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巴基斯坦西北部马尔丹市一处军营2月10日上午遭到自杀式爆炸袭击,27名士兵丧生。 巴基斯坦西北部马尔丹市一处军营2月10日上午遭到自杀式爆炸袭击,27名士兵丧生。

  综合国外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月10日,一名少年自杀式袭击者在巴基斯坦西北部马尔丹市一处军营引爆身上的炸弹,目前已经造成至少31名士兵死亡、42人受伤,其中多人伤势严重。

  巴军方高级官员透露,10日上午8点半左右,一名身穿校服的少年步行进入营区,实施了爆炸袭击,炸弹据信被藏匿在他随身携带的背包或者身穿的背心内。当时,士兵正在进行早晨的常规训练。

  当地居民称,爆炸声十分大,几乎响彻整个城市。

  巴基斯坦安全部队在爆炸发生后迅速严密封锁了现场,甚至连警方也一度难以进入。安全部队在进行救援工作的同时,还在周边展开搜捕行动。而救护车也已赶往现场将伤者送至马尔丹军方医院和附近的白沙瓦医院接受救治。

  当天晚些时候,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发表声明对此次袭击进行强烈谴责:“如此懦弱的袭击行为不会削弱安全部门的斗志,更不会打击国家消灭恐怖主义的决心。”吉拉尼还在声明中对遇难者的家属表示了深切同情,并要求相关部门为伤员提供最好的医疗救护。

  目前,巴基斯坦塔利班分支组织TTP已经宣称对袭击负责。据当地媒体报道,该军营此前曾两次遭到塔利班武装分子的袭击。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马尔丹军营遭袭事件表明,尽管近年来巴基斯坦军方多次展开军事行动打击巴阿边境的塔利班据点,但塔利班以及其他与基地组织相关的武装分子仍有力量进行反扑。同时,军营应该戒备森严,而这名身穿校服的少年“人弹”居然能够如入无人之境般轻松混进去引爆炸弹,恰恰暴露了巴军方的安保工作还存在很大缺陷。

  (来源:中国日报网 谌融 编辑:刘纯萍)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据新华社电 埃及西奈半岛一处天然气管道5日晨发生剧烈爆炸,引发大火。尚无人员伤亡报告。爆炸导致埃及向以色列和约旦的天然气输送中断。

  埃及安全部门官员说,这是一次恐怖袭击。

  爆炸发生在西奈半岛北部阿里什市一处天然气管道站,距离机场几百米。这一地区与加沙地带和以色列相邻。

  爆炸引发大火,数十公里外可见。半岛电视台画面显示,现场升腾起巨大火柱。当地居民说,火势大,但没有浓烟,大火当天上午逐渐熄灭。

  这一地区的天然气管道起自埃及地中海港口塞得,通往以色列和约旦。据悉,遇袭管道通向约旦。

  以色列军队电台报道,向以色列输送天然气的管道没有受损,不过,作为预防措施,天然气输送暂时停止。

  以色列国家基础设施部一名发言人说,作为应对紧急事态措施,天然气输送暂停。眼下不清楚何时恢复输送。

  以色列天然气用量40%进口自埃及。根据两国2008年签署的一项协议,以色列每年从埃及进口17亿立方米,期限15年。

  约旦官员当天说,埃及告知约旦方面,由于管道遭到破坏,天然气供应将中断一个星期。

  路透社援引埃及安全部门消息人士的报道,一些“外国势力”发动袭击,目标是向约旦输送天然气的管道。

  一些安全分析师认为,武装人员趁埃及局势混乱,向天然气设施发动袭击,以从中渔利。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埃及阿里什市位置图 埃及阿里什市位置图

  新华网开罗2月5日电 (记者李来房 冯康)埃及北西奈省阿里什市通往约旦和以色列的天然气管道5日早晨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该管道天然气供应暂时中断,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北西奈省长马布鲁克告诉新华社记者,爆炸发生在当地时间5日早晨7时许,地点是距离阿里什机场3公里的一个天然气管道站内。天然气管道爆炸引发的大火高达20米。他表示,目前火势已被控制,将尽快恢复天然气运输。

  马布鲁克说,此次爆炸有可能是人为蓄意破坏。

  埃及向以色列和约旦供应的天然气主要通过途经西奈半岛北部城市阿里什的管道输送。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工作人员在清理现场。新华社/阿纳多卢通讯社 工作人员在清理现场。新华社/阿纳多卢通讯社

