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中新社华盛顿5月1日电 (记者 吴庆才)美国总统奥巴马1日在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一周年之际突然访问阿富汗,他在“秘密”抵达后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正式承诺美国将结束越来越不受欢迎的阿富汗战争。

  这是奥巴马就任总统及美军统帅后第三次访问阿富汗,也是意义最为特殊的一次。此前,奥巴马曾于2010年3月和12月两次突然对阿富汗进行了“闪电式”访问。

  这次访问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白宫事先公布的日程均显示奥巴马将在白宫“公干”,随团记者也被要求保密,直到“空军一号”在夜色掩护下降落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以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后消息才得以正式公布。

  奥巴马当天与卡尔扎伊正式签署了美阿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该协议勾勒出2014年美国及北约大部分军队撤离后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蓝图,美国将借此从延续十余年的阿富汗战争中脱身,同时部分负责培训阿富汗军队的美军在该国仍保留立足之地;而阿富汗则赢得主权,同时获得美国不会抛弃它的承诺。

  在签署协议后,奥巴马在卡尔扎伊的陪伴下宣布:“现在我们一起致力于以和平取代战争。”

  由于1日恰逢美军击毙拉登一周年,有分析认为,此时访问阿富汗对奥巴马寻求第二个总统任期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它将向美国人民展示奥巴马在国家安全和反恐战争方面取得的成果,即击毙拉登;同时也提醒人们,他才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和“终结者”。

  阿富汗战争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发动的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反恐战争。据统计,迄今已有2700多名美国及北约其他部队的士兵在阿富汗战争中死亡,其中有1800名美国士兵死亡,超过15700人受伤。

  这场战争在美国国内越来越不受欢迎。据CNN与ORC国际调查机构3月底公布的民调显示,高达72%的美国人反对这场战争,只有25%的人表示支持。

  目前,北约驻阿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共有约13万名士兵,其中有约9万名美军士兵。按照奥巴马的撤军计划,2014年底前美军将完成向阿富汗安全部队移交安全防务的工作。

  按照行程,当天奥巴马还将向驻阿美军发表讲话,同时将在美国东部时间晚上7点30分从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发表电视讲话,阐述从阿富汗撤军计划进展。

  击毙拉登、结束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被视为奥巴马任内的最重要政绩,随着美国2012年大选的日益临近,奥巴马的竞选团队目前正在极力渲染这些重要政绩,同时质疑他的对手罗姆尼无此魄力和能力。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松冈环女士展示她制作的纪录片 朱晓颖 摄 松冈环女士展示她制作的纪录片 朱晓颖 摄

松冈环女士在展示其制作的纪录片 朱晓颖 摄 松冈环女士在展示其制作的纪录片 朱晓颖 摄

  中新网南京4月4日电 (记者 朱晓颖)4日是清明节,上午,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日本友人、日本“铭心会”访中团团长松冈环女士接受记者采访。对于近期审定通过的日本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中30万人遇难一事,她表示愤慨并担忧。

  她说:“我感到非常愤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一些人没有吸收历史的教训,历史教训要从战争中汲取,现在连教训都没有了,日本必须要承认错误,才可以和亚洲各国和平相处,现在这样让我很担心。”

  今年初,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发表言论,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并多次强调不收回言论,随后,近期审定通过的日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也对这一不当说法表示支持,称“30万人遇难的说法夸张”。多本日本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30万人遇难。

  “否定历史的教科书被采用,背后是有很多手法,下了很多功夫的”,松冈环说,“以前有教科书选定委员会,由教育委员会、地方政府相关人士、教师参与其中,现在不是了,现在是由市长选用一些有历史修正倾向的人组成委员会,决定选取何种教科书。”她感觉,每年具有历史修正倾向的教科书被采用得越来越多。

  松冈环说:“不同的城市情况不一样,问题比较严重的是东京、大阪、名古屋,日本社会越来越右倾化,而且很巧妙,这种走向很危险,我能够感觉到。”

