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广西汉计生局行凶杀人 舆论同情凶徒
7月23日上午,广西东兴市一农村男子持砍刀到当地计生局,砍死2名计生干部、砍伤3名计生干部,还砍伤一名。(网络图片)

广西汉计生局行凶杀人 舆论同情凶徒
7月23日上午,广西东兴市一农村男子持砍刀到当地计生局,砍死2名计生干部、砍伤3名计生干部,还砍伤一名律师。(网络图片)

 

广西东兴市农民何深国周二在当地计生局砍杀工作人员,致两死四伤。当局至今仍未公布何深国的杀人动机,而舆论几乎一面倒地对他给予同情,并抨击中国的计生政策数十年来令各种矛盾积累爆发。官方《》发表评论警告说,同情即是鼓励犯罪。

星期二上午,东兴市马路镇大桥村村民何深国手持约五十厘米的砍柴刀,在当地计生局办公室砍杀,两名计生工作人员被砍死亡,另外四人受伤,其中一人是计生局局长,另一人是路经走廊、准备去办公室上班的律师

记者星期三多次致电东兴市宣传部、马路镇,但电话无人接听。

据警方对官媒透露,何某有精神病史,于2010年6月领取了三级精神残疾证。

从当地警方了解,何某先后生育了1男3女,且没有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有媒体引述案发目击者称,有人说嫌疑人的妻子曾经怀孕,因超生被强制引产,导致何某怀恨在心,持刀报复计生局干部。而市对事件原因,仍然三缄其口,仅对媒体表示,原因在调查中,死者善后事宜正在处理。

马路镇的一位陈姓居民星期三告诉本台,何深国杀人是无法面对妻子和未出生的儿子在流产手术中死亡。

“那个人的老婆怀孕了,四五个月了,检查出是儿子,而后把老婆拉去做了(人流)。他的老婆也死了。”

陈先生认为,如果不是妻儿死亡,何深国不至于杀人。

“人家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儿子,你把人家儿子做了,老婆也死了。”

计生干部被杀事件,周三成为舆论热点话题。

新浪手机用户称,砍人者老婆被计生局强行结扎,并死于结扎手术中。

另一位手机用户称,几个人按住你,再几个人拖着你大肚子的老婆去结扎,杀了你快出生的孩子,能不发疯么?

东兴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说:“他生了三个女儿,他想让怀着的第四个儿子出生,结果人家不给他生,就出现了第二个版本,计生局的人拉她去引流,断了他的香火。官方的版本现在是阻止他(生育),然后生第四胎,他心里不满,及这个人有精神病史。”

旗下环球时报星期三发表“莫用同情客观上鼓励反社会犯罪”的评论称,广西东兴市一农村男子持砍刀冲进该市计生局,砍死二名计生干部,砍伤四人。我们的总印象是不断有生活中的弱势者举起刀来报复杀人。而与此同时,舆论场对杀人者的谴责严重不足,互联网上有相当多的人在第一时间对报复杀人者的遭遇表示同情,甚至为他们的行为鼓掌。

评论说,对于公开支持报复性滥杀无辜的言论,国家应以立法予以禁止。这样的言论如果得以在互联网上合法畅行,将对社会造成持久、深刻的伤害,将严重威胁中国的未来

对此,内蒙手机用户发布跟贴称,这个社会就是罪恶的,不用什么同情不同情,不是人民反社会,是这个社会反人民、反正义、反道德。

他还说,这是一个流氓、恶霸猖獗横行的社会。一名上海手机用户称,为什么不反省每出现恶性事件,人们矛头总是指向政府呢?因为你们已失去民心!已经完全站在人民的对立面,矛盾无法调解……。

深圳网民“老林二”称,如今社会最低层中的不公,用此极端的方式,才让社会,国家有所关注!我们不能看好此行为,因为他是以不顾自己的性命和其他民众的性命为代价的,危害他人也扰乱社会。但是值得反思的是,社会中最底层的不公该如何重视,如何诉求,如何解决是国家所要考虑的!