2月3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市郊一家发生爆炸的机器制造厂。新华社/阿纳多卢通讯社 2月3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市郊一家发生爆炸的机器制造厂。新华社/阿纳多卢通讯社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市郊机器制造厂爆炸,造成至少6人死亡、27人受伤。新华社/阿纳多卢通讯社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市郊机器制造厂爆炸,造成至少6人死亡、27人受伤。新华社/阿纳多卢通讯社

  新华网安卡拉2月3日电(记者郑金发 王秀琼)土耳其内政部部长阿塔莱3日向新闻界证实,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市郊一家机器制造厂当天发生爆炸,造成至少6人死亡、27人受伤。

  阿塔莱说,厂区内一栋4层的楼房在爆炸中有两层被炸塌,目前仍有数人被埋在废墟中,相关搜救工作还在进行中。

  他还说,在爆炸中受伤的27人已被送往附近医院接受治疗,土耳其有关方面正在对爆炸原因进行调查。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浪环球地理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1月28日报道,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73秒钟后在空中解体,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美宇航局由此停飞了所有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当时究竟遭遇了怎样的状况,一直被重重迷雾所包围。如今,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25周年之际,有关这起悲剧的五大谜团终于一一破解。

  谜团一:“挑战者”号是否爆炸

谜团一:“挑战者”号是否爆炸谜团一:“挑战者”号是否爆炸

  1986年1月28日上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时,水汽笼罩在发射台周围。在这起悲剧中,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高中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芙,也使得美宇航局载人航天探索项目暂时陷入停顿。

  围绕“挑战者”号失事的错误说法有许多,例如,一个被公众经常提及的说法是,“挑战者”号在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73秒以后爆炸。美国国家航空与太空博物馆航天飞机分馆馆长瓦莱莉·尼尔(Valerie Neal)说:“航天飞机本身并没有爆炸。我认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它看上去像爆炸,而媒体又称之为爆炸。”甚至连美宇航局官员也在悲剧发生后称这起事件为爆炸。例如,美宇航局公关部门主管史蒂夫·尼斯比特当时说,“我们收到飞行动力学官员的报告,称航天飞机已经爆炸。”

  尼尔说,事后调查发现,“挑战者”号当时发生的情况其实远比想象的复杂。航天飞机的外挂燃料箱受损,液态氢和液态氧推进剂全部释放出来,这两种化学物混在一起后开始燃烧,结果在距地面数千英尺的高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不过,“挑战者”号此时尚完好无损,仍在升空,但很快变得不稳定起来。

  尼尔说:“‘挑战者’号轨道飞行器竭力保持预定飞行路线,因为它感觉到下面发生了什么异常情况。最终,它与燃料箱脱离,速度立即升了上去,但是,没有了推进器和燃料箱,轨道飞行器无法承受空气动力的冲击。机尾和主发动机脱落,接着,两个机翼也跟着分离,乘员舱和机身前部与有效载荷舱分离,它们从天而降,坠入水中后加速分解。”

  谜团二:“挑战者”号机组是否当场死亡

谜团二:“挑战者”号机组是否当场死亡谜团二:“挑战者”号机组是否当场死亡

  1986年1月27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七名宇航员在前往发射台时面带微笑面对镜头。

  另一个说法则是,“挑战者”号的七名宇航员在航天飞机“爆炸”后当场死亡。实际上,他们并不是被炸死的,也不是在航天飞机分解时当场死亡。虽然机组人员死亡的准确原因并不清楚,但许多专家如今认为,七名宇航员最初还活着,直到乘员舱以每小时超过200英里(约合每小时321公里)的速度坠入大西洋以后才丧命。

  尼尔说:“在遗体被发现时,他们仍绑在座位上。”宇航员们在生命最后时刻是否神志还清醒,目前还是一个谜。美宇航局的一份医学调查报告称,“由于乘员舱压力在飞行中丧失,宇航员可能失去了知觉,但我们对此不敢肯定。”

  谜团三:数百万人是否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悲剧

 谜团三:数百万人是否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悲剧 谜团三:数百万人是否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悲剧

  尼尔说,在灾难发生数小时乃至数天以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画面在全美各大电视网“不间断地反复播出”,这或许解释了为何那么多人“记得”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挑战者”号毁灭过程,而事实上,他们看到的可能只是重播。尼尔说:“大多数通过电视直播看到悲剧发生是一种误解。”

