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21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以色列考古学家6月初宣布,他们在以色列北部的一个石洞里发现了大约200件异教徒祭仪所用的物品,这为了解当地的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1.异教徒祭祀用具
这些文物发现于以色列北部的蒂尔卡希什(Tel Qashish)遗址,其中约100件保存极为完好,包括一个人面杯、油壶和各种各样的餐具。据以色列文物考古局发掘小组成员埃德温-范登布林克和乌奇-艾德介绍,这些文物具有3500年的历史,其中许多可能在当地神庙的祭祀活动中使用,比如这些有多个神秘穿孔的瓶状容器。
范登布林克说:“每当在神庙中举行祭祀活动,这些容器的顶端要么放着食物,要不放着香,以散发迷人的气味。我们尚不清楚这些穿孔的用途。”蒂尔卡希什遗址是在青铜器时代晚期(大约公元前1550年至1200年)被摧毁的,范登布林克认为,当地人或许意识到了要发生暴力事件,所以提前将部分文物藏了起来。
2.考古发掘现场
在以色列北部的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学家乌奇-艾德(右)帮助将祭祀用具从石洞中搬出来。艾德的同事、考古学家范德布林克说:“当地人究竟在祭拜哪位神灵,我们挖掘到的文物未提供任何线索。在这里,即勒万特(跨越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三方领土)的南部,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原史时代’,尚未有文字创作。”
3.男女难辨
范德布林克说,一个杯子上刻着女人还是男人的面孔,“取决于祭祀者。这件文物的来历源于安那托利亚-叙利亚杯子的传统。面孔属于向神庙神灵敬酒所用器具的一部分。我们认为这不是神灵的面孔,而可能是祭祀者的面孔,他们将这件物品作为献给神灵的礼物。”
以色列文物考古局工作人员艾莉舍瓦-卡麦斯基(Elisheva Kamaisky)被邀请到考古发掘现场,对新发现的文物进行先期评估。范德布林克说:“我们现正在清理和保存这些容器,随后,将实施各类分析,这会让我们了解到它们来自何地。”
考古人员还将实施其他研究,分析发现于容器内的残骸,以便确定它们究竟是放油还是放蜂蜜的用具。范德布林克说:“我们将会对神庙内日常祭祀活动有全面的了解。”据范德布林克介绍,他们尚未发现异教徒的神庙,但应该在离石洞大约330英尺(约合100米)的地方。(秋凌)
法国首都巴黎著名的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将举办北京故宫文物展,法国知名企业将为这次展览助阵。
卢浮宫博物馆馆长卢瓦雷特与法国施耐德电气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赵国华8日在此间签署协议,施耐德集团将成为是次故宫文物展的主要赞助商。
据介绍,在今年11月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法期间,故宫与卢浮宫在中法两国元首见证下,签署了2011至2015年合作协议,明年举办故宫文物展就是具体成果之一。
作为2008年故宫午门《卢浮宫·拿破仑一世展》的交换展,北京故宫的《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定于2011年9月至11月在卢浮宫举办。
该展览将分4部分内容展出:政务篇,展示清代宫廷盛大典礼场面的宫廷画卷,反映宫廷政务、礼仪制度;艺术篇,展示明清两代帝后和宫廷画家的书画作品,以及历代皇家的收藏品;晏居篇,通过各类生活场景和器具,展示非正式场合下的宫廷生活情景;建筑篇,以紫禁城全景沙盘展现明清皇宫整体建筑布局,配以建筑构件文物展示建筑艺术。
展览预计展出文物180余件。
出席卢浮宫博物馆和施耐德集团合作签字仪式的中国驻法大使孔泉表示,在卢浮宫举办故宫文物展是中法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项目,将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巩固两国友好合作的基础。他说,故宫和卢浮宫每年接待大量海外游客,双方合作办展也将扩大中法两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