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2030年全球患癌者将增加75%。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6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受人口增加和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到2030年,全球癌症病例可能增加75%。
该项研究负责人是总部位于法国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 Freddie Bray ,他在接受采访时称08年全球共有1270万人患癌,到2030年将有2220万人患癌,其中有90%的增长来源于最贫困的国家。
根据研究报告显示许多国家因感染导致的癌症病例大幅减少,但与西方饮食习惯有关的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病例却在增加。研究报告中使用的数据均来自全球癌症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了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收集的全球184个国家的数据。
2008年,在那些比较富裕的国家有一半的癌症病例是是乳腺癌、肺癌、肠癌以及前列腺癌。而在那些中等收入国家相对而言更为常见的是食道癌、肝癌以及胃癌。但在这两类国家中,宫颈癌与胃癌病例都在减少。
而在那些贫困落后的国家中,宫颈癌最为常见,远远超过乳腺癌和肝癌患癌。报告指出如果癌症特异性分布和性别分布趋势继续像文章中那样发展的话,在2030年全球癌症病例总数将达到2220万。
研究者认为:“只有人为靶向性介入才有可能减缓病例的疯增,只要把早期预防,疫苗接种、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合而为一,才会遏制疯狂的癌症。”(科学网-kexue.com 维森)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民网北京4月30日电 本网综合,快递要“先验货后签收”、异地快件超过7天未到就算彻底延误;中小学校车最多乘坐56人;中国联通(微博)取消话费有效期……今年5月1日起,自中央到地方将有一批新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始实施。
快递要“先验货后签收”
近年来,快递行业发展很快,同时快递业暴露出的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屡见不鲜,比如快件损坏、快递变慢递等。从今年5月1日起,《快递服务》系列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该标准明确规定了“先验货后签收”、“文明分拣”、“彻底延误时限”等问题。
“先验后签”是“新国标”中最受关注的内容。5月1日起,对代收货款快件,网络、电视购物和邮购等快件,收件人可先验收内件再签收。收件人在验收时,可对内件外观和内件数量进行清点,但不能对内件进行试用或进行产品功能测试。对普通快件,收件人可先验视包装,如果包装明显破损,可先验收内件再签收。
根据“新国标”的相关规定,在没有经过收件人或者寄件人同意,派送员不能将快件交给其他人签收,包括单位的收发、小区门卫等,否则由此出现快件遗失等问题,快递公司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针对“快递变慢递”现象,新标准还对快递“速度”做出规定,同城快递需24小时送达,国内异地快递72小时内送达。如果同城3天、异地7天快递还没有送达,就算彻底延误。寄件人可根据国家标准附录的赔偿规定要求赔偿。
中国联通取消话费有效期
被指“霸王条款”的话费有效期限将被终结。继中国移动(微博)在今年元旦取消话费有效期后,近日,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微博)相继宣布,分别从5月1日起和6月1日前,取消“话费有效期”政策。
手机话费有效期包含两种:一是充值卡卡面上标注的有效期,一般为两年,用户必须在有效期内把话费充到手机上;另一个是“预存话费有效期”,是指话费存入账户后,用户必须在期限内消费完,否则进入“保留期”,被视为欠费。从5月1日起,这两种话费有效期都将取消。
据中国联通网上营业厅公告显示,5月1日起取消有月租或有月最低消费的预付费产品的话费有效期这两项内容,中国联通还为预付费用户提供延长话费有效期的服务,5月1日起,所有无月租或无月最低消费的预付费老用户,均可通过在营业厅或中国联通网上营业厅变更套餐,选择无话费有效期限制的预付费产品。
驾照“大路考” 增加复杂路况考试项目
5月1日起,公安部交管局推出的17项严管驾驶人的措施将开始实施。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考驾照难度增加,“大路考”增加复杂路况考试项目。
据了解,5月1日起,大型客车、牵引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的“大路考”,增加山区、隧道、陡坡等复杂路况项目。今年10月1日起,场地驾驶增加模拟高速公路、连续急弯路、临水临崖、雨雪天、湿滑路、突发情况处置等项目。小型汽车一律增加模拟夜间灯光使用考试。
中小学校车最多乘坐56人
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专用校车学生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日前正式发布,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国标”增加了最大乘员数量要求,即幼儿专用校车的最大乘员数应不超过45人,中小学生专用校车最大乘员数应不超过56人。
喀喇昆仑山脉冰川面积增加
据外媒报道,法国观测卫星拍摄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面积在过去几十年间不断扩大。这一观测数据对时下热议的全球变暖说是个反面例证。