  同时,她也正在制作其第三部纪录片,寻找南京大屠杀时南京太平门附近历史事件的证人。“太平门当时有1300个人,一边是老百姓,一边是中国军队,这些人没了,这1300人不知去向,上世纪50年代当地拆迁的时候挖出两个葬坑来。有10个日本兵为此作证,现在我正在采访见证人,采访日本老兵。同时,当时当地一个中国老百姓幸存下来,叫做阿王(音),他已经去世了,我在找跟他有关系的人,他的亲戚、朋友,想找到他们说他的故事。我在记录着。”

  个人资料:松冈环

  1947年生于日本大阪府,从关西大学文学系东洋史学科毕业后成为一名普通教员。多年来走访了约250位日本老兵,并在中国寻访了约300位战争受害者,利用影像、文字方式记录证人证言,讲述二战期间日军侵华史。目前已经出版《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南京战•被割裂的受害者之魂》等书籍,并先后拍成两部纪录片,目前正在制作第三部。(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1日,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老兵游行纪念马岛战争30周年。当天,驻扎在马岛(英称福克兰群岛)的英军士兵及当年参战老兵在解放纪念碑前举行活动。   1日,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老兵游行纪念马岛战争30周年。当天,驻扎在马岛(英称福克兰群岛)的英军士兵及当年参战老兵在解放纪念碑前举行活动。

参加纪念活动的阿根廷老兵。 参加纪念活动的阿根廷老兵。

马岛周边石油开采示意图。 马岛周边石油开采示意图。

  这场纪念战争活动很重要,它可以教育年轻人永远不要忘记这段历史,要牢记阿根廷对马岛永远拥有主权。

  ——阿根廷老兵卡洛斯

  我为这场战争失去了最宝贵的青春,我很荣幸可以参战,但是失败却带给我沉重打击。

  ——阿根廷老兵阿列桑卓

  4月2日是英国和阿根廷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战争30周年纪念日,两国各自举行纪念活动悼念阵亡士兵。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演讲重申英政府支持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马岛)居民自主决定岛屿归属。

  英首相为双方士兵哀悼

  1982年4月2日爆发的马岛战争中,255名英国士兵和650名阿根廷军人丧生,战争以英国胜利告终,但阿一直拒绝放弃马岛主权。

  在战争30周年纪念日上,卡梅伦首相发表演讲赞扬参战英国士兵的功绩,但他也强调这是纪念和反思历史的一天,应该缅怀这场战争中的所有死难者。

  在这份声明中,卡梅伦还坚定重申了英国捍卫马岛居民自决权的立场,他说,“30年前福克兰群岛居民被入侵者剥夺了应有的自由和生活权利,而今天该岛人民应为他们创造的繁荣和稳定生活而自豪。英国将坚定不移地支持福克兰群岛居民的权利和保障他们的自主权。这是我们从30年前即已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今天将再次严肃重申的准则。”

  英老兵赞对手战斗力

  当天,英国各地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许多英国老兵和阵亡士兵亲属参加了在英国国家纪念植物园的纪念活动。仪式中一支蜡烛被点亮,并将燃烧74天,即马岛战争持续的时间,以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

  萨拉·琼斯是一名阵亡中校的遗孀,她说,福克兰群岛居民一直按照英国方式生活,他们应该有这样的权利,如果阿根廷再次占领福克兰群岛,政府应向30年前一样夺回主权。

  严重毁容的英国老兵韦斯顿在回忆起这场战争时说,至今不敢相信阿根廷士兵顽强的战斗力。

  阿老兵叹为马岛失青春

  本周一,在靠近马岛的阿根廷南部城市乌斯怀亚,数千阿根廷老兵为纪念战争死难者举行了守夜活动,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将参加活动闭幕仪式。

  在场的阿根廷老兵卡洛斯表示,“这场纪念战争活动很重要,它可以教育年轻人永远不要忘记这段历史,要牢记阿根廷对马岛永远拥有主权。”

