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后两天“返京潮”将达峰值部分单位下周一上班8日9日回京 返京高峰期或将持续4天
本报讯(记者 谢璐) 返京、不限行的工作日、环京自行车赛交通管制……伴随假期接近尾声,从明天开始至本周末,交管部门预计,本市的交通压力或将连续4天持续在“高位”。
“返京潮”将达高峰值
6日、7日
今天下午起,出游市民将陆续返京。
预计明天、后天下午“返京潮”将陆续达到高峰值。各条高速公路将迎来返京车流高峰,火车站、机场周边也将更加“热闹”,周边交通压力上升。交管部门建议市民错开高峰时段返京,尽量提前绕行。
易拥堵路段:火车站周边、西南三环长途客运站周边、机场高速、京藏高速、京承高速及京港澳高速。
车辆不限行路面压力大
8日、9日
10月8日(周六)、9日(周日)被调整为工作日,但机动车周末出行不受尾号限制,路面交通流量将比正常工作日大出不少。
10月8日是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参照周一早高峰的交通特点,交管部门预计本市城区道路、各条环路都将出现拥堵。
同时,由于部分单位10日正式上班,因此8日、9日仍有部分集中返京的车流会出现在各条高速公路的进京方向上。受进出京客流影响,机场、火车站周边仍存在较大的交通压力。
易拥堵路段:二环路、三环路、城区主干道、机场高速、京藏高速、京承高速、京港澳高速及北京西站周边道路。
特别关注
重阳登高上清桥、香泉桥上午遇堵
今天是重阳节,不少市民去长城、香山登高望远。
今早8点多,去往长城的上清桥以及去往香山的香泉桥就因为车流量较大,出现了缓慢行驶的现象。
但相比前几日动辄近六七公里的车辆拥堵长度,交通压力略有缓解,堵情持续时间和路段都较短。
提醒
前往八大处景区和香山景区的人流、车流会有明显增长,由于景区停车位有限,建议市民朋友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前往。
前往八达岭景区、延庆方向的市民朋友,可以由北京北站乘坐S2线前往。
连盗版商都不愿意做唱片了,被日新月异的人类文明连锅端掉,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近一个世纪的唱片工业的营利模式啪一声,跟魔术师帽子里的兔子一样不见了踪影。歌手、乐队、音乐家们抬头一看,乍然见到摇晃在风中的,引颈自绝的唱片业的尸体。
杨波
“台湾音乐教父”李宗盛在谈及当今内地音乐市场时语出惊人,“媒体不要小看自己,听众是猪,你喂他什么饲料,他长什么样子,持续喂他便宜的东西,他就变得很便宜。”
李宗盛大师除了将听众喻为猪之外,亦将“不要小看自己”的媒体喻为了饲养员。好,现在我们不但有了猪,还有了饲养员,那么饲养员拿什么喂猪呢?教父的答案是“持续喂他便宜的东西”,这里“持续”和“便宜”是两个关键词。“持续”既含一直如此、不予改换,令猪别无选择,要不想被饿死只好食之的意思,亦有如每天来点鸦片酊般,将你爽歪、令你上瘾的意思;“便宜”从这位自诩将音乐视为身家性命的教父嘴里吐出来,暗示这喂猪的便宜饲料跟音乐委实关系甚微—食槽里满是瘦肉精、土、塑料袋、电池、西北风……你休想找到一粒粮食,即,你别想从媒体那里听到一丁点值钱的音乐。我们把这个哑谜翻译清楚:通过媒体无休无止、铺天盖地的,各种与音乐本质毫无关系的造势与煽情,由此深陷在偶像崇拜、八卦觅踪等与音乐无关的玩意儿中难以自拔的听众,依旧没皮没脸地,死活不肯脱掉乐迷的马甲。