  首先,当时美国大多数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台并没有直播“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其次,“挑战者”号是在美国东部时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发射的,当时全美大部分人还在工作中。而通过电视直播目睹那场悲剧的少数观众,是通过卫星天线在美宇航局电视频道或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观看了这一幕,而当时,卫星天线的用户相对较少。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美国媒体20日报道,据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高级物理学讲师布拉德·卡特博士预言,从现在开始,最迟100万年内,地球上的人类将能够看到两个“太阳”同时悬挂空中的诡异场景,尽管这种科幻电影般的奇异景象只会维持几周时间。

  据卡特博士对记者称,猎户星座的红超巨星“参宿四”最近15年直径缩小了15%,质量急剧下降,这是红巨星重力崩溃的典型征兆,“参宿四”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超新星爆炸。

  卡特博士说,当爆炸发生时,“参宿四”的亮度将至少超过太阳数千万倍,当超新星爆炸的光亮传到地球时,在人类的眼中,将如同在地球上空出现了“第二颗太阳”。不过,这“第二颗太阳”只会维持几周时间,然后就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逐渐暗淡和消失。卡特博士称,尽管“参宿四”最早可能在2012年前发生超新星爆炸,但也可能在100万年内的任何一天发生爆炸,所以人类未来看到地球上同时升起两颗“太阳”,只是迟早的事情。

  不过卡特博士称,超新星爆炸不可能给地球带来任何毁灭性的结果,因为超新星爆炸释放出的细小粒子——中微子对人体并无害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超级黑洞(图片提供:NASA/CXC/CfA/R.Kraft et al., MPIfR/ESO/APEX/A.Weiss et al. and ESO/WFI)
超级黑洞(图片提供:NASA/CXC/CfA/R.Kraft et al., MPIfR/ESO/APEX/A.Weiss et al. and ESO/WFI)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1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物理学家表示,我们的宇宙就像是俄罗斯套娃的一部分,可能栖身于一个黑洞内,而这个黑洞本身又是一个更大宇宙的一部分。反过来,迄今在宇宙中发现的所有黑洞——从微小黑洞到超大质量黑洞——可能都是通向其他世界的通道。

  黑洞是宇宙间的通道

  根据一个离奇古怪的新理论,黑洞其实是宇宙间的通道——一种虫洞。从理论上讲,虫洞是连结白洞和黑洞的多维空间隧道,无处不在,但转瞬即逝。这种理论认为,黑洞吸收的物质没有如预测的那般被破坏成一个点,而是在黑洞的另一端喷涌出一个“白洞”。所谓白洞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与黑洞相反的特殊天体。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物理学家尼克蒂姆-波普拉维斯基(Nikodem Poplawski)日前在《物理快报B辑》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用以描述坠入黑洞物质的螺旋运动。按照波普拉维斯基得出的方程式,这种虫洞是“时空奇点”的切实可行的替代物,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预测“时空奇点”存在于黑洞的中心。

  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式,奇点形成于特定区域内物质过于稠密的时候,所以,这种事情可能会发生于黑洞的超密度中心。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奇点不占用任何空间,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这一概念得到了大量间接证据的支持,可由于听上去离奇古怪,使得许多科学家难以接受。

  如果波普拉维斯基的理论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这些科学家可能会改变他们的立场。根据新的数学模型,黑洞吸收并看似破坏的物质实际上被驱逐出去,成为另一世界中星系、恒星和行星的基础物质。波普拉维斯基表示,黑洞为虫洞的概念或能解释现代宇宙学的某些谜团。例如,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以奇点为起点开始演变的。

  诸多谜团或迎刃而解

  不过,这种奇点是如何在大爆炸后的第一时间形成的,科学家对此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波普拉维斯基指出,如果我们的宇宙诞生于“白洞”而非奇点,“将会解决黑洞奇点这道难题,而大爆炸奇点也将迎刃而解。”另外,虫洞或许还能解释伽玛射线爆发的成因。伽玛射线爆发是宇宙中强度第二大的爆炸,仅次于宇宙大爆炸。