市民张先生说:“这也是东兴这么多年来唯一的一次针对政府的恶性事件。计划生育政策对于中国来讲,从1979年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矛盾积累的政策,包括现在农民工异地的户口问题,全部都跟独生子女政策有紧密联系。”

他说,如果这里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后患无穷。

“计生委现在积累了大量民怨,今年肯定会爆发。这次就是爆发的一个典型事例,不只是东兴,各地方都会有。”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闻来源: 新华网 

89331284.jpg 
度月影才敛,绕竹光复流


青岛花巨资从广西引进万只萤火虫然而这些美丽的小虫仅在青岛待了3天就有一半死去,大家不禁追问

钢筋水泥的城市如何迎接萤火虫的回归


“度月影才敛,绕竹光复流。”古时文人吟诗作对常以萤火虫为题材,现在人们则将其视为浪漫、爱情的象征。但是近年来,萤火虫的栖息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萤光闪闪”的曼妙夜景也逐渐成为一种回忆。

近日,青岛中山公园为了让人们也能在城市里看到萤火飞舞的情景,从广西引进了一万只萤火虫。然而这些美丽的小虫仅在青岛待了3天就有一半死去。对此,有很多市民问,这样贩售浪漫是喜还是忧?在哪里可以看到真正的萤火虫?

对此,7月16日记者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有市民提出,别让萤火虫随诗句一样远去。

事件

青岛从广西 引进万只萤火虫


7月10日,有媒体报道,青岛中山公园从广西一个养殖基地购进了万只萤火虫。记者经两天的追寻,终于了解到这个萤火虫养殖基就在南宁大明山。它占地2亩,2009年开始养殖,是目前广西最大的一个人工养殖萤火虫基地。

该养殖萤火虫基地老板姓吴,说起青岛从广西购萤火虫的事,吴老板笑着说:“的确有这回事,青岛中山公园从我这里购进了一万只萤火虫。这也是我这里开业以来,做的最大一笔生意。”

“我养的萤火虫,销售到全国各地,消费人群集中于情侣、商家,最少的订单也有上百只。”吴老板说,他养的萤火虫,以只为单位出售,平均每只卖3-4元。他说:“以3个月为周期,每个周期养殖10万只萤火虫。”

据7月15日《齐鲁晚报》报道,12日,青岛从广西引进的一万只萤火虫放进中山公园,而这些美丽的小虫仅在青岛待了三天就有一半死去。专家分析,花巨资引进萤火虫,勾起人们的童年记忆,公园是热闹了,但刻意追求生物多样性的做法结局如何,还有待观察。萤火虫从城区消失,是因为城区内适合萤火虫生存的大环境不复存在,买萤火虫的钱不如用来改善环境。

追问

贩售浪漫 是喜是忧?


“活体萤火虫50只起卖,一百只299元,保证成活,拍下后赠送20%。”昨日,记者在淘宝网打入“活体萤火虫”字样,各种出售萤火虫的信息就出现在记者面前。

南宁一位卖家告诉记者,一年中卖得最好的时候就是七夕节,或是集体婚礼活动时。因为很多人为了表达爱情,喜欢用萤火虫制造浪漫。

对于贩售浪漫是喜是忧?广西研究昆虫方面的专家张永强教授说,如果这些萤火虫是野生的,这样的行为,会破坏萤火虫的生存环境。如果是工人养殖的,安全放生,放生于萤火虫适存的环境,更利于其繁殖,当然是一件好事了。

担忧

孩子只能在 电脑上看萤火虫?


