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新疆和硕县红蝶谷中万蝶共舞(组图)
图为和硕县红蝶谷内落满的蝴蝶
2
和硕县红蝶谷内群蝶形成的一道亮丽风景
3蝴蝶立于枝头
4
和硕县红蝶谷内落满的蝴蝶

  红蝶谷位于新疆和硕县曲惠乡境内一个神秘的山谷中,北依天山山脉,南依焉耆盆地,占地约3平方千米。每年4月份到6月份,无数红蝴蝶群集于此,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这在新疆乃至西北地区都十分罕见。

  当游人进入红蝶谷,数不清的红蝴蝶便扑面而来,举手抬足处,红蝶翻飞,像红色的小火苗,扑闪着翅膀在林中起舞,令人遐想无边,稍不留神,蝴蝶就会拥人您的怀中,让人犹如走进梦中仙境,红蝶谷因此而得名。王小成 刘维兵 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天价羊被卖出1200万

天价羊被卖出1200万

  近日,新疆英吉沙县的一只具有阿富汗血统的羊被开出了1200万元的天价,成为有史以来最贵的一只羊。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只羊,能卖出1200万元的天价。

  在英吉沙县芒辛乡3村看到,这只学名叫做纯种瓦格吉尔羊,身材魁梧健壮犹如一头小牛犊,体长约1.7米,高1.4米,全身雪白,四肢健壮有力,硕大的鹰钩鼻子高高隆起、宽大的的耳朵,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

  羊的主人帕尔哈提说:“这只羊是去年是3月份买的,现在11个月了。这个品种纯得很,耳朵40公分以上,宽度20公分,白是白、黑是黑,这种羊可以说是一等的彩色的纯白,这个羊的净毛率是60以上,每个羊长胖可以长到130到140公斤在4岁到6岁时候。”

  这只羊是帕尔哈提去年3月份从阿富汗买进来的纯种瓦格吉尔羊,目前纯种数量很少,在国内目前只有他家有这样的纯种瓦格吉尔羊。前两天,一位库尔勒的客商专门赶来,想出价1200万元购买,但帕尔哈提考虑到羊即将进入配种期,就谢绝了。

  帕尔哈提说:“这只羊我也想卖,但是我想的这个品种全中国就我家有,再别的地方不好有的。他们现在一只羊500到1000块钱,杂交这个羊了以后,最少也要10万以上,我们农民都喜欢喂羊,就是每家配一下,杂交一下,免费的帮助他们,对英吉沙农民来说有好处。

  在新疆南疆地区,历史上有着养殖刀郎羊的传统,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群众不在局限于养殖传统的普通羊,血统纯正、出身名门的刀郎羊也被炒作了起来。现在,在南疆很多刀郎羊养殖区,朋友见面不是问“你吃了没有?”,也不是问“你有几间房、几辆车、多少存款?”而是问“你家里有几只纯种的刀郎羊?”

  之所以有人开价1200万购买刀郎羊,一方面是因为刀郎羊非常稀少,据一份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也只有1000多只刀郎羊,再加上当地火的一塌糊涂的刀郎羊交易市场,一只纯种的、出身名门、用来配种的刀郎羊售价超过百万元在当地并不稀罕,而20万、30万的刀郎羊,更是常见。去年的6月7号,新疆阿克苏地区6只刀郎羊的成交额达到了200多万元,平均每只33万多元。

  相关阅读

  摄影师拍残忍一幕 小羚羊错将花豹当妈妈引灾难

  勇猛羚羊不惧万兽之王 受挫狮子竟落荒而逃(图)

  牧羊犬悉心照料小山猫 昔日冤家竟成"密友"(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9月号封面

  体现在每期封面标题上的题材,都是经过不断地细化、筛选、调整和打磨出来的,而最终能够被当作候选封面的图片,又大都涵盖着重点文章让人心动的某一个瞬间。

  比如这张表现天山林线的图片,浓缩的就是卷首语长卷里提到的这种气势连绵的中国大景观。画面上裸露出来的褐色,就像是被西北劲风吹皱的天山肌肤,浑厚而苍凉,但是那些分布在褶皱之中密密匝匝的针叶林,则分明昭示着葳蕤的生机。这是在天山山脉最常见的景观差异。由于横亘在新疆中部并把新疆分隔成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所以天山除了给南北疆带来明显的自然环境差异外,它自身也由于南北坡面临的降水和气温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山地自然景观。相对于受到干热气候强烈侵扰、植被以灌木为主的南坡而言,从西边过来的暖湿气流,为北坡带来了丰富的降水,最终使这里的土壤和植被都得到了充分发育,形成了柔软和坚硬交织的奇异自然。

  同样出自新疆的美景图片,还有这张和田河。作为昆仑山北坡最大的河流,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和田河拥有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两个重要的源头。而这张图正是和田河的主流玉龙喀什河。积雪融化形成的清澈流水,不断穿谷夺地向着与喀拉喀什河汇合的地方奔流,它们借助昆仑山脉的洁净高远,在所经之处留下了灵动的山水胜景。