看看现在红火的“快女”选拔赛你就或许会同意,音乐不过是成人电影里的黑丝蕾丝什么的,仅供调戏前戏而已,正戏不在这里—嗓音再难听,调跑得再远也没有关系,因为整个节目,或不如直接说整个音乐市场的正戏不在音乐上,正戏是前凸后翘、艳照上线、性向不明……是先把穿着歌手马甲的那个人不惜徇私枉法地捧红。正如李教父所说:“大家焦点不在音乐,先红再说,利用音乐赚钱,根本没尊重音乐。”
台湾词人姚谦不久前发出的“唱片业已死,但音乐还活着”之倔强声明,令不少穿马甲的人眼角含泪、唏嘘不已—这句话错得实在离谱,真实情形是:音乐市场依旧红火,只不过不再卖唱片了。在不但迄今没有,向前看亦似遥遥无期的网络音乐版权切实落实之前,免费简便的网络音乐令听到任一首歌只需动动鼠标而已—记得在五年前,盗版DVD商铺里尚留一角用来卖盗版CD,到如今则连盗版商都不愿意做唱片了,本来卖唱片是音乐市场里份额颇大的一块,但眼看着就被日新月异的人类文明连锅端掉,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近一个世纪的唱片工业的营利模式啪一声,跟魔术师帽子里的兔子一样不见了踪影。歌手、乐队、音乐家们抬头一看,乍然见到摇晃在风中的,引颈自绝的唱片业的尸体。从经典唱片业的角度来看,版税没了,音乐家的饭碗彻底被打碎了。
所以,音乐家若决定继续再靠音乐活下去的话,那他就死定了。要靠点别的。譬如音乐会、广告代言、影视剧配乐,以及唱而优则演之类。不知大家发现没,这些谋财门路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只向具备足够名气的人敞开。所以在各种轰轰烈烈的新闻之后,郭美美首先做的事是发布单曲。不管怎么说,各种艺术门类里,搞一首3分钟左右的歌儿,还是成本最小的一门。说来说去,事到如今,整个音乐产业的因果逻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是歌把人带红,现在是无所不用其极地把人弄红再说,关于人红了之后能不能顺带着也把歌带红这个问题,实在不切主旨、无关紧要。
回到最初的猪论,不少人认为李宗盛讽喻的是审美控制这码事,这个看法太落伍了,自唱片工业出现,音乐制造方通过电台、MTV、颁奖礼等传媒手段来影响乃至操纵大众审美,以促销唱片的程序已然被雨打风吹去。
为什么呢?
已经没有唱片可卖了。
对音乐市场来说,依旧费时费力地不停喂猪的缘由已然不是音乐,而是那个以音乐为噱头的偶像的其余价值:写真、剧集、代言、巡演,等等。
以上道理既不复杂,亦不难被举一反三,但为什么广大的流行音乐听众们偏要执迷不悟地非当猪不可呢?因为猪不是贬义词。猪意味着在生而有之的猪性督促下的自由、无欲、满足……不出圈半步,在泥里打滚,吃和睡之外万般皆无,吃颗电池,亦倍感猪生之无限美妙。我有时在菜市场会赫然邂逅摆在猪肉佬案头上一颗猪头,猪眼朦胧,不屑地看这个不得不看的世界,竟还残留着某种刻骨铭心的满足眼色。这种眼色,或是对李宗盛猪论的极致反驳,两个角度:一、你又不是猪,怎么了解猪的幸福不幸福?
