丽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2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