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22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近一周来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展示了卡西尼号拍摄到的土卫五,地球的“月牙”状照片等壮观景象。

  1.画家创作的大质量恒星Source I诞生景象

画家创作的大质量恒星Source I诞生景象
画家创作的大质量恒星Source I诞生景象

  一位画家创作的想象图,展示了大质量年轻恒星Source I周围炽热离子化气体形成的一个盘状结构。Source I位于猎户座大星云内,目前仍处在形成之中。来自云盘顶面和底面温度较低的气体流已被彩色箭头标出。正如蓝色细线所描绘的那样,在整个系统旋转过程中,这些气体会在年轻恒星Source I磁场的影响下形成沙漏状。根据Source I两年来的射电辐射,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学中心和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绘制了这幅展示一颗大质量恒星诞生的新图片。

  2.卡西尼号拍摄到的土卫五

卡西尼号拍摄到的土卫五
卡西尼号拍摄到的土卫五(图片来源:NASA/JPL/Space Science Institute)

  照片由绕轨道飞行的“卡西尼”号飞船于最近拍摄。照片中微小的土卫五“雷亚”就像是悬在土星环前面的一颗珍珠。这是一幅原始照片,并没有经过调整、旋转或者增强。“卡西尼”号以意大利天文学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的名字命名,正是他在1672年发现了土卫五。天文学家于2008年宣布,土卫五可能是第一颗拥有自身微弱环系统的已知卫星。

  3.水星特写

水星特写
水星特写(图片来源:NASA/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这两幅图片展示的都是水星,只是颜色存在较大差异。左侧图片为呈现在人类眼前的这颗小体积行星,右图展示的是对所有细微颜色差异使用蓝色和金色增强后得到的水星图片。在第三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飞越水星过程中,“信使”号飞船拍摄了一些展示这颗行星最隐秘一面的照片,所呈现的景象是人类从未见到过的。此外,这艘飞船也同样拍摄了一些高清晰特写,展示水星一系列有趣的特征。位于彩色图片顶部的深蓝色区域是一个巨大的环形盆地,放大后能够揭示出最近发生在水星上的火山活动。

  4.“亚特兰蒂斯”号等待发射

“亚特兰蒂斯”号等待发射
“亚特兰蒂斯”号等待发射(图片来源:NASA)

  照片拍摄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正等待发射时间的到来。“亚特兰蒂斯”号于9日成功发射,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贵重的备用件。不久之后,美国宇航局负责运送重物的航天飞机将永远退出历史舞台。在“亚特兰蒂斯”号于11月27日着陆后,航天飞机还要执行5次太空任务。

  航天飞机退役后,宇航员轮换以及向空间站运送备用件的任务可能由俄罗斯“联盟”号和“进步”号飞船完成,当然了,宇航局的“战神I”火箭也可能担此重任。航天飞机最后执行任务时运送的很多备用件体积巨大,无法由现存其它任何太空飞船运至空间站。

  5.地球的“月牙”状照片

地球的“月牙”状照片
地球的“月牙”状照片(图片来源:ESA, NASA)

  在这幅由欧洲航天局“罗塞塔”号飞船拍摄的照片中,我们的地球在一片漆黑的太空中打造了一个蓝色的“月牙”。“罗塞塔”号在第三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飞越地球时拍摄了这幅照片,拍摄时距离地球39.33万英里(约合63.3万公里),此时的这个探测器正为计划中2014年与“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会合提升速度。此项任务由欧洲航天局与美国宇航局合作,旨在成为历史上追赶彗星并释放机器人登陆其多冰表面的第一项太空任务。(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16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近一周来的最新太空照片。这些照片展示太阳表面磁力环圈导致亮白色风暴,高清晰火星地貌等壮观景象。

  1.太阳表面磁力环圈导致亮白色风暴

太阳表面磁力环圈导致亮白色风暴
太阳表面磁力环圈导致亮白色风暴(图片提供:Photograph courtesy SOHO/NASA)

  照片来自于美国宇航局STEREO双子飞船其中一艘拍摄的彩色视频,展示了太阳表面一个活跃区上方出现的由磁力环圈导致的亮白色风暴。这段视频拍摄于11月2日至3日,展示了太阳粒子追踪活跃的磁场线,磁场线伸长后形成小规模太阳风暴。