  而偏重人文的两张图,传递出的却是另外一种气度。比如这张图片表现的是东汉金棺(整石凿成的石棺,以雕有画像者最为尊贵)雕像内容,在柔和的光影之中,一个曲裾深衣的汉代女子倚门而立,眺望着家人归来的方向,真实生动的神情几乎可以感知。看到这样古拙而又充满质感的雕像,让人恍惚觉得历史还没有走远。

  最后这张光怪陆离的图片是足以让人震撼的,因为它不是中国城市里被霓虹灯照亮的污水河道,而是巴黎的下水道。它在巴黎城的地下数十米处,跟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2300多公里的下水道系统一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又有纯净空气的“地下宫殿”,百分之百地履行着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处理。同时它也是一种景观,接待着游人的艳羡。

  我们的国度缺少这些雄伟的地下工程,但是却拥有像那幅林线图片展示的宏大景观,同时它也是本期卷首语重点展示的画卷,所以用它来做封面,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中新网新疆精河9月20日电(记者 孙亭文)和蒙古族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同样也承载着蒙古族文化和历史的蒙古族长调,现在却面临着传唱者不多,而且传唱者多以老年人居多的局面。近年来,新疆多个蒙古族聚集生活的州、县投入人力、财力等保护这一文化瑰宝,民间老艺人也开始招徒授课,自发地传承和创新,以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长调繁衍生息。

“由于政府的重视和保护,再加上我们自发地在全县招收徒弟,现在精河县的蒙古族长调传唱者开始增多了,有点‘复兴’了。”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蒙古族长调传唱者塔·曲尔东20日如此告诉记者。

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生活着蒙古族察哈尔部和土尔扈特部,长调也在这里的草原上代代相传。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其特点是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更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

塔·曲尔东曾经从政,退休后致力于蒙古族长调的收集和整理,以及组织会唱长调的蒙古族民众收徒授课。“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传下去不行的。”他从2002年开始和当地作家、诗人等收集整理蒙古族长调550余首。

据悉,精河县为保护长调文化,出资30余万元人民币将收集的长调翻译成汉语,首部全面反映精河蒙古族长调的民歌集《十三种毛色骏马》得以付梓印刷,一同出版的还有《马背长歌的记忆》一书。

塔·曲尔东说,现在他组织50余名会唱长调的蒙古族人,在全县16个教学点进行招徒授课,进行长调民歌的传承。“都是自发的,将自己周围的人召集起来,进行教课。小孩子也有、中年人也有,都喜欢学。”

造成长调面临危机的原因是何?精河县文联秘书长陈晓波认为,城市化进程是最大的因素。他认为,现在水泥城市中,很少有人再有闲暇时间来学习和交流长调。他告诉记者,蒙古族长调很多是唱给父母、兄弟姐妹等,由于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放牧,唱长调也就成了一种亲情纽带。

塔·曲尔东对此表示认同。他还认为,长调的传承也需要创新,需要注入新的血液,不能死守着老祖先流传下来的那些长调,还需要新的长调出现,创作长调也就成了当务之急。据悉,他已经创作了17首长调。

其实不仅仅是在精河县蒙古族长调面临危机,在新疆博湖县、和硕县等蒙古族聚集地,记者见到长调的传唱者大多在50岁以上,年轻人很少。但好在各地政府开始行动进行保护。近年来,博湖县文化馆在全县范围内共收集“蒙古族长调”共200多首,录制民间艺人演唱的“蒙古族长调”磁带4盘;和硕县举办着蒙古族长调等蒙古族文化遗产传承培训班。

塔·曲尔东说,现在精河县的蒙古族长调越来越受到关注,传唱的人也开始增多了,希望长调还能代代传唱下去。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7月27日闭幕的新疆军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疆军区广大官兵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使命,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不断开创军区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新局面。

  张春贤说,中国共产党新疆军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纪委,明确了今后5年军区部队建设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军区部队建设进一步履行好戍边维稳职能使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张春贤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军区部队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部队各项建设的首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地抓好军魂教育,确保部队始终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要毫不放松地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提高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始终站在国家安全战略全局的高度,努力锻造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雄师劲旅,真正把部队建设成为维护边疆安全稳定的钢铁长城。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军区部队的优良传统,全面推进各项建设稳步发展。用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筑牢军魂,恪守宗旨,凝聚军心,激励斗志。

  张春贤要求,要继续发扬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更加积极地支持地方建设,为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坚持不懈地为各族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始终同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主动地帮助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尤其是要继续抓好转业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干部子女入学等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工作落实,努力为广大官兵解除后顾之忧,为部队建设创造更好条件,提供一流保障。

  新疆军区党委书记、政治委员王建民作了《深入贯彻主题主线,忠实履行使命任务,不断开创军区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

