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王海剑 资料图 王海剑 资料图

  新华网快讯:27日9时许,武汉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12·1”爆炸案,3名被告人出庭受审。去年12月1日,武汉一建设银行支行门前发生爆炸,导致2死10多人伤。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0)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16日,挪威奥斯陆,“7·22”爆炸枪击案疑犯布雷维克在法庭上行“纳粹右手礼”。  16日,挪威奥斯陆,“7·22”爆炸枪击案疑犯布雷维克在法庭上行“纳粹右手礼”。

16日,奥斯陆,布雷维克在庭审中掩面而泣。 16日,奥斯陆,布雷维克在庭审中掩面而泣。

  16日,挪威奥斯陆地方法院正式开庭审理去年“7·22”爆炸枪击案。涉案嫌疑人安德斯·布雷维克拒绝承认法庭合法性,并否认自己有罪,称杀人出于自卫。

  审讯持续10周

  上午9时许,主审法官宣布开庭后,检察官花费1个多小时宣读起诉书,指控布雷维克犯有恐怖袭击罪、77起谋杀罪、42起谋杀未遂罪,以及大规模破坏基础设施罪。随后,布雷维克在被问及是否承认有罪时说,他承认自己实施了这些行动,但不承认自己有罪。

  庭审持续大约3小时,其间,公诉人介绍了受害人伤亡情况,并播放了相关录像和电话录音等。审理预计持续10周,法庭将裁定他是否有罪及其精神状态是否正常。布雷维克将于17日开始针对其指控进行陈述。

  去年7月22日,32岁的布雷维克先在奥斯陆市政府办公楼区引爆汽车炸弹,然后赶到奥斯陆以西于特岛枪击参加夏令营活动的挪威工党青年团成员,共造成77人死亡。他落网后承认发动袭击,却否认有罪,坚称是在惩罚政府支持移民政策。

  狱中撰写极右作品

  16日,200多人在奥斯陆法庭旁听庭审,全国大约700名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借助闭路电视收看庭审直播。布雷维克的辩护团队召集了29名证人,包括宗教极端主义者和右翼博客作者。

  幸存者维奈斯兰德在法庭外告诉记者,“今天开庭,对许多人而言,这是艰难时刻。上次我亲眼看到他时,他正开枪射杀我的朋友。”

  另外,不少挪威人担心这场审判是布雷维克宣扬极右思想的一个舞台。布雷维克近期在寄给《世界之路报》的一封信中写道:“这是解释我(宣言)观点的绝佳机会。”

  综合新华社电/专稿

  ■ 庭审片段

  行“纳粹右手礼”入场

  布雷维克身着黑色西装步入法庭,胡须修剪整齐,当警卫除去他的手铐时,他报以微笑。一块非常厚的玻璃将其与受害者家属隔开。

  在和法官与检察官握手前,布雷维克先触碰胸口,再将右手握拳举向前方,行类似纳粹右手礼。布雷维克去年7月发动攻击前,曾在网上发表一份长达1500页的宣言,内容称这个手势是中世纪天主教组织圣殿骑士团的握拳礼,他还自称是“爱国的抵抗战士”。

  坚称是狱中自由作家

  庭审开始后,在检察官宣读起诉书过程中,布雷维克面无表情。宣读完毕后,布雷维克旋即表示,“我不承认挪威法庭的权威,因为这个法庭被支持多元文化的政党操纵。”这是他在庭审中发表的第一通宣言,他还表示更不承认主审法官阿恩岑的权威,因为她是前首相和工党领袖的朋友。

  当被问及其职业时,他坦然地说,自己是一名作家,目前在监狱从事自由撰稿工作。之后布雷维克又表示,“我承认杀人,但这不是刑事犯罪”,他对法庭表示,自己杀人完全是因为自卫。但法律专家博里维恩·德雷表示,虽然挪威法律有“预防性自卫”原则,但绝对不适用于布雷维克的案件。

