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5月19日电(记者门杰丹)5月19日,身着军装、胸前挂满荣誉勋章的毛泽东主席生前警卫——李丙需,顶着烈日端坐在郑州市街头,签名赠红书,忆述主席生前生活工作中的感人事,宣讲爱国主义。
赠书台设在花园路农业路交叉口西南角人行道旁,一桌一凳,本不显眼,但身着军装佩戴勋章、精神矍铄的老人,和桌子上“毛主席卫士李丙需签名售字赠书”的牌子,让这方寸之地散发吸引力,不少行人驻足观看,有的拿到赠书后还要求合影留念。
“我本身喜欢看书,这类书能给我一些工作、生活的动力。”24岁刚到郑州打工的刘恒说,他的事业刚刚起步,希望这些精神食粮能激励自己努力奋斗。
“我很崇拜毛主席,想通过他生前警卫的讲述,进一步了解伟人事迹。”46岁市政工人陈小军专注地翻看着红书,头也不肯多抬。
市民易先念称,尤其是年轻人应该多了解历史,学习传统,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好思想。
见到市民踊跃翻阅书籍、了解历史,李丙需老人非常激动,他告诉记者,自己1955年生于河南汝州,1973年进入中央警卫局工作,曾担任毛泽东主席警卫3年。
“我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老人家穿的衣裳补丁摞补丁,其中,一件衣服67个补丁,还有一件衣服59个补丁,他老人家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特别感动。并且,他老人家争分夺秒学习、工作的精神,也让我印象深刻。当年,主席经常熬夜学习、批阅文件,我在哨位上常常见到他住室的灯光彻夜不灭。尤其是,他老人家在病重和病危的时候,还不停地工作、学习,比如说输液昏迷过去了,醒来的时候,让医务人员手托着书本和文件,他坚持批阅、学习。直到生命终结,他才停下来,这些事让我永生难忘。”
李丙需说,给毛主席当警卫虽然只有短短3年,但他从中受到的教育和启发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轨迹。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他都捐款捐物。他甚至还生吃俭用,常年义务办展览,用图片实物等他千方百计搜集到的珍贵历史资料,再现红军长征、八路军抗战情景及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印证日军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等。
2000年,他开始出书,用50万字记录那段珍贵的革命岁月,并到十几个省市签名赠红书,宣传爱国主义教育。
除了赠书,李丙需还用一台便携式DVD播放革命题材宣传片,他说,做这些就是为了“让老同志回顾历史,让年轻人了解那段历史,不要忘记过去悲难的历史,不要忘记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不要忘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给我们打下的江山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它,努力工作,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李丙需说,自己在街上签名赠书,大部分市民表示理解支持,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作秀,甚至冷嘲热讽,除了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投入,还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他爽朗地说:“做这项工作,我心里有一种激情,有一股精神,就是毛主席那些精神在激励着我,我要这样坚持下去,走完我的人生。”(完)
1968年1月6日晚间,我和祖莹侠在黑龙江日报社编辑部会议室里举办了一场“文革”婚礼,并留下一组打着特殊时代印记的婚礼照片。
这是由杨福栋等19位同事和朋友共同赠送的“最最珍贵的礼物”,大家都不敢在这本画册的前边题字签名,那是对“红太阳”的大不敬!只好在最后一页题字签名。
主持人突然拿出一个神秘的“大礼包”,让新人当场撕开一层又一层的报纸,里面是两块写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新郎/新娘”的红牌子,大家一哄而上把牌子挂到新人的脖子上。
40年前,正是全国亿万群众高唱“毛主席亲手点燃的文化大革命的烈火把我们百炼成钢......”的时候,尽管革命大潮风起云涌,但人们还是沿着人类亘古不变的生活轨迹前行,人们照旧居家过日子,结婚生孩子,每日三餐饭,油盐酱醋茶……