  新疆军区司令员彭勇强调,各位代表一定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共商大事,共谋大计,为军区部队建设规划美好蓝图;一定要增强党性观念,坚持实事求是,正确行使代表权利,客观反映部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广大官兵的呼声。

  7月28日上午,在新疆军区第十一届党委一次全会上,选举张春贤同志为新疆军区第十一届党委第一书记,王建民同志为书记,彭勇同志为副书记。(记者严小娟 实习生翟超洁 通讯员张应翔报道)

  来源:新疆日报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China discovers enormous meteorite

  科学网(kexue.com)讯 早先在7月17日,北京天文馆陨石专家与工作人员在新疆阿勒泰市克兰大峡谷发现了一块巨型陨石。据外媒报道,这块陨石的重量在25-30吨之间,是世界上的第三大陨石。世界上最大的陨石是于1920年在纳米比亚发现的,陨石重达66吨。

  来自北京天文台的陨石专家张宝林说道:“在一年多前我在办公室接到了一个电话,一位游客表示他在克兰大峡谷发现了一块陨石,并拍了照片。通过照片,我们初步断定这的确是一块陨石,但是它具体的位置,当时这位游客并没有详细的表述,随后我们开始在克兰大峡谷寻找这块陨石。”

  由于陨石所在的位置在克兰大峡谷还算出名,张宝林在确认了地点之后,开始带着自己的团队和向导前往峡谷一探究竟。当发现它时,张宝林先生感到非常的震惊:“它的表面银光闪闪,我可以清晰的辨认出它主要是由铁镍成分组成的。”张先生介绍到,这块陨石由于存在的时间太久远,地壳运动和河流的冲击,这块当初降落时留下的巨坑已经不见踪迹。

  通过测量,张宝林先生说:“这块陨石的重量在25-30吨之间,甚至可能超过在格陵兰岛发现的Cape York,不过目前还没有将它转移出来,也没有称重,因此目前实际的重量还有待确认。”

  这块陨石目前由阿勒泰市政府看管,至于会不会转移到北京,目前还没有确定。张宝林先生说:“我们还需要确认它的化学成分以及降落的日期,它会为我们带来更多关于宇宙的历史。”(科学网-kexue.com 卡卡西)

  附世界十大陨石(旧):

  1. Hoba, 纳米比亚, 66吨 (1920)

  2. Campo del Cielo, 阿根廷, 37 吨 (1969)

  3. Cape York, 格陵兰岛, 30.875 吨 (1894)

  4. Armanty(银骆驼), 中国新疆, 28.0 吨 (1898)

  5. Bacubirito, 墨西哥, 22.0 吨 (1863)

  6. Cape York (Agpalilik), 格陵兰岛, 20.1 吨 (1963)

  7. Mbosi, 坦桑尼亚, 16.0 吨 (1930)

  8. Campo del Cielo, 阿根廷, 14.850 吨 (2005)

  9. Willamette, 美国, 14.140 吨 (1902)

  10. Chupaderos I, 墨西哥, 14.114 吨 (1852)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中新社乌鲁木齐6月13日电 (记者 孙亭文)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13日在此间召开“中国·新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新闻发布会。该州州长奥曲尔公布,今年5月30日,中国国务院已正式批准设立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此综合保税区是新疆首个、也是中国第十六个综合保税区。

  据奥曲尔介绍,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总体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预计监管和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人民币。今年,将完成一期2.96平方公里的建设,实现当年审批、当年建设、当年封关运营的目标。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从去年10月向国务院正式呈报,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国务院的审批。

  奥曲尔表示,博州是目前新疆唯一尚未探明煤、石油、天然气和大型金属矿产资源的地州,工业发展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但州内有阿拉山口口岸,该口岸2010年过货量达到2524万吨,进出口贸易额和海关税收双超“百亿”,分别达到118.7亿美元、103.7亿元人民币,三项主要指标分别占全疆总量的90%、69%和89%,已跃居中国陆路口岸首位。

  中共阿拉山口口岸委员会书记尤占军称,综合保税区建成后,将以商贸物流为龙头,以生产性服务为支撑,以生产加工为配套,通过建设“大物流、大贸易、大加工”平台,形成集运输仓储、内外贸易、采购配送、展示展销、加工制造、信息服务、海关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园区,使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成为中国西部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储备加工基地、新疆对外贸易的先导区、博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

  综合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内陆地区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享受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是中国开展对外贸易、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外向型特殊经济功能区,是目前中国对外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经济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特殊经济区。完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城市位置信息数据 城市位置信息数据

