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专电 上千名遭以色列关押的巴勒斯坦囚徒17日绝食,抗议以方不经审讯长时间羁押巴方人员。
17日是巴勒斯坦“囚徒日”。以色列监狱管理局说,超过2300名男女囚徒决定当天停止进食一天,另外大约1200人决定无限期绝食。
大约有4700名巴勒斯坦人当前遭以方关押,他们时常举行绝食抗议。
绝食囚徒抗议以方采取的“不人道”措施,包括要求探监亲属脱衣检查和夜间检查囚室。他们同时抗议以方“行政拘留”制度。按照这套规定,以色列当局可以在不提出指控的情况下拘禁嫌疑人,最长6个月,期满后可无限次延长。巴勒斯坦在押人员协会统计,319名巴方人员当前遭以方行政拘留。
数以千计巴勒斯坦民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多个城镇集会,声援绝食行动。
以方定于17日释放卡迪尔·阿德南。他遭行政拘留,继而绝食抗议,靠喝水和静脉注射维持生命。他2月21日与以方达成协议,停止长达66天的绝食,创时长记录。
10名巴方囚徒17日前已开始绝食,抗议遭行政拘留。他们当中,4人因身体虚弱进入医院,其中两人绝食长达50天,一人为44天。
在上海工作的江苏睢宁人高国龙最近被“跨省追捕”了。因在网上发帖批评睢宁法院的执行工作,两个法官带队将他从上海抓回睢宁,睢宁法院以诽谤他人对其处以拘留15日并罚款1万元。对于拘留高国龙,睢宁县委一负责人称,这是引导“人民说实话”。
跨省刑拘
高国龙的妻子姜女士称,8月16日晚上六点多下班后,她买菜回到家中,只见窗外有洗好的衣服、锅里有热气腾腾的饭,但家里无人,电话也发现无法打通。邻居告诉她说,有调查户口的民警来将高带走,说是要其协助调查点事情。姜不断打高的手机,始终都是处于移动小秘书状态。直到晚上8点,姜才接到丈夫的电话,称因帮老家人打官司,需要回去作证。次日凌晨2点,高突然发了条短信,告诉她自己被直接送进拘留所。姜称,她次日与丈夫在睢宁的亲属联系获知,高被拘是因网上发帖子得罪了法院的人和县委书记。
高国龙被拘主要因一起今年3月7日在睢宁发生的交通事故。当日傍晚,一辆牌号为苏CS0407的机动车拉沙时,将一五岁女童赵梦楠压在车底,致女孩肺部出血、脊骨受伤、脚部严重骨折。在睢宁县法院出具的拘留高国龙相关情况介绍中,称高国龙与该女童爷爷属于“表亲”。记者搜索到高国龙在网站所发表的帖子。在这起事故发生后,高国龙发表过多篇批评的帖子,从案件最初的交警事故认定到法院执行。在案件进入法院阶段后,高国龙又连续发表多篇批评法院的帖子,指责法院起初立案以及调解后的执行工作。
引导民风?
睢宁县委提供了一份睢宁县法院出具的情况介绍称,7月25日开始,高国龙在网上四次发帖子指责法院不执行,在法院多次网上回复、解释的情况下,高国龙仍然不听劝阻,对法院及其工作人员乃至全县机关人员进行恶毒的辱骂,并多次打电话给负责执行调查的法官韩宁,对韩宁进行指责、恐吓、侮辱,严重影响了法院正常执行案件。介绍中称,高国龙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四)项,“本院”决定对高国龙司法拘留15天,罚款人民币1万元。也就是说,决定对高国龙采取措施者并非公安机关,而是睢宁县法院。
抓捕高国龙主因是其发帖批评睢宁县法院,但缘何发帖批评却遭到拘留这样的“待遇”?睢宁县委一负责人以对法律方面情况不太熟悉为由没有解答,但他另外介绍称,睢宁县近几年来大力推进网络问政,整顿了官风,同时,睢宁也注重引导民风。当地宣传部官员称,在网络开放之后,也出现一些侮骂和诽谤性的帖子,睢宁县于2008年也对一起诽谤性的帖子当事人判刑。上述负责人介绍说,自2008年的诽谤案被判处刑罚之后,睢宁的网络环境得到净化,但才一年多,又来了个高国龙,处理也是引导“人民说实话”。记者截稿前得知,高国龙已被释放。 据《南方都市报》
