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地震确认死亡人数27日升至147人,50多人下落不明。警方说,救援和确认死者身份进展缓慢,希望民众保持耐心。
新西兰全国民众将在3月1日12时51分默哀两分钟,以悼念地震遇难者。
据新华社电 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27日举行仪式,悼念地震遇难人员。
地震确认死亡人数当天升至147人,50多人下落不明。警方说,救援和确认死者身份进展缓慢,希望民众保持耐心。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26日要求全国民众在3月1日12时51分默哀两分钟,以悼念地震遇难者。
克赖斯特彻奇市警方27日确认,地震致使147人死亡,50多人失踪。
有记者问警方负责人戴夫·克利夫,是否预计死亡人数达到200。他回答:“是的,最终数字可能超过200人……现在预测(死亡人数)确实难。”
救援人员23日以来没有发现幸存者。警官拉塞尔·吉布森说,救援人员知道一些死者遗体所在位置,但由于地震后不少建筑摇摇欲坠,救援人员难以靠近。“我知道他们(救援人员)能看到遗体,他们会尽力把遗体(从废墟中)移出。这是场悲剧。”
救援人员称“不会放弃”
“留学生遇难让人心痛”
据新华社电 大约10个国家派遣搜救人员前往支援。一些外国救援人员定于27日抵达克赖斯特彻奇市,以轮换先前抵达的同事。
救援人员菲尔·帕克说,他们8人至12人为一组,进入建筑物寻找幸存者,虽然5天来尚无发现,但他们不会放弃希望。
“不少指挥人员一直说:‘(地震发生多天后)找到幸存者的先例并不少见’。我们会保持乐观。”
失踪人员家属要求警方加快确认遗体身份。
警方负责人克利夫呼吁民众保持耐心。他解释,警方正借助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确认死者身份,更新死者和失踪人员名单,进展虽然缓慢,但有条不紊。
克利夫介绍,一些场所震后发生火灾,使得死者身份难以经由DNA检测确认。“坎特伯雷电视台大楼(坍塌后)遭遇严重火灾。(确认死者身份)非常困难。”
克赖斯特彻奇市多处区域民众27日举行仪式,哀悼死者。人们眼含泪水,相互拥抱。。
高等教育部长史蒂文·乔伊斯对遇难外国留学生表示哀悼。
乔伊斯对外国领事馆官员说,这些留学生的死让人感到心痛,“我们确实欢迎和鼓励这些年轻人来新西兰,把他们视同我们的一员”。
中国政府紧急
援助50万美元
据新华社电 中国驻新西兰使馆政务参赞程雷27日说,为保证受灾同胞尽快回国,使馆自当天起在克赖斯特彻奇设立临时办证点,为侨胞办理回国证件提供便利。
程雷还宣布,为帮助新西兰开展震后救灾,中国政府已决定向新西兰政府提供5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市区过半建筑
将被推倒重建
本报讯 22日的地震撕裂了人心,也撕裂了克赖斯特彻奇。
整个城市,尤其是市中心地区,楼房挨着楼房、街道连着街道,都成了一片废墟。一些暂未倒塌的楼房上也被贴上醒目的红色告示——“不安全”。
位于市中心的大总管酒店仍展现着最后的倔强,站立不倒。但建筑结构专家说,它也得被推倒重建。
与大总管酒店的命运一样,50%以上没倒塌的建筑都得被推倒重建。这些建筑已被民防部门喷上红“X”,被宣判了死刑。
克赖斯特彻奇市市长鲍勃·帕克和地震恢复部长格里·布朗尼26日分别说,在地震遇难者遗体搜寻工作结束以后,推土机和落锤破碎机将开进市中心,清除废墟。
新西兰总理呼吁捐款
据新华社电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27日宣布设立克赖斯特彻奇地震筹款基金,呼吁国际社会为受灾民众和灾后重建捐款。
他说,22日发生的地震不仅是新西兰的悲剧,也影响到许多外国人。“任何一点小小的帮助,无论多小的一笔捐款,都会受到欢迎。”
目前,地震灾区82%的供电得到恢复,但仍有5.5万户家庭断水。位于震中的利特尔顿港已向运输紧急物资的货轮开放。
截至目前,新西兰政府已向受灾民众累计发放220万新西兰元(约合165万美元)的紧急救助金,新西兰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捐款捐物。
失踪中国公民仍为23人
据新华社电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27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目前在新西兰地震中失踪的中国公民人数仍为23人。
使馆官员表示,在26日公布初步名单后,名单上的李彦晖和熊璟雯主动与使馆克赖斯特彻奇抗灾指挥中心联系,确认人身安全。
随后,使馆又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获悉,已和此前出现在初步名单上的一名香港女性公民取得联系,但另有一名香港女性公民在地震中失踪。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月25日,伊拉克约600名示威者当天聚集在巴格达市中心的解放广场,抗议高失业率,并高呼让总理马利基辞职的口号。
伊拉克军队当天在城市周边严阵以待,禁止车辆随意开动,并禁止民众通过主要道路进入广场。