说起萤火虫,市民林女士一边回忆一边说:“小时候,我们晚上出来,在小区、马路边都能看到萤光闪闪,伙伴还为萤火虫设计了很多游戏。”

然而,当林女士为人母时,在南宁却找不到了萤火虫的踪影。“妈妈,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呀?在哪里可以看到萤火虫?”林女士的女儿4岁,上幼儿园时,老师教她识图认字时,她看到画册上的萤火虫,回到家就一劲地追问。然而,林女士也想不起来,自己有多久没有见到过萤火虫了。女儿的问题让林女士感到无奈,只好在电脑上找一些萤火虫的视频。

“如今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早已难觅萤火虫的踪影。”不少市民也和林女士有着一样的担心,今后孩子们只能在电脑上看荧火虫。

分析

水污染等导致 荧火虫远离城市


张永强教授说,现在南宁城市里很难找到萤火虫,最大一个原因就是萤火虫习以生存的天然植被破坏了,即使有郁郁葱葱的大树,没有食物的供应,它们也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萤火虫主要靠吃蜗牛为生,没有蜗牛的生存环境,自然没有了萤火虫。此外,水污染、农药喷洒及光污染等人为破坏环境的行为,也让萤火虫不见踪影。“按类形上分,目前在南宁存在两类萤火虫,一类是个体大的,一类是个体小的,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个体大的萤火虫主要存在于山区里,所以在南宁看到萤火虫,大部分是个体小的。”张永强教授说。

“萤火虫生长于有水的地方、湿润的环境、没有光污染的暗夜、茂密的草丛、自然的植被环境当中。”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教研室梁萍老师分析说,城市生态环境好了,适于萤火虫生长的环境存在了,萤火虫就有可能回归了。有专家称,从现下来看,污水治理和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等等方面都还是软肋,这些都在制约中国城市生态的保护。萤火虫也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换句话说,如果萤火虫在地球上消失了,足以证明生态环境已经十分恶劣。

对于萤火虫的现状,有关人士痛心地说,之所以会造成现在这个局面,和城市规划不无关联。一块完整的生态环境被马路、居民区等建筑隔离成了若干小块。昆虫无法互相交流,最终逐渐退化而亡。生态碎片化尤其是对捕食性的昆虫,如螳螂、蜻蜓、萤火虫等更具威胁。

萤火虫故事

“捉萤火虫当电灯泡用”


周先生居住在南宁市白沙村,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村里的电路设施建设不完善,经常发生停电的现象。每到停电的夜晚,大人们便搬上几张小凳来到门口纳凉。而小朋友们就会三五成群,在村子里做游戏。而他常常和小伙伴们捉萤火虫来玩。他们还总结出了自己的“独门秘籍”。抓萤火虫必须讲究团队配合,其中一些人手拿蒲扇,踮起脚尖轻轻地跟在萤火虫后边。等萤火虫飞慢了,就迅速挥动手里的蒲扇,萤火虫瞬间被拍落在地,其余的小伙伴马上将萤火虫捉到手里,不让它飞走。大家还拿出家里用过的棕色小药瓶,将萤火虫放入瓶中。瓶里的萤火虫装得多了,就变成了一个发光的“小灯泡”。

别让萤火虫

随诗句一同远去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萤火虫萤火虫漫天飞,夏夜里夏夜里风轻吹……”

……这些描写萤火虫的诗句,很多人可能都记不起了。

小记是一位80后,曾记得,小时候在宁静的夏夜里,萤火虫漫天飞舞,荧光点点,童乐无穷。许多跟小记年龄相仿的人,童年里都少不了萤火虫的趣事。如今,在城市里,自己都记不得有多久没有见到过萤火虫了。

让人很难想象,今后小朋友上语文课时,老师在教学生“轻罗小扇扑流萤”时,老师没有过真实的萤火虫,为了体验诗句的意境,只好到市场上购买,实在不敢想象是什么情形。萤火虫,只是停留在诗句当中,不知道萤火虫为何物!

失去了,才显得更为珍贵,这总是大多数人的思维定势。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会面对着水泥森林,怀念那些与萤火虫相关的天真童年和青涩初恋?保护萤火虫,从某种意义讲,也是保护人类赖以栖息的环境。

别让儿时的记忆成为传说。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