昨日,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公安部近日下发的《关于改革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禁止将“罚没款数额”、“行政拘留数”等作为执法考评的指标。
《意见》称,公安部门设立执法考评指标应科学,须取消不科学、不合理的考评指标,禁止将“罚没款数额”、“行政拘留数”、“发案数”、“劳动教养数”、“破案率”等作为绩效考评指标。
《意见》表示,公安部门要扩宽执法质量考评范围,应增加对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情况、执法安全情况、执法重点环节、执法能力和社会评价的考评。同时,公安部门将把日常考评、阶段性考评作为确定年度执法质量考评成绩的重要依据。
在考评奖惩上,公安部方面表示,对于考评不达标的公安部门,要予以通报批评,取消涉及执法工作的评优评先资格,并对有关领导和执法民警诫勉谈话。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邢世伟)本报记者 曾华锋 朱磊 姜峰
2月,宫小村这个仅有871人的皖西北小村,成为网民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篇《调查:安徽阜阳拐卖虐待儿童成风 硫酸烧脸毒打致残》的文章在网上热炒。一时间,“瘫子村”、“丐乡”、“逼迫儿童乞讨的据点”成为阜阳市太和县宫集镇宫小村的代名词,“关笼子”、“泼硫酸”等行为更使其成为众矢之的。
事情究竟怎样?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带着种种疑问,记者于2月11日赶赴当地,对村民、村干部、警察、犯罪嫌疑人、被解救儿童等进行了调查采访。
焦点一
是否“长期大规模拐卖儿童”?
【网文】“宫小村及其附近地区,在当地是个出名的长期大规模拐卖儿童,逼迫儿童乞讨的据点。”
按照当地说法,那些被雇佣去乞讨的儿童叫“乡”,雇佣者叫“乡主”,带儿童外出乞讨的过程叫“带乡”。
记者两度进村实地调查。据宫大村党总支书记宫春艳介绍,2008年,宫小村、宫油坊村、宫老楼3个自然村已整合为现在的宫大行政村。记者走访村民,大多表示这里曾经有过“带乡”的传统,现在基本见不到了。村民宫心奎说:“过去我们村里的确有人乞讨,但现在就是残疾小孩见得也很少了。”
据太和县公安局负责人称,连日来,公安机关组织百余警力会同民政部门以及宫集镇党委、政府,以宫集镇为重点,在全县范围内展开拉网式排查,依法调查处理了两起利用残疾儿童乞讨案件,刑事拘留1人,治安处罚4人。
这次排查中刑事拘留了村民宫春风。据查,2001年3月,太和县马集乡47岁的村民张庆林在本村附近捡到一名刚出生不久的弃婴,后收养取名为“楠楠”。2006年7月,宫集镇集南村村民宫春风找到张庆林,双方谈妥以每年4000元的报酬,由宫春风伙同妻子随继荣于当年10月开始带楠楠在湖南省岳阳、长沙等地乞讨。
2月12日,记者在太和县看守所与宫春风对话。宫春风说,楠楠由于双腿和右手残疾,每天只能坐在滑板上让宫春风和随继荣拉着乞讨。“每年一月份出去,三月份回来种豆子,然后再出去,天冷的时候回来”。
据查,其间,宫春风分5次付给张庆林酬金2万元。宫春风夫妇共获利约6万元。目前,宫春风因涉嫌犯罪,已被刑事拘留。另2名涉案人员因利用残疾儿童乞讨,分别被治安拘留15天、罚款1000元。
2月7日凌晨1点,警方在排查过程中了解到,宫集镇宫小村44岁的村民宫保华于五六年前在霍邱县捡到一名8岁的残疾女童,后取名“倩倩”并带回家抚养。2010年11月到12月期间,宫保华及其妻子将倩倩带到上海、南京等地卖唱乞讨。目前,宫保华夫妇因利用残疾儿童乞讨,被治安拘留15天、罚款1000元。
14日,记者再次来到太和县公安局,问有没有破获新的案件,得到的答案是没有。太和县公安局表示,这两个案子只是个别案例。
焦点二
是否“泼硫酸、铁笼子训练”残害孩童?