  2.恒星在银河系混乱核心区域诞生和死亡

恒星在银河系混乱核心区域诞生和死亡
恒星在银河系混乱核心区域诞生和死亡(图片提供:SSC/CXC/STScI/ESA/NASA)

  正如我们在来自美国宇航局3个“大天文台”的新合成图片中所看到的那样,随着恒星在银河系混乱的核心区域诞生和死亡,炽热的气体和尘埃云变成长长的灯丝状。合成图片的数据来自哈勃太空望远镜、斯皮策太空望远镜以及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此举是庆祝国际天文年的一部分。

  拍摄时,“哈勃”捕捉到充满新生恒星的活跃区发出的近红外光线(黄色);“斯皮策”的红外眼捕捉到受恒星风影响的气体和尘埃复杂结构发出的光线(红色);“钱德拉”的X射线光学设备则拍摄到被剧烈的超新星爆炸加热的气体,颜色呈蓝色和紫罗兰色,同时还拍摄到银河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边缘周围的旋涡物质。

  3.火星地貌高清晰照片

火星地貌高清晰照片
火星地貌高清晰照片(图片提供: FU Berlin/G. Neukum/DLR/ESA)

  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探测器拍摄了一组新的火星地貌高清晰照片,这张展示一个古老撞击坑的照片便是其中一个。撞击坑的直径达到22英里(约合35公里),很有可能曾受到流水侵蚀。

  最近,“火星快车”将其高清晰照相机对准火星的一个边界区,附近则是一个一度活跃的断裂带。科学家认为这一区域经历了所谓的潜蚀过程,即水侵蚀地下岩石并导致叠加层以混乱状态发生塌陷。

  4.环状星云

环状星云
环状星云(图片提供:DSA/OAUV/PixInsight/ SSRO/ceFca/CAHA/RECTA/DSA)

  环状星云的一幅新照片,由西班牙卡拉尔·阿尔托天文台拍摄。照片以空前的细节展示了来自星云中央恒星的气体形成的灯丝状环形结构。一个更为遥远的螺旋星系位于照片右上方。环状星云呈蔷薇色,距地球大约2000光年,是一颗类日恒星的残余。恒星死亡时剥离其外部气体壳,留下一个被称之为“白矮星”的密集核心,周围被多层炽热环形结构环绕。

  5.热带风暴“艾达”

热带风暴“艾达”
热带风暴“艾达”(图片提供:NASA GOES Project)

  照片由GOES-12卫星拍摄,展示了热带风暴“艾达”在美国阿拉巴马州道普希恩岛登陆的景象。专家们表示,11月4日在加勒比海形成的艾达可能是2009年安静得异乎寻常的大西洋飓风季(11月30日结束)最后一场风暴。(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29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昨日公布了近一周来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展示撒哈拉沙漠中白色盐碱地的卫星照片,102亿光年外的星系团等壮观景象。

  1、撒哈拉沙漠中白色盐碱地

撒哈拉沙漠中白色盐碱地
撒哈拉沙漠中白色盐碱地

  图片由日本先进陆地观测卫星拍摄,展示了塔尼茲鲁夫特盆地。图片中,白色的盐碱地似乎要在黑色的沙岩山上融化。塔尼茲鲁夫特盆地位于阿尔及利亚中南部,是撒哈拉沙漠最荒凉的地区之一。位于图片右上方的黄色束状区域是Erg Mehedjibat,它是一小群向上生长而不是向两侧延伸的沙丘。

  2、102亿光年外的星系团

102亿光年外的星系团
102亿光年外的星系团

  图片中的蓝色区域距地球大约102亿光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遥远的星系团。这张最近公布的合成图片使用了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获取的数据,以及来自其它望远镜的光学和红外数据。

  星系团是宇宙中体积最大的天体,由引力聚合在一起。图片中的这个星系团宽度达到1.9亿光年。由于距离太过遥远,我们看到的星系团所处的宇宙只有其当前年龄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这个星系团能够帮助天文学家更好地了解宇宙进化的早期阶段。