报道称,扩大的冰川面积主要位于喀啦昆仑山脉,它位于喜马拉雅山西侧,处于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交界处。法国科学家表示,由于这一区域实地考察的艰难性,因此不得不依靠观测卫星进行研究。它们对比了1999年和2008年的观测数据,发现冰川面积有大量增加。
目前,研究人员尚不知这种现象为何出现。有一种说法是,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降雨量增加。而降雨若发生在寒冷地带,例如喀喇昆仑山等地,便会凝结成冰晶形成冰川。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史蒂芬教授表示,对第四世纪(新生代最后一个纪,新生代是地球历史的最新阶段)的新研究显示,这段时期会出现大量不确定性的变化,这种不确定性会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不定的影响,也会影响冰川以往进行反应的过程。
据新华社武汉4月2日电 (记者高敬、黄艳)记者从1日在武汉召开的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产业化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国家计划再升级16家省级高新区,如果升级工作顺利完成,我国国家级高新区总数将破百。
据科技部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底,国家高新区总数已达88家。88家国家高新区去年上报统计的企业总计5.96万家,实现营业总收入13.16亿元,工业总产值10.49亿元,工业增加值2.74亿元,净利润7672亿元,出口总额3000亿美元,上缴税额661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4%,再创历史新高。高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第二产业总体的发展速度。
南方日报讯 (记者/周志坤)党的十八大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昨日,广东省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候选人在南方日报上公示。记者查询各地官方资料,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广东以外,目前至少包括北京、湖北、贵州、海南等地已经公示了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据各地官方媒体报道,这也是中国首次公示全国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而根据中央部署,其余省份也将陆续进行相关公示。
据中组部公布的官方消息,去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规定了代表产生程序的5个主要环节,自始至终贯穿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的要求。这5个主要环节是:推荐提名(推荐提名从基层开始,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加)、组织考察(实行差额考察和考察预告)、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并公示、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召开党委全委会或工委会议、党组会议,投票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选举代表(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工委扩大会议),按多于15%的差额比例选举出席十八大代表。
十八大代表名额比十七大时增加50名,主要是考虑要适当增加生产和工作第一线代表,同时也考虑到五年来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数有所增加。十八大代表选举在结构比例上要做到“两增两减”、“一个提高”。“两增两减”是指,省区市和中央企业系统(在京)代表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所占比例从十七大时的一般不少于30%,分别增加到一般不少于32%;党员领导干部所占比例从十七大时的一般不超过70%,分别减少为一般不超过68%。“一个提高”是指,工人党员代表比例要在十七大时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2月29日消息,“全球气候变暖”似乎得到了多数科学家的认可,但是依然有部分科学家在坚持自己的观点:全球的气候依然是正常的,二氧化碳污染地球环境根本是某些人张嘴要钱的把戏而已。
去年9月份,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伊瓦尔·贾埃弗(Ivar Giaever)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宣布退出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贾埃弗在上次大选中是奥巴马(Obama)总统的支持者。信的开头这样写道:“我没有延续(我的会员资格),因为(美国物理学会政策)声明中的一些说法我不敢苟同。美国物理学会称:‘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全球变暖正在发生。如果不采取行动缓和这一趋势,地球的物理和生态系统、社会体系、安全和人类健康可能会严重受损。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美国物理学会可以讨论质子的质量是否会逐渐变化,也可以讨论多重宇宙如何运行,但全球变暖的证据果真是无可辩驳的吗?”