二、况且你也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你果然不是猪啊。
作者系知名乐评人
避暑成人们最大难题
科学网(kexue.com)讯 去年世界气象组织气候研究中心主管贾萨姆·阿斯拉尔说,20年前有关地球温度持续升高、风暴愈发猛烈的科学预测在过去10年内得到证实,这种趋势今后可能持续。这样的说法显然得到了证实。目前全球多国遭受到了高温侵袭。
中国持续酷热 高温预警升
近日,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局部地区最高气温直逼40摄氏度。随着南方高温范围逐渐扩大,强度日益加强,中央气象台甚至将持续多日的高温蓝色预警升级为高温黄色预警。
日本连续高温 已有35人死亡
日本气象厅最近多次发出高温警报,日本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都超过摄氏35度,其中埼玉县达37度,京都36度,东京35度。NHK电视台独立调查称,在过去一周,全国12个都道府县已经有35人热死,7,000多人因中暑被送院救治。
目前日本高温天气已持续近10天,东京地面温度最高突破50度。由于全国缺电,部分市民关闭空调,导致中暑者增加。气象厅说,高温天气还将持续数日。
全美酷暑侵袭 长者引发疾病
据美国有线新闻网络报道,美国中部和南部地区连续一星期遭热浪侵袭,造成至少22人死亡,30多个州份发出高温警报,全美近半数人口、约1.41亿人受影响。
现在美国也是持续酷热中。纽约市日前最高温度料达摄氏38度,政府严阵以待,包括开放避暑中心,建议市民尽量留在有冷气地方,大量补充水分,减少饮用酒精性、咖啡因或高糖分饮料。首都华盛顿同样非常酷热,昨日最高温度估计超过37度。当局警告,由于湿度相当高,纽约和华盛顿居民实际感受温度可能超过43度。
气象专家估计,今年酷暑天气造成的断电、公路桥梁损毁及导致死亡等严重事故,可能超过1995年的热浪。当年热浪仅在芝加哥地区就造成约700人死亡,数千人住院。中北部部分地区去年夏天最高温度一般不足30度,而今年持续录得37度以上,可能引发老年人心脏病等疾病发作。
澳洲严重干旱 受山火威胁
酷热不仅仅是北半球的事情,今年1月份正值澳大利亚的夏季,在澳大利亚南部的维多利亚州等地却因为持续的高温和气候异常干燥,引发了数起山火。当时当地气温已经高达40摄氏度,气象学家预计2011年澳大利亚南部许多地方还将接受高温酷暑的考验。
当局已经发出警告,称这种炎热的气候天气若持续更长时间,火势存在恶化的危险,甚至不排除发生大规模山火的可能。当地政府已经要求旅游景点等做好必要时疏散游客的预案。
导致天气酷热的原因,科学家认为,工业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吸收日照热量,起到保温作用,导致地球温度越来越高,所以极端天气愈发频繁。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处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避暑成人们最大难题
科学网(kexue.com)讯 去年世界气象组织气候研究中心主管贾萨姆·阿斯拉尔说,20年前有关地球温度持续升高、风暴愈发猛烈的科学预测在过去10年内得到证实,这种趋势今后可能持续。这样的说法显然得到了证实。目前全球多国遭受到了高温侵袭。
中国持续酷热 高温预警升
近日,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局部地区最高气温直逼40摄氏度。随着南方高温范围逐渐扩大,强度日益加强,中央气象台甚至将持续多日的高温蓝色预警升级为高温黄色预警。
日本连续高温 已有35人死亡
日本气象厅最近多次发出高温警报,日本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都超过摄氏35度,其中埼玉县达37度,京都36度,东京35度。NHK电视台独立调查称,在过去一周,全国12个都道府县已经有35人热死,7,000多人因中暑被送院救治。