  3、奋进号的外燃料箱

奋进号的外燃料箱
奋进号的外燃料箱

  照片展示了被拖往飞行器装配大楼的一个外部油箱,飞行器装配大楼位于美国宇航局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在此之前,这个油箱从新奥尔良被驳船运至佛罗里达州保存。这个可重复使用的油箱被称之为“ET-134”,将用于发射“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飞往国际空间站的任务,发射日期定于2010年2月。

  4、波多黎各储油设施着火

波多黎各储油设施着火
波多黎各储油设施着火

  图片中,黑烟似乎要消失在波多黎各周围深蓝色的海水中。10月23日,波多黎各一个储油设施突然着火。火灾发生后不久,美国宇航局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分光辐射计拍摄了这幅照片。

  根据美国有线新闻网的报道,大火穿过圣胡安的一个小海湾,最终引发储油设施发生爆炸,爆炸威力相当于让当地经历一场2.4级地震。经过消防员的奋力扑救,大火最终在25日得到控制。

  5、火星陨坑中的沙丘

火星陨坑中的沙丘
火星陨坑中的沙丘

  这张新公布的伪色图片由火星侦察轨道器拍摄,展示了火星上一个撞击坑中部多岩表面周围凸起的沙丘。10月初,火星侦察轨道器公布了所携 HiRISE(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拍摄的一组新照片。所有233张新火星照片均在2009年8月拍摄,展示了这颗红色星球表面外形和结构丰富的多样性。(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班夫山地摄影大赛由班夫中心的“山地文化”项目组举办,旨在促进人们了解和欣赏世界上的山脉。近日,大赛主办方在位于加拿大落基山脉的班夫中心公布了今年的18幅获奖摄影作品名单,其中拍摄于阿尔卑斯山的一幅名为“塔马斯-凝固于时光”的作品最终荣获最高奖。

  以下为就是获奖作品中的精选之作:

  1.塔马斯-凝固于时光

这张名为“塔马斯-凝固于时光中”的摄影作品最终荣获最高奖
    拍摄于阿尔卑斯山的作品“塔马斯-凝固于时光”(图片提供:Photograph courtesy Nathalie Daoust, Banff Mountain Photography Competition)

  2007年,加拿大摄影师娜塔莉·道斯特来到瑞士阿尔卑斯山。面对阿尔卑斯山呈现在眼前的那种神秘而令人不安的美,道斯特不免产生荒芜凄凉之感。为了用镜头表达这种感觉,她选择了极为原始的摄影技术——采用针孔照相机以及黑白胶片进行拍摄,而后对照片进行手工着色。在2009年班夫山地摄影大赛中,这张名为“塔马斯-凝固于时光中”的摄影作品最终荣获最高奖。

  2.野狼的嚎叫 

这张照片由美国摄影师辛迪·戈德尔于2007年1月22日在黄石国家公园拍摄
    黄石国家公园中嚎叫的野狼 (图片提供: Cindy Goeddel, Banff Mountain Photography Competition)

  这张照片由美国摄影师辛迪·戈德尔于2007年1月22日在黄石国家公园拍摄,展示了一头嚎叫的野狼,当时这头18月大的公狼刚刚饱餐一头麋鹿,嘴角还残留着麋鹿的鲜血。不久之后,这头公狼便将成为黄石国家公园兽群中迄今为止最为年轻的雄性领袖。戈德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69年没有狼定居黄石国家公园之后,野狼的嚎叫自然具有特殊意义,让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3.冰封的暂斯卡尔河

照片于2005年7月由印度作家和摄影师桑卡尔·斯里德哈尔在拉达克拍摄,展示了印度已经冻结的暂斯卡尔河。
    冰封的暂斯卡尔河(图片提供: Sankar Sridhar, Banff Mountain Photography Competition)

  照片于2005年7月由印度作家和摄影师桑卡尔·斯里德哈尔在拉达克拍摄,展示了印度已经冻结的暂斯卡尔河。照片中,一名背着背包的行者正在河面上小心翼翼地跋涉。斯里德哈尔在一份声明中说,在成为喜欢冒险的人推崇的目的地之前,冰封的暂斯卡尔河是暂斯卡尔山谷居民前往列城集市的一条主要通道,整个旅程历时11天,全部由步行完成,以免对这个神圣的水道造成伤害。