几十年来,国际上一直在大力宣传所谓二氧化碳“污染物”数量增加将摧毁人类文明的说法,但也有一大批科学家(其中许多是非常杰出的科学家)认同贾埃弗的观点。这些科学“异端人士”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其原因在于一系列不可动摇的科学事实。
对气候变暖论挑战最大的事实也许是,迄今为止全球气候已有十多年未呈变暖趋势了。气候变暖论者对此是了解的,正如2009年“气候门”(Climategate)事件中气候科学家凯文·特伦伯斯(Kevin Trenberth)在电子邮件中所述:“事实上,我们现在无法解释为什么没有出现变暖现象,这无疑是一种讽刺。”不过,只有在人们相信那些计算机模型(在这些模型中,所谓的包括水汽和云在内的反馈机制会大幅放大二氧化碳微弱的影响)的前提下,才可以说气候没有如期变暖。
十多年来全球气候并没有变暖,这暗示计算机模型显著夸大了二氧化碳增加对气候变暖的影响。实际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发布相关预测22年以来,气候变暖的程度一直小于预期。面对这种尴尬,宣扬气候变暖威胁论者将矛头从气候变暖转向了极端气候,以期将千变万化的气候中出现的所有异常都归咎于二氧化碳。
其实二氧化碳并不是污染物。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每个人都会呼出高浓度二氧化碳,它是生物圈生命循环系统的关键要素。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大大促进植物生长,所以温室管理者为了让作物长得更好,常常将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三四倍。这并不奇怪,因为植物和动物是在二氧化碳浓度相当于现在10倍左右时进化形成的。在作物品种增加、化学肥料技术及农业管理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带动下,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农业产量大幅增加,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促进农业增产的原因之一。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公开质疑气候变暖说,但许多年轻科学家私下里表示,尽管他们对全球变暖说深表怀疑,却不敢说出来,因为担心这会使他们升迁受阻,甚至发生更糟糕的事情。他们的担忧不无道理。2003年,学术期刊《气候研究》(Climate Research)的编辑克里斯·德弗赖塔斯(Chris de Freitas)博士大胆刊登了一篇不符合政治导向(但符合事实)的同行评审文章,文章结论是,如果以过去一千年的气候变化为背景,那么近期气候变暖并非异常现象。国际上的全球变暖论者很快针对德弗赖塔斯博士发起蓄意攻击,要求撤销他的编辑职位和大学教职。所幸德弗赖塔斯博士保住了他的大学教职。
科学研究本不应该如此,但历史上我们有过先例──比如在特罗菲姆·李森科(Trofim Lysenko)操纵苏联生物学的恐怖年代。宣称信奉基因遗传学(李森科将基因学说斥为资产阶级伪科学)的苏联生物学家被解除工作职务。许多人被送入劳改营,一些人甚至被处以极刑。
为什么人们对全球变暖如此热衷?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如此触动美国物理学会的神经?许多会员要求美国物理学会(贾埃弗已于数月前宣布退出)不再用“无可辩驳”一词描述科学问题,他们的要求应该说是合情合理的,却遭到美国物理学会拒绝。原因有好几个,但首先要从“何人得益?”这个老问题谈起。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跟着钱走。”
气候变暖威胁论让许多人捞到大量好处,它使政府资金流入相关学术研究项目,成为政府扩大官僚机器的理由。这种论调是政府增加税收,让纳税人为企业补贴(这些公司深谙操纵政治体系之道)埋单的借口,还是吸引巨额捐款流入许诺拯救地球的慈善基金的诱饵。李森科之流日子过得非常好,他们处心积虑地捍卫着自己的信条及其带来的特权。
(原文来自华尔街日报,科学网-kexue.com略有更改)
相关阅读: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2月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哺乳动物的体型从老鼠那么大进化到大象那么大大致需要经历2400万代。
通过化石和现存动物的资料,科学家们对28种不同的哺乳动物群组在过去6500万年内的进化历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哺乳动物体型变大要比体型缩小更加困难。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哺乳动物的体型增长100倍大致需要经历160万代,增长1000倍需要500万代,增长5000倍则大致需要经历1000万代。在陆生哺乳动物中,奇蹄目动物,如马和犀牛,显示出最快的体型增长速度。有趣的是,在此次被研究的所有哺乳动物中,灵长类体型在进化中变大的速度是最慢的。