  伽玛射线爆发发生于已知宇宙的边缘,似乎与遥远星系中的超新星(即恒星爆炸)存在联系,但准确来源还是一个谜。波普拉维斯基认为,伽玛射线爆发可能是另外一个宇宙在释放物质,这些物质也许通过那些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逃到我们的宇宙,虽然尚不清楚整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波普拉维斯基说:“这个概念有点儿疯狂,但结果谁又知道呢?”目前至少有一种办法可以验证波普拉维斯基理论是否正确:宇宙中的一些黑洞旋转,如果我们的宇宙诞生于一个同样旋转的黑洞,那么宇宙应该“继承”了这个“母宇宙”的旋转特性。据波普拉维斯基介绍,如果未来的实验证明宇宙以其偏爱的方向旋转,这将是支持他的虫洞理论的间接证据。

  物理学家表示,虫洞理论或许还有助于解释宇宙某些特征源于理论预测的原因。根据标准物理学模型,在大爆炸以后,宇宙的弯曲度应该随时间增加,所以在137亿年过后,我们应该处于一个封闭、球形宇宙的表面。然而,大量观测数据表明,宇宙四面八方都是扁平的。此外,来自早期宇宙的光线数据表明,在大爆炸刚发生后,宇宙中一切物质的温度都大体相同。

  这意味着,我们在宇宙相反水平线看到的最遥远天体曾经距离我们的宇宙非常近,以致相互作用,达到均衡,就如同封闭密室中的气体分子一样。观测结果之所以再度与科学家的预测不相符,是因为在已知宇宙中,距离最远的天体相隔如此遥远,以致以光速在两者之间旅行所花的时间超过了宇宙的年龄。为说明这种差异,天文学家提出了膨胀概念。膨胀理论认为,在宇宙形成后不久,它经历了一个快速成长期,在此期间,太空本身以快于光速的速度膨胀。

  “外来物质”诱发宇宙膨胀

  膨胀在瞬间将宇宙从不到一个原子大,迅速拉伸至是原来大小的天文数字比例。宇宙因此显得扁平,因为从我们的角度看,我们所处的球体无比庞大——正如对于站在一望无际田野上的人来说,球状地球看上去扁平的。膨胀理论还能解释如今相距遥远的两个天体,在过去距离非常之近,足以相互作用的原因。

  但是,假设膨胀理论是正确的,天文学家总难以解释清楚引起宇宙膨胀的原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虫洞理论诞生了。据波普拉维斯基介绍,一些膨胀理论之所以宣称宇宙膨胀是由“外来物质”引起的——这种科学家假设的物质不同于正常物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外来物质”被排斥而非被引力所吸引。

  基于他的方程式,波普拉维斯基认为这种外来物质可能形成于第一批超大质量恒星崩溃变成虫洞的时候。他说:“形成虫洞的外来物质和引发宇宙膨胀的外来物质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系。”实际上,波普拉维斯基并不是科学界提出其他宇宙存在于黑洞内的第一人。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理论物理学家达蒙-伊森(Damien Easson)在以前的研究中也做出了这种猜测。

  他没有参与波普拉维斯基的最新研究。伊森在谈到波普拉维斯基的方程式时说:“这一理论新鲜之处在于提出广义相对论中的虫洞解决方案,即虫洞充当了外部黑洞通向内部新宇宙的通道。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只是提出这种方案可能会存在,但波普拉维斯基发现了真正的解决方案。”

  新理论未解决根本问题

  尽管如此,伊森在一封电子邮件中称,虫洞理论依旧存在诸多疑问:“这一构想可能吗?可能。这种假设可能吗?这我不清楚。但它肯定是令人感兴趣的理论。”伊森指出,量子引力(研究亚原子水平下的引力)的未来发展或能精进这些方程式,支持或反驳波普拉维斯基的理论。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物理学家安德烈斯-阿尔布雷希特(Andreas Albrecht)表示,总体而言,虫洞理论令人很感兴趣,但在解释宇宙起源问题上难称突破。阿尔布雷希特也没有参与波普拉维斯基的研究。他认为,虫洞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形成于“母宇宙”喷射的物质,这只是将该创世事件过渡到另一个世界。换句话说,该理论未能说明“母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为何具有那些特性——即我们宇宙继承的特性。

  他说:“我们正尝试解决一些确实紧迫的问题,目前尚不清楚这些问题是否能提供一个解决之策。”阿尔布雷希特并未觉得虫洞理论比黑洞奇点理论离奇,他警告人们不对新理论展开深究,因为它听上去还有些道理。阿尔布雷希特说:“在这个领域,人们提出的任何问题都十分离奇。你不能说不离奇的概念会赢得胜利,因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业余摄影师拍到荷兰上空流星爆炸壮观景象
业余摄影师拍到荷兰上空流星爆炸壮观景象(图片提供:Robert Mikaelyan)