  斯里德哈尔称,当地人会祈求暂斯卡尔河饶恕那些穿着钉鞋从河面上走过的外国人。但真正的威胁并不是这些徒步跋涉的人,而是凸块高花纹汽车轮胎。一些人认为,一旦2012年一条全天候公路抵达这个山谷,保护神便将逃离暂斯卡尔河,结冰自此成为一种过去。

  4.胡德山照明岩

薄雾笼罩的胡德山照明岩
    薄雾笼罩的胡德山照明岩( 图片提供: Richard Hallman, Banff Mountain Photography Competition)

  照片由美国冒险运动摄影师理查德·哈尔曼在2003年5月拍摄,展示了薄雾笼罩的胡德山照明岩。上世纪初,人们曾试图用人工方式照亮位于俄勒冈州的胡德山,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照明岩”这个名字便来源于此次失败的尝试。

  拍摄当日正值多云天气,能够获得一张如此完美的照片得益于哈尔曼敏锐的眼光和耐心的等待。他在一份声明中说:“我在选好的位置呆了一段时间,观察云朵静静地在山峰周围螺旋移动,而后选择合适的时机按下快门。那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时刻。在山脉地区拍摄时,我的运气一直不错,这一次同样受到幸运女神眷顾。”

  5.跳水

在北卡罗来纳州伯恩郊外的蓝脊山脉拍下了这张照片。照片中,一名年轻姑娘纵身跳入“垃圾桶”瀑布下方的积水潭
    在北卡罗来纳州伯恩郊外的蓝脊山脉,一名年轻姑娘纵身跳入“垃圾桶”瀑布下方的积水潭(图片提供:Eric Heistand, Banff Mountain Photography Competition)

  2008年9月,摄影师埃里克·希斯坦德在北卡罗来纳州伯恩郊外的蓝脊山脉拍下了这张照片。照片中,一名年轻姑娘纵身跳入“垃圾桶”瀑布下方的积水潭,表现了一种惊人的“自发性与救赎的平衡之美”。

  希斯坦德被称之为“大学生的精神导师”,他率领的团体不辞辛苦地清理了这个经常充斥着大量垃圾的所在,照片中勇敢的跳水者便是这支团队的成员之一。清理工作结束后,他们高兴地进行庆祝,希斯坦德则趁机拍下了这张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业余摄影师拍到荷兰上空流星爆炸壮观景象
业余摄影师拍到荷兰上空流星爆炸壮观景象(图片提供:Robert Mikaelyan)

  新浪环球地理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业余摄影师罗伯特·米基利恩前往荷兰一家老制糖厂进行拍摄。令米基利恩欣喜异常的是,他幸运地捕捉到一个大火球(流星)在夜空中爆炸的壮观瞬间。

  10月13日当地时间晚上7点,一颗流星划过黄昏的夜空。荷兰和德国的数百人报告称目睹这一瞬间。当时,流星划过荷兰北部城市格罗宁根低空而后爆炸分解成碎片,米基利恩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拍摄了几张令人惊讶的照片。这位业余摄影师在电子邮件中表示:“当时,我突然看到一道光在空中快速移动,随即拿起照相机拍摄。”

  在发现大火球几秒钟之后,目击者听到低沉的隆隆声,窗户被震得嘎嘎作响,而后便是音爆,说明高空发生了爆炸。专家们表示,流星通常是一块“流浪”的太空岩石,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不久分解。据他们估计,这颗流星的碎片可能坠入北海。

  格罗宁根大学卡普坦天文研究所的西奥·朱廉斯表示:“这应该是一颗体积巨大的流星。”一直以来,地球便遭受太阳系内的彗星、小行星甚至于其它多岩行星碎片轰击。据朱廉斯估计,类似划过荷兰夜空这样体积巨大的流星每20至25年出现一次,世界上所有地区的人都可以目睹夜空被它们点亮的场面。米基利恩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物体,所发出的光以及飞行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2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叉角羚大迁徙全程125英里(约合200公里),是世界上路程最长的陆上哺乳动物迁移之旅之一。2008年秋季和2009年春季,生物学家兼摄影师乔·里斯在国家地理学会远征理事会的资助下,成为步行拍摄叉角羚整个迁移过程的第一人。由于人类制造的诸多障碍——栅栏、公路、天然气田以及房地产开发项目——叉角羚的迁移之旅面临艰难险阻。