这项研究的首席科学家,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阿利斯塔·伊文斯(Alistair Evans)说:“这是一个谜。”他说:“出现一种大型灵长类动物的困难度要远远大过出现一种大型的犀牛或大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是看起来灵长类变大的困难的确很大。”
而在所有哺乳动物中,鲸类——包括一般所说的鲸和我们熟知的海豚类动物,则具有最高的体型演化增加速率。它们仅需大约300万代就让体型大小增加了1000倍。
伊文斯和同事们怀疑形成这样的演化速率差异可能跟鲸类生活在海水中有关,海水的浮力可以帮助它们支撑巨大的体重。这样就让海洋动物在增加体型方面面临的挑战要小于陆地动物。对于海洋哺乳动物来说,对于体型增加的限制条件要少得多。比如说,如果把一头鲸放在陆地上,它很快就会被自己的体重压死,体内的器官和骨骼都会被压碎。
相对快速的缩小
相反,研究还发现哺乳动物体型变小的速度是体型变大过程的30倍。伊文斯说:“哺乳动物体型的增大和变小在速度上存在如此大的差异,这一点非常有趣。”他们的论文已经发表在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相对快速的体型缩小可能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导致。首先,增加体重就意味着必须相应增强骨骼以及肌肉的结构和强度以便支撑额外的重量。合作研究员,新墨西哥大学的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说:“当机体变大,它们将遭遇各种限制。要克服这些问题需要新的元素,它需要新的基因,新的基因识别方式。”
第二,设想一下,当机体逐渐变大的过程中,不管它最终变得多么庞大,最初都是从单个细胞开始逐渐发展的。因此可以设想,要想缩小体型,只要提前终止这一发育过程就行了,相对增加体型,这当然要容易的多。伊文斯说:“你只是提前终止发育程序的执行,而不是去扩展延续它。”
目前为止最详尽的研究?
大卫·波利(David Polly)是一位印第安纳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尽管他本人并未参与此项研究,但他评价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对哺乳动物体型演化发展进行的最为详尽的研究。他说:“通过化石记录进行演化速率的测量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一般当人们通过化石研究演化速率时,只会有选择性的选取某种特地的物种进行。”
波利还评价称,这项研究似乎确认了之前很多科学家的猜测,那就是:巨大体型动物的出现在演化史上需要远比我们之前认为的更长的时间。先前的研究之所以得到较为片面的结论是因为当时人们所进行的往往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物种在一段较短的地质时间范围内的研究。
伊文斯和同事们认为他们的这一项研究成果或许也可以适用于其它动物种群,比如恐龙。他说:“事实上我们已经开始堆恐龙的情况展开研究。”但是他也表示面临的困难很大,主要的方面是“我们并不知道恐龙的一代寿命一般是多长。”(晨风)
新华社兰州9月11日电(记者刁泽)被称为“沙漠第一泉”的敦煌月牙泉将继续通过工程措施恢复水位,扩大水面。
敦煌市水务局规划计划部部长于新华介绍,月牙泉恢复工程将利用党河水库至灌区取水口间的天然河道,修建回灌工程,同时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月牙泉周边一千米范围内禁止开采地下水,通过加大地表水的入渗补给,整体抬升月牙泉上游重点地带的地下水位,重在治本。
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为修建河道回灌低坝4座,修建泄洪槽16千米,修整堤防32千米。
近年来,因月牙泉水位下降、水面缩小,当地政府实施了月牙泉应急治理工程,取得了初步效果。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办公室主任梁文新说,目前,月牙泉水域面积约8亩,水深约1米。
但是应急治理工程并非治本措施。如果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超过6米、泉域附近地下水位下降超过3米时,应急工程的局部地下水回灌将会失去作用。“从长远考虑,月牙泉的恢复必须实施能够治本的治理措施”。梁文新说。
有关专家经研究后认为,造成月牙泉水位下降、水面缩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口增加、种植面积扩大,敦煌境内的需水量增加,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加等。而地下水总补给量减少、开采量增加是导致月牙泉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新的治理措施包括实施一项调水工程——引哈济党,为月牙泉的根本治理提供充足水源,再通过党河主河道放水,人工补给地下水,抬升区域地下水位,使月牙泉水位逐步得到恢复。