目前日本高温天气已持续近10天,东京地面温度最高突破50度。由于全国缺电,部分市民关闭空调,导致中暑者增加。气象厅说,高温天气还将持续数日。
全美酷暑侵袭 长者引发疾病
据美国有线新闻网络报道,美国中部和南部地区连续一星期遭热浪侵袭,造成至少22人死亡,30多个州份发出高温警报,全美近半数人口、约1.41亿人受影响。
现在美国也是持续酷热中。纽约市日前最高温度料达摄氏38度,政府严阵以待,包括开放避暑中心,建议市民尽量留在有冷气地方,大量补充水分,减少饮用酒精性、咖啡因或高糖分饮料。首都华盛顿同样非常酷热,昨日最高温度估计超过37度。当局警告,由于湿度相当高,纽约和华盛顿居民实际感受温度可能超过43度。
气象专家估计,今年酷暑天气造成的断电、公路桥梁损毁及导致死亡等严重事故,可能超过1995年的热浪。当年热浪仅在芝加哥地区就造成约700人死亡,数千人住院。中北部部分地区去年夏天最高温度一般不足30度,而今年持续录得37度以上,可能引发老年人心脏病等疾病发作。
澳洲严重干旱 受山火威胁
酷热不仅仅是北半球的事情,今年1月份正值澳大利亚的夏季,在澳大利亚南部的维多利亚州等地却因为持续的高温和气候异常干燥,引发了数起山火。当时当地气温已经高达40摄氏度,气象学家预计2011年澳大利亚南部许多地方还将接受高温酷暑的考验。
当局已经发出警告,称这种炎热的气候天气若持续更长时间,火势存在恶化的危险,甚至不排除发生大规模山火的可能。当地政府已经要求旅游景点等做好必要时疏散游客的预案。
导致天气酷热的原因,科学家认为,工业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吸收日照热量,起到保温作用,导致地球温度越来越高,所以极端天气愈发频繁。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处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快报记者 余锦境/文 毕志毅/图
“如果你喝一大瓶可乐,再吃一颗薄荷糖,于是悲剧就会发生……”近日,一段“可乐喷泉”外国试验视频在微博上疯传,主角是很多人的夏日至爱——可乐和薄荷糖。两名实验人员将一颗“曼妥思”薄荷糖扔进一瓶健怡可口可乐中,几秒钟之后,一根粗大的1米多高的可乐柱从瓶中喷涌而出,不到一会儿工夫,整瓶可乐几乎都已喷完。紧接着,实验者还在一片空旷的草地上用几百瓶特制开口的健怡可口可乐摆起龙门阵,随着瓶口薄荷糖的一一滑落,集体喷涌的可乐犹如音乐喷泉水柱,变化出不同造型,场面相当壮观!众网友无不惊呼薄荷糖的威力!但仍有部分网友不信邪,很想试试看。
会不会又是一段哗众取宠的视频?一颗小小薄荷糖,真能让可乐喷涌?将薄荷糖放入其他碳酸饮料和啤酒中,会不会也有同样效果?本期,《围观实验员将进行多项对比试验,代网友寻求真相。
实验1 “曼妥思”薄荷糖+可口可乐
先把三颗碾碎的“曼妥思”脆皮软心强效薄荷糖放到一瓶刚打开瓶盖的2升装可口可乐瓶中,然后迅速将一个一次性纸杯倒扣在瓶口上,2秒钟左右,一股咖啡色的可乐柱从瓶口喷涌而出,将纸杯顶到一尺多高,并持续喷涌了近3秒钟之后才逐渐降低。大量的饮料泡沫从瓶口涌出,整个喷涌过程大约持续了10秒钟,最后瓶中可乐约剩余二分之一。
实验2 “曼妥思”薄荷糖+百事可乐
把三颗碾碎的“曼妥思”脆皮软心强效薄荷糖放到一瓶刚打开瓶盖的1.25升装百事可乐瓶中,2秒钟左右,一股咖啡色的可乐柱从瓶口喷涌而出,但喷起的可乐柱高度只有10cm左右,持续喷涌近2秒钟之后逐渐降低,整个喷涌过程持续4-5秒钟,最后瓶中可乐约剩余五分之三。
实验3 “曼妥思”薄荷糖+啤酒
把三颗碾碎的“曼妥思”脆皮软心强效薄荷糖放到一瓶刚打开瓶盖的瓶装啤酒中,2秒钟左右,一股啤酒柱从瓶口喷涌而出,但喷起的啤酒柱高度为10cm左右,持续喷涌近3秒钟之后逐渐降低,整个喷涌过程持续3-4秒钟,最后瓶中啤酒约剩余三分之一。
实验4 “曼妥思”薄荷糖+芬达