  1.栅栏挡住去路

栅栏挡住去路
栅栏挡住去路(图片提供:Joe Riis/Pronghorn Passage )

  这张图片拍摄于2008年秋季,拍摄地点位于美国怀俄明州格林河上流盆地。图片中,一群叉角羚被一个栅栏挡住了去路。由于无法跳过栅栏,它们被迫从中间慢慢穿过或者从带刺的铁丝下面小心翼翼地钻过,否则的话,它们就要选择后退,放弃已经有着6000年历史的年度大迁徙。

  2.大提顿国家公园的3个“流浪者”

大提顿国家公园的3个“流浪者”
大提顿国家公园的3个“流浪者”(图片提供:Joe Riis/Pronghorn Passage )

  大提顿国家公园的3个“流浪者”。每一年的晚些时候,叉角羚便会从这里踏上迁徙之旅,2008年秋季的强降雪给迁徙带来了不小麻烦。在降雪导致食物出现紧缺时,鹿群便选择穿过怀俄明州的格罗斯·温特尔山脉,而后朝山艾树丰富的南方进发。

  3.格罗斯·温特尔山脉

格罗斯·温特尔山脉
格罗斯·温特尔山脉(图片提供:Joe Riis/Pronghorn Passage )

  从空中看,格罗斯·温特尔山脉绝对是一个令人畏惧的障碍。对于大提顿国家公园的叉角羚来说,这里是它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为了完成大迁徙,它们必须逾越这个天然障碍。怀俄明州是近50万只叉角羚的家,这一数量差不多超过当地人口。

  迁徙过程中,鹿群要穿过人类栖息地,其中包括住宅区在内。出于一个可能令人感到吃惊的理由,住宅区成为里斯眼中叉角羚面临的最大威胁。这位在2008年秋季和2009年初级步行追踪拍摄叉角羚迁徙的摄影师表示:“叉角羚对狗可谓是深恶痛绝。”

  4.透过叉角羚之眼领略大迁徙

透过叉角羚之眼领略大迁徙
透过叉角羚之眼领略大迁徙(图片提供:Joe Riis/Pronghorn Passage )

  为了躲避侵袭远北地区的降雪,每一年秋季,叉角羚都要进行一次迁徙,穿过怀俄明州的格罗斯·温特尔山脉并朝南方进发。2008年秋季和2009年春季,摄影师里斯透过叉角羚之眼,亲自领略了大迁徙全过程。

  叉角羚拥有绝佳的视力并且不喜欢陌生人在附近活动,这就给里斯的拍摄带来难度。为此,他特意架起了动作触发照相机,拍摄类似本图这样的照片。他说:“我必须知道它们会到何处去,才能在合适位置架好照相机。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必须与它们一同上路,完成整个迁徙过程。”

  5.返回大提顿国家公园

返回大提顿国家公园
返回大提顿国家公园(图片提供:Joe Riis/Pronghorn Passage)

  在2009年春季解冻期,怀俄明州叉角羚又重新踏上迁徙之旅,返回大提顿国家公园。由于融雪水的流入,河流和小溪水位上涨,为这些必须返回夏季栖息地的动物制造了又一个令人畏惧的障碍。

  6.叉角羚幼仔打盹

叉角羚幼仔打盹
叉角羚幼仔打盹(图片提供:Joe Riis/Pronghorn Passage)

  拍摄于2009年6月的一天,在怀俄明州的大提顿国家公园,一头刚刚降生一天的叉角羚幼仔正在打盹儿。不久之后,这头小鹿便会加入成年叉角羚之列。成年叉角羚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陆上动物之一,时速可达到53公里左右(约合每小时86公里)。里斯表示,叉角羚幼仔往往选择“卧倒”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躲避捕食者。

