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沙螽
一对虫子“海枯石烂”的爱情
谁说爱情不能永恒?去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看看吧。这里新近展出的一块化石上,两只叫沙螽(音:zhong)的昆虫似乎还在说着悄悄话,而这对“夫妻”绵绵的“情话”已经讲了1.65亿年!
今天,为了迎接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南京市第二十四届科普宣传周,位于鸡鸣寺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还将免费开放一天,欢迎公众参观。
这块“夫妻”化石上,清晰地保留了两只昆虫。“这是沙螽,化石上面的是一雌一雄两只。”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张海春教授告诉,这块化石被发现在内蒙古宁城地区,属于著名的道虎沟昆虫群。地质年龄大约是1.65亿岁,该生物群也是世界上中生代昆虫类别最繁多的动物群。
沙螽究竟是什么昆虫呢?它属于直翅目长角亚目,身上长有多只脚和许多刺,主要生活在树上或石缝间。这种昆虫一直存活到今天。但是因为环境的变化,现在的数量已经不多了。有意思的是,在近两亿年的时间里,它们的身体几乎没有一点进化,依然是整个自然界最大的昆虫。其中有的重达七八十克,比苍蝇大100倍~150倍,是一般蝗虫的50倍。张教授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说南极都有沙螽的存在,它们以藻类为生。不过,和现在的沙螽不同,它的“祖先”是有翅膀的。
那么这对“夫妻”怎么会相伴在一起,一同变成化石的呢?经过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化石的表面有火山灰,证明当时有可能出现了火山爆发。可是这对沙螽“夫妻”光顾着说“悄悄话”了,没来得及逃命,瞬间就被厚厚的火山灰“盖”住。 巨型蜻蜓有老鹰那么大
在展厅的上方,悬挂着一个超大的红蜻蜓模型,和现在常见的蜻蜓相比,大得都“出了号了”,简直是蜻蜓中的“姚明”。蜻蜓怎么这么大个?张海春教授介绍,这种巨型蜻蜓生活在3亿年前的石炭纪,虽然同属于蜻蜓目,但和现在的蜻蜓还是有结构上的不同现在蜻蜓的翅膀上有翅节,古蜻蜓没有。
在3亿年前的地球上,巨型节肢动物大量存在,包括超大的蜉蝣、蝎子,吊兰大小的蜘蛛等。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巨型古蜻蜓,它们的翼展能达到72厘米,如同一只鹰,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昆虫。近年来通过对远古蜻蜓的研究,证明这种巨型蜻蜓也会飞。张海春说:“巨型古蜻蜓在3亿年前曾经昌盛一时,但大约经过5000万年的二叠纪晚期,就神秘地消亡了。”
远古昆虫的体型怎么可以这么巨大?专家说,一是与当时大气中的氧含量有关,当时大气中的氧含量最高达到了35%,而现在的氧含量只有21%。许多节肢动物是通过遍布它们肌体中的微型气管直接吸收氧气,所以高氧气含量能促使昆虫向大个头方向进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生物界并没有“竞争对手”。
1亿年前昆虫已“社会分工”
和恐龙比起来,再大的昆虫都不过是“小把戏”,然而这些“小把戏”却笑到了最后。展厅内,蟑螂的远祖、蜂的远祖都有化石展出。张海春说,蟑螂的生命力极强,它们有的被摘头后还可以存活9天,事实上,蟑螂也是不折不扣的古老昆虫,早在3亿年前就已经存在了。而我国最古老的蟑螂化石距今也有1.65亿年生命能延续这么久远,看来“小强”并非浪得虚名啊!