  另一名老兵阿列桑卓则表示,“我为这场战争失去了最宝贵的青春,我很荣幸可以参战,但是失败却带给我沉重打击。”

  南美国家挺阿根廷

  马岛30周年纪念日到来,再一次引爆了英阿对该岛的主权争议。自从今年2月以来,英国政府先后派威廉王子和驱逐舰前往马岛宣誓主权,而阿根廷方面也向联合国提出报告抗议英国军事化马岛问题。

  对此英国《每日电讯报》文章称外交大臣威廉·黑格表示,阿根廷的行为令人遗憾,即便在南美国家中也得不到支持。而福克兰群岛居民愿意保持现有民族身份认同,并愿意与南美国家和平相处。

  3月31日,南美洲国家联盟秘书长梅西亚表示,将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南美洲一致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并要求联合国秘书长“恢复斡旋”,以便解决阿根廷与英国之间对马岛主权争端。(天行)

  ■ 链接

  阿拟诉英石油公司

  英、阿两国关于马岛主权的争议由来已久,随着英国于2010年准许群岛附近水域勘探石油,两国争端持续升温,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更指出在马岛战争30周年前夕,阿根廷驻英大使馆向高盛、苏格兰皇家银行等15家英美银行发信,警告不要服务在群岛活动的石油公司,否则将采取法律行动。

  现任总统克里斯蒂娜上月便表示有意控告有关石油公司,因为他们在掠夺“阿根廷的资源”。在马岛周边勘探的公司已在英上市,其中以英国原油勘探商洛克霍普公司最大。

  该公司发现当地石油蕴藏量达10亿桶,预计将在2016年第2季开采出第一桶油。分析人士认为,若要以法律行动阻止勘探,诉讼耗时耗资,因此阿根廷方面警告银行,要截断石油公司的财源。

  上月22日,阿根廷外交部长齐默尔曼致函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对于在马岛从事勘探和开采石油活动的英国公司提出申诉。目前这些公司也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阿根廷外交部通知伦敦证交所,一些英国公司未经阿政府许可在马岛海域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属于“非法行为”,阿根廷当局将对这些公司采取措施,进行惩罚。

  阿根廷政府在上月中旬还宣布,将对在马岛非法勘探和开采石油的英国公司采取行动。阿根廷已建立由能源国务秘书处等机构组成的法律专家组,准备采取外交和法律行动。

  针对阿根廷政府的表态,英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说,在马岛海域勘探和开采油气资源是合法商业行为,英国政府支持马岛当局发展能源产业的计划。(宗新)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科威特6月7日电(记者 杜健)据科威特媒体7日报道,科威特内政部犯罪调查部门6日在科威特北部一处墓坑内发现30具在海湾战争中死亡的伊拉克士兵遗骸。此前,该部门曾在同一处墓坑内挖掘出8具伊拉克士兵遗骸。

  报道说,这一墓坑位于科威特北部邻近伊拉克的穆特拉地区沙漠中。科犯罪调查部门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工作人员以及驻科美军基地士兵联合进行挖掘工作,他们将继续在这一墓坑周边搜索遗骸的工作。

  科安全官员初步判断这些死者是在海湾战争中死亡的伊拉克士兵。这些遗骸在经过法医鉴定后将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转交给伊拉克政府。

  伊拉克时任总统萨达姆1990年发动军事行动入侵邻国科威特,引发海湾战争。据科威特媒体报道,600余名科威特人以及旅居科威特的外国人和2000名伊拉克人在战争期间失踪。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上世纪70年代初在法属波里尼西亚进行的一场核试验,一枚核弹在穆鲁罗亚环礁地区引爆。上世纪70年代初在法属波里尼西亚进行的一场核试验,一枚核弹在穆鲁罗亚环礁地区引爆。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专家们表示区域性核战争能够引发“程度空前的气候变化”。根据美国政府的电脑模型,即使一场区域性核战争也能在降低全球温度和减少降水量方面产生“空前”影响,这种影响将持续多年。据专家们推测,大规模饥荒和疾病灾难也可能随之发生。