  被极右视频感动流泪

  整个庭审过程中,布雷维克都保持平静,但当法庭播放其行凶前上传到网络的视频时,他突然变得非常激动,双手颤抖,还流下了眼泪。这段视频长达12分钟,充斥着反移民内容。之后布雷维克说,自己之所以发动袭击是为了保护挪威人免受穆斯林伤害。但是被害者中大多数是挪威白人,布雷维克解释说,这是为了报复左倾的工党政府,正是因为他们,挪威才涌入大量移民。

  在2月的庭审中,布雷维克发表过类似言论,即袭击“虽残忍,但必要”,因为袭击目标是支持挪威社会多元化的“国家叛徒”,而这些人才犯有“种族清洗罪”。(天行)

  ■ 调查

  疑犯:精神失常鉴定是莫大耻辱

  此次庭审重点是布雷维克精神状态,如果是在精神正常状态下行凶,他将面临21年最高刑期,或者是接受长期特殊看管,因为其对社会具有严重威胁。

  挪威精神病专家对布雷维克的两次精神健康评估结论完全相反:第一次评估认为布雷维克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而第二次评估却认为他作案时精神正常,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去年11月,挪威检察官一纸“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结论为布鲁维克的律师提供了有力证据,其律师表示,爆炸枪击发生之前和之后,布雷维克都是精神不正常的,更详细一点说,就是他完全是陷在自己的臆想空间里,这种想象指导着他的思想和行为。

  这一鉴定招致挪威社会广泛批评,遇难者家属强烈要求推翻这一结论。更意外的是,布雷维克本人也不认同这一鉴定结果。他为多家报纸写了一封长达35页的信,里面列举了200多条理由以证明自己的清醒和正常,并认为这一鉴定结果对自己是莫大耻辱。

  在舆论的强烈反对下,本月检方换了两名心理医生再做鉴定,这次布雷维克很满意,因为医生诊断他的精神正常。医生说,布雷维克让人感觉矛盾:一方面他礼貌而有教养,帮来访者挂起衣服,问候他们,而谈及屠杀过程他却无情地像在谈论一个仪式。但当医生谈及判决时,布雷维克的脸红了。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精神正常,布雷维克还要求极右分子和极端穆斯林同时出庭,因为这样便可证明他有关“文明冲突”的观点。他还告诉调查人员,自己属于圣殿骑士团成员,行凶前接到组织指令,但调查人员并未查到这个组织。

  (宗新)

  布雷维克1979年出生于挪威奥斯陆,曾就读商学院。2005年,他加入挪威右翼政党,屡次发表极右国家主义言论,批评移民政策太过宽松,反对多元文化。

  “我不承认挪威法庭的权威,因为这个法庭被支持多元文化的政党操纵。”

  “我承认杀人,但这不是刑事犯罪”

  ——布雷维克在16日庭审中的言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5)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挪威首都奥斯陆爆炸案和于特岛枪击案嫌疑人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16日接受奥斯陆一家法庭审理,再度承认制造袭击,却拒绝认罪,称他不认可审理他的法庭。

  自诩“作家”

  布雷维克16日正式接受法庭审理。检方3月对他提起诉讼,罪名为“实施恐怖行动”。

  布雷维克当天身穿深色套装走入法庭。进入被告席前,安保人员帮他打开手铐,布雷维克笑了几下,把右拳放在胸前,随后伸了出去。路透社分析,这是一个极右翼“敬礼”手势。

  针对布雷维克的审理预计持续10周,法庭将裁定他是否有罪以及他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布雷维克去年7月22日在奥斯陆市中心制造爆炸案,随后在奥斯陆以西大约40公里的于特岛开枪行凶,共致死77人、伤80多人。他落网后承认发动袭击,却否认有罪,坚称自身举动旨在惩罚政府制定支持移民的政策。

  法官问及他从事的职业,布雷维克回答,他是一名“作家”,正在监狱内创作。

  拒绝认罪

  16日开庭后,检察官因加·贝耶尔·恩格花费1个多小时宣读起诉书、77名死者姓名以及他们死亡的过程。其间,布雷维克面无表情。

  布雷维克随后说:“我承认发动袭击,但没有犯罪。我(当时)在自卫。”