张海春说,“昆虫世界中,最多的是甲虫类,其次是蝴蝶飞蛾类,再次是蜂类。”有一种长腹细蜂看上去像豆娘,目前生活在南美地区,但是在1.65亿年前,中国却是它们生活的家园,因为在道虎沟发现了很多长腹细蜂的化石。说起昆虫的分工,张海春说,早在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社会性昆虫。比如蚂蚁,已经有兵蚁、工蚁、蚁后等,而蜜蜂在1亿年前也已经有蜂巢了。王晟 摄影 刘莉
相比前些年流行的《蜗居》、《双面胶》这种酷烈型电视剧,《夫妻那些事》显得温情脉脉。编剧并没有将婆媳这种头等家庭矛盾简化为“两个只能活一个”,也没有把二奶小三这种扎眼的题材进行更戏剧化的演绎,只是3对平平常常在北京过小日子的中产夫妻,围绕生不生孩子展开了三十多集的剧情。
开心网最火那阵有个被转发了数万次的帖子,叫《结婚之前必须想好的15件事》,出处标的是《纽约时报》网站,其中第一条就是“我们婚后是否要孩子?如果要,谁来负责照顾孩子?”可见孩子的问题绝对不应在婚后再讨论,而是一场婚姻能否成立的前提。传统的中国观念中,婚姻都是将生孩子作为默认的前提,只要不是夫妻双方身体有问题,生还是不生几乎不用探讨。
《夫妻那些事》里两对不想要孩子的夫妻基本上都是传统的中国夫妻,而不是他们自己所认为的“丁克”。以建筑师林君和会计师唐鹏这个家庭为例,他们起初不想要孩子是因为要冲事业,而当两人已经小有成就迷上出国旅游之后,就更加觉得孩子是追求美好生活的障碍。这种想法肯定不足以让两人坚定不移地丁克到底,果然,在家长的压力下,他们放弃了这一念头,开始全心全力造人。另一个家庭是典型的男弱女强,那依是一家之主,丈夫老王善良温和近乎于懦弱,那依始终都不情愿为他生孩子,就算怀上也要偷偷打掉。这一举动终于触怒了老王,他开始反思自己长期的付出和逆来顺受是否值得,终致家庭破裂而离婚。
真正的“丁克”夫妻首先应该信念坚定,将“不生孩子”上升到信仰层面来捍卫,死扛一切来自亲朋好友的软硬压力,尤其是父母。剧中唐鹏父亲去世,临终前念叨自己因没能抱上孙子而抱憾,两人就此妥协,走上了造人之路。如果过得了父母这一关,这个难题就算解决了多半。其实要不要生孩子本来就应该且只该夫妻二人拿主意,跟旁的任何人都没有关系,即便是父母也不该把手伸那么长,这种僭越在西方家庭简直不可想象。《傲骨贤妻》中女主角艾莉西亚为了防止婆婆进家门干涉自己教育子女,干脆连门锁都理直气壮地换掉,也没什么人觉得不对,但到了李亚鹏主演的《我们俩的婚姻》中出现类似桥段,不得了,儿子联合母亲一致谴责媳妇这样做是伤天害理,又是分居又是绝食,闹得不亦乐乎,这就是文化差异。
认真说来,在国内的几个一线城市,丁克家庭并不鲜见。城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养一个小孩的成本越来越高,再加上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包容,“丁克”家庭的生存空间要比电视剧所反映的宽广不少。而“丁克”只是这部剧一个时髦的标签和宣传噱头,尤其当剧情发展到后半部,已经不是生不生孩子的探讨了,又回归到了男女控制力量对比和抗击打小三等传统命题,沦为庸俗狗血家庭剧。好在编剧三观正常,在处理人物和情节的时候拿捏比较准确,剧中人物底色基本是善良而又积极向上的。写家庭剧的编剧一定要心理健康而强大,同时又有怜悯心和同理心,在这个基础上再谈才华和掌控力。
其实,婚姻和爱情同理,标准好简单,无非就是自己先做一个好人,再找到一个好人。
姜武和《精慌》主创人员合影
《精慌》电击治好阳痿死精症 姜武赞结局美好(图)
中新网北京9月1日电(蒲波) “性是手段,”导演黄兢晶8月31日晚谈到性喜剧《精慌》时表示,性之外要表达感情、夫妻关系,性不会是目的本身。
日前,反映都市白领情感的话剧《精慌》在北京上演,宣传卖点是“国内首部性喜剧”,引起戏剧评论者的关注。有评论文章认为,在《精慌》中,“性”的内容充其量是个点缀,打着“性喜剧”的旗号有文不对题的嫌疑。