  7.史诗性迁徙

史诗性迁徙
史诗性迁徙(图片提供:Joe Riis/Pronghorn Passage)

  展示了站在大提顿国家公园大山下的一头叉角羚,它所在的鹿群共有数百个成员。摄影师兼生物学家里斯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跟踪拍摄,提高人们对叉角羚史诗性迁徙的关注,同时促使人们采取措施保护这些动物。

  他说:“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过程,因为就发生在美国中部地区。叉角羚的迁徙可能是世界上路程最长的迁徙之一。给人的感觉是,这种长途跋涉早已经成为过去。但叉角羚的迁徙依旧存在,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保护。”(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1.太空中看到的地出景象

太空中看到的地出景象
太空中看到的地出景象(图片提供:Lunar Orbiter Image Recovery Project)

  地出图片是1966年8月23日由美国宇航局无人“月球轨道器1”号拍摄的。这张图片是在“阿波罗11”号登月前进行的绘制月球表面地图这项努力的组成部分。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顺利完成登月任务。

  月球轨道器的照片利用远程遥控进行拍摄,在轨道显影并使用模拟技术进行扫描。扫描后的静态图像用无线电传回地球并在电视上播放,播放过程中,工作人员对着电视屏幕进行拍摄。照片随后被打印成一个个小条,拼接之后再次进行拍摄。

  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会导致照片质量下降,整个过程就像是对一个复印件再次进行复印。40年前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月球图片相当模糊并且缺少细节。庆幸的是,宇航局的科学家很有远见卓识,中途制作了有关无线电波传播的磁带记录。

  在获得已经有着几十年历史的磁带记录并修复老化的磁带机之后,一组志愿者已开始对上世纪60年代月球轨道器任务拍摄的最为著名的图片进行数字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图片的清晰度和细节。

  2.月球哥白尼陨坑

月球哥白尼陨坑
月球哥白尼陨坑(图片提供:Lunar Orbiter Image Recovery Project)

  1966年公布的月球哥白尼陨坑图片,一经公布就震惊了全世界。

  这张快照是由无人“月球轨道器2”号拍摄的,几年后,美国执行了第一次载人登月任务。轨道器拍摄的月球图片帮助宇航局为阿波罗计划选择着陆点。哥白尼陨坑图片采用斜角拍摄,为的是让人们相信这是月球上真实存在的结构。

  在1966年12月发表于《时代》杂志的文章中,宇航局科学家马丁·斯韦特尼克将其称之为“世纪照片”。丹尼斯·温格是一项旨在恢复月球轨道器所拍图片计划的领导人,他表示:“看着这张哥白尼陨坑照片,你能感觉到自己似乎正站在一座山上欣赏这令人吃惊的景象。这张照片的视觉冲击力真的是不同凡响。”

  3.月球哥白尼陨坑周围山脉

月球哥白尼陨坑周围山脉
月球哥白尼陨坑周围山脉(图片提供:Lunar Orbiter Image Recovery Project)

  此前所拍图片的放大版,展现了月球哥白尼陨坑周围的山脉。

  拍摄这张图片的轨道器当时大约位于月表上空28英里(约合45公里),距离拍摄对象大约100英里(约合161公里)。恢复计划负责人温格说:“你可以在陨坑另一侧大约50公里(约合31英里)处看到一些山脉。”

  根据月球轨道器传回图像制成的录像带包含这张图片以及数千张月球图片。在美国宇航局的档案室,这些录像带几乎遭受损毁命运。温格说:“20年后,这种做法便会让录像带毁于一旦。”幸运的是,宇航局“行星数据系统”联合创始人南希·埃文斯一直确保录像带能够得到安全保存。

  4.风暴洋最东端

风暴洋最东端
风暴洋最东端(图片提供:Lunar Orbiter Image Recovery Project)

  “月球轨道器图片恢复计划”负责人温格说:“有时候,我们只挑选一些真正吸引人的图片。”这张新恢复的图片是“月球轨道器3”号于1967年拍摄的,展示了风暴洋(Oceanus Procellarum)最东端的景象。