  按他的说法,发动袭击“虽然残忍,但有必要”。在他看来,袭击目标是一些支持挪威社会多元化的“国家叛徒”,他发动袭击是为“自卫”。

  美联社援引法律专家亚尔·博里维恩·德雷的话报道,虽然挪威法律有“预防性自卫”原则,但绝对不适用于布雷维克的案件。

  布雷维克说:“我不承认挪威法庭,(因为)你们得到那些支持文化多元化政党的授权。”

  他声称不认可法官文克·伊丽莎白·阿恩岑,因为她是前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姐妹的朋友。

  表演舞台

  16日,200多人在奥斯陆这家法庭旁听庭审,全国大约700名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借助闭路电视收看庭审直播。

  布雷维克的辩护团队召集了29名证人,包括宗教极端主义者和右翼博客作者。

  幸存者韦加尔德·格罗斯利尔·维奈斯兰德在法庭外告诉路透社记者:“今天开庭,对许多人而言,这是艰难时刻。上次我亲眼看到他(布雷维克)时,他正开枪射杀我的朋友。”

  或许,对布雷维克而言,这场审理是帮助他宣扬极端主义思想的一个舞台。这一点正为不少挪威人所担心。布雷维克近期在寄给《世界之路报》的一封信中写道:“这是解释我(宣言)观点的绝佳机会。”

  布雷维克发动袭击前发布一份宣言,篇幅1500页,充斥极右翼思想。

  杜鹃(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法庭上,布雷维克极右翼“敬礼”手势(大图)与纳粹的手势(小图,资料图片)极为相似。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台北4月14日电(记者 颜昊 陈斌华)台湾高等法院14日开庭审理台湾当局前领导人陈水扁涉嫌的第二次金融改革(“二次金改”)弊案。

  庭审中,台检方申请法庭勘验陈水扁在任期间接受电视节目专访的录像,认为陈水扁在受访中宣示坚决推动“二次金改”,对金融改革具有实质的政治影响力。

  陈水扁、吴淑珍夫妇等人被台湾检方特侦组指控在岛内部分金融公司合并案中,向企业索贿、洗钱。台北地方法院去年11月5日一审判决认为,陈水扁介入金融机构并购不构成职务犯罪,认定陈水扁夫妇、子女及相关企业负责人无罪。台检方不服这一判决,去年11月25日上诉至台湾高院。

  14日庭审结束时,台湾高院宣布,陈水扁涉及“二次金改”弊案将于下周进入判决程序。

(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古巴一家法院5日完成对美国人阿兰·格罗斯涉嫌“危害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案的审理,但未予宣判。

  法庭尚未宣判

  一家位于首都哈瓦那附近的法院4日开始审理这起案件,耗时两天,5日结束庭审程序。

  美国驻哈瓦那外交事务女发言人格洛丽亚·伯尔贝纳说:“审理已经结束,(法庭)尚未宣判。”

  格罗斯现年61岁,供职于美国开发方案公司,2009年12月在哈瓦那一家酒店被捕,后关押在比亚马里斯塔监狱。古巴司法部门指认格罗斯非法进口卫星通信设备,可能从事间谍活动。检察部门上月初以“危害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罪名指控格罗斯,诉求判处20年监禁。

  美方辩解,格罗斯参与的项目隶属美国国际开发署,与美国国务院相关,向古巴犹太人团体等民间组织提供电脑和通信设备。

  承认部分责任

  庭审过程没有对外开放。古巴外交部4日晚间宣布,当天审理持续9个小时。格罗斯做自我陈述并回答检方、辩护律师和法官提问,多名证人和网络技术人员出庭作证。

  格罗斯的美国籍律师彼得·J·卡恩说,格罗斯4日庭审时作出“有力辩解”。

  古巴政府5日晚间发布声明说,格罗斯向法庭承认部分责任,抱怨开发方案公司把他置于危险境地。

  瘦了41公斤

  一些分析师推断,古巴和美国会达成“政治解决方案”,最终释放格罗斯。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5日说,美方“严重关切”这起案件,要求古巴立即无条件释放格罗斯,因为他已被关押“太久”。

