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新华网北京4月12日电(记者李忠发)国家主席胡锦涛1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同巴西总统罗塞夫举行了深入友好、内容广泛、富有成果的会谈,就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胡锦涛说,1993年中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巴关系进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两国高层保持密切交往,对话合作机制日臻完善,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有关重大合作项目和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两国在全球性问题上保持良好协调和配合。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已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日益具有全球影响和战略意义。

罗塞夫表示,巴方十分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巴中战略伙伴关系意义重大,同中国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是巴西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巴中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加深,各领域合作更加密切并取得丰硕成果。两国高层交往密切,经贸合作强劲增长,在多边组织及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日益加强,两国合作有力促进了南南合作。

胡锦涛说,当前,中巴两国都处在重要发展阶段,面临着相似的机遇和挑战。中方愿与巴方一道,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两国关系,为各自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贡献。第一,坚持平等协商,深化战略互信。双方要保持高层和各级别密切交往,充分发挥中巴高委会、战略对话等各对话机制作用。两国政府部门、立法机构、政党、地方要扩大交流合作。第二,坚持互利互惠,提高合作水平。双方要进一步落实两国政府《共同行动计划》,保持贸易健康平稳发展,促进经贸、投资、能矿、基础设施建设、财金合作。第三,坚持优势互补,扩大科技合作。双方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新能源、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领域合作。第四,坚持交流互鉴,巩固社会基础。双方要积极拓展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扶贫等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国新闻界、学术界、体育界和青年友好往来,使中巴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本文来源:新华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华盛顿3月11日电(记者 刘丽娜 蒋旭峰)美国总统奥巴马11日说,如果形势需要,美国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保障石油供应。他同时强调,美国将努力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确保长期能源安全。

  奥巴马当天在白宫记者会上说,最近的北非局势动荡导致国际石油供应受到影响,油价攀升。他说,油价上涨并非新现象,但这为经历了危机与衰退的美国企业和民众带来新的负担。美国正在监控石油市场的任何潜在操纵行为,他认为美国能比以前更好地应对石油供应遭到破坏带来的影响。

  奥巴马说,美国将继续扩大国内石油生产,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长期来看,美国必须推动新能源战略,以保障本国能源安全。他说,与2005年相比,美国石油进口量已经降低7%,在电动汽车等与新能源相关的产业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奥巴马说,要确保美国的长期能源安全,还需要两党共同努力。近日由于油价上涨,共和党批评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对高油价负有责任,一些国会议员呼吁奥巴马动用石油战略储备,以应时需。自今年2月中旬中东局势发生动荡以来,国际油价已经上涨了24%。

  奥巴马还认为,国际社会能够合作应对本次油价动荡的冲击。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东京3月2日电(记者 吴谷丰)日本和俄罗斯2日在东京举行第八次副部长级战略对话,双方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等交换了意见。

  据日本外务省发布的新闻公报,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佐佐江贤一郎和俄罗斯外交部 第一副部长杰尼索夫出席了战略对话。双方基于两国共同战略利益的观点,就今后如何发展双边关系及两国在亚太地区和国际舞台展开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据日本媒体报道,佐佐江在战略对话中强调,在早日解决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的基础上缔结和平条约符合两国的利益。杰尼索夫否认了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增强军备的说法,称实现驻该群岛部队装备现代化的目的是削减俄军人员。双方确认将继续就北方四岛问题举行谈判。

  日俄两国2007年1月在莫斯科举行首次战略对话,此后轮流在东京和莫斯科举行。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网2月25日电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外务省高官25日透露,日本外务事务次官佐佐江贤一郎与俄罗斯外交部第一副部长杰尼索夫将于3月2日在东京举行副部长级战略对话。

  双方将就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经济合作及朝鲜半岛局势等问题展开广泛讨论。

  据悉,日俄副部长级战略对话始于2007年1月,此次将为第8届。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18日举行的201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客观看待当前我国的科技实力,既要充分认识困难和挑战,更要牢牢把握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创新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

会上,万钢提出“十二五”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并对2011年科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他说,未来5年的科技工作,必须坚持科技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必须牢牢把握“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核心,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

“‘十二五’期间,要深入落实科技、人才、教育三个规划纲要的战略任务。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把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深化科技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科技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扩大科技开放,以全球视野推进创新能力建设,快速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万钢说。

他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要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四是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使科技成果切实惠及民生;五是加强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六是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七是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八是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九是加强地方科技工作,提升基层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十是扩大科技合作交流,提高科技国际化水平。