对此,黄兢晶表示,《精慌》的“性”比重是很合适的。“性是手段,性之外要表达感情、夫妻关系,性不会是目的本身。”黄兢晶认为,美国的性喜剧也是表达青春的焦虑,如《美国派》写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不然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性’不能被极端化,只有‘性’没有价值,”黄兢晶说。
《精慌》是从事影视编剧工作十余年的黄兢晶再度尝试舞台剧创作的作品。他认为,舞台有舞台的魅力,能做影视做不到的事情。“一个剧本不能同时供电影、电视和舞台使用,”黄兢晶说,“影视剧本创作让我更了解观众的需求。”
在黄兢晶看来,“故事”对于话剧是很重要的,不管是什么形式,都得有实质内容。“现在的小剧场话剧要么是高深的自我表达,要么很无聊,和观众有距离,难以产生共鸣,甚至会不舒服。”黄兢晶说。他举例到,写死神选中女孩,跟普通观众有关系吗,都是悬在空中的构想。
“《精慌》实际上是有感而发,我这个年龄段,身边的很多人遇到类似的问题,《精慌》所反映的是真实的人生焦虑。”黄兢晶说,《精慌》要反映的是夫妻在遇到灭顶之灾时如何坚持,一起走过,解决问题。夫妻之间不一定是生孩子的问题,还有很多别的问题。“夫妻困境”是大家都会理解的事情。
据此前报道,满江在看完该剧后表示,“精慌”一定会成为流行语,生活中真的是太多让人“惊慌”的事情,而压力生活下的男人也太容易“精慌”了。黄兢晶透露,《精慌》这一剧名是很偶然的情况下确定的,“我们给一个90后女生讲了故事内容,她脱口而出‘精慌’一词”。黄兢晶笑称,当然希望“精慌”能成为热词。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展示了近日从济南一座清代墓中清理出的一宗精美银饰(如图)。通过这些银饰,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某种时尚。
这宗银器发现于腊山分洪河朱家庄段的两座清代夫妻合葬墓中。考古工作者对其发掘清理时发现,男主人位于南侧墓,随葬品中只剩几枚铜钱;女主人位于北侧墓,随葬品中有4组(件)银饰等。
记者注意到,这4组银饰颇为精美,其中一组(件)是银簪,曾经鎏金,手持处刻有精美的竹节纹,设计成挖耳勺状,属于墓主人“一器两用”。第二组银饰由4件(或称“四事”)银饰组成,通过银链接在一个菱形的银饰上。考古工作人员说,这是当年挂在妇女衣襟上的一种银饰品,其中镊子和锥子具备实用性。该清代夫妻合葬墓还出土两对像耳坠一样的鎏金球形饰品,以及4件比耳坠饰品略大的球形饰品。
“通过这些发现推测,墓的女主人生前比较时髦,喜欢追赶时代潮流,对金银饰比较讲究,为此将几乎所有的银饰都鎏金。一头一身的金银饰,不排除她还有点炫富的心态。”济南市考古所一位考古工作人员分析。(齐鲁晚报)
夫妻合葬墓
一座北宋砖室墓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文物专家鉴定,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也是迄今为止合肥地区发现的最大的一个船形砖室墓。
这是座夫妻合葬墓
记者来到宿松路一处工地,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正在此处挖掘一座宋代古墓,墓室里的棺木清晰可见。墓室里呈南北方向平行摆放着两具棺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彭飞介绍,从这砖室墓的结构已能看得出墓主人肯定是个大户人家。从目前挖掘情况看,这座墓穴早期坍塌过,泥土、砖块和木头混杂在一起,给挖掘带来了难度。从墓室内棺木的凌乱状态看,墓室很可能被盗过。“很有可能里面什么都没有。”
该墓室的一角初现墓底,墓底东南角和东北角各出现一个宽14厘米、长40厘米的龛,据了解,这个龛里一般是用来放长明灯的,而这个墓室的长明灯已不见了。“可能是被盗走了。”文物工作人员说。
挖掘车司机发现它