  根据预测,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间的核战争——美国和前苏联之间的核战争——将导致地球进入所谓的“核冬季”(指核武器爆炸引起的全球性气温下降)。多年来,人们一直担心美苏之间爆发核战。在这种可怕的想定中,将有数百枚核弹引爆,在带来危险核辐射的同时,核爆产生的烟幕、尘埃和灰烬将遮住太阳数周。很多人将最终被饥饿和疾病夺去生命。

  现在,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就只有美国,核冬季只能在噩梦中出现,而很难成为现实。但核战争仍旧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威胁,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发展中国家便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所在。

  为了揭示区域性核战争对气候产生的影响,美国宇航局和其他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创建了一个模型,模拟一场共引爆100枚广岛级核弹的核战争。每一枚的爆炸威力相当于1.5万吨TNT。值得一提的是,100枚这一数量只占当前全球核武器总量的0.03%。根据研究人员的预测,这场核战争将向地球大气层的最底层——对流层排放大约500万公吨炭黑。在宇航局的气候模型中,这些炭黑会吸收太阳热同时像热气球一样快速攀升,导致天空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本来面目。

  物理学家卢克·奥曼在18日美国科学促进会于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高空碳云导致的全球温度降低并不会产生灾难性后果,不会像超级大国之间的核战争那样让地球进入核冬季。现在的地球正处于一个长期变暖过程。根据模型预测,在一场区域性核战争之后的2到3年时间里,全球平均温度将下降2.25华氏度(1.25摄氏度),热带地区、欧洲、亚洲和美国阿拉斯加等地区的温度则将下降5.4到7.2华氏度(3到4摄氏度)。研究人员表示,北极和南极部分地区的温度还会有所升高,这主要由风型和海洋环流变化所致。

  根据模型预测,核战结束10年后,全球平均温度将比核战爆发前低0.9华氏度(0.5摄氏度)。在一段时间内,地球将变成一个温度较低并且充斥着饥荒的世界。就职于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奥曼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显示,农业生产将遭受严重影响,尤其是易受晚春和早秋霜冻影响的地区。类似1815年坦博拉火山喷发后的农作物减产和饥荒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持续多年。”坦博拉火山喷发致使夏季“消失”,进而引发可怕饥荒和社会动荡。

  科学家指出,核战争同样会改变热带大气层的环流型,1到4年内的全球降水量将减少10%。据模型预测,7年之后,全球平均降水量仍比核战爆发前低5%。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研究员迈克尔·米尔斯指出,核战争将导致保护性臭氧层大幅减少,致使更多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不利影响。奥曼说:“我们的研究传递的主要信息是,即使一场区域性核战争也会给整个世界造成重大影响。”(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华网大马士革6月5日电(记者拱振喜)据叙利亚国家电视台报道,旅居叙利亚的巴勒斯坦人5日在戈兰高地举行纪念第三次中东战争活动。示威者与以色列军队在叙以隔离区附近发生冲突,造成至少22人死亡,350人受伤。

  新华社记者在冲突现场看到,大约有500名旅居叙利亚的巴勒斯坦人当天在叙利亚库奈特拉省阿伊尼·提纳举行活动,纪念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44周年。一些巴勒斯坦人试图越过隔离区,进入以色列控制区;还有一些巴勒斯坦人进入被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在以方控制区一侧,聚集着大量以色列士兵和军车,以色列士兵使用催泪弹,并不断向示威者开枪射击,试图阻止示威者通过隔离区,进入被占领的戈兰高地。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发言人塔海尔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今天的事件表明,巴勒斯坦人民坚持恢复返回的权利,以色列的占领不会持久,我们已不怕以色列的坦克和先进武器。”

