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鐵西某商場內告白牆上的“都得黃”字樣已經被涂抹-華商晨報華商響網記者 宮曉天 攝   

 

  七夕,商場為情侶們設立告白牆,卻被人寫上了“都得黃”。   

 

  網友解讀︰“赤裸裸的羨慕嫉妒恨啊!”   

 

  告白牆上“都得黃”最醒目   

 

  昨日是七夕,中國的情人節,鐵西一家商場也應景地設立了一塊“告白牆”,為情侶們提供表達心聲的地方。不料,有人卻在告白牆正中央用黑色粗筆寫下仨大字“都得黃”。一名網友把寫有“都得黃”的告白牆照片傳到了微博上。   

 

  昨日中午,在這家商場里,告白牆依然立在商場大廳。“某某某,我愛你”、“某某某,請和我在一起”、“某某某、我們一定會幸福”,告白牆的四面都被寫得密密麻麻。與這些溫馨的話語相比,在一側告白牆上的“都得黃”三個字顯得格外搶眼,其中“黃”字還寫錯了。三個字雖然被人用黑色筆劃掉,但還是能看出是什麼字。   

 

  商場工作人員說,告白牆是8月10日設立的,本打算讓情侶們表達愛意,可是在前日晚間不知道被誰寫上了“都得黃”,“應該是惡作劇吧,我們也挺無奈的,只好把這幾個字涂黑。”   

 

  多數人︰應該就是開玩笑吧   

 

  告白牆上被寫上“都得黃”,過往的市民對此也是哭笑不得。“七夕曬幸福的不少見,曬嫉妒還是頭一次見。”一名市民說。   

 

  “這分明是赤裸裸的羨慕嫉妒恨啊!”被寫上“都得黃”的告白牆傳上微博後,引起了網友的關注。   

 

  一些網友對這種做法“嗤之以鼻”︰明顯是自己單身就嫉妒有情侶的,“不會是自己在感情上受過什麼創傷吧,要麼內心怎麼這麼灰暗啊。”   

 

  也有部分網友留言“聲援”這位神秘人,他們也大多是單身,“寫得好”、“曬恩愛、分得快”、“這就是我的心聲啊”。   

 

  不過大多數人還都猜測這只是個惡作劇,並不是故意詛咒情侶,“應該就是開玩笑吧。”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甲板已被海草覆盖

盘子仍在水池中

船内标示依稀可见

船内走廊

船头已经生锈

酒杯依旧存在

  科学网(kexue.com)讯 近日考古学家对曾经名极一时的泰坦尼克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探测,在两英里的海底拍下了一些珍贵的镜头,展现了沉海多年的巨轮现状,也令人依稀回想到当时这艘巨轮的壮观景象。

  通过镜头可以看出,曾经的巨轮早已没有了船只的样子,古怪的地形犹如月球景观,偶尔出现的海洋生物增添了别样的气氛。在看到船头的那一看,相信许多人都能够联想到当时电影中亲密情侣站在那里的场面。也能令人想在在100前那个恐怖的夜晚,这里发生的悲惨景象。

  当年的泰坦尼克号是世界上最大的船只,18吨的排水量在当今也实为罕见,它称得上最美丽的船只。即便在仙子,所有人都回对它表示尊敬。虽然沉入海底许久,但青铜制的三叶螺旋桨也就保存完好。在沉没百年即将来临的时候,世界上只有最先进的潜水设备才能看到它的风范也令人遗憾。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泰坦尼克悲剧重演 豪华游轮意大利触礁多人伤亡

  泰坦尼克号幸存家属公布档案 还原历史惨案过程

  "泰坦尼克II号"处女航也沉没 难逃原版魔咒(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新华社电 法国著名时尚品牌迪奥的首席设计师英国人加利亚诺,24日晚在巴黎与人发生争执,随后被指控发表仇视犹太人和种族歧视言论。迪奥公司25日宣布暂停其一切职务。

  24日晚9时许,加利亚诺在巴黎市中心“珍珠”咖啡馆与邻座的一对情侣发生争执。对方25日在接受法国广播电台欧洲1台的采访时说,加利亚诺用英语对他们进行仇视犹太人和带有种族歧视性质的侮辱。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将加利亚诺带走质询。经检查,其血液酒精浓度严重超标。

  德国一家时尚杂志援引目击者的话报道,冲突起因是加利亚诺试图与这对情侣交谈,却被误认为是“流浪汉”而遭拒绝。

  迪奥首席执行官托莱达诺25日发表公告称,迪奥对任何仇视犹太人和种族歧视的言论和行为“零容忍”,并持最为坚决的反对态度。在调查结果正式公布前,公司决定暂停加利亚诺的一切职务。