  发震时刻: 2011年06月08日 09:53:27  

  纬度: 43.0°  

  经度: 88.3°  

  深度: 5 千米  

  震级: 5.3  

  参考位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 

  发震时刻:2011年06月08日 09:54:36 

  纬度:43.0° 

  经度:88.3° 

  深度:10 千米 

  震级:4.2 

  参考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

  发震时刻:2011年06月08日 10:00:19 

  纬度:42.9° 

  经度:88.3° 

  深度:7 千米 

  震级:4.1 

  参考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

  距离托克逊县160多公里的乌鲁木齐市有明显震感,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感受明显。网友小锦在胡杨林社区发帖称,昨晚夜班睡觉呢,硬是被摇醒了,太凶残了;网友果果糖称,自己在库尔勒,也感觉到有明显震感,饮水机都在晃动。

  托克逊县简介  

  托克逊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西部。北纬41°21′14〞-43°18′11〞,东经87°14′05〞-89°11′08〞。东与吐鲁番市为邻,南与巴州尉犁县相接,西与巴州的和硕、和静县相连,北与乌鲁木齐市毗邻。县城托克逊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62千米。总面积16171.47平方千米。总人口107768人(2003年)。有维吾尔、汉、回等12个民族。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吸取上年教训,2010年,巴音布鲁克拉力赛引进国际规则——骑手和鞍子总重须达70公斤以上;赛程设为80公里,每隔20公里给马测一次心跳,半个小时之内心跳降不到64次者必须退出比赛;降心跳的时间计入比赛时间……最终,在7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中,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焉耆马包揽了前5名。冠军获得奖金10万元,放眼全国马术赛事,这次奖金之丰厚无人能及。

  话说回来,焉耆马独占前五,是不是天时地利在起作用?巴音布鲁克海拔两三千米,其他赛马到此是否输在高原反应?

  为了验证焉耆马的真实水平,才仁又把这5匹马送到了4600公里外的锡林浩特,参加锡林郭勒国际耐力赛。锡盟海拔低,天气热,完全不同于巴音布鲁克。80公里跑下来,和静县队获得团体冠军,个人赛2、3、4名。从此才仁开始放胆夸耀,我们巴音布鲁克的焉耆马是马拉松专业选手!

  才仁说,一方水土养一方马,而养马的目的说到底还是让人快乐。现在整个巴音布鲁克草原有3个牧场,马匹存栏数4万多匹。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杂交育种,品种改良,逐渐向运动用马、旅游休闲骑乘马的方向发展。

  其实当下的养马收入并不乐观。一般的马,长到两岁就可以卖了,均价是五六千元钱;而赛马一般10岁后才卖掉,速度马、耐力马价钱不一样,均价大概15万元左右,好走马也能卖到五六万元。

  像哈希尔登一样以赛马赚钱者毕竟是极少数,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焉耆马和山丹马一样,卖尿卖血才是可靠而稳定的收入来源。不过对于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土尔扈特人来讲,马现在又有了一种新价值,那就是马肉。

  巴音布鲁克牧场副场长巴音特克斯说,以前土尔扈特人给马起名字,把马当做伙伴,不到万不得已没人吃马肉。现在时代不同了,土尔扈特人受邻近的哈萨克族兄弟影响,也开始吃马肉了。

  到了饭点儿,蒙古姑娘端上奶酒和风干肉。巴音特克斯端起酒杯,以指弹酒敬天敬地。“这是牛肉。马肉火大,夏天吃会流鼻血。”他说。

  离开巴音布鲁克草原,向北翻越天山,那拉提草原扑面而来。青山绿水之间星散着哈萨克族牧人的毡房,毡房的铁架子上挂着鲜红的马肠子、马肉,燃烧的松枝飘出淡淡的青烟。我曾在乌鲁木齐的哈萨克族餐馆里吃过马肠子,那确实是一种美味。

  这里就是乌孙故地,汉武帝所获“西极马”的故乡。与汉朝情况相似,唐代战马主要来源也是新疆和中亚。唐高祖时,康国(今乌孜别克斯坦一带)献马四千匹,及至北宋,“官马犹是其种。”唐贞观初年,一匹隋朝开皇年间大宛进献的名马被人认出,汉武帝所谓“天马”现身,地方官员马上将其送往长安,唐太宗则亲自起驾,在郊外长乐坡恭迎此马。

  和汉武帝一样,唐太宗也是位“马疯子”,活着爱马不说,死了都要爱,他诏令将自己钟爱的六匹战马雕琢成像,陪伺墓旁,后世谓之“昭陵六骏”。如今“特勒骠”、“青骓”、“白蹄乌”、“什伐赤”四骏仍然珍藏在陕西省博物馆。而“飒露紫”和“拳毛騧”两骏,则于1914年被砸碎

  盗卖到美国。有学者称,“六骏”的名字中含有突厥词汇。

  马镫(发明于西晋时)在唐代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马具,“昭陵六骏”身上的镫具清楚说明了这一点。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对马镫的评价极高:“就像中国的火药在封建主义的最后阶段帮助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一样,中国的脚镫在最初帮助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