会议还表彰了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记者余晓洁)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俄罗斯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5日说,俄罗斯和美国达成《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不会改变俄罗斯研制“布拉瓦”型潜射弹道导弹和“RS—24”型多弹头弹道导弹的计划。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当天早些时候交换这份核裁军条约批准文件,条约正式生效。

  伊万诺夫说,“我们发展武装部队中战略力量的计划不变,”,包括发展“布拉瓦”和“RS—24”型导弹。

  这两种导弹将成为俄战略核打击力量核心武器装备。

  当天生效的俄美核裁军条约规定,俄美两国须在7年内将各自部署的核弹头数量上限由现阶段的2200枚降至1550枚,削减幅度近30%;将部署的战略核运载工具数量削减至700件以下。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德国慕尼黑2月5日电(记者刘向 郑启航)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5日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正式交换了新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签署文本。这标志着美俄新的核裁军条约正式生效。

  希拉里·克林顿和拉夫罗夫是在出席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的间隙交换上述文件的。拉夫罗夫说,条约生效将“有助于国际稳定”。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上午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说,这一条约是通往无核世界目标的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美俄两国元首去年4月签署了新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以替代2009年失效的条约。新条约规定,7年内两国部署的战略核运载工具数量将各自削减到700件以下,各自可部署的核弹头将减至1550枚,削减幅度近三分之一。

  美国参议院和俄罗斯国家杜马分别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批准了这一条约。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分别于今年1月28日和2月2日签署了这一条约。奥巴马政府将签署这一新条约看做是“重启”美俄关系的重要成就之一。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华盛顿2月4日电(记者杜静)继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赢得未来”构想后,白宫4日发表“美国创新战略”报告,具体阐述这一构想。

  报告重申了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战略目标,即赢得未来,保持美国在创新能力、教育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竞争力。

  报告提出5项新计划:发展无线网络,在未来5年内使美国高速无线网络接入率达到98%;改革专利审批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将平均审批时间从目前的35个月缩短到20个月;发展清洁能源,到2035年使清洁能源发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例提高到80%;实施教育改革,着重提高学生理工科技能,在未来10年内新培训10万名理工科教师;实施“启动美国伙伴关系”计划,帮助中小企业创业并提振就业。

  “赢得未来”、“创新能力”、“竞争力”等词最近频频出现在奥巴马的讲话中,被普遍认为是其谋求连任的竞选关键词。但在共和党看来,奥巴马的新主张不过是为其一贯奉行的“大政府”政策披上更为华丽的外衣。他们认为,提升竞争力关键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调配作用。在共和党掌控众议院的情况下,奥巴马上述新战略涉及的大规模政府投资能否获批还要画上一个问号。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书记局8日就延坪岛炮击事件发表新闻公报,抨击韩国和美国挑衅,引发局势紧张。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敦促韩国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幕后操纵者”


  朝鲜中央通讯社9日援引新闻公报内容报道,韩国军队在延坪岛附近举行演习,不顾朝鲜多次警告,发射大量炮弹,落入朝鲜领海。


  按照新闻公报的说法,韩国军队向朝鲜领海“发射数千枚炮弹……故意诱导我方反击”。朝鲜努力缓和朝韩关系,但韩方无视朝方诚意,导致局势持续紧张。


  新闻公报写道,美国是延坪岛炮击事件“幕后操纵者”,向韩国提供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唆使韩国实施‘报复行动’”。美国是炮击事件最大受益者,借机把航空母舰开进西部海域,而且在与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获得韩方大幅度让步。


  11月23日,朝韩在延坪岛一带发生炮击事件,延坪岛上两名韩国海军陆战队员和两名平民死亡,18人受伤。


  按照韩国军方的说法,朝方发射100多发炮弹,韩方回击80多发炮弹。


  美方吁克制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9日在日本首都东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呼吁韩国保持克制。


  马伦说,实施任何行动,包括反击,必须非常谨慎,确保适度,不会导致紧张升级,但同时必须发出强烈信号、即对方必须停止“挑衅”。


  按路透社的说法,美方敦促韩方更多从战略角度考虑,着眼长远,而不是针锋相对实施报复行动。


  马伦8日抵达韩国首都首尔,与韩国军队联合参谋本部议长韩民求会谈,磋商完善由韩国军队主导、美军支援的应对计划。双方发表联合声明说,为提高韩美联合应对能力,两国将继续举行联合军演。


  延坪岛炮击事件后,韩国着手加强“西海五岛”防卫能力,部署更多雷达、精确制导武器等,同时调整作战指导方针。


  韩国国防部长官金宽镇7日发布指示,允许各级指挥官“先打后报”,即遭到攻击后各级指挥官可以行使自卫权,依照“先采取措施后报告”的原则,对敌方攻击源实施精确打击。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2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