  美联社分析,如果法庭判处格罗斯监禁,格罗斯可向古巴最高法院提起上诉或以人道主义为由请求赦免刑罚。按他妻子朱迪的说法,格罗斯在狱中瘦了大约41公斤,他88岁的母亲和26岁的女儿均患癌症。

  刘锴(新华社专稿)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的律师5日透露,这位饱受丑闻困扰的总理,下周将出现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这次贝氏被控卷入一起腐败案。此外,他还背负与未成年女性发生关系的罪名。

  贝氏涉嫌逃税

  5日,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的律师尼克罗·格丁尼对媒体表示,贝卢斯科尼本人已经向米兰一家法庭提出了举行庭审的要求,届时他将亲自出席为自己辩护。

  贝氏最近被控卷入了一起腐败案,据称贝氏自己所属的媒体公司卷入了一场电视转播权的经济犯罪事件。媒体透露,贝卢斯科尼和他的儿子都涉及了这起腐败案。起因主要是贝卢斯科尼高价获得了电视转播权,但是却想逃税。

  也有媒体称,这起腐败案和一周前被爆出的另一起腐败案有关联。上起案件中,贝卢斯科尼被控受贿。

  根据意大利的法律,被告有权选择自己是否要出庭辩护。律师格丁尼说:“总理认为他出现在法庭上的时机已经来到了。”

  庭审要排开“档期”

  据报道,由于贝卢斯科尼现在被多种丑闻缠身,至少有4桩案子已经移交到了法院。而他又愿意亲自出庭为自己辩护,所以律师必需提前和相关的法庭约定好开庭日期,以便贝卢斯科尼可以出席不同法庭的庭审,避免发生“日期撞车”。

  本来腐败案的庭审要在4月举行,但是由于贝氏当时要出席一场涉嫌性丑闻的庭审,所以只能改期。

  贝氏被控和一名只有18岁的摩洛哥脱衣舞娘鲁比发生了性行为,之后付给了对方数千欧元,以及劳力士金表和其他数十件礼物。但贝氏和鲁比都坚决否认双方有性关系。媒体表示,这起案件是贝卢斯科尼关注的核心问题,他对指控“异常的恼火”。

  贝氏的律师格丁尼称,贝卢斯科尼和米兰法庭约定的腐败案庭审时间是下周一,届时这位总理将亲自出现在法庭上,逐一反驳所谓的腐败指控。

  74岁的贝卢斯科尼对丑闻官司缠身很无奈。他最近对媒体抱怨说,自己可能是全宇宙历史上被控犯案最多的人。过去数年至今,他在50多起案件中成了被告。(张乐)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上海房地局原副局长陶校兴 上海房地局原副局长陶校兴

  东方网记者毛丽君、乔礼2月21日报道:今天上午9时30分,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原副局长陶校兴涉嫌受贿案。

  东方网记者在庭审现场看到,陶校兴没有委托辩护人,也拒绝了法庭为其指定辩护人。

  据悉,陶校兴是近年来第三个落马的上海房地产系统官员,在他之前落马的有原上海市房地局土地利用管理处处长朱文锦以及原副局长殷国元。这两人都是因为因滥用职权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罪名,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和死缓。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12月7日,伦敦,法院的艺术家在描绘阿桑奇受审的画面。由于不能拍照,一些报道采用绘画展现法庭现场。

发布暂行指导意见,有条件允许记者在庭审时用推特等网络工具,进行实时报道

 在法庭中,旁听者一般都不允许拍照录像录音,以确保法庭的严肃性,保护隐私,也是案件审理的需要。但在是否允许记者在庭审时,利用微型博客推特等社交网站进行实时文字报道,并没有明文规定,这也成为全球争议的问题。

  12月21日,英国利兹刑事法庭在审理一宗谋杀案。当时,法庭上的记者获准使用微型博客推特进行实时报道。这成为英国法官一个“划时代”决定宣布后的首次实施。

  12月20日,英格兰和威尔士首席大法官伊格尔爵士发布暂行指导意见,宣布将有条件地允许记者在法庭旁听过程中通过推特等网络工具对法庭审理进行文字直播。英国媒体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决定。