  此外,有数百名巴勒斯坦人和叙利亚人聚集在叙利亚库奈特拉市关口,举行纪念第三次中东战争活动。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戈兰高地。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一块狭长地带,位于叙利亚和以色列交界处。联合国1974年建立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并在戈兰高地以叙控制区域之间设置军事隔离区,禁止双方在这一区域内驻扎军事力量。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改造过的浦江饭店,当年能够透过光线的穹顶被重造了,整个内部空间的风格也重塑了。

多伦路250号的孔祥熙旧居,这所住宅的风格也是格拉纳达爱尔汗布拉宫的风格。

南京西路702号曾经是人力车行以及紧挨着的原犹太人俱乐部——现被用作饭店。

1955年,毛主席到上海视察,游览在黄浦江上,毛泽东突然向陪同人员提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下海吗?”在场的上海人,无言以对,谁也回答不出来。毛泽东说:“应该有。”

毛主席的话,如同在黄浦江中投下一块大石头,于是上海市开始寻找这个不为人知的下海。

找来找去,还真的找到了。在虹口区发现一座叫下海庙的小庙,位于昆明路73号。

据史料记载,下海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从前,这一带多是渔村。渔民出海打鱼,需要祈求神的保佑,便建了这座小庙,奉祀护海女神妈祖。下海庙俗称夏海庙、义王庙,位于虹口区昆明路73号,始建时仅有房屋9间。嘉庆年间荒塌,又重修。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又购地8亩多,逐步扩建。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又增建后殿等10余间。抗日战争初期,下海庙被日军炮火焚毁。1941年起,重新修建。

为了寻找下海人们才注意到它的存在,这时候的它,小得不能再小,而且破烂不堪。

庙小故事多。上海人通过这座小庙破解了上海、下海的由来。

黄浦江的“浦”,在吴方言区原意是小河,多指人工河。宋代为解决吴淞江泄水能力,在吴淞江两岸,大约每隔五里开通一条进入吴淞江的水道,这种支流水道称为浦。吴淞江两岸共有18个浦。

当时,吴淞江现在虹口区海门路一段,南岸有一个浦,称作上海浦。与上海浦相对着,北岸有个浦,叫下海浦。

江南河流命名有个习惯,接近源头的支流称为里或上,靠近下游的称为外或下。上海浦和下海浦,因为位置得名。

上海之名起源于上海浦,但是最后成名是因为酒。

上海本是河流名。后来在这一带设置了专门管理酒税的机关——酒务。因地近上海浦,就称为上海务。上海务滨江临海,人流众多,交易繁忙,税收大增。因为酒,上海务的名气也像酒一样逐渐有了度数。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一下子繁荣起来,竟然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都会之一。

从一条小河,变成收税的办公场所,再变成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这是上海的经历。

而它的比肩兄弟下海,走的却是另一条道路。

明初,因吴淞江河道已经严重淤塞,另外开挖了一条新河,这条河大致是现在的苏州河下游。于是,下海浦被抛弃了。清末,黄浦江西岸被辟为租界,兴建船坞、码头、堆栈、工厂,下海浦渐渐淤塞。1922年,下海浦被完全填埋了。原来的下海浦变成街路,就是现在的海门路。下海没有了。只有一个残破小庙——下海庙,记着它的往事。

可喜的是,1990年,经上海市和虹口区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由上海市佛教协会筹建修复下海庙。1992年1月30日正式开放,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

有意思的是,庙中有一块纪念碑,落款处刻的是“上海下海庙”。上海、下海肩并肩,又坐在一起了。

文章摘自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作者:张港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上世纪70年代初在法属波里尼西亚进行的一场核试验,一枚核弹在穆鲁罗亚环礁地区引爆。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专家们表示区域性核战争能够引发“程度空前的气候变化”。根据美国政府的电脑模型,即使一场区域性核战争也能在降低全球温度和减少降水量方面产生“空前”影响,这种影响将持续多年。据专家们推测,大规模饥荒和疾病灾难也可能随之发生。