  如果加利亚诺的言行被认定属实,根据法国《刑法》,他将因犯“公开发表种族歧视言论”罪而面临最高6个月监禁和22500欧元罚款。

  加利亚诺今年50岁,他大胆颠覆传统,创出个人风格,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设计师之一,同时也因个性张扬、言辞犀利而饱受争议。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爱人之间的接吻除了交流感情,还交流激素、信息素以及许多“不明物体”。而且,接吻这个简单的动作传递了许多信息,以至于它成为了两人亲密关系的象征。调查显示,性工作者确实会避免与顾客亲吻,以防止与他们发生感情纠葛。亲吻为什么会这样神奇?在双唇相接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

  首先,亲吻双方交换了数不清的微生物,包括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爱意正浓的情侣不仅经常交流内心感受,还会经常共享口腔菌群。不过,健康 的成年人口腔中携带的微生物大多是无害的,而且这些微生物进入对方的口腔后,会遭到溶菌酶、胃酸的鼎力反击,不大可能导致疾病。

  同时,双方还交换了多种多样的激素和信息素———研究“接吻学”(别怀疑,真的有这门学问,英文名叫philematology)的科学家认 为,情侣之间的深吻其实是通过接触对方的各种化学信息,来判断彼此的身体能否“化学兼容”。大多数情侣对接吻时的感觉还是很重视的,甚至有人因为第一次接 吻时感觉不好,就闹分手了(当然也不排除早想分手拿接吻当借口的情况)。

  而且有证据显示,男人在接吻时更喜欢嘴巴张得较大的“湿吻”,他们或许是本能地通过此举来把自己唾液中的雄性激素传递给女人,以唤起她的欲望,甚至影响她自身的激素分泌———不过如果他口水流得太多,结果可就会适得其反了。

  在双唇相接前后,情侣双方一般会在很短的距离内含情脉脉地对视片刻。如果其中一人心里对他们的关系感到不自在,他将无法自然地凝视对方,并且会不由自主地移开目光或打断对方的注视(对近视眼来说,这点说法可能不靠谱)。

  情侣之间的接吻是一种没有性别之分的性行为。在接吻时,双方会同时感到同样的身体器官“进入”和“被进入”。而且,嘴唇的皮肤是全身最薄的(嘴唇皮肤只有面部皮肤厚度的1/6),表面布满了神经末梢,具有丰富的感受性。

  人们一般只通过四种感官来认识其他人———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而在接吻的过程中,不仅味觉这种极少动用的感官被大大激发,对方所散发的气味也较平时更加浓烈。通过品尝到对方独一无二的滋味以及不同于他人的气味,这个人在你脑海中铭刻下的印象会非同一般的深刻。

  看来,如果想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不妨让牙刷休息一段时间啊。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核心提示】:2月14日,玫瑰、巧克力。这一天,浪漫满城,情侣们绞尽脑汁地折腾着。这一天,很多女孩期待着,心爱的那个男孩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很多男孩思量着,咋让心里的女孩一头扎到怀里,感动得落泪。这一天,结婚多年的两口子,恐怕也会发给对方一条祝福短信,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在电视里知道了啥叫情人节……

一边如火如荼,一边暗潮汹涌。当情侣们抓紧时间买电影票、订餐厅时,一股“反情人节”运动出现了,而且气势汹汹。

情人节?不过了!

俄罗斯某省禁过情人节。很多保守派的俄罗斯人都认为,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对青少年的精神和道德观念培养毫无益处,各类节日活动纯粹只是让商家获利而已。

——来自中国日报网的微博

近年,全球掀起了一股“反情人节”浪潮,东西方国家的网友对情人节的怨恨冲天,不约而同地在网络上设立专门对抗情人节的团体。有些政党及政府也加入战团,呼吁民众罢过情人节,甚至禁止庆祝情人节。俄罗斯别尔哥路达市便实施了有关政策。别尔哥路达市要求取消今年的情人节庆祝活动,原因是这个节日不利于当地居民的“精神健康”。

单身族攻略:把情人节整成愚人节

近日,一则《情人节单身男女攻略》的微博转载率极高,被网友们“炒来炒去”:

1.打电话把酒店大床房预订光。

2.上街扇别人男友耳光。

3.去影院把单号座买光。

4.抱个孩子去认爹。

5.上街卖花,见情侣就说:给你妈买束花吧!

6.吃饭不结账,走时指着别人男友说:我前夫结。

7.去QQ好友印象,男的写:前任老公。女的写:孩子他妈。这些行动都有一个目的,即网友“谢珊珊”说的,“把情人节整成愚人节!”