  能否发微博无明文规定

  根据英国1981年开始实施的《藐视法庭法令》,法庭上禁止摄像、拍照和录音。但是,在制定法律时并未预见到智能手机、推特等事物的出现。由于缺乏明文规定,在法庭上发布微博成了“灰色地带”。

  本月,有关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的两次听证会,使这个问题摆到了英国人的面前。

  12月16日,伦敦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举行听证会,决定是否允许阿桑奇保释。《泰晤士报》记者亚历克斯·莫斯特劳斯向法官霍华德·里德尔提出,希望在法庭上使用推特进行实时报道。里德尔说,他没有理由对此进行反对,只要记者们保持安静,不要打扰法庭程序。

  这是媒体在法庭发“推特报道”首次在英国明确得到法官批准。万千网民通过推特实时了解了当天庭审的进展,而不是通过传统媒体。

  然而,两天之后,在阿桑奇一案的上诉听证会上,高等法院法官奥赛利则禁止记者们在法庭上使用推特。3天之内,两个法官作出截然不同的决定。

  帮助媒体公正报道

  “如果在法庭上通过电子邮件发出一篇报道是可能的,那为什么发推特就不行呢?”英格兰和威尔士首席大法官伊格尔爵士在一次讲话中作出表态。

  20日,伊格尔爵士正式就是否允许记者在法庭上使用推特等网络工具公布了暂行指导意见。

  意见称,人们可以向法官申请在法庭上通过“不突兀的、安静的”手持设备,以“实时文字讯息”的方式发布微博,法官必须考虑这一申请是否会“干扰司法行政”,并根据每个案子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批准。而允许在法庭上使用实时文字通讯的最主要目的是“使媒体能够制作公正、准确的报道”。

  当然,获准在法庭发推特是有条件的。伊格尔爵士表示,记者发推特不能干扰了庭审,发布推特使用的智能电话不能干扰法庭自身的记录设备,否则,记者们的实时报道会受限或被阻止。

  美国法院仍无明确态度

  互联网分析人士指出,英国批准在法庭上使用微博,是互联网技术的又一个里程碑。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评论称,英格兰和威尔士首席大法官的决定是“面向未来的、值得赞美的飞跃”,并且走在了美国的前面。

  早在2009年3月,推特实时报道就被称为“对美国司法体系的报道中,发展最快的工具”。但时至今日,美国最高法院对此仍然没有明确的态度。

  康涅狄格州法院的一名法官最近在审理一件颇受关注的谋杀案时允许记者用推特实时报道庭审,但是辩方律师则声称这使庭审受到了舆论影响。

  去年,一名联邦法官允许一名记者用推特报道堪萨斯州的一个黑帮审讯案。同是去年,乔治亚州的另一名联邦法官则拒绝让一名记者在法庭上发推特信息,并声称这一行为与联邦法律冲突。

  陪审员易受影响

  在普遍适用陪审团制度的英美刑事案件审讯中,如何控制实时信息对陪审团造成的影响,是争议的焦点。

  有人认为,被告的家人可能利用庭审时发布实时推特来威胁或影响证人,而受害者的亲友也可能试图利用推特来对陪审团施加压力。

  另外,实时推特报道引发的大量评论可能会影响案件的审理,并有可能使陪审团产生偏见。尽管所有的陪审员都被要求只能根据证据来作出裁决,但是不久前有人发现,美国的一名陪审员在推特上征求其支持者对案件裁决的意见。

  因此,发布“准确、公正”的推特信息,是英国法律界的普遍共识。英国法律分析人士罗森博格强调,获准在法庭上发布推特的应该是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记者,而不是普通的民众。“由于电视、广播、报纸、网站都在转载这些推特消息,因此,这些推特消息必须非常准确。”

  目前,这份暂行指导意见只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施行,而且还将在近期征求英国政府、总检察长、媒体投诉委员会和英国编辑协会的意见,以进行评估和修订。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