  唐朝军队打垮了北方游牧民族突厥,这一事迹广为人知。而唐代的另一大与马有关的创举则常被人忽视,那就是茶马互市。

  过去农牧相争,暴力几乎是惟一手段,有唐伊始则诉诸于贸易——与回纥有“绢马贸易”,与吐蕃则有“缣(一种细绢)马交易”和“茶马互市”。文成公主带茶入藏,这种芬芳的树叶很快就成了牧人须臾不可离的饮品,良马则从此不断进入内地。

  宋明两朝,“茶马互市”作为柔性政治手段的价值远高于贸易本身,建城于明万历年间的今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即是“茶马互市”政策的结晶。在西南,“茶马古道”更绵延至今,成为汉藏之间牢固的纽带。

  伊犁马的故乡昭苏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乌孙”名号。我一进昭苏就遇到冷雨,县城里冷,县城外的马场更冷,下车便赶紧找了家哈萨克毡房躲进去。

  毡房主人努尔别克一家本来在30公里外的乌孙山夏牧场放羊,得知马场要举办赛马会,就举家赶来看热闹,兼捞外快。肉摆好,酒端上,冬不拉弹起《黑走马》,狂欢到了后半夜。中间出去解手,毡房外天空还飘着雨丝,即将出赛的马匹披着马衣一动不动,宛如泥塑木雕。

  “伊犁特”下肚,不免酒意绵绵,忽发怀古之情——如果没有乾隆皇帝的好大喜功,如果不是左宗棠毅然抬棺出塞,我和努尔别克一家也就没有今夜这一场欢宴了。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在离马场不远处的格登山大败准噶尔部,新疆就此纳入大清版图。

  一百多年后,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一直打到乌鲁木齐。李鸿章等人认为,海防才是头等大事,新疆可弃。而左宗棠等人则力主收复,理由是“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如此可见,左宗棠对地缘政治的判断依据,显然是骑兵的机动能力。

  事实上,左宗棠的想法也是冷兵器时代的主流战略思想。直到二战,史上最后一位伟大的骑兵统帅布琼尼之后,骑兵才在现代战争中淡出。最后一个骑兵传奇,则是悲壮与滑稽的结合体——二战初期,波兰骑兵曾挺着长矛向德军坦克发起冲锋。历史学家后来证明,这个传说完全出自一位意大利战地记者的想象。但这并不妨碍它广为流传,人们喜欢用这个故事说明高科技的重要,骑兵时代的终结。

  中国马淡出战争,比先进国家稍晚一些。昭苏马场纪委书记程杰说,昭苏马场建于1956年,原名昭苏军马场。马场距哈萨克斯坦仅60公里,中苏交恶时期养马就是战备之一种。直到2006年,昭苏马场才转归伊犁州。全国曾有四十多个军马场,如今只有山东黄河口东营军马场还归属军队。

  赛马会前一天,马场派越野车拉我们去参观种公马圈——用司机张晓的话说,“去看全场母马的二十多个男人。”

  这些种公马分属11种外血马,全部系出名门,它们的全部工作就是把精液射进阴道状的

  采精杯中。每次射精,稀释后可使十多匹母马人工受精。

  马一般寿命不到30岁,而这里一匹功勋种马“俄罗斯速步”已经23岁了,仍精力旺盛。体型最大的一匹马是法国的阿尔登马,该马蹄大如盆,身高达一米九,主要用途是食肉。一匹阿尔登重达一吨,净出肉量五百多公斤,相当于两匹伊犁马。“英纯血”是短跑之王,一公里世界纪录是54秒。速度赛马,“英纯血”一统天下。此外还有阿拉伯马、奥尔洛夫马、吉尔吉斯、新吉尔吉斯……

  这些马中最富传奇色彩者,非“阿哈尔捷金”莫属,也就是传说中令汉武帝垂涎不已并劳师远征的“汗血宝马”。作为土库曼斯坦的国宝,“阿哈尔捷金”的形象被绘制在国徽中央。昭苏马场的3匹汗血宝马种公马来自哈萨克斯坦,每匹价值50万美元以上。马场技师介绍说,阿哈尔捷金生长于严酷的荒漠草原地带,以耐力超好著称于世。前苏联曾用三十多匹阿哈尔捷金进行长途测试,从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跑到莫斯科,每天80公里,全程四千八百多公里,没有一匹马掉队。这个成绩,其他任何马种都无法望其项背。

  清人德效骞在《班固所修前汉书》一书中认为,所谓“汗血”只不过是马病所致,这种观点现在已成公论。兽医专家认为,夏天到来时,马体内的一种寄生虫会刺穿马皮到体外产卵,流出的血很像淌出的汗珠。这种病对马并无大碍,牧民们即便发现也毫不在意。