那时早已提倡晚婚,计划生育口号是 “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一般在机关工作的青年男女大多都在25岁前后结婚,凡是到了28岁尚且未婚者,就会被称为大龄青年,对女性来说就算是超龄了。当时,我是摄影记者,她是编辑,我们都是二十七八岁,这已经算是晚婚了。
登 记
在“红色风暴”席卷神州大地的年月里,那时正在大搞破“四旧”立“四新”,结婚没有挑选黄道吉日这一说,也不讲究必在中午之前完成典礼,通常都是选择在某个周六的晚上举办简朴的革命婚礼。我们供职的黑龙江日报编辑部几位热心的同事张罗我们的婚礼,那时我们的月工资是56元,摄影组同仁计算了一下,他们说买糖果、茶叶和香烟大概用不了一个月的工资,我把一个月的工资交给他们去采购婚礼用品。
1968年1月6日,星期六,天气晴朗,气温很低。这天上午,我们在报社开了一封结婚介绍信,到离报社不远的哈尔滨市道里人民公社田地分社办理结婚登记证书,从而完成了法律意义上合法婚姻程序。当天晚上,我们在报社编辑部二楼会议室举行一场典型的“文革”婚礼,会议室四面墙壁都是“红海洋”,那是用红白油漆涂写的“毛主席语录”。几张办公桌拼在一起,上面摆着几个脱了漆皮的暖水瓶和一些搪瓷水杯,暖水瓶里沏着茶水,用大茶盘盛着糖块和香烟放在桌上招待客人。参加婚礼的人都是编辑部及印刷厂的一些同事和朋友。
婚 礼
在 “阶级斗争天天讲”的狂热岁月里,参加婚礼这类活动,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一点人间烟火的味道,前来参加婚礼的人们脸上都挂着平日难得一见的笑容。我们没有为结婚而买新衣,只是暂时脱掉了平日穿的类似黄军装的外套,那是当时的流行装。我在穿了多年的对襟棉袄外面加一件深灰色的中式对襟罩衫,祖莹侠在小棉袄外边穿一件绿底小白花的素罩衫。除了每人胸前佩戴的毛主席像章和总也不离手的《毛主席语录》是红色的以外,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喜庆的红色,胸前更没有大红花;婚礼现场除了墙上的 《毛主席语录》是红色的,再没有任何彩带或彩纸了。
婚礼主持人由评论部资深编辑杨福栋担任,他说话声音宏亮,很有磁性,富有穿透力,他的幽默与才智更为这场婚礼平添了不少欢乐的气氛。当宣布婚礼开始时,他一声高喊:“把走社会主义道路新郎、新娘带上来!”我们俩在同事的簇拥下走进会议室里,主持人首先带领群众挥动 “红宝书”敬祝伟大领袖万寿无疆,大家一起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和《东方红》,由一名到报社“支左”的大学生拉手风琴伴奏。接着宣读当天上午刚刚办好的结婚登记证书,随后是新人向毛主席像鞠躬,再向到场的群众鞠躬,最后是夫妻行对拜礼。
完成这一套基本程式之后,主持人拿上来一个扁扁的长方形“大礼包”,人们都好奇地猜想这又是什么新鲜玩艺呢?他让我们撕开一层一层的报纸,最终看到是两块红纸黄字的牌子,分别写着“走社会主义道路新郎”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新娘”,人们一见这两个红牌子立即明白其用意了,大家兴奋起来,一个劲地起哄说“赶紧给他们挂到脖子上”,在一片哄笑声中不由分说地把牌子挂到我们胸前,让我们俩也忍俊不禁,有点哭笑不得。这个让人意想不到的 “黑色幽默”,是在模仿“文革”岁月里挂大牌子批斗 “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情景,这也算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意了。
礼 品
接下来是我所在的摄影组同仁送上一件用报纸包着的礼品,非让我们当众拆开不可,结果那里面包的是他们“偷”了我的一面带支架的圆镜子,背面镶有我们俩在松花江边自拍的合影,把这面镜子拿到婚礼上也能逗得大家一乐,这个“小包袱”引起群众一片哄笑声,起到了活跃气氛的作用。
群众向我们赠送的最最珍贵的贺礼,是一本由近20人共同签名赠送的 《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画册,这是当时作为“最高政治任务”精心印制的最精美的画册,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编辑者是“中国革命摄影学会”(注:现今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前身是中国摄影学会,“文革”中更名为中国革命摄影学会)其他具有政治色彩的礼品是各种不同版本的《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等“红宝书”和毛主席“宝像”;还有我的老朋友、《大海航行靠舵手》曲作者王双印赠送的用彩色电影胶片编成框的一幅毛主席像,背面由他抄录的毛主席诗词 《咏梅》。以上这些结婚礼品都被我完好保存40多年,其中的结婚证、红宝书等实物还自2003年起在我的环球影展中作为珍贵的“文革文物”锁在玻璃框中展出呢。