这座墓是在宿松路上的一个在建工地上被发现的,发现它的是工地上开挖掘机的司机。据这位司机说,一个多星期前的一天他正在工地上干活,“突然一铲子下去觉得不对劲儿。这一铲觉得土特别松软,而且旁边的土直往下陷。”这位师傅说。“我当时就觉得这底下肯定有东西。”于是,他通知了工地上的负责人。果然不出他所料,再往下挖时,一块青砖露了出来。工地上的人都猜测这底下可能是个古墓,可一直也没有人去管他,就这么撂了好几天。直到5月24日,附近的一位大爷拨通了市长热线,第二天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到现场勘测,才确定这的确是一座宋代墓葬。
墓葬基本上露出了面目,整个墓葬像一条船,长约5米,宽约4米。据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墓葬为船形砖室墓,是典型的宋代墓葬,也是近年来,合肥地区发现的最大的一座船形砖室墓。
又到毕业季,庆祝走出象牙塔的仪式却在改变。若干年前,到女生宿舍门口唱歌,曾经是毕业族的专利;从窗口把伴随四年的热水瓶高高摔下,也是大四生野蛮的发泄。这些冲动而又单纯的纪念,如今越来越显得小儿科。用一场婚礼来庆祝毕业吧,两年前“毕婚族”的出现还让人有点惊讶,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流行。
宽泛一点来说,我大概也算是个毕婚族,甚至算是校婚族,因为我是在毕业前一年和女友领了结婚证。那时候正在办出国留学,摆在面前的选择就是一起出国或者一方留守。我们选择了结婚,以陪读的方式一起远赴异国。为了避免家人担心,我们甚至没有告诉双方父母,悄悄办了结婚证和出国手续。两年后我们回国办了婚礼,老爸老妈直到现在还以为我们是那时才结的婚,却不知道儿女已经老夫老妻了。
在我们那时候,结婚还要开单身证明,好在我是研究生,所以没有障碍,如果是本科生,那基本上没戏。后来国家取消了结婚需要单位开单身证明的要求,这其实也是为校婚族、毕婚族打开了通道。说实在的,放到我的大学阶段,校婚还真是不太可能。就拿我们班级为例,在大学阶段谈朋友的不在少数,但真正出双入对,都是到了大三大四的时候。大概是时代比较单纯,在大学之前,同学们少有恋爱史,因此大学恋爱可以说还在学习男女相处之道,离谈婚论嫁相去甚远。而现在的孩子,基本上在高中时代就已经普及了生理知识和恋爱知识,马路上的初中生恋人都堂而皇之了。甚至家长都不再畏惧“早恋”,看淡男女交往,这是我们这代人远远没法儿比的。
还记得当年看达斯汀·霍夫曼的《毕业生》,上世纪80年代美国大学生就流行毕婚族。如果承认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么对于毕婚、校婚,其实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不过,在毕业结婚的潮流中,又未必都是生理、心理早熟所致。从各种例子看,至少有一些毕婚族并不幸福,或者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最典型的就是 “贫困夫妻百事哀”,面对留城、就业、买房等一系列生活挑战,不能够靠自己解决经济来源的毕婚族并不少。要么还得依靠父母资助来买房,要么干脆住到父母家去啃老。我就曾看到,一对小夫妻毕业一年就结婚,次年就生孩子。两人把孩子扔给70多岁的父母,一点工资快乐“月光”,可怜老人的一点退休金还要补贴他们的生活费。还有一则案例来自报端。一对毕婚族小夫妻刚生了孩子就闹离婚,原因竟然是年轻父亲不能适应身份,丝毫没有当爸爸的觉悟。“毕婚族”成了“闪离族”,这大概是没有人愿意看到的。
一位走入“毕婚族”女孩对自己的选择辩白:“就算一无所有,但至少还有爱情。 ”是啊,一纸婚书通向只属于两个人的自由之海,不过在自由的背后还有现实的火焰。每对夫妻都是如此,然而对于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变数只会更多。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23日消息,夫妻间的争吵在大部分人看来是两人内部的问题造成的。然而,科学家日前发现,孩童时期与父母的关系对日后夫妻间的争吵有着巨大的影响。