  新浪环球地理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业余摄影师罗伯特·米基利恩前往荷兰一家老制糖厂进行拍摄。令米基利恩欣喜异常的是,他幸运地捕捉到一个大火球(流星)在夜空中爆炸的壮观瞬间。

  10月13日当地时间晚上7点,一颗流星划过黄昏的夜空。荷兰和德国的数百人报告称目睹这一瞬间。当时,流星划过荷兰北部城市格罗宁根低空而后爆炸分解成碎片,米基利恩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拍摄了几张令人惊讶的照片。这位业余摄影师在电子邮件中表示:“当时,我突然看到一道光在空中快速移动,随即拿起照相机拍摄。”

  在发现大火球几秒钟之后,目击者听到低沉的隆隆声,窗户被震得嘎嘎作响,而后便是音爆,说明高空发生了爆炸。专家们表示,流星通常是一块“流浪”的太空岩石,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不久分解。据他们估计,这颗流星的碎片可能坠入北海。

  格罗宁根大学卡普坦天文研究所的西奥·朱廉斯表示:“这应该是一颗体积巨大的流星。”一直以来,地球便遭受太阳系内的彗星、小行星甚至于其它多岩行星碎片轰击。据朱廉斯估计,类似划过荷兰夜空这样体积巨大的流星每20至25年出现一次,世界上所有地区的人都可以目睹夜空被它们点亮的场面。米基利恩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物体,所发出的光以及飞行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1.“发现”号航天飞机

“发现”号航天飞
“发现”号航天飞

  美国宇航局的“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可以重复使用的飞船,它发射时像枚火箭,在轨道运行像飞船,降落时像飞机。目前尚在使用的航天飞机有3架,它们分别是“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

  2.波音747背航天飞机回家

航天飞机母机
波音747背航天飞机回家

  如果天气情况允许,返航的航天飞机会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降落。然而佛罗里达州的风暴经常迫使航天飞机转往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空军基地降落。然后航天飞机再搭乘一架经过改造的波音747客机返回佛罗里达。这种飞机的正式名称是航天飞机母机(shuttle carrier aircraft),上面装支架、稳定器和电子监控器。

  3.“亚特兰蒂斯”号

“亚特兰蒂斯”号
“亚特兰蒂斯”号

  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发射升空,把国际空间站的一个桁架送上该站,人们正在周围观看这一重大时刻。在当前运行的所有火箭中,航天飞机拥有最可靠的发射纪录。自1981年以来,它已经把超过300万磅(约合136万公斤)的货物送入轨道。

  4.“亚特兰蒂斯”号发射升空

“亚特兰蒂斯”号发射升空
“亚特兰蒂斯”号发射升空

  1988年12月2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只需要8.5分钟,它的时速便达到17000英里(27000公里)以上。航天飞机只有达到这一速度,才能克服地球重力, 保持在发射窗口内。所谓发射窗口,指的是在某个确定的日子适合航天飞机发射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发射可以实现任务目标,确保安全。

  5.“挑战者”号发生爆炸

“挑战者”号发生爆炸
“挑战者”号发生爆炸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大约76秒发生爆炸,从这张图片的背景可以看到火光、浓烟和“蒸发”的推进剂。左侧的固态燃料推进器仍在飞行。后来的调查发现,O型密封圈存在缺陷,导致事故发生。事故中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航天史上首次发生此类悲剧。

  6.“亚特兰蒂斯”号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

“亚特兰蒂斯”号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
“亚特兰蒂斯”号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

  1995年6月29日,“亚特兰蒂斯”号成为第一架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的航天飞机。这是俄罗斯执行“和平19”任务的一名宇航员搭乘“联盟”号飞船进行短暂的科学旅行后拍摄的照片。STS-71任务创造了多个历史性的第一:这是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实施的第一百次航天飞机飞行任务,它包括有史以来在轨道里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太空行走任务,而且这是第一次在轨替换航天飞机机组成员。

  7. 大型运输车

大型运输车
大型运输车

  载着“发现”号美国宇航局的大型运输车,每小时前进1英里(约合1.6公里)。从该航天飞机的装配大楼到发射台大约需要行驶5个小时。这个庞然大物行驶1英里(约合1.6公里)大约消耗150加仑(约合570升)柴油。