媒体称,当天的礼拜活动结束后,可能会有更多民众加入到示威队伍之中。而此前一天,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发表讲话警告民众尽量避免外出,什叶派领导人也纷纷劝阻人们避免参加示威活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陈璐)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24日视察了利比亚卫星电视台,并发表讲话称,现在利比亚多座城市的生活已经恢复正常,他同时否认外界有关利比亚军队出动飞机轰炸有关城市以及士兵“屠杀”游行民众的指责。
卡扎菲24日下午在利比亚电视台发表讲话,对死难者表示哀悼。他指责“基地”组织是现在危机的幕后策划者,还警告说,美国可能以打击“基地”组织为由,对利比亚发动军事进攻。
24日当天,利比亚不少地方的民众游行仍在进行,一些被游行者占领的城市出现庆祝场面。从24日上午开始,忠实于卡扎菲的部队开始对首都的黎波里附近的扎维耶城发动攻势。
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常驻代表22日在开罗召开紧急会议后发表声明,决定暂停利比亚参加阿盟及其所有附属机构会议的资格,直至其对本国人民的诉求予以回应。中东媒体报道,欧美国家对卡扎菲多有指责,一些领导人发表了措辞强硬和严厉的表态。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此前报道说,利比亚驻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外交使节连日来相继辞职,表示对政府的抗议和对游行民众的支持。利比亚内政部长阿卜杜勒法塔赫23日呼吁利比亚军队做出正确选择,他本人“不再与卡扎菲为伍”。
(本报开罗2月24日电)
中新社台北2月19日电(记者 董会峰 符永康)《精诚笃爱——孙中山与宋庆龄文物特展》19日在此间开幕,首日吸引数千台湾民众入场观看。
参与主办的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陈春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台湾民众对宋庆龄知之甚少,在一段时间里甚至忌讳谈论宋庆龄。如今,宋庆龄珍贵文物顺利来台,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与孙中山先生的文物一起展出,具有里程碑意义。
他说,适逢辛亥革命100周年、宋庆龄病逝30周年。从两岸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这个展览的议题很特别,是“宁静的一大步”。
该展览共展出珍贵文物90余件,展品以北京宋庆龄故居馆藏为主,辅以台北“国父纪念馆”和中国国民党党史馆部分文物资料。展览分为“求索奋斗”、“求学立志”、“世纪情缘”、“十年相伴”、“巨星陨落”、“清菊雅石”六部分,生动再现孙中山和宋庆龄携手相伴、甘苦共尝的真挚情谊,反映了两位伟人振兴中华、风雨同舟的世纪风采。
其中,北京宋庆龄故居馆藏的56件文物系首次在台展出。孙中山穿过的西服、用过的手杖、怀表、筷子、礼帽,签署遗嘱所用的钢笔,以及宋庆龄的名片、手绢、旗袍等都是难得一见的文物。而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婚礼物毛瑟手枪、宋母补送的嫁妆苏绣“吉庆有余”百子图被面等,弥足珍贵。
当日下午,中新社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前来观看的民众和游客络绎不绝,人们无分男女老幼,看得津津有味。一位长者贴着玻璃板仔细观看孙中山先生的遗嘱,久久不愿离去。一个7岁男孩被百子图被面所吸引,他对记者说以前不知道宋庆龄是谁。和朋友一起观展的周小姐也说,她以前不了解宋庆龄其人,看了大开眼界。
主办单位告诉记者,截至下午4时,电子统计已有2600人次入场。因为有台北灯会在纪念馆外举行的原因,到晚7时闭馆时,观看展览的人次有望突破4000人次。
同日上午,举行了开幕仪式。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张文康、前国民党秘书长许水德、前“陆委会”主委张京育等人为之剪彩。
该展览将持续至3月30日。(完)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中国新闻):巴林主要的什叶派政治团体、巴林全国伊斯兰协会19号表示,因为政府方面缺乏诚意,拒绝巴林国王此前一天提出的“所有派别”举行全国对话的建议;同一天,利比亚政府出动安全部队,清除了班加西市一处的示威者聚集地。连日来的冲突已经在利比亚,造成了至少84人丧生。
巴林全国伊斯兰协会成员当天表示,政府一方面建议“所有派别”举行全国对话,一方面又在首都麦纳麦主要地点部署军力、禁止民众进行抗议示威,这样的作法缺乏真正的对话诚意,因为军队撤出是展开对话的先决条件。另据路透社消息,巴林军方已在19号早些时候从巴林街头全部撤出,大批示威者随即涌入珍珠广场,负责维持秩序的警方则动用催泪弹驱赶示威民众。
为解决巴林目前面临的政局危机,巴林国王哈马德18号宣布,授权王储萨拉曼与各派别展开对话。但巴林国内的一些激进分子仍号召民众,从20号开始无限期罢工,同时关闭所有学校声援连日来的抗议活动。