【网文】“晚上把孩子像猪狗一样关在笼子里锁上……一些乡主还用刀把孩子手脚、身体、脸部割伤,甚至泼硫酸烧毁。”
被刑事拘留的宫春风对记者说,这些年跟孩子都有了感情,2010年过年的时候要把孩子送回养父家,孩子哭着不愿意,最后只能作罢。“我们对楠楠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湖南长沙乞讨时,我还带他去瞧过腿,医生说治不好了。”
1996年曾经当过“乡主”的宫清河告诉记者:“孩子的父亲跟我一起在福建要饭,挣到的钱对半分,怎么可能去打骂孩子?”
记者走进宫小村“第一代乡主”宫效喜的家。宫效喜的妻子李侠说:“他出门算命了。”宫效喜卖艺乞讨是为了治眼睛和维持生计,一天最多能要20多块钱。后来,由于乞讨越来越难,宫效喜改行算命,李侠则守着家里的地。李侠说:“打骂可能会有,但没有外面说的那样虐待小孩,太夸张了。”
14日,记者在阜阳市社会儿童福利院见到了被解救出来的楠楠、倩倩。10岁的楠楠长得胖乎乎的,活泼开朗,坐在轮椅上和其他孩子开心地打闹玩耍。倩倩年纪稍长,见到生人略显羞怯,她告诉记者,“父母”教会了她100多首歌。
太和福利院院长杨卫峰说,孩子刚送过来的时候身上很脏,工作人员给他们洗了澡,买了新衣服,还替楠楠买了轮椅。通过几天的观察,没有发现孩子身上有被虐待、殴打的痕迹,也没有看出心理、精神问题。
在记者走访的过程中,没有“乡主”承认虐待过孩子。就连被媒体称为“虐童丐头”、2004年被判刑的宫清平也否认虐待过孩子。
不过,据广州市白云区法院审理查明,2003年11月至2004年1月,宫清平在带两个儿童徐倩倩、宫小子到广州行乞期间,伙同宫某经常以殴打的手段逼迫两个儿童外出乞讨,并以威胁、监视、反锁屋中等方法防止二人逃脱或者被他人营救。
据徐倩倩陈述,晚上睡觉的时候宫清平就将他们锁在屋子里;每天早上4点多就要起床,不起的话,就被宫清平他们打;起床后就被宫清平他们带到外面乞讨,如果讨的钱他们不满意,就要被他们打。此外,经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法医鉴定,宫小子身上有轻微伤。
太和县公安局排查后称:“未发现有拐卖儿童的集团和据点以及泼硫酸、铁笼子训练等残害儿童的行为。”
焦点三
是否“形成风气”?
【网文】“实际上,十几年来,‘带乡’在太和县宫集镇当地农村已经形成了风气,并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带乡”的兴衰以2004年宫小村的宫清平被判刑为转折点。
“2004年以前,有一二十户‘带乡’的。”村党总支书记宫春艳说。原宫小村村支部书记宫传文说的数字略多,“有三四十户吧”。而据太和县公安局统计,2004年以来,该县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21起,解救被拐卖儿童24人。“这里面有很多儿童是卖给别人当子女的,而不是去行乞。”太和警方有关人士说。
“宫清平被判刑对我们震动很大。”宫清河对记者说,大家知道“带乡”有坐牢的风险后,逐渐退出。同时,国家免收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措施的出台,使种田的收入增加。此外,外出务工的也越来越多,有一技之长的人,年收入也不比“带乡”的低。
“现在‘带乡’的寥寥无几了。”宫传文说。宫春艳认为:“以前经济不好,出路少,现在挣钱门路多了,打工能挣两三千块钱,谁还愿意冒险‘带乡’?”李侠说,宫清平被判刑之后,村里有“带乡”经历的人都怕了,“近几年没听说谁还在做这个”。
宫小村拐儿乞讨的网文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文中写有“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我们找到了署名作者,他承认,没有到现场进行调查。
【记者见闻】
“带乡”生活不再诱人
在实地走访中,前“乡主”宫清平的名字被人反复提及。记者找到了宫清平的父母家。宫清平不在家,正月初八和一个儿子去了无锡,在别人承包的菜园里种菜,每月能赚个千把块钱。
1996年,村民宫清河带着一个同村残疾儿童外出乞讨。“当初由于饭都吃不饱才想到了去要饭。”宫清河说,从1996年到1999年,每年年初出门,带着被褥讨到哪里就睡到哪里,日子苦不堪言,每年也就能讨到万把块钱,扒去花费就剩个8000块,再和孩子家里对半分,也就能剩下个3000多块。
自从承包土地后,宫清河就不再外出,而且承包的土地越来越多,多达50亩。一半种植小麦和大豆,一半在村里的指导下种植烟草,“烟草卖得好时,每亩地可以挣到2000块钱,你说我们还用出去再干那个吗?”