另外,被网友纷纷转载的“玩连连看,点鼠标,消灭一对又一对”的运动也得到了热捧。网友“SZ可乐”说:“我报名参加,这年头拆散一对是一对。”网友“大曾昊”还提议:“情人节那天我们组团,见情侣就打男的一巴掌,大声吼:‘你别告诉我,这又是你妹妹!’”

说来说去,吵来吵去,貌似反情人节的运动被网友变成了恶搞情侣,是不是有点拧巴了?于是一些冷静的人士也有话要说。

网友“有爱的CINDY”说:别介,做人要厚道,单身也有单身的美好,爱情没有到来时,心存感恩,满怀信心地去生活。网友“子从”也觉得,“这个没必要吧,有情人的过,没情人的就别过,谁也不妨碍谁;总不能你不是父亲就不让别人过父亲节吧?”网友“凤凰杨娟”也说:何必反来反去,人家过人家的节,咱们过咱们的日子。

网友窥商机:情人节卖“负心拳套”

情人节有商机,在反情人节的运动中,网友“安盾尼”在这场运动中发现了新的商机,不信咱也听听:如果是我,定会在店里设置“小三标靶”“负心拳套”和“当你透明胶”,供大家娱乐购买。这样一来,过与不过,钱就在这里,不花不行!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婚姻中,丈夫比妻子大4岁以上才算男比女大。对于男女年龄的差异,人们已经变得宽容了许多。如今,男性比女性大4—8岁似乎能让不少人心平气和地接受,只是年龄差距超过10岁以上,仍会遭到非议。但在国内外许多学者看来,这类婚姻非常幸福,也较为稳固。

  近日,欧洲科学家们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年龄是影响婚姻稳定的一个关键砝码。英国巴斯大学伊曼纽尔弗拉尼耶博士对1534对情侣进行了一项追踪调查,结果显示,能强有力维系婚姻的最佳情侣模式是男女双方均受过高等教育且无离异史,同时男方比女方年长5岁以上。研究者称,妻子比丈夫小5岁以上是最不容易产生矛盾的年龄组合,他们的离婚率为其他婚姻的1/6。

  另外,一项维也纳大学的研究发现,若丈夫比妻子大4—6岁,生育的子女最多;而丈夫比妻子大15岁,虽然生育子女数量不多,但婚姻生活最美满。

  对此,苏州荣格心理咨询机构高级督导、国内知名婚恋治疗专家王国荣表示赞同。王国荣说,这类婚姻的三大幸福点,成了家庭稳固的支柱。第一个幸福点,满足女性“三位一体”的愿望。通常,女性梦想的白马王子兼具爸爸的成熟、兄长的呵护和朋友的活力。而丈夫年龄大,心理更成熟,感情给予更自如。第二个幸福点,年长的丈夫通常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减少了因经济而发生纠纷的几率。第三个幸福点,家庭竞争少。丈夫年长,女性自然会生发出依靠感和服从感,减少夫妻间权利的竞争,摩擦随之减少。

 如果说到这类婚姻的劣势,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希付认为,一般而言,男性的平均寿命本来就比女性短,如果丈夫再比妻子大很多,那么有可能最终会是丈夫撒手人寰,妻子独守孤单。

  女大男小也幸福

  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而在我国古代,也经常有大媳妇小丈夫的现象。现如今,姐弟恋依然是婚恋地图上一道少不了的风景线。

  王国荣说,其实一些姐弟恋的家庭也很幸福,有的男性虽然年龄小,但心理年龄很成熟,而其妻子虽然年龄大些,但心理年龄却还像个妙龄少女。这样的家庭,从心理上来说,就跟男大女小的家庭模式类似。

  另外一些姐弟恋家庭,则是丈夫都具有类似的气质特征,即男性不太独立,想继续寻找被母亲呵护的感觉。对于这样的家庭,往往会存在一些弊端。首先,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女性衰老得更快,而男性还在旺盛之年,容易使家庭不稳固。其次,年龄具有社会意义,在约定俗成的社会评价中,姐弟恋容易让人不解和非议,或者贬损男性“不男人”,或者说女性“老牛吃嫩草”等等,这些外部言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家庭的围墙造成冲击。

男女同龄好沟通

  现年49岁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妻子米歇尔年龄相差3岁,17年的幸福婚姻足以将他们划入“理想情侣”的行列。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岳晓东认为,同龄恋,并非我们理解的狭义的同岁,而是双方年龄大同小异,基本属于同一代人。王国荣指出,男女同龄是男性与女性同岁或男性比女性大3岁以下。可以这么说,在现代人的观念中,这种婚恋模式无疑是最理想的。