据国外媒体报道,和爱人吵架后,你会选择无休止的继续争吵还是开心的忘记烦恼结束争吵,这主要取决于你童年时与父母的关系情况。另外,妻子生活中悉心照顾的回忆也会对你造成一定的影响。
孩童时期与父母的关系对日后夫妻间的争吵有着巨大的影响
美国明尼苏达(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大学的科学家开始了一项研究。他们挑选了一些1970年6月出生的婴儿,并记录这些孩子从婴儿到成年人的成长历程。科学家们从中发现,那些与父母关系良好的孩子能快速的从争吵中冷静下来。该项研究刊登在了最新的《心理科学报告》(Psychological Science reports)杂志上。
研究还表明,如果在很小的时候,父母能帮助他们调整负面情绪,那么在他们成家后在与爱人的争吵中,能有很强的负面情绪调节能力。不过,并非只能在小时候学习这种能力。一些小时候与父母关系并不好的年轻人,也能从情感坚定的伴侣身上学到这种控制情绪的方式。
据研究员杰西卡(Jessica Salvatore)介绍,那些小时候与父母关系糟糕的年轻人,仅能和那些能从争吵中快速冷静下来的伴侣走到一起。很显然在夫妻吵架中,只要有一方能从冲突中冷静下来,就能缓和彼此之间的紧张关系。研究证实情感坚定的伴侣能减轻对方小时候经历的负面影响。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夫妻间发生激烈争吵时,一些人会选择用交谈的方式来缓和他们的争吵,而令一些人则会坚持已见,并且不会让步,这让争吵更加激化。
另一项研究显示,女性要比男性更懂得体谅对方,并且女性具备很强的稳定他人情绪的能力。
(科学网-kexue.com 水离子)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报记者(刘泽宁)“北京楼市新政又可以让均为北京户口的夫妻致富了!”近日,“京十五条”房产新政引起热议。
昨日,网上有网友晒帖调侃,根据“京十五条”规定,北京夫妻不妨利用户口假离婚,赚取购房佣金致富。
假离婚骗房的“致富经”
按照新政,外地人在北京购房,必须有5年纳税证明。已拥有2套房京籍家庭,1套房外地户籍家庭,暂停购房。该政策出台就引起热议。
昨日,在网上,一则“北京楼市新政又可以让均为北京户口的夫妻致富了!”的帖子备受网友关注。
名为“保障房小遵消息”的网友发帖称,均为北京户口的夫妻离婚,然后利用各自的北京户口,公开招租,分别和外地人领取结婚证,帮助其在京买房。每次收取房价5%的服务佣金,以目前北京房屋均价来算,每次结婚可挣钱10万到15万不等。按照一年结离婚四到六次,两人一年各自挣钱40万到90万不等。两年之后,两人以各自名义,再次贷款买房,买房后复婚。这样,两人可顺利拥有至少三套房产,少量银行负债,将房屋出租后偿还贷款按揭,坐等紧缩周期结束、房价再涨时卖房,一跃从穷人进入小康。
律师称“的确能钻空子”
对此,北京住建委相关人士称,审核系统与公安、民政等部门联网,能核查出真实的婚姻信息,办假“离婚证”并不能蒙混过关。
“但真办‘假离婚’的确能钻空子。”知名房地产律师胡文友称,新政无法限制京籍离婚人员购买。即使诉诸法律,因为“离婚”这个事实披着合法的外衣,也很难分辨是“假离婚”。按照现行法规,婚姻自由且财产分割也可协议进行。所以理论上的确存在“一年结离婚四到六次”的可能。
胡文友认为,限制越严,荒唐的事就越多。但“假离婚”不排除引发其他财产、经济纠纷。比如假婚姻后收不到佣金,就会引发经济纠纷,也很可能最后闹得个“假戏真作”。
因此胡文友认为,假离婚骗房产在制度上和操作上确实很难限制和甄别,就更需要思考“政策制度设计本身是否科学合理”。
■ 异曲同工
@有人想买房,但是没缴够5年税。我有北京户口,没钱买房。是不是可以我代购一套,然后“赠与”他呢?哈哈,这是个好生意呢……
———网友adoke船长
@北京老同学来电,兴奋地说因为限购房政策,他的北京户口值钱了!买不了的外地人,先跟他假结婚,然后贷款买房,再离婚,他收房款1%作为安置费。丫兴奋得直打响鼻,说顺利的话今年可以结6次婚,娶6个媳妇。200万的房,收六次,可赚12万,还预期中长期艳遇。末了他感慨:做北京人,太幸福了!