  根据预测,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间的核战争——美国和前苏联之间的核战争——将导致地球进入所谓的“核冬季”(指核武器爆炸引起的全球性气温下降)。多年来,人们一直担心美苏之间爆发核战。在这种可怕的想定中,将有数百枚核弹引爆,在带来危险核辐射的同时,核爆产生的烟幕、尘埃和灰烬将遮住太阳数周。很多人将最终被饥饿和疾病夺去生命。

  现在,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就只有美国,核冬季只能在噩梦中出现,而很难成为现实。但核战争仍旧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威胁,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发展中国家便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所在。

  为了揭示区域性核战争对气候产生的影响,美国宇航局和其他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创建了一个模型,模拟一场共引爆100枚广岛级核弹的核战争。每一枚的爆炸威力相当于1.5万吨TNT。值得一提的是,100枚这一数量只占当前全球核武器总量的0.03%。根据研究人员的预测,这场核战争将向地球大气层的最底层——对流层排放大约500万公吨炭黑。在宇航局的气候模型中,这些炭黑会吸收太阳热同时像热气球一样快速攀升,导致天空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本来面目。

  物理学家卢克·奥曼在18日美国科学促进会于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高空碳云导致的全球温度降低并不会产生灾难性后果,不会像超级大国之间的核 战争那样让地球进入核冬季。现在的地球正处于一个长期变暖过程。根据模型预测,在一场区域性核战争之后的2到3年时间里,全球平均温度将下降2.25华氏度(1.25摄氏度),热带地区、欧洲、亚洲和美国阿拉斯加等地区的温度则将下降5.4到7.2华氏度(3到4摄氏度)。研究人员表示,北极和南极部分地区的温度还会有所升高,这主要由风型和海洋环流变化所致。

  根据模型预测,核战结束10年后,全球平均温度将比核战爆发前低0.9华氏度(0.5摄氏度)。在一段时间内,地球将变成一个温度较低并且充斥着饥荒的世界。就职于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奥曼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显示,农业生产将遭受严重影响,尤其是易受晚春和早秋霜冻影响的地区。类似1815年坦博拉火山喷发后的农作物减产和饥荒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持续多年。”坦博拉火山喷发致使夏季“消失”,进而引发可怕饥荒和社会动荡。

  科学家指出,核战争同样会改变热带大气层的环流型,1到4年内的全球降水量将减少10%。据模型预测,7年之后,全球平均降水量仍比核战爆发前低5%。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研究员迈克尔·米尔斯指出,核战争将导致保护性臭氧层大幅减少,致使更多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不利影响。奥曼说:“我们的研究传递的主要信息是,即使一场区域性核战争也会给整个世界造成重大影响。”(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本文摘自《五十三个暴走族引发的战争》,王浩著,南方出版社出版

明朝时期"髡头鸟音,赤体提三尺刀"倭寇屡次侵扰中国沿海地区,但是千万不要以为"髡头跣足"的倭寇都是日本人,事实上,多半是假扮日本人的中国流贼。嘉靖年间危害最大的倭寇首领清一色是衣冠楚楚的中国冒险家。

乱了一百多年的日本战国时代,无处不燃战火,无人能得安宁,田园荒芜,尸骨遍野。丧家野犬般的浪人、无粮可种无鱼可打的流民、烂命一条的无赖,把目光投向了大海彼岸富裕而软弱的中国,一艘艘倭船出发了!

明朝军民对这些"髡头鸟音,赤体提三尺刀"的剽悍倭寇大为恐惧,而在异国他乡干坏事,来自日本的倭寇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喝口水都怕老百姓下毒。

1. 乱世日本太难混了!