  总体上说,恢复计划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恢复图片那么简单,而是为未来探月任务提供帮助。上世纪60年代5个“月球轨道器”拍摄的月表图片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通过将1966至1967年拍摄的图片与当前月球侦察轨道器所拍图片进行比较,科学家能够探测过去40年来形成的每一个撞击陨坑。

  温格表示,通过计算发生撞击的平均时间间隔,“你可以确定未来载人月球任务中将在月表工作的宇航员可能遭受陨石撞击的风险”。此外,科学家也能够探测到慢慢改变月球的一些过程,例如除气过程。

  5.月球轨道器图片恢复计划

月球轨道器图片恢复计划
月球轨道器图片恢复计划(图片提供:Lunar Orbiter Image Recovery Project)

  在这张未标注日期的照片中,温格正在月球轨道器图片恢复计划的McMoon实验室埋头工作。

  温格说,他们实施恢复计划的地方曾经是一家麦当劳餐馆,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此处有现成的水池、通风装置以及空调。多年来,月球轨道器录像带一直保存在加利福尼亚州喷气推进实验室拥有温湿控制设备的储藏室。

  温格等人利用磁带机读取录像带中的图像数据。恢复计划使用的4个磁带机是同类型中最后的机器,它们已在行星数据系统联合创始人埃文斯的仓库内闲置了30多年。为了顺利恢复40年前拍摄的图片,温格等人必须修复这些磁带机,修复机器涉及的工作包括利用液态氮将金属零件分离开来。其它很多类似的磁带机现都在海洋中沉睡,充当了人工珊瑚礁。

  6.月球轨道器录像带

月球轨道器录像带
月球轨道器录像带(图片提供:Lunar Orbiter Image Recovery Project)

  图片展现的是大约一半已知的月球轨道器录像带,总重量大约在4.8万磅左右(约合2.2万公斤)。

  重新找回上世纪60年代月球轨道器拍摄的一张图片大约需要一天左右时间,其中包括一小时的磁带读取过程。温格的小组希望加快速度,能够在2010年初完成所有1000多张图片恢复工作。

  7.月球南极图片

月球南极图片
月球南极图片(图片提供:Lunar Orbiter Image Recovery Project)

  “月球轨道器4”号拍摄的月球南极图片。

  美国宇航局的新飞船——月球陨坑观测与传感卫星(以下简称LCROSS)将于2009年秋季撞击月球南极。这张成功恢复的1967年图片可帮助LCROSS项目科学家选择撞击地点。在月球侦察轨道器于6月进入轨道前,1966年至1967年的月球轨道器任务拍摄了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月球图片。这些图片以磁带的方式保存,经常被用于月球研究以及任务规划。

  重新找回的原始录像带中包含月球轨道器拍摄的1000多张图片。在上世纪60年代的磁带机以及现代计算机的帮助下,温格等人已经恢复了5张图片。由于当前面临现状带来的紧迫感,恢复计划必须加快脚步。温格说:“世界上最后一个能够修复这些磁带机的人将于2010年退休。”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北京时间6月2日消息,天文学家们最近拍摄到一张银河系“孪生兄弟”的照片。这张旋涡星系NGC 6744的俯瞰图像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如果一艘外星飞船飞过银河系,他们将看到的情景。
这个巨大的旋涡星系距离地球约3000万光年,位于南天的孔雀座。
在这张欧洲南方天文台最新拍摄的图像中,这个星系几乎正面朝向我们,因此我们得以一览她令人惊叹的旋臂细节。
除了大小之外,星系NGC 6744的模样几乎就是银河系的翻版。我们生活的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而星系NGC 6744几乎是她的两倍。
在图像中可以看到旋臂结构中有许多红色的区域,那里正在形成新的恒星。
天文学家使用位于智利拉西拉的2.2米望远镜拍摄了这张照片,该次拍摄由马普研究所和欧洲南方天文台合作进行。
图像拍摄中使用了滤镜,以突出图像中的一些细节。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烟雾和镜面:业余摄影师简-佩恩在卧室拍摄这些迷幻效果图像
>>点击查看精彩组图<<

  腾讯科技讯(叶孤城/编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烟雾和镜子向来具有神秘色彩,目前,一位业余摄影师利用这两种物质拍摄获得令人惊奇的图像。