利比亚目前的抗议活动主要集中在东部城市班加西以东地区,19号早间,安全人员在班加西展开清场行动,据目击者说,看到有示威者在与军方的冲突中受伤或死亡。此前一天,数千民众走上班加西街头进行示威,利比亚安全部队向示威人群开火,造成35人死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18号出现在其支持者在的黎波里举行的一个集会上,但他并未就目前利比亚的局势发表讲话。
华西都市报讯(唐彬林武林四川日报记者李宇)2月19日是邓小平逝世14周年纪念日。一大早,来自河南郑州的76岁老人颜学军在儿孙的陪同下,来到邓小平铜像广场敬献花篮,缅怀小平同志。当天,到邓小平故里缅怀小平同志的民众超过1万人。
上午8时,武警广安市支队全体官兵来到邓小平铜像前,重温入伍誓词。广西百色籍新战士王建峰告诉记者:“小平同志曾在我的家乡指挥过百色起义,如今能够在小平家乡当兵,我感到十分光荣。”
邓小平故居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这些天,前来邓小平故里敬献鲜花和参加纪念活动的民众,每天都在万人以上。在邓小平铜像广场,人们在小平铜像前驻足肃立,敬献鲜花,表达对小平的由衷敬意。在邓小平陈列馆前,“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14周年”诗歌朗诵会、四川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参加。
新华网麦纳麦2月18日电 (记者王波)部署在巴林首都麦纳麦主要地点的军队和警察18日再次与反政府示威者发生冲突。数十名示威者在冲突中受伤。
当天下午,上千名反政府民众试图强行进入麦纳麦市中心的珍珠广场。驻守在那里的军队和警察在发出警告无效后向示威人群发射催泪弹和开枪,数十人受伤。到目前还没有死亡报告。
当天上午和中午,数千名什叶派民众分别在位于麦纳麦郊区的凯尔赞和萨特拉为在17日警察清场行动中被打死的4名示威者举行葬礼。
与此同时,支持政府的巴林国民开车在麦纳麦主要街道巡游。他们挥舞国旗,表示拥护国王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所采取的措施。
当天,巴林国王哈马德发表书面讲话,表示已授权王储萨拉曼在国家恢复秩序后与社会各阶层和派别展开对话,以解决目前的国家危机和满足全国各界民众的愿望和诉求。
巴林警察17日凌晨对自14日开始的反政府示威活动主要地点-珍珠广场采取强制清场行动,驱散了驻守数日的反政府示威者。巴林政府随后宣布禁止在首都麦纳麦举行反政府示威活动。
中新网2月18日电 据外电报道,上个月在民众抗议声浪中下台的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身患中风并昏迷,目前在沙特一家医院接受救治,病情危重。
法新社援引本·阿里家人和朋友的话称,这位突尼斯前总统在中风后已陷入昏迷。
上个月,现年74岁的本·阿里在民众抗议中结束了对突尼斯23年的统治,随后同家人一起前往沙特阿拉伯吉达市。
中新网2月17日电 据外电报道,也门支持与反对政府的两派示威民众17日在首都萨那街头爆发激烈冲突,警方鸣枪示警隔离两派民众,冲突造成至少12人受伤。
主要以学生为主的约2000名示威民众,刚刚离开萨那大学向市中心的Tahrir广场出发时,遇上支持政府的民众,双方爆发激烈冲突。这是也门连续5天发生暴力冲突。
当地时间17日一大早,支持也门总统萨利赫的民众聚集在萨那大学附近,用棍棒与石块袭击反政府示威的学生。
示威民众高呼“人民希望推翻政府”的口号,投掷石块还击。警方鸣枪示警,将两派民众隔离。
1月23日,也门首次发生数千人参加的反政府示威游行,要求萨利赫下台。自本月13日以来,示威活动逐渐升级,并演变成暴力冲突,造成多人死伤。
中新网2月14日电 据外电报道,也门民众反政府示威活动14日进入第四天,1000多名示威者在首都萨那街头展开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进行政治改革,亲美的总统萨利赫下台。
14日,由大学生、人权活动人士与议员等组成的队伍在萨那街头举行示威游行。律师穿着黑色法衣,在律师联合会主席的率领下,加入示威队伍。他们高喊反安保部队与“人民希望政府下台”等口号。
示威民众高喊:“争取言论自由,为自由而斗争,一切由我们决定。”
而由几十名支持政府的民众则高举萨利赫的肖像,与反政府示威民众爆发冲突。他们高喊反对恐怖主义等口号,支持政府要求对话的立场。
警方将两派民众隔离后,反政府示威民众步行前往市中心,高喊“萨利赫,下台。”
独立党派议员哈希德(Ahmed Hashid)说:“我们将继续进行抗议,直到政府下台。”
当天,在亚丁、塔亚兹(Taaz)等城市也爆发了类似的示威活动。示威者高喊,“萨利赫,你说的好听,但不会治理国家。”
13日,约3000名示威者聚集在萨那,并向总统府行进,一些军警为了阻止示威者前行而与其发生冲突,一些示威者受伤,另约有120被捕。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最南端,人口2300万,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也门政府2008年公布的失业率为35%,此后未再公布失业率,但媒体普遍报道目前也门失业率已达40%以上。自1月15日起,包括萨那在内的也门各大城市陆续爆发了示威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