  岳晓东提出,同龄恋的基础在于爱恋双方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协调一致,这种婚姻最具可持续发展性,具有六大好处。一是易于建立亲密关系。二是互动频繁。三是同步成长。四是需求一致。五是亲友支持。六是平等自信。总之,同龄恋人之间的社会经验相似,遇到生活问题时往往容易同心同德,而长期磨合更会使双方思维并轨,心有灵犀,形成共同的认知模式。

  “虽然男女同龄有诸多优点,但也恰恰因为平等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王国荣说,同龄夫妻间容易因太讲平等而形成权利竞争,可能经常会为了“谁说了算”而争斗不休。

性格越像越恩爱

  “以上三种婚姻模式都有优有劣,年龄的确在婚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真正决定婚姻稳定与否的并非年龄。”王国荣说。首先,英文中的“LOVE”是由一句拉丁文压缩而来,这句拉丁文是“爱是对他人生命持久的关注”。王国荣指出,这就道出了夫妻之爱的真谛,那就是只爱伴侣本身,而不是关注外在的条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高不是问题,年龄不是问题,长相不是问题”。外在条件要求越少,爱情越稳固。

  其次,研究显示,性格越相近爱情越稳固。王国荣说,人们经常所说的夫妻之间互补是指,自己想拥有但没有,而配偶却具备,这是一种欣赏,而并非性格南辕北辙。

  最后,要具有同一性。一是,结婚后,就要有与对方融为一体的观念;二是,受教育程度和人生价值观要相当。这些才是决定婚姻稳定与否的内在因素。

发表在栏目: 生活菜园

  捷克有一对变性情侣,其中1人25年前所生的儿子最近也变性成了女人,使得他们一家三口都成了“变性人”。

  据报道,现年45岁,原本是女性的多米尼克(Dominik Sejda),10多年前离开丈夫与儿子,搬到布拉格。其后,她变性成为男人。

  2年前,已经是男性的多米尼克与1名30岁的男性健身教练开始约会,两人相爱。恰好那名健身教练想变性成为女人,结果两人均成了变性人,确立恋爱关系,开始同居生活。

  现在,这对情侣都是布拉格医院的救护人员。

  在多米尼克与家人再次联络时,发现自己已经25岁的儿子,也想要变成女人。他的儿子原本将“雷丁”,但现在已经变性成为一名叫“维多利亚”的女性。多米尼克说,儿子变成女性之后,不少男人前来搭讪,可见儿子变性后,外表也不错。

  捷克一名性科学家指出,这恐怕是全球范围内首例父母和子女均是变性人的家庭了,确实很罕见。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三, 15 9月 2010 22:22

下次什么时候再见--吴若权

如果連約會的時間都不願預想給個承諾,這樣的情人是很自私的。 

因为他非常忙碌,约会时间很不固定,有时连一星期都不见得能够和她见上一面。每次相聚,要离开之前,她都会怯怯地问:“下次,什么时候再见面?”而他总会给出一个连自己都不确定的暗暗:“再看看吧!我会给你电话。”

接着,她就必须回去被动地等待他来约她。朋友听了他们的交往模式,觉得不可思议,好心劝她:“不要把他当皇帝,能拿到还真的要等他召见?”

“下次, 什么时候再见面?”是情人之间,很悲惨的一句对白,让人完全看不清楚未来。

大时代的悲剧,有时候来自占地烽火的儿女情,有时候来自于父母碍于门当户对地意见,情感深厚的两个恋人,好不容易见面了,离别的时候,总要“相见时难别亦难”地问上一句:“下次,什么时候再见面?”而即使两个人都给对方很确定的答案,却很可能事与愿违,徒留“来生再见”的感叹。

只有当外在的环境很不确定,但相爱的两个人意志很坚决时,“下次,什么时候再见面?”才会呈现悲伤的美感,成为互相许诺之后,依依难舍的语言。否则,在太平盛世中,问对方:“下次,什么时候再见面?”真的是很讽刺的一句话,表示他在在乎自己一时的方便和自由,根本不想给出具体的承诺。如果连约会的时间都不愿预先规划,这样的情人是很自私的。

很有意思的是,当感情路上外在波折很多的时候,相爱的两个人,比较容易同心协力、信心坚定地想要客服万难,相遇再见。

反而是恋爱谈得顺顺当当的情侣,比较不肯给对方承诺,宁可给对方很多不确定性的答案,也绝不轻易为承诺负责。

“下次,什么时候再见面?”问这问题的人,很可怜。始终不回答的人,很可恶。

偏偏,这个可怜的人,离不开这个可恶的人,所以才一问再问……

幸福宣言

彼此愿意用尽一切心力,

去换一次前世今生的约定。

发表在栏目: 倾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