  问题是,汉武帝费尽心力引进的“汗血马”在中国为什么绝种了?姚新奎教授的解释是,中国的“汗血马”经长期杂交,作为一个品系早已不复存在了。

  司机张晓也是位养马高手,去年他还在家自己养马。今年马场缺人手了,他才应聘来场里开车,他的那群马现在由蒙古朋友普鲁瓦托养。这位普鲁瓦可是昭苏马场公认的养马、赛马第一高手,可惜那几天他出去办事,无缘得见。据张晓说,普鲁瓦养了一百八十多匹马,是马场第一大马主。仅靠各地参赛,一年奖金收入就有二三十万。

  在张晓看来,即便马什么用处都没有,只有卖肉一条出路也值得养。2010年当地马肉80元一公斤,马肠100元一公斤,价钱是羊肉的两倍。除了卖给别人,还可以自己家吃,夏天把肉烟熏之后放在面粉里,冬天用塑料袋包好埋在雪里,当地汉人的储肉方法都是跟当地哈萨克人学来的。

  张晓也接过孕马尿。那年十月中到元月中,一共接了三个多月,每匹马净赚三千多元钱。不过那活儿又累又危险,有一次马受惊吓,后蹄踢起一块石头,把半厘米厚的一块有机玻璃当场击穿。

  张晓最向往的还是养出一匹优秀赛马。“肉用成年马能卖一万就撑死了,改良马驹子一落地就是两万。我们养马都盼着出一匹好马,如果赛到全疆第一,人坐家里有钱的老板就来买马,20万,30万都有可能。”不过这种机会微乎其微,张晓养的马,最好成绩是本场一千米速度赛第三名,奖金1700元。

  2009年,昭苏马场建了国际标准赛马跑道。2010年赛马会,外地参赛者、观众还真来了不少。每场比赛开始前都不乏这样的对话——“玩玩?”“玩就玩!”

  没什么庄家,不过是朋友之间小赌怡情。

  目前,昭苏马场马匹存栏数是七千多,邻近的昭苏种马场存栏数六千多。不过2010年7月27日《伊犁日报》的一条报道很耐人寻味,标题是“萨福克羊成了昭苏马场致富领头羊”。

  中国马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吗?姚新奎教授认为这种结论太过武断:“如果重质轻量,则中国马业前景无限光明”。

  姚新奎提供的数据是,目前全世界马匹总数是5800多万,美国第一,950万匹;中国第二,740万匹。而在中国,新疆存马94万匹,其中伊犁马12万匹。接下来是四川、贵州、云南,这三个省保有大量善走山路的西南矮马;再接下来才是内蒙古。

  “中国有二三十种马,地方品种如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云南马;杂交改良品种如内蒙古三河马、甘肃山丹马等。确实,绝大多数只具备使役功能的马种都没什么前途可言了。

  不过这未必是坏事,马匹存栏数越多,草场保养越难。”

  姚新奎称,全世界马业的支柱都是商业性赛马,也就是博彩马。在澳大利亚,马业收入仅次于养羊、开矿;香港,上个世纪博彩税连续数年占到财政总收入的11%以上。中国周边国家都许可赛马博彩,诸如日本、俄罗斯、印度、韩国、越南、新加坡……中国大陆马业是特殊的存在,目前还完全不能和国际接轨。

  20世纪90年代起,海南、武汉、济南、南京等地相继建设大型赛马场,暗中期望有朝一日开放博彩,其中最大的南京国际赛马场在“十运会”后一直闲置,基本上成了停车场,每年损失近千万。

  姚新奎最看好的中国马是伊犁马和焉耆马,这两种马都有成为优秀耐力赛马的潜质。当然,前提是商业性赛马合法化。

  中国马术网总编乌扎拉与姚新奎所见略同。他说,全国共有现代意义的马术俱乐部约三百多家,其中北京就有六七十家。马术俱乐部每年最少淘汰掉两成马匹,补充进来的主要是伊犁马。2008年一年,北京地区的马术俱乐部就购进三千多国产马,而且马匹需求量逐年递增。绝大多数马术俱乐部目前都赚不到钱,他们勉力维持生存的动力,现在主要来自于国外同行的辉煌。

  关于中国马的现状,乌扎拉有个相当悚动的比喻——现在的中国马业就像1919年左右的中国文化,东西方的冲突刚刚开始,国内东西部的交融也正在发生。至于前景,肯定是越来越好。乌扎拉的“马观”是民族主义的——10公里赛程之内,“英纯血”全球垄断,国产马无法抗争,但我们不能因此妄自菲薄:80公里拉力赛,国产马肯定有得一拼。

  2010年12月中旬,康西草原,零下15度,大风。八十多匹马在官厅水库边跑得汗流浃背。乌扎拉组织的这场“长城官厅银色马术耐力赛”,目的就是为国产运动马寻找一条出路。值得留意的是,有几位马主自己没有参赛,他们站在山上端着望远镜,一边为自己雇来选手加油,一边讨论着什么。

  最终,50公里完赛15名,100公里完赛19名 。一百公里赛程的第一名用时6小时零3分,平均下来每小时16公里多一点,有过自行车长途骑行经验的人大概对这个成绩不以为然,人骑自行车可以连续骑行,且速度不比马慢。

  马玩命跑,一天能跑多少公里?谈及于此,乌扎拉的话语洋溢着一股世界主义味道——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千里马”只是个传说,就算把马累死,它一天也跑不了500公里。在这方面还是虚心学习西方为好,马匹的福利与健康高于一切!