———新浪微博一网友
阅读提示: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根据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即新婚夫妇18个月后,新鲜感消失,以前双方隐藏很深的缺点开始暴露出来,从而产生失落感,导致夫妻分道扬镳。以南京一个区为例,一个季度的离婚人数中,过不了18个月之“痒”的占到80%。而另据全国的离婚统计,5年以内的占40%。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家人》讯 夫妻间的关爱是有周期性的,有起伏,分高低,在低潮阶段一点小事就会激起对对方的格外不满。
现代人喜欢用一个“痒”字,男人不男为女人之“痒”,妻子施暴乃丈夫之“痒”。
痒了就要抓,就要挠,现代之痒大多是越挠越痒,越痒越挠,直至挠破,血糊肉烂。然后开始新一轮的痒。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有一个研究结论:新婚夫妇18个月后,新鲜感消失,以前双方隐藏很深的缺点开始暴露出来,从而产生失落感,导致夫妻分道扬镳。这是婚姻的一年半之痒。
以南京一个区为例,在2005年第一季度的离婚人数中,过不了18个月之“痒”的占到80%。北京白领女职员林蕾,在公司加班到晚上11点钟,那天她有点发烧,浑身酸痛地回到家,见丈夫倚在床上看电视,看她回来都没有动弹,反而发牢骚:“我真是可怜啊,虽然结了婚,袜子脏了都没有人给洗。”林蕾一跃而起,洗完丈夫所有的袜子,第二天离婚。
真是现代烈女,这年头谁还在乎谁?现代人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说离就离。似乎没有离过婚,就不能开始新生活,结婚、离婚不过是人生的预备阶段。
现代人的婚姻如果侥幸闯过了18个月的第一道坎儿,后边又面临着“五年之痒”。据全国的离婚统计,5年以内的占40%。
这个婚姻的“五年之痒”,可能跟第二代出世有关:要了孩子有要孩子的麻烦,不要孩子有不要孩子的问题。鹤岗一美男子剑锋,娶了美女晓雨,婚后生下一女,待到孩子稍大,变得又黑又丑,这成了剑锋的一块心病,整天怀疑这不是自己的孩子,要做亲子鉴定。最终晓雨不得不坦白,自己过去就是这样一个丑女,靠美容变成现在的样子,但基因不能美容,故生出的孩子还是像先前的她。两人只好离婚,好离好散,女的反给了男的一笔钱,不知是精神损失费,还是玷污美男基因的赔偿金?看看,美容竟然也能构成现代婚姻之“痒”。
现代人经济独立,情感活,婚姻的约束力越来越小,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于是就盛行亲子鉴定。这样一来更闹得现代夫妻容易疑心生暗鬼,搞不清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是自己的,疑心一起,婚姻也就亮起了红灯。孩子也成了现在的婚姻之“痒”。
没有孩子就好受吗?一对年轻的夫妇,婚后三四年没有孩子,男的想要,女的却不要,男的有一次提前回家,看到妻子脱得赤条条正在电脑前跟网友通过网络做爱。这就又多了一条:“网恋”,更是现代婚姻之“痒”。
但,千万不要以为“婚姻之痒”为青年男女所独享,过了“五年之痒”,再往后就是“十年之痒”。结婚头10年离婚的占离婚总数的50%。后紧跟着是“二十年之痒”,结婚二十年之内离婚的占到离婚总数的70%。
此时孩子已经长成,家庭负担减轻,没有让两口子必须凑合下的外在压力了,老账新账、或老伤新伤加在一起,就变得不可忍受了。现代心理学证实,夫妻间的关爱是有周期性的,有起伏,分高低,在低潮阶段一点小事就会激起对对方的格外不满,这个阶段处理不好就会走向离婚。特别是那些有所成就的中年男女,前20年苦于奋斗,或拼命挣钱,或玩命往上爬,当老境渐近,不可能不生危机感,一下子会在感情上变得如狼似虎,厌烦了形式婚姻中的冷漠和疲疲塌塌,便想法打破它去追求更有激情的婚姻。
婚姻度了中年危机,越到后边“痒”的间隔就越长了。最近媒体在热炒婚姻的“四十年之痒”。结婚40年,年至少有60多岁,有的已是七老八十,怎么突然也效法现代小青年闹起了离婚热呢?如上海八十岁老人张翁,嫌老伴太节俭,对他大吃大买各种补品多有唠叨,便一纸诉状告到法院,要离婚。俗语云:“少年夫妻老来伴。”当一对夫妻老了,连做个伴的感觉都没有,自然更不可能相依为命。
到了七八十的这种“痒”,应该是婚姻中的最后一“痒”了,可谓活到老,痒到老,无时不痒,一生都痒。
如愿以偿,和心爱的人踏上红地毯,于是便开始憧憬幸福美满的婚后生活。然而现实中婚后的日子却又让多少悔过当初。
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牢不可破的,热恋的高温降下来之后,面对现实生活,再恩爱的夫妻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感情破裂,最终劳燕纷飞。