于新华说:“经模拟分析,一旦区域地下水位得以抬升,月牙泉附近水位10年可稳定上升1.9米左右,将有效提高月牙泉水位。”
于新华介绍,通过恢复工程的实施,有望在今后几年逐步恢复月牙泉水位和水域面积。工程的实施目标是确保月牙泉水深达到2米以上,呈月牙形状,面积12亩左右,能满足这一自然生态景观存在的要求。(完)
艾琳来袭
近日,飓风艾琳登陆美国东部沿海,其造成的损失比过去数十年来任何一场风暴都要严重。这不仅让人们再次令人质疑,飓风是否正因为地球的气候变暖而日趋恶化。
科学家们仍在努力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不过他们中很多人都相信随着地球气候的逐渐变暖,飓风也将变得更加猛烈,而艾琳飓风只不过是未来更大飓风的先兆而已。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球上飓风的数量就在不断的增加,但这一现象是否和人类的行为有关,科学家目前尚无定论。麻省理工大学的一位专家克里·伊曼纽尔(Kerry Emanuel)称,“从长期来看,我认为大西洋飓风和全球气候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现有的证据也非常具有说服力。不过我的同事并不赞同这一点。”
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的研究员托马斯·K·克鲁森(Thomas R. Knutson)就不同意这一看法。他认为,近几十年的发展趋势还太短,并不能确定飓风和自然变化之间的联系,而且早期的统计数据也不够可靠,因此无法得出有关飓风长期发展趋势的结论。他还表示,伊曼纽尔的观点不够成熟,研究人员需要找出大量的证据才可以证明人类行为和飓风之间到底存在何种联系。
此外,两大阵营的分歧还在于,一些偏远热带地区的气候变暖是否会对大西洋上的飓风产生影响。飓风是大气中的热量四处移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海面上的高温会孕育成飓风,随着它的移动,其强度也不断在增加。这也是艾琳飓风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今年8月份以来,大西洋上空的气温长期处于平均水平以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地球海平面上的温度一直在升高,科学家认为这和温室效应有关。两大阵营都考虑到了海面温度逐渐升高这一因素,但是地球上一些偏远地区气温的升高到底会对飓风的形成产生何种影响,关于这一点目前也没有定论。
不过,两大派的科学家都在未来飓风的强度会增加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但是他们并没有信心对飓风增强的幅度做出预估。由克鲁森负责的一个研究团队认为,在整个21世纪,强烈飓风的数量每年都会增加一倍,不过那些地方会遭受袭击是无法预测的。
除此之外,地球上大气中的温度也在升高,进而使得冰川融化,这也是导致海面上升的几个主要因素之一。海平面的上升反过来又让海岸线在面临飓风袭击的时候变得更加脆弱。近几十年来,飓风造成的损失不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大多数专家都认为这主要是沿海的过度开发使得海岸线变得更加脆弱。
在5年前,伊曼纽尔和克鲁森以及其他八位同事共同发表了一份声明,他们要求美国政府要正确面对飓风这一问题,并对沿海开发的相关政策进行重新评估,不过迄今为止仍未收到回应。
他们在这份声明还写道,“我们相信,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关于当前气候变化和飓风形成上存在的分歧最终一定会得到解决,对此我们很乐观。不过,目前最紧迫的问题是要对沿海海岸线的问题进行时刻和持久的关注。”
人民网东京8月10日电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总务省9日公布了截止到今年3月31日的人口统计结果。该人口统计以居民基本台账为准。据统计,日本人口总数连续2年减少,目前为1亿2623万625人,比去年减少了82万7235人。
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岩手县、宫城县和福岛县内22个市町村的人口数据未能进行统计,因此不包含在此次统计结果内。但同样扣除这3个县的人口数后,今年的人口总数仍比去年减少了12万2679人,人口减速加剧非常明显。
据悉,人口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所得的“自然增加数”为负14万6185人,创历史最高减幅。其中,出生人口为106万5909人,连续3年减少,死亡人口为121万2094人,创历史新高。
从其他国家迁居日本或移民的“社会增加数”为2万3506人,保持4年连增。然而过去两年中均保持了每年5万多人的增加量,相比之下,今年则减少了一半。总务省分析称,这是因为,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原本计划3月底回国的海外工作人员多选择推迟回国时间。(邢俏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