看过黑泽明《七武士》的人想必都对电影中的日本浪人印象深刻:在纷乱的日本战国时代,丧失了家主的武士们犹如丧家的野犬,徘徊在山野荒村,为了饭团就可以用生命战斗。

嘉靖年间,日本国内的情况正是《七武士》的背景年代,就像被捣翻的蚂蚁窝一般混乱不堪。

名义上,日本有天皇,但天皇的实权早已旁落,吃穿用靠幕府养着,完全是寄人篱下的傀儡。幕府也好不到哪去,足利氏建立的室町幕府从足利义满后,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中,1467年连绵十一年的应仁之乱结束后,征夷大将军已经空有名号毫无实权,听任有实力的权臣摆布。

日本全国分为六十八国(国类似中国的州县),其中的五十三个藩国,由大大小小一百四十二个大名占据着。大名们强弱分明,强的占据几国率众数万,弱的占据几个村子率众数百,为了达到权力的顶峰,整天你争我杀,儿子杀老子、弟弟杀哥哥都不算稀奇。当时的情况往往是:今天家臣们造反杀了主子,明天却被邻居的大名杀死,后天当胜利的大名回家一看,儿子已经取代了他的位置。

日本进入了毫无纲常道德可言的所谓"下克上"的诸侯争霸时代,整整乱了一百多年。战乱中,尸骨遍野,无数人流离失所,农民无法安心下田耕种,饥荒当然随之而来。老百姓无路可生,强壮点的当盗贼或者参加宗教组织"一揆"造反,羸弱的只有等死。

在倭寇的发源地,日本九州的情况怎样呢?

九州是日本南部的最大岛,有肥前、肥后、平户、大隅和萨摩等诸多藩国。如同日本各地一样,九州岛也是诸雄并立,空前混乱。北边,丰前与筑前的大内氏原本是九州最强的大名,但是遭到家臣陶晴贤的政变灭亡了,而陶晴贤不久被九州之外强大的大名毛利元就所杀。毛利元顺势进入北九州,这就和另一个强藩--丰后的大友氏碰上了。南边,萨摩的岛津氏和大隅的肝付氏在火拼。西边,肥前的龙造寺氏则和少贰氏内乱不休。

有战争就有失败者,在战争中失败、丧失家主的武士成了无米下锅的浪人,怎么办?因战争无法谋生的渔民、流民,怎么办?下海!做海贼!与其在陆地上饥寒而死,不如到海上去撞撞运气。

除了死里求生,发财梦也是下海的另一个重要理由。当时明朝断绝了官方的朝贡交易,导致海盗走私团伙日渐猖獗,中国的生丝、棉布、陶瓷、药品等,都是日本的抢手货,日本不少富商、无赖也打起了做海贼赚取厚利的算盘。不仅仅如此,海贼的背后还有大名的资助和庇护。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这样定义"倭寇":"从十三世纪初开始,九州和濑户内海沿岸富于冒险精神的武士和名主携带同伙,一方面到中国和朝鲜(高丽)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岸居民。对方称此为倭寇,大为恐怖。"

日本十九世纪著名学者佐藤信渊总结日本海贼的出处说:"从永正、大永时起,伊宁国因岛、久留岛、大岛地方人士,饭田、大岛、河野、胁屋、松岛、村上、北浦各地人士,相继渡海到海外,从事海贼勾当以富家室;并以野岛领主村上图书头为议事之主,各集其所属之浮浪人共三四百人,分乘大小十余艘船,航行大海……剽掠近海诸邑,夺取种种财物器械,以富其家……致四国、九州滨海之诸浪人、渔夫、船夫、无赖等逐渐加入其行列,因而人数日多。后来,其众竟有八九百人或超逾千人者。"

在明日朝贡贸易正常的百余年内,倭寇到中国劫掠的次数并不很多,因为日本的将军、大名为了保护航路也进行严打。在嘉靖中期明日朝贡贸易中断以后,情况才为之大变。

明代,从日本到中国的船,一般都是在三月到五月从平户的"五岛"或萨摩出发,经过大小琉球(冲绳岛和台湾),到达浙江、福建、广东。当年日本遣唐使的船只到中国,在海上要航行几十天甚至数月,旅途之艰难骇人听闻,我们在中学课本熟悉的著名遣唐留学生晁衡(阿倍仲麻吕),就是因遭遇风暴死于回国的路上。