当时全社会以及各机关单位的住房条件十分困难,报社根本没有房子分给新结婚的青年职工,不少人都是婚后照旧住在单身宿舍里。婚礼结束后,几位老大姐送我们去入洞房,这个“洞房”是临时借用报社招待所一个房间,把两张单人床合在一起,四面的墙壁上也是写满了毛主席诗词的“红海洋”。那时没有法定的结婚假期,每天照常上班,各自在食堂里打饭吃,晚间回到这间简陋的新房里睡觉。我们在招待所里住了7天,然后又各自搬回男女单身宿舍去了……
主持人 都市快报特派记者 汪再兴 陆晨阳
受访者 全国政协委员 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 毛新宇
有媒体说,“红三代”的一生是和血统斗争、妥协的一生。与其说是斗争和妥协,不如说,他们正在清晰地寻找着适合自己的位置和未来的方向,毛泽东唯一嫡孙毛新宇(毛岸青与邵华之子)就是“红三代”的代表之一。
3月4日上午,都市快报记者对话全国政协委员、最年轻少将毛新宇。此前,他多次来到浙江江山市参加毛氏文化节,他自己说,跟浙江有一定渊源。
1970年出生的毛新宇,今年已步入不惑之年,对于去年已经晋升为最年轻少将的他,人民网给出了一个理由,“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又成绩突出,这才是毛新宇晋升为少将的最根本因素。”
身后的桌灯灯光打在他的提案上,案头上摆着几支笔,他说,他不用电脑,坚持用笔写提案,一笔一画很认真。今年毛新宇提的是治理淮河和在湖南韶山建立党员干部培训基地两个提案,显然,这两个提案又跟爷爷毛泽东有关。
对话中,毛新宇说得最多的是“信仰”和“主义”,他坚定认为,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
谈反腐败 要求思想上入党
都市快报:你今年的提案关注哪些话题?
毛新宇:写了治理淮河提案,还建议在韶山建立干部学校。为了写提案,我去年去淮河流域考察,去了安徽省凤台县的顾桥煤矿,这里是亚洲第一煤矿,不仅产量大,防止瓦斯爆炸技术很先进。
都市快报:这次两会,还有没有其他你关注的问题?
毛新宇:今后我最关心的事情是反腐败,反腐败也是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也是关于党的建设的问题。我觉得,党员不仅要在行动上入党,更应该在思想上入党。如果真正做到毛主席讲的思想上入党,我认为就可以杜绝腐败。
都市快报:你爷爷也很关注反腐败。
毛新宇:对于反腐败,我还要再提一句,当年毛主席费了多大劲把刘青山、张子善给抓起来!要枪毙他们,在当时也不是全党都能接受的,因为他们战争年代有功。毛主席看得远,虽然他们战争年代有功,但是现在共产党执政,执政以后,他们自己腐化,变成了人民的敌人,所以必须枪毙他们两个,枪毙他们两个,挽救了多少党员。
都市快报:你仔细研究过那段历史么?
毛新宇:我仔细研究过当年枪毙刘青山和张子善的过程,我认为,毛主席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枪毙这两个人来教育全体党员干部。
谈少将 不排除爷爷影响但也有个人勤奋
都市快报:现在你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少将,工作和生活跟以前有变化吗?
毛新宇:我的生活除了搞课题外,最主要的就是去各大学校讲课,以前请我讲课的主要是地方大学,现在有很多野战部队、很多军区邀请我去讲毛泽东的军事战略。
这个很切合实际,也很有现实意义。
毛泽东思想研究有一个领域是个空白,今年我跟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说,学习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要和毛主席的外交思想相配合,所以,研究毛主席的国际战略思想是我成为少将后的工作重点。
都市快报:生活上的变化有哪些?
毛新宇:除了搞课题、讲课,锻炼身体是主要的,每天锻炼身体花4个小时以上,走路、爬山、游泳。
都市快报:这次晋升少将,是否有你爷爷的影响?:
毛新宇:少将问题,我不回避有老人家影响,但同时也是我个人勤奋的结果。
谈红色文化 要改革创新不能填鸭
都市快报:最近有很多红色电视剧是反映你家庭的,比如以你大伯为原型的电视剧《毛岸英》,还有反映你爷爷青年时代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你怎么看?
毛新宇: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欢迎,我觉得毛主席身上有很多高贵品质,他对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要经常宣传,所以,关于毛主席的影视题材我是百看不厌。
都市快报:一些城市开展红色经典活动,比如井冈山党校重走长征路,重庆开展唱红歌,你怎么看?