把三颗碾碎的“曼妥思”脆皮软心强效薄荷糖放到一瓶刚打开瓶盖的芬达汽水中,喷起的橙色汽水柱高度仅为3cm左右,整个喷涌过程持续不到3秒钟,最后瓶中汽水约剩余四分之三。
实验5 “曼妥思”薄荷糖+激浪
把三颗碾碎的“曼妥思”脆皮软心强效薄荷糖放到一瓶刚打开瓶盖的激浪汽水中,喷起的白色汽水柱高度仅为3cm左右,整个喷涌过程持续不到3秒钟,最后瓶中汽水约剩余二分之一。
实验6 绿箭薄荷糖+可口可乐
把五颗碾碎的绿箭薄荷糖放到一瓶刚打开瓶盖的可口可乐中,在瓶内激起的少许泡沫,但未冒出瓶口。
实验7 荷氏薄荷糖+可口可乐
把三颗碾碎的荷氏强效薄荷糖放到一瓶刚打开瓶盖的可口可乐中,只在瓶内激起的2cm左右的可乐柱,整个喷涌过程持续不到3秒钟,最后瓶中汽水约剩余四分之三。
实验8 渔夫之宝薄荷糖+可口可乐
把三颗“渔夫之宝”强效薄荷糖放到一瓶刚打开瓶盖的可口可乐中,2秒钟左右,一股可乐柱从瓶口快速冒出,喷起的啤酒柱高度仅为3cm左右,整个喷涌过程持续不到3秒钟,最后瓶中可乐约剩余三分之二。
实验
1米是谎言,只能喷出1尺多高
“曼妥思”薄荷糖放到可乐中,可乐真的会喷出来吗?是不是只有可口可乐加薄荷糖才会出现喷涌?记者将多种薄荷糖放到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激浪、芬达、啤酒等碳酸饮料中,进行对比试验。为了加强实验效果,记者每次实验选择投入3-5颗薄荷糖。
最惊栗
人体实验:最后办公室里的一位同仁冒险做了一次人体实验,先将两颗“曼妥思”强效薄荷糖放入口中嚼碎,然后喝了几口可口可乐吞咽下肚。前几分钟并无明显不适感,但几分钟后,他开始明显感到胃胀不适,想打嗝。又过了20分钟左右,不适感才消失。
实验总结
薄荷糖成分可让CO2瞬间释放造成喷涌
实验发现,尽管不同的薄荷糖放入多款碳酸饮料激起的饮料柱高度不一样,但无一例外地都出现了饮料沸腾的现象。但并没有网络视频显示的一颗薄荷糖就可以激起一两米高的可乐柱那么夸张。
生物化学专家认为,碳酸饮料和啤酒当中都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在静止状态下,这些气体保持着平衡状态。当有外界物质或外力作用,原有的平衡被打破,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会冒出来,剧烈摇晃过的可乐和啤酒能冒出大量气泡就是这个原理。一般可乐和啤酒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释放比较缓慢,而薄荷糖中的主要成分有阿拉伯胶和结冷胶等食品添加剂(主要作用是提高口香糖的粘度和柔软度),很可能是这两种食品添加剂一方面加速了饮料中二氧化碳的释放,另一方面和饮料发生反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瞬间释放出来,引起饮料发生喷涌。
薄荷糖和碳酸饮料不要同吃!
记者了解到,这项“沸腾可乐”游现在成为许多单身聚会上非常流行的“勇敢者游戏”,很多人热衷于比谁的可乐喷得最高,还有人同时吃下这两种食品,看谁吃得多、撑得久。对此,健康专家认为,薄荷糖引发碳酸饮料和啤酒喷涌的原因目前还无法完全弄清,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最好不要同时吃这两种食品,以免引起胃胀、二氧化碳中毒等不良反应。
提示:本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切勿模仿。
网友口水
支持派
@维记:嗯……劲劲哇,边个结婚咁玩?我赞助可乐!
@小欣:用葡萄适啊!肯定喷得很高!
@孙炳军Baron:又知道一个饮食禁忌!
@惯性冷漠gg:我也要试试!
@nacy宝宝V:秘密杀伤性武器。
反对派
@杰杰yj:这得花费多少钱去买可乐啊!
@九玖久月:污染环境。
@春天里邂逅快乐:哇靠,无聊人士最高境界。
@遗忘的失忆啊:这么多的可乐,给我喝了多好啊……
萌萌派
@红楼梦见潘金莲额……曼妥思软糖?那是虾米……
@Fyr_813:神马??