两位前“乡主”的谋生方式在现今宫小村比较典型。据宫春艳介绍,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约4000元,其中劳务输出和种植烟草是两个主要方面。
记者翻开太和县统计局2010年人口报表,宫小村有871人,其中年轻人大都出去务工了,人数在270人左右,呆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
记者随机走访了几户人家。在村南遇到一名叫宫锋的村民,他准备过了正月十五就去无锡一个消防管道门生产厂做钟点工,“一年下来收入两三万”。宫小村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在无锡谋生计,“那边熟人多,干什么的都有,种菜卖菜的、卖大饼的、做油漆工的、搞地板砖的、搞墙壁的、做装潢的,就数油漆工挣得最多,一个月3000多呢!”
村民宫永亮告诉记者,他在上海、无锡、郑州都打过工,后来经人说媒,在河南商丘成了家,“在外面干活,你肯干就能挣钱”。比起家里种4亩地一年5000多块的收入,他笑着说还是出去值。
住在破旧砖瓦房里的村民宫心奎说,他在山东牟平苹果园里当保安,儿子和女儿也在外务工,“每年每个人能拿回来一万多块钱,加上3亩地的收入,在俺们村里不算最好,但也不算差。”前几年,宫心奎的兄弟在外打工不幸去世,宫心奎为弟弟操办了后事,欠下了几万元,直到儿女相继外出打工,家里的压力才逐步减轻。即便生活曾经如此艰难,他们也没有想过去乞讨,“不会干这种丢脸的事情”。
“产业结构调整也给村里带来了收益。”宫春艳说,2009年,村里和阜阳市烟草公司搞订单农业,种植1000亩烟草,每亩利润有两三千元。
探寻真相,求证不止……
船上约70名偷渡客多来自中东地区,在澳圣诞岛被巨大海浪抛向崖壁撞粉碎,40余人获救
15日,载70人偷渡船在圣诞岛遇险,岛上居民准备援助。
偷渡船被巨大的海浪抛向崖壁。
视频截图显示,船上的乘客攀在漂浮物上。
15日清晨,一艘载有约70人的木船在澳大利亚西北部海域遭遇恶劣天气,在15米高的巨浪下,闻讯赶来的岸上居民眼睁睁看着这艘木船撞上崖壁摔得粉碎。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船上70人都是试图偷渡到澳洲寻求避难者。目前此起事故已造成至少27人遇难,其中包括妇女儿童。
海面传来尖叫声
这条出事的偷渡船有17米长,船上载有大约70名难民。15日早上,这条船在圣诞岛附近海域遭遇恶劣的天气,并在早上7点左右在该岛北端的飞鱼湾撞崖后破裂沉没。
目击者称,起初偷渡船只是被海浪推到靠近崖壁的地方。一名住在圣诞岛的女性居民说,清晨6点左右,她听到尖叫声。
当她来到海边悬崖下时,看到一条船正在被巨大的海浪推向崖壁,而船上装满了人。据悉,事发时当地海浪最高达15米。
另一名居民米克·塔森说,这条难民船就在距离他200米远的地方触礁并裂成碎片。他说:“我看到许多东西从海面漂过,有的可能是人,但当时在下雨、雾气蒙蒙,我不知道那是不是遇难者的遗体。”
圣诞岛居民佛斯特说,海浪在剧烈冲击崖壁时的情形就像是一台洗衣机正在运作一样。他认为这条船在黎明前开到飞鱼湾时可能已经失去了动力,剧烈的海浪将船推向了崖壁。
澳出动军舰救援
在难民船船体破裂后,澳大利亚海军出动充气艇救起了部分幸存者。
当地议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海军必须带着幸存者绕行约6公里,才能从岛另一端海水较为平静的地方上岸。澳大利亚代总理斯万证实说,一艘军舰和一艘海关船只正在进行搜救。
澳大利亚海关表示,截至15日下午,已经有41人获救,另外还有1名男性难民自己游到了岸边。救援人员从船残骸中找到了27具遇难者遗体。
幸存者为两伊公民
圣诞岛议员伊斯迈尔说,船上的乘客看起来大部分都是中东人。一名医生证实说,大部分幸存者是伊拉克和伊朗公民。
总部位于墨尔本的难民资源中心官员库尔表示,幸存者是伊朗和伊拉克的库尔德人。他说,这条难民船在当天凌晨3点左右就在圣诞岛附近水域遇上了恶劣天气。据悉,这条没有命名的船从印尼出发后便失去了踪影。直到15日才在圣诞岛附近出现。圣诞岛属于澳大利亚海外领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1400公里处,距印尼爪哇岛只有360公里。(马晶)