毛新宇:我认为非常必要,而且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个红色文化,有助于加强我们全社会成员坚定的信仰,包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尤其对80后和90后,更应该坚定信仰,树立远大的目标。我对部队也是一样,对他们进行毛泽东思想教育,要改革和创新思想方式,不能再是以前那种填鸭教育的方式。
谈红色后代 不能给毛主席抹黑
都市快报:你认为,红三代和你的孩子红四代,对中国的未来有什么样的影响?
毛新宇:我觉得,要不断发扬和传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坚定信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代代地弘扬优秀传统。
都市快报:这样责任是不是更大?
毛新宇:当毛主席的孙子,不好当。第一要坚定信仰,第二要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第三还要教育周围一大片的人,坚定他们的信仰来拥护我们党的领导。
都市快报:压力来自哪里?
毛新宇:当然有压力,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你的成长、你的进步,我时时处处要想到,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能给毛主席抹黑。我当将军了,我也问自己一些问题,我有没有爷爷的指挥才能?那差太远了!我爷爷指挥过大小战役400次,三大战役算3个,百战百胜,即使在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他也能营造出有利于自己的态势。
谈孩子教育 背主席诗词走革命根据地
都市快报:你怎么教育你的儿子毛东东、女儿毛甜懿?(注:毛新宇夫妇都是独生子女,可以生两个孩子)
毛新宇:我妈妈有个成功的思想,我准备用到下一代,我妈妈是这样教育我的:我从四岁开始就把毛主席诗词全部背下来,不管懂不懂,小孩呀,一定要背东西,等长大后用到时就会很方便地掌握。
背诗词的同时,我的童年时代还有一个便利条件,就是老一辈革命家还健在,在我7岁到10岁期间,我妈妈带我,去见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薄一波,他们给我讲了很多我爷爷的故事。我是很喜欢这些老革命家的。我妈妈还带我,把这些老爷爷开创的革命根据地、战斗过的地方,全走了一遍。
都市快报: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始,把你母亲的教育实践,放到自己孩子身上?
毛新宇:我觉得这个工作要抓紧,今年或者明年,我觉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百闻不如一见,我给他们讲一百次井冈山,不如带他们去实地看一次。
都市快报:这是在实践中学习。
毛新宇:对啊,毛主席非常重视实践,重视读“无字之书”。现在的教育欠缺实践,只看分数。我和妻子虽然都反对应试教育,但有时候在教育孩子上也有分歧。东东现在一年级,成绩很好,平时学美术、钢琴,下学期还要学奥数。
蒋介石大喊“毛主席万岁”
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1949年3月,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了“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也有人认为是1950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中的最后一条是“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其实,都不对。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在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六次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台湾资深媒体人张友骅说:“那天,站在台阶前迎接的蒋介石一见毛泽东走进官邸,就一连高喊了三遍‘毛主席万岁!’”
蒋介石日记里面也写道,他说他很佩服毛泽东。就是说以毛泽东那样大的烟瘾,居然在跟他对谈的八个小时里,没有抽一根烟,这个让蒋介石着实“吓了一大跳”。
1945年10月9日,《大公报》上还刊登了这样一篇报道:
……昨晚张(治中)部长又一次大请客,6时3刻,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位先生到了,立刻引起了全体注意……
张部长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他的“忠实的报告”,就请毛泽东先生发表演说。毛先生从容走近扩音机,首先感谢各方面。毛先生接着说:“和为贵”,只有和,才能求得双方的一致。“和”是最大多数人的愿望。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富强,是我们今后的方针,我们要用统一的国家迎接新局面。“可是困难是有的,”毛先生说到这里兴奋极了,“我们不怕困难!各党派不怕困难,中国人民不怕困难!我们要在蒋委员长的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立独立、自主、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鼓掌)毛先生更郑重声明:“我们的合作,是长期的合作。所有的困难都会打消!”
最后毛先生大喊:“新中国万岁!”
毛先生在高度的热情中,结束了他的演说。毛先生的话音一落,蒋委员长就咆哮般地大喊道:“毛主席万岁!”连喊三次,回赠毛泽东。
遗憾的是,没过多久,就发生国共内战,毛泽东的“和为贵”的愿望都在炮火硝烟中被粉碎了。(徐冀摘自《国家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