芝加哥不少市民到海滩游泳避暑/路透社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7月22日消息,据美国有线新闻网络报道,美国中部和南部地区连续一星期遭热浪侵袭,造成至少22人死亡,30多个州份发出高温警报,全美近半数人口、约1.41亿人受影响。
极端天气频繁 影响农作物收成
尽管全球变暖危机未能引起各国深刻反思,但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却再次给人类以警告。据气象专家预计,这种反常湿热天气可能延续到8月,并正蔓延至东北部地区。粮食交易商担心,持续酷热天气可能影响今年中部平原农作物尤其是粟米的收成。
中部地区自5月开始便遭遇一波又一波的热浪侵袭,芝加哥和堪萨斯城粮食交易商担心,干旱和酷暑可能造成中部平原地带今年粮食减产。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热浪持续还影响到牲畜,南达科他州已有1,500头牛热死,威斯康星州有些奶牛场因为高温令牛奶减产。
全美持续酷热 或引发长者疾病
纽约市日前最高温度料达摄氏38度,政府严阵以待,包括开放避暑中心,建议市民尽量留在有冷气地方,大量补充水分,减少饮用酒精性、咖啡因或高糖分饮料。首都华盛顿同样非常酷热,昨日最高温度估计超过37度。当局警告,由于湿度相当高,纽约和华盛顿居民实际感受温度可能超过43度。
气象专家估计,今年酷暑天气造成的断电、公路桥梁损毁及导致死亡等严重事故,可能超过1995年的热浪。当年热浪仅在芝加哥地区就造成约700人死亡,数千人住院。中北部部分地区去年夏天最高温度一般不足30度,而今年持续录得37度以上,可能引发老年人心脏病等疾病发作。(林达)
6月18日,车辆在积水中艰难前行。当日,武汉降大到暴雨,全城多处交通要道积水严重,交通几近瘫痪
南方的强降雨天气目前仍在持续,给多省造成洪涝灾害,导致数以百万计的老百姓受灾。而预报显示,未来两天,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广西、广东、云南等12省区有大雨或暴雨,部分地区还会有大暴雨。
各省灾情严重 多地成“泽国”
湖北:17日至18日,湖北出现全省性降雨过程。当地气象部门连发暴雨预警信号41个。武汉中心气象台实况统计显示,过去24小时内湖北有28站(占总数的36%)出现暴雨,20站(占总数的26%)出现大暴雨。另有仙桃24小时降雨量超过200毫米,为特大暴雨级。
截至18日17时,武汉城区平均降雨量已达到191毫米。长达20多个小时的大暴雨,让武汉几成“泽国“,82处路段不同程度渍水,部分地区积水甚至没过腰部。受暴雨影响,武汉天河机场当天临时关闭一小时,部分进港飞机被迫改降周边机场。至12时30分左右,机场航班才陆续恢复正常。
浙江:6月3日以来,浙江省面雨量达到277毫米,已超过多年平均梅雨量(251毫米) ,并导致钱塘江流域发生20年来最大洪水,其中钱塘江兰溪水文站水位达1955年来最高。。记者18日从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截至6月18日8时,该省有9个市46个县(市、区)500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259万人,因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8.4亿元。
记者18日还从杭州市公路部门获悉,连日来强降雨已经造成杭州市公路损失3700万,150多条公路受损 。
贵州:18日,记者从贵州省民政厅获悉,民政厅于18日凌晨4时紧急启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Ⅳ级响应。据悉,受17日至18日强降雨影响,贵州湄潭等24县遭受洪涝灾害,35万人受灾4人死亡。暴雨洪涝灾害还造成湄潭县4个乡镇供电中断,通乡公路中断4处。
据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初步统计,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州、黔南州、安顺市、铜仁地区、贵阳市8个市(州、地)24个县(市、区)121个乡镇35.46万人受灾,4人死亡,1人失踪,紧急转移2万余人,倒塌房屋240间,农作物受灾31.5万亩。
四川:记者18日从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截至当天10时,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已导致该省8人死亡、29人失踪,详细灾情仍在进一步统计核实中。其中,冕宁县死亡2人,甘洛县死亡4人,美姑县及南江县分别死亡1人。
另据四川省民政厅向国家民政部报告的灾情信息,灾害已造成该省绵阳、广安、成都、内江、凉山5市(州)10个县(市、区)21.1万人受灾。
广东:记者18日从广东省防总获悉,连日来粤东及珠江三角洲遭受暴雨到大暴雨袭击,个别中小河流超警戒水位。据初步统计,强降雨造成广东受灾人口达22.61万人,因灾死亡1人,直接经济总损失3.1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粤东四市揭阳、汕尾、潮州、汕头市共10县60个乡镇出现灾情,农作物受灾面积14.87千公顷,转移人口15628人,房屋倒塌157间。
江苏:18日凌晨,江苏省气象台发布黄色、橙色暴雨预警信号,淮河以南大部地区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将持续。受本地持续降雨及上游来水的共同影响,太湖水位迅速上涨,18日已达3.31米,逼近3.5米的警戒水位,专家预计未来几天内可能突破警戒水位。