婚姻完满与否与两人的契合度与婚姻类型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你的婚姻属于以下的某一种类型,则很有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离婚。
罗曼蒂克型的婚姻
追求罗曼蒂克的爱情生活,对婚姻生活有过高要求,期望新婚的甜蜜与和谐永远保持下去,爱情多姿多彩,热情必须持久不衰。这种不现实的期望,一旦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实现,双方便会发生摩擦冲突,会引发严重的婚姻问题。
过分依赖父母型的婚姻
太过分依赖父母的夫妇,当婚姻生活出现任何问题时,不是与配偶商量如何应付承担,而是分别向自己的父母寻求支援或指示。 已经结婚的夫妇应该明白,他们的将来是与配偶连结在一起的,要把对方视为最可信任、最亲密的人。否则,这种婚姻一般会因“寻求外力干预”而导致失败。
十全十美型婚姻
对任何事情都要求十全十美,夫妇双方都强制要求配偶达到自己的最高标准。这样的婚姻会因要求过高而出现不必要的磨擦,久而久之,就是良好的婚姻关系也会不易维持。
如愿以偿,和心爱的人踏上红地毯,于是便开始憧憬幸福美满的婚后生活。然而现实中婚后的日子却又让多少悔过当初。
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牢不可破的,热恋的高温降下来之后,面对现实生活,再恩爱的夫妻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感情破裂,最终劳燕纷飞。
“节俭”过度型的婚姻
即使目前家庭经济条件丰裕,也总是担心好景不常在,过分节俭,不容许配偶在生活上有更多的娱乐或享受,甚至剥夺了自己和家人的一些基本生活需要及乐趣,从心理上过多承担忧虑而不懂得与配偶的情感生活。
多愁疑病型的婚姻
这种情况一般多发生在女性身上,她们时常怀疑自己生病,自怨自叹,其实际是想借此引起配偶的注意与关怀,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令配偶感到烦恼。
“一贯正确”型婚姻
对配偶过分挑剔,总是在别人面前批评配偶的任何举动及思想行为,自以为是爱对方,其结果是使对方无法忍受。这样会导致对方离你而去。
事事关心备至型婚姻
事无大小都供奉代劳,偶有不周,便会成为冲突磨擦的导火线。对配偶爱护备至,长久如此,若对方没有做出相应的回报,自己就会感到心理不平衡,很易使感情发生裂痕。
忙于“事业”型婚姻
有些人永远不会静下来,总是忙个不停,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总这样会令配偶感到被冷落。这种人若不控制自己,多花些时间陪伴配偶,即使是为事业,也会导致婚姻关系破裂。
从心理学角度看,“感情破裂”要经过纠纷、戒备、裂痕、破裂四个阶段。
第一、纠纷
夫妻携手入洞房后,经过炽热期,便进入矛盾期,若矛盾未能及时解决,便演成纠纷,缠绕不清地争执。一般说,纠纷在低文化层次和胆汁质、多血质的当事者中多表现于外泄,如口角、殴斗、毁物等。经斡旋,可解决,但过后又重演,内战不息。在高文化层次和粘液质、抑郁质的当事者中多表现于内郁、外表上不争不吵,但内心彼此冷淡,心存罅隙,斡旋不易见效。
第二、戒备
纠纷的积累,夫妻从隔阂而戒备,俗称“同床异梦”。戒备的形式,拜物型者多从财产、收支上互相隐瞒,外在型者瞒着对方与异性来往等。为了防备对方抓住把柄和了解到事实真相,双方在经济、社交关系等方面戒备,甚至连个人的事业问题、前途问题等,也守口如瓶,层层设防像防盗一样地防备对方。
第三、裂痕
隐秘总有披露的一天。隐秘的披露造成更严重的纠纷,便加重戒备;其结果,形成恶性循环,终于出现裂痕。裂痕表现在情绪上是强烈的不满,表现在行为上是相互的背离。这时,有居住条件的大多分居;无居住条件的,即使同居,也是背靠背,井水不犯河水。
第四、破裂
裂痕越来越大,无法弥缝,感情彻底破裂。感情破裂的夫妻,其抉择的模式大致有三:一是分道扬镳通过法律手续离婚二是考虑种种原因,不便离异,只好凑合着生活,忍挫负重,夫妻关系名存实亡;三是感情破裂,无法逆转,只是为了折磨对方,拒不离婚,“拖住他(她),不让他(她)快活”。这种拖累,既愚蠢又不道德,害人亦害己。
形于内,则行于外。感情破裂的四个阶段,前两者是形于内,是“因”,一般是属于内心的活动范畴;后两者是行于外,是“果”,一般属于付诸行动范畴。因此,要防止感情破裂,应当在夫妻矛盾发生时调适,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