  “当然,欧洲人也不是天生的慈善家。人家那儿的贵族闲着没事玩了二百多年,中间累死无数好马才逐渐摸索出来的。”乌扎拉说。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其实马的毛色和体力没什么关系。现在国际通行的好马标准是:腿细长,蹄子大,耳朵尖,头没肉,肚子小,腰部短,后臀高;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是鼻孔要大,鼻孔大意味着肺活量大,体健善跑。

  好马难寻。老魏有个比喻,马就跟学生一样,聪明的就那么几个,不聪明的一大帮,严格挑选下来,二三百匹马里也未必出一匹好马。选军马时,不同马种一起负重行军,山丹马总是胜出,只有爬坡上山比不过新疆伊吾军马场产的伊吾马。

  老魏中学毕业进场当了马工,当时正值邱会作主持“总后”工作。在老魏看来,那段时间是山丹马场的黄金时代,标志是一年到头闲不下来:“一匹马的食量相当于两头牛或六只羊。夏天一匹马一天吃35公斤青草,冬天20公斤干草。还要吃料,比如包谷,青稞、燕麦、豌豆。

  铡草、填料、饮水,修理马笼头、套马绳、马褡裢……”

  马外表威风凛凛,其实娇气得很。吃饱喝足时是最危险的,只要打上几个滚,马肠子就有可能搅到一起,一个小时不到就活活疼死。

  经验丰富的马工都会看住马,随时把躺倒在地的马吆喝起来。看管二三百匹的马群,这活儿干起来不那么容易。

  四月回春,马也开始发情。牧工随身带着笔记,把配种情况记录在案,怀孕的母马单独放养。马的怀孕期有十一个月,冬天产仔,一群马一生就是一百多驹子。如果驹子生在野外,牧工还要用石灰撒在胎衣上带回场部,以防止狼群跟踪而至,先吃胎衣再伤马。

  20世纪70年代末,整个山丹军马场有四万多匹马,养殖规模曾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1985年,山丹马与“两弹一星”同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然而在这之后没多久,军队装备开始迅速现代化,军马场于是盛极而衰。场方也曾试图寻找出路,1990年买来英国纯种马参与马种改良,老魏以为自己重又看到了希望。几年后,马场有了一千多匹纯血改良的山丹马,然而这股新生势力并没有给马场带来转机。

  2001年,山丹军马场正式移交地方,更名为甘肃中牧山丹马场。据马场官方资料称,目前马的存栏数还有一万多匹。对于这个数字,老魏不予评论,身为普通牧工,“人也已经退休了,管不了那么多了。”

  剩下的这些马,主要以卖血卖尿为生。据新疆农大教授、中国马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新奎介绍,1942年美国惠氏公司发现孕马尿和孕马血清中含有人体可用的雌性激素,可用于处方药和化妆品之中,现在全世界相关产品的年产值达20亿美金。

  过去孕马尿就是排泄物,现在一公斤能卖到5块钱左右,比牛奶还贵。仅凭这一项,每匹怀孕母马每年可以净赚两三千元(但提取马尿的过程对孕马而言是件很痛苦的差事,在西方已经引起动物保护组织的激烈抗议)。

  除此之外就是旅游收入。老魏的女儿在西大河水库边养了一群牦牛,杂养着几匹马,平时任由它们在草原上浪,游客来了就骑上玩玩。老魏的女婿和场里大部分壮劳力一样,都去种油菜了。

  已经退休的老魏现在定居张掖市内,这次带我进山,算是导游。马场老友都很羡慕老魏有发挥余热的机会,而老魏则把这种机会归结为运气——1996年一个雨天,牧马的老魏在窟窿峡遇到了窝在单人帐里的陈淮,此人骑摩托进山,不料中途抛锚,多亏遇到老魏,此后二人结成忘年交。现在身为自由撰稿人的陈淮在野长城边买了一座农家小院,闲来无事则驾着一辆无处不响的老吉普穿过长城豁口,到瓜田里买个西瓜,蹲在枯草遮盖防止蒸发的水渠边抱着啃。有朋自远方来,陈淮就叫老魏带上进山。

  告别老魏,沿着天马之路西出阳关,过星星峡,就到了天鹅之乡——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当我坐在土尔扈特蒙古小伙儿哈希尔登驾驶的四驱车里时,旅愁顿时烟消云散。