17日晚,南京城区多出现十余处积水,最深处近一尺,积水面积达一千平方米,城市主干道发生多起汽车追尾等事故。18日,南京禄口机场飞往台北、仁川、香港、西安等多条国际国内航班延误。
安徽:安徽省民政厅发布消息称,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目前皖南黄山、宣城、池州、安庆4市27个县(市、区)累计受灾人口达210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2.37万人,因灾死亡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9千公顷;倒塌房屋4117间,其中民房4039间,损坏房屋2.2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3.41亿元,其中农业损失5.24亿元。
雨带盘桓 强降雨今将持续
从17日开始的第四轮强降雨正在考验长江流域地区。中央气象台预计,18日至19日,一条强降雨带将继续盘桓于中国长江流域,从四川盆地到长江三角洲一线都将有大雨或暴雨,局地大暴雨。
中央气象台18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预计,6月18日20时至19日20时,湖南中部、江西中北部、安徽南部、江苏东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和西部、福建西北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另外,贵州中西部、海南大部、雷州半岛等地有大雨。
不过,19日夜间起,南方地区的降水将减弱。
气象专家提醒,进入6月以来,南方地区降雨频繁,预计未来两天的强降雨持续,南方部分地区防汛形势严峻。
中新社广州6月13日电 (郭军 李建基)据广州五羊天象馆预告:今年6月16日凌晨发生的月全食,将是11年来月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和食分最大的月全食。如果天色晴朗,中国乃至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都可目睹到月全食。
就中国而言,西部不仅比东部观看月全食的条件好,而且可看到月全食的时间长。广州乃至东部地区,6月16日凌晨看到的月亮几乎都是带食而落。
据广州五羊天象馆介绍,这次月全食,无论是食分还是月全食的持续时间,都是2000年7月16日月全食以来食分最大(1.705)和持续时间最长(101分钟)的月全食。
今年6月16日凌晨月全食,初亏是2时23分;食既是3时22分;食甚是4时13分,最大食分为1.705;生光是5时03分;复圆是6时03分。据介绍,中国天文爱好者可选择没有障碍物的西方偏南的高地来观察这次月全食。 完
新华网北京6月11日电(记者张辛欣)今年第3号热带风暴“莎莉嘉”已于11日减弱为热带低压,预计“莎莉嘉”强度将继续减弱,中央气象台解除台风预警。与此同时,南方降雨仍将持续。
尽管“莎莉嘉”强度减弱,但受其减弱后的残余云系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未来24小时,南海东北部、台湾海峡、广东东部沿海、福建沿海仍将有6-7级大风,部分海域阵风可达8级;福建大部、广东东部将有大雨或暴雨,局地有大暴雨。与此同时,南方大范围的降雨天气依旧持续,但强度较昨天稍有减弱。高温天气范围则明显缩小,仅河南、海南、广东中西部、新疆南部等地有超过35℃的高温。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广西东部和西南部、广东西部和东北部、湖南东南部、江西中部和东北部、苏皖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福建大部有大雨或暴雨,局地有大暴雨。
目前强降雨天气仍在持续,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前期干旱影响土质较松,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象专家提醒相关部门地区需注意防范。
新华网南京6月6日电(记者蔡玉高、周润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向记者通报,今年我国进入了一个月全食的高发期,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公众可以欣赏到两次月全食天象。
月食分为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三种。月亮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就会发生月全食。月全食很具观赏性,此时从地球上看去,月亮会呈现难得一见的古铜色,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红月亮”。
王思潮介绍,今年的第一次月全食将于本月16日凌晨2时22分24秒开始上演,整个月食过程持续时间为3小时39分58秒。此次月全食,我国西部、西南部分地区可见全过程,其他地区可见不同程度的带食月落。这次月食较大的一个特点全食过程持续时间比较长,达到了1小时41分钟。
与本月发生的月全食相比,将于今年12月10日晚间发生的月全食观测条件更好,我国境内全部地区都可观测到月食全过程。初亏时间为20时45分11秒,全食过程持续52分16秒,整个月食过程将达到3小时32分54秒。
王思潮表示,对我国公众而言,与通常年份相比,今年是一个月全食高发年。今年以后,我国公众要想再次欣赏到月全食天象则要等到2014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