  据悉,业余摄影师简-佩恩(Jay Payne)使用熏香、照相机和Photoshop绘图软件获得这些精美图像,而拍摄地点则选择在自己家中卧室。

  佩恩来自英国兰开夏郡伯恩利市,将自己卧室光线调节得非常暗,点燃熏香形成这些图像,使用普通的单反相机和手动闪光灯进行拍摄。

  之后他将拍摄的照片通过Photoshop处理,再对图像进行色彩渲染,使其更好地呈现背景色彩。佩恩称,拍摄的这些照片很少进行图像再加工处理。

  在烟雾镜面照片中可清晰地呈现神秘的面部结构,这是烟雾的双重镜面成像效果。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秋天的一个夜晚在犹他州格林河魔怪谷国家公园拍摄的奇形怪状的石头上方的夜空。空中的薄雾给位于地平线的银河增添了一些色彩。


穿过拱门国家公园一个天然形成的拱形结构看到的银河。


穿过拱门国家公园一个天然形成的拱形结构看到的银河。


在犹他州拱门国家公园平衡石附近,韦伯斯特利用特殊照明设备和银河系塑造了犹如外星世界的景观(左)。美丽的银河成为岩石上的本土美洲艺术品的背景(右)。


犹他州峡谷地国家公园马蹄峡谷(Horseshoe Canyon)的圣灵岩石绘画,美丽的银河成为它的背景。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27日消息,这些精美绝伦的银河照片看起来绝不亚于哈勃太空望远镜等大型天文设备拍摄的图片,但事实上它们是由摄影师布雷·韦伯斯特用妻子送他的数码相机和一个三脚架,在美国犹他州的国家公园里拍摄的,而且令这些照片显得更加不同寻常的是,韦伯斯特的摄龄仅有3年。自从他的作品《平衡(Balanced)》出现在《国家地理》杂志上,他的人生开始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韦伯斯特创作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图片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地球在浩瀚无边的宇宙里是多么渺小。51岁的他过去27年一直在美国诺思罗普·格鲁曼(Northrop Grumman)公司担任火箭工程师和固体燃料推进剂专家。他说:“我感觉犹他沙漠对我具有很大吸引力,每当我去拱门国家公园和峡谷地国家公园,就会心生无限敬畏。”他表示,他的新职业是从3年前他“借妻子的新尼康相机,重游犹他州国家公园开始起步的。我对这里很了解,知道哪里的景点最好。对我来说,把远古美洲本土人的岩石绘画与银河结合在一起的照片最有影响力”。

  他认为其中一些岩石绘画是由被称作西部远古文明(Western Archaic Culture)的一个8000年前的群体留下的。韦伯斯特说:“在我的照片里,我喜欢很明显地呈现出那些绘画的年代,如果它们像是8000年前绘制的,我会让它们看起来就像那个时代的。人类只是浩瀚无边的银河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现在他用佳能5D MK2相机和一个三脚架瞄准天空,并用30到60秒曝光,他的图片清晰度主要取决于照相设备的质量。“数码相机有了很大进步,现在用它们已经能在地面上拍摄到这种照片,而且利用它们的传感器很容易捕捉到夜空里的数千颗恒星。”

  韦伯斯特说:“南犹他州是美国最黑暗的一个地方,相机能捕捉到银河发出的微弱的光。我用很宽的快镜头,有时仅为15毫米鱼眼镜头,这能帮助我捕捉到180°范围内的银河的全景。”他表示,他喜欢能让他联想到地质时期的自然元素,他会特意在照片中把这些元素突出出来。“我在大峡谷四周观察宇宙。风化的岩石、风吹过大峡谷,或者野生动物在平原上徘徊。我只是在努力捕捉一些小故事。”他曾在零下12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拍摄,也曾步行数小时,爬到6000英尺(1.83公里)高处寻找最佳拍摄角度,他对摄影术的热爱显而易见。他说:“我知道所有在夜间能拍摄到美丽的银河画面的秘密地点。我选择的拍摄地点,往往会让正在拍照的我感到胆战心惊。”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6 页,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