  九曲十八弯水草丰美,庄子称沼泽雾气为野马,真是再形象不过了(“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 逍遥游》)。蚊虫脸撞无所谓,眼福大于一切。

  2010年哈希尔登年满30,他养的一匹焉耆马一年里替他拿了4万元奖金。在家乡巴音布鲁克举办的单日80公里拉力赛上,那匹马跑出3小时40分的成绩,获得第4名。随后和静县政府又出钱派他去参加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举办的单日80公里拉力赛,获得第3名。

  哈希尔登的背后推手,是43岁的和静县县长才仁。笔者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与之邂逅,遂席地而坐进行采访。

  才仁毕业于内蒙农大畜牧专业,由于母亲家在牧区,他从小便与马为伍。在才仁的记忆中,土尔扈特人的赛马是庄严神圣的事情。赛马之前,马尾巴要绑起来,马鬃梳起来,刺绣精美的马鞍子挂上,骑手们聚在敖包前,泼酸奶子祭拜老天爷,祈祷赛马取胜。除了跑马,土尔扈特人中还盛行走马——马不能四蹄腾空,必须像竞走一样总有一只脚落在地面上。焉耆马在平地走,奶茶放在马鞍上都不会洒出来。有一匹好走马,这家男人就有地位了,当他骑马走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迎面的目光充满羡慕嫉妒恨。

  不巧的是,他当上县长之日,正是马的地位一落千丈之时。这肯定不是他的错——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军马场纷纷撤消,牧民也都骑上了摩托。马还在养,但只剩下了宠物这一个功能。土尔扈特人的命运与马息息相关,如果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养马史就此终结,才仁过不了自己心里这道关。

  明朝末年,土尔扈特部受准噶尔部挤压,骑马离开故乡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万里迢迢迁徙到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此后一百四十多年里,沙俄帝国日渐渗透,最终控制了土尔扈特的牧场,土尔扈特人到了灭绝的边缘,汗王渥巴锡遂决定起义,东归祖国。1771年1月5日,伏尔加河右岸的三万余户17万土尔扈特人启程东归,沙俄派遣骑兵围追堵截。历时4个月,行程上万里,土尔扈特人终于抵达伊犁,途中损失人口一半以上。感于渥巴锡的义举,乾隆皇帝将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安置在天山南麓的巴音布鲁克草原。直到今天,老牧人遇到棕黄色的马时还会兴奋地喊,瞧啊,那是从伏尔加河走回来的马!

  才仁发誓要把土尔扈特人即将沉睡的爱马基因唤醒。调查发现,乡里自办的那达慕大会上,牧民赛马热情依然高涨。但传统那达慕上的赛马都是中短距离速度赛,在这样的赛事中,土尔扈特人胯下的焉耆马连伊犁马都跑不过,更不要说英国纯血马了。但是,在50公里以上的拉力赛中,焉耆马的优势尽显无遗。

  焉耆马的这个强项,传统的蒙古马也有,事实上两种马也确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蒙古马形体矮小,平均体高只有一米二到一米三,但耐力惊人,作为战马,蒙古马的表现无马能敌:

  12世纪初,金兵南下灭辽。辽国旧臣耶律大石率数百铁骑从北京一带亡命西奔,先至蒙古,再过新疆,最后竟然在中亚开辟了西辽(1131 ~ 1211年)万里国土。耶律大石最初的数百部下,胯下所骑即是蒙古马。耶律大石也曾有打回老家的想法,可军队走到喀什一带,中亚战马已死伤过半,大石也就罢了归乡之心,专心经营西辽。

  又过了一百多年,蒙古骑兵横扫天下。据史载,蒙古骑兵每人至少配备三匹战马,从中亚到欧洲,多少名城重镇,花剌子模、莫斯科、基辅……相继沦陷在蒙古铁蹄之下,“黄祸”之名从此响遍欧洲。

  纵观世界,只有埃及马木留克骑兵曾在叙利亚打败蒙古骑兵。而马木留克骑兵的这次胜利多多少少有点侥幸——当时蒙古大汗蒙哥去世,旭烈兀紧急调动主力回师帮助哥哥忽必烈争夺汗位,留守的蒙古骑兵数量不足,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从马的角度来看,这场战争也算是善于速跑的阿拉伯马和耐力超群的蒙古马之间的一次正面对撞。

  1975年, 内蒙古马匹存栏数为239万匹,2010年已剧降到不足50万匹,其中真正的纯种蒙古马还不到10万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所产铁蹄马,据称系成吉思汗的战马,目前只剩下一百多匹。

  蒙古马尚且如此,新疆焉耆马又能如何?才仁不认命,他认准了远距离拉力赛。2009年,和静县举办环天鹅湖150公里耐力赛,最终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一位12岁女孩骑着焉耆马拿到冠军,获得奖金6万元。这一战证明了焉耆马的耐力,但由于没有引进国际赛马规则,两天下来参赛马匹有死有伤。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