而到了明代,人们对季风的知识已经日渐丰富,加上船只的制造技术有了发展,从日本出发,如果掌握好风向,只要几天就能顺利到达中国。

《日本图纂》上这样描写当时的日本船:"日本造船与中国异……其船底尖,能破浪,不畏横风、斗风,行使便易,数日即至也。"至于船的大小,从能载二三十人至六七十人不等,也有能载二百余人的大船。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上世纪70年代初在法属波里尼西亚进行的一场核试验,一枚核弹在穆鲁罗亚环礁地区引爆。
上世纪70年代初在法属波里尼西亚进行的一场核试验,一枚核弹在穆鲁罗亚环礁地区引爆。

  根据美国政府的电脑模型,即使一场区域性核 战争也能在降低全球温度和减少降水量方面产生“空前”影响,这种影响将持续多年。据专家们推测,大规模饥荒和疾病灾难也可能随之发生。
 

  根据预测,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间的核战争——美国和前苏联之间的核战争——将导致地球进入所谓的“核冬季”(指核武器爆炸引起的全球性气温下 降)。多年来,人们一直担心美苏之间爆发核战。在这种可怕的想定中,将有数百枚核弹引爆,在带来危险核辐射的同时,核爆产生的烟幕、尘埃和灰烬将遮住太阳 数周。很多人将最终被饥饿和疾病夺去生命。
 

  现在,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就只有美国,核冬季只能在噩梦中出现,而很难成为现实。但核战争仍旧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威胁,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发展中国家便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所在。
 

  为了揭示区域性核战争对气候产生的影响,美国宇航局和其他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创建了一个模型,模拟一场共引爆100枚广岛级核弹的核战争。每一枚 的爆炸威力相当于1.5万吨TNT。值得一提的是,100枚这一数量只占当前全球核武器总量的0.03%。根据研究人员的预测,这场核战争将向地球大气层 的最底层——对流层排放大约500万公吨炭黑。在宇航局的气候模型中,这些炭黑会吸收太阳热同时像热气球一样快速攀升,导致天空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本来 面目。
 

  物理学家卢克·奥曼在18日美国科学促进会于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高空碳云导致的全球温度降低并不会产生灾难性后果,不会像超级 大国之间的核战争那样让地球进入核冬季。现在的地球正处于一个长期变暖过程。根据模型预测,在一场区域性核战争之后的2到3年时间里,全球平均温度将下降 2.25华氏度(1.25摄氏度),热带地区、欧洲、亚洲和美国阿拉斯加等地区的温度则将下降5.4到7.2华氏度(3到4摄氏度)。研究人员表示,北极 和南极部分地区的温度还会有所升高,这主要由风型和海洋环流变化所致。
 

  根据模型预测,核战结束10年后,全球平均温度将比核战爆发前低0.9华氏度(0.5摄氏度)。在一段时间内,地球将变成一个温度较低并且充斥 着饥荒的世界。就职于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奥曼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显示,农业生产将遭受严重影响,尤其是易受晚春和早秋霜冻影响的 地区。类似1815年坦博拉火山喷发后的农作物减产和饥荒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持续多年。”坦博拉火山喷发致使夏季“消失”,进而引发可怕饥荒和社会动 荡。
 

  科学家指出,核战争同样会改变热带大气层的环流型,1到4年内的全球降水量将减少10%。据模型预测,7年之后,全球平均降水量仍比核战爆发前 低5%。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研究员迈克尔·米尔斯指出,核战争将导致保护性臭氧层大幅减少,致使更多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不 利影响。奥曼说:“我们的研究传递的主要信息是,即使一场区域性核战争也会给整个世界造成重大影响。”(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