  8.“发现”号降落

“发现”号降落
“发现”号降落

  航天飞机“发现”号在佛罗里达州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专用降落跑道降落。这条跑道全长15000英尺(约合4600米),宽300英尺(约合90米),大约是商用飞机跑道的两倍。该跑道是用16英寸(约合41厘米)厚的高摩擦系数混凝土制成,上面有排水槽,这进一步增加了它的摩擦系数。不过刚开始时,摩擦系数有些偏高,在执行了几次复杂的降落任务后,跑道又被磨平了一些。

  9.“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这是1993年发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场景,它在发生灾难性事故前,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3年2月1日,该机执行完一项微重力研究任务,准备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降落时发生故障,在德克萨斯州东部上空发生爆炸。“哥伦比亚”号是航天飞机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一个,是第一架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航天飞机。它也是最重的航天飞机,重量高达178,000磅(约合80,800公斤)。

  10.“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

“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
“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

  2008年3月11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照片中的它被滚滚烟雾包围。在超过2周的旅行期间,宇航员执行了太空行走,并开始安装一个实验舱。STS-123是美国宇航局的第122次航天飞机任务。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一, 03 1月 2011 11:40

“人弹”袭击埃及21人遇难

  事发北部城市亚历山大;事发前近1000位科普特人在基督教堂内迎新

   埃及在2011年第一天就遭遇了恐怖袭击。当地时间1日凌晨,一名“人弹”袭击了该国北部港口城市亚历山大的一座教堂,造成21人死亡,80多人受伤。

  袭击发生前,大约1000位科普特人在亚历山大的基督教堂内进行迎新活动。刚过零点,活动结束后,当信徒们走出教堂时,停在门口的一辆汽车发生了爆炸。

  埃及内政部的声明称,爆炸是由“人弹”制造恐怖袭击。埃及官员认为自杀式袭击者混入了人群,目睹教徒们走出教堂后引爆炸药。

  科普特人认为自己是古代埃及人的后裔。他们组成了中东地区信仰基督教的最大族群,约占埃及总人口的10%。(张乐)

  ■ 局势

  基督徒与穆斯林发生冲突

  穆巴拉克呼吁基督徒和穆斯林要团结

  目击者介绍,爆炸现场非常恐怖,如同看到被恐怖分子袭击的巴格达。

  在亚历山大圣灵教堂主持迎新仪式的神父梅纳·阿德尔躲过了一劫。他向媒体回忆“人弹”袭击时还是感到非常震惊。“人们身上刹那间都烧着了,那种震撼难以表达。”

  截至当地时间1日5时左右,教堂外的秩序基本恢复,但是警车和救护车依然停留在现场。教堂的墙上能看到爆炸后黑色痕迹。不少身穿黑衣的科普特人聚集在教堂外祈祷。

  爆炸发生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第一时间做出表态。他在讲话中希望基督徒和穆斯林要团结起来反对恐怖主义。

  不过,由于在新年第一天就发生了教堂遇袭案,引发了很多基督信仰者的不满。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亚历山大市就发生了数起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冲突事件,甚至还发生了少数族裔和警方对峙的事件。(张乐)

  ■ 声音

  元凶疑为“基地”分支

  亚历山大市长否认袭击源于国内教派冲突

  没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宣称制造这起袭击事件。

  亚历山大市长阿德尔·拉比卜指责“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制造袭击。他告诉埃及国家电视台记者:“‘基地’对埃及境内教堂发起袭击。”

  不过,难以确定拉比卜是否握有确凿证据。他否认袭击由国内教派冲突引发。

  “基地”伊拉克分支近来在伊拉克针对基督徒频繁发动袭击。2010年10月底,他们劫持正在教堂弥撒的教徒,杀死数十人。新年前夕,巴格达发生针对基督徒家庭的炸弹袭击。

  一些媒体分析,“基地”分支发动袭击与两名埃及妇女改变信仰相关。两名妇女为与丈夫离婚,脱离基督教。埃及一些本土宗教人士指责基督教会拘禁这两名妇女、强迫两人回归。但基督教会否认这一说法。

  “基地”伊拉克分支随后要求埃及基督教会释放这两名妇女,威胁发动袭击。朱晟(新华社专稿)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6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