■应对
澳总理立即结束休假
以亲自监督沉船事件进展
圣诞岛地方政府表示,这艘难民船在抵达圣诞岛水域前没有被发现。事故发生后,澳总理吉拉德立即宣布提前结束休假,以处理这一灾难事件。
事发时,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正在休假。她15日下午宣布,将提前结束休假回到总理岗位,以亲自监督这一事件进展。
“这是一次悲剧性的事件,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全面了解发生了什么,”吉拉德说,“政府目前关注的重点和绝对首要的任务是救援和伤者的治疗。”
西澳大利亚州州政府表示,该州能够动用的资源都随时待命准备投入救援。2架澳大利亚皇家飞行医疗服务中心的飞机15日下午载着2名医生、2名护士离开珀斯,前往圣诞岛参与救援。该医疗服务中心表示,该中心所属的医院也已经做好准备,以在接下来几天中接收伤员,并提供“最高水平的援助”。
西澳大利亚州警方发言人表示,15日晚,调查人员、法医和遇难者身份辨认人员等也将前往圣诞岛。(马晶)
■目击
小孩攀在木片上尖叫喊救命
由于崖高浪急,赶来救援的岛上居民只能眼睁睁看着乘船者被海浪吞没
一名岛上居民说,他看到遇险偷渡船时,船基本上快翻了,“很多人攀挂在侧翻的船上,一名妇女还紧紧抱着一个小孩子。”这名居民说,之后不久,船就被海浪抛向五六米高的空中并撞上崖壁裂成碎片。
在发现遇险船后,岛上居民立即自发组织救援,但在恶劣天气和巨大海浪之下,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些乘船者被海浪吞没。在难民船遇险后,岛上居民迅速用电话互相通知,数百名居民自发爬上了沉船上方的悬崖,并向落水难民投掷救生衣、绳子和其他漂浮物。但巨大的海浪使居民们无法靠近遇险者,他们只能绝望地看着许多难民被海浪吞没。一名居民说:“我们无法下去救起他们,崖壁有8米高。”
圣诞岛教师斯蒂芬森说,从这里也不可能游到岸上,而许多落水难民只是被海水推向尖利的礁石。圣诞岛议员伊斯迈尔说:“这非常可怕,我看着人们在眼前死去,却没有办法可以救他们。”他说:“他们中有婴儿,有3到4岁的孩子,他们攀在漂浮的木片上,尖叫着、救命、救命、救命,我们把救生衣丢向他们,但是他们中许多人甚至没办法游到几米外去抓住救生衣。海浪不断袭来,冲击着一切,看着小孩子遭遇这些,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伊斯迈尔说:“不管是什么肤色或种族,看到像这样的情况,我们都一起努力救援,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但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如果我们当时跳进水里,只能是送死。”(马晶)
■声音
“这是悲伤的一天”
在野党负责移民问题的议员莫里森说,此次难民船沉没的悲剧是“最糟糕的担心变成了现实”。
莫里森拒绝就15日的事件评论政府的难民政策,他说,“15日是悲伤的一天,不是进行政策讨论和分析的日子”。莫里森说:“这是一场可怕的人道主义悲剧,这条船上的那些男人、女人和孩子的生命像我们自己的生命一样宝贵,我们对他们的逝去表示哀悼。”
但澳大利亚难民行动联盟组织官员林道尔则批评说,澳大利亚政府应当为此次事件承担责任。他说:“如果澳大利亚政府愿意接纳难民,那么偷渡的难民就会少得多。”
澳大利亚曾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分别从伊朗和伊拉克接收过一些库尔德难民,目前澳大利亚大约生活着1.5万名库尔德难民。
工党政府自2007年11月上台后,对偷渡难民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政策,很少将偷渡难民遣返回国,结果导致越来越多的难民偷渡来澳。澳移民部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126艘难民船偷渡澳大利亚,有2971名难民被安置在圣诞岛拘留中心。(马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