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莫斯科4月26日电(记者耿锐斌)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26日说,俄“进步M-09M”货运飞船已完成所有使命,其碎片已坠入太平洋南部海域。
俄地面飞行控制中心说,莫斯科时间26日16时36分(北京时间20时36分),飞船发动机根据舱内电脑发出的指令成功启动,随后开始脱离轨道。约50分钟后,在大气层中未被烧尽的飞船碎片坠入新西兰以东几千公里处的太平洋海域。
进步M-09M”货运飞船22日与国际空间站脱离,并在较低的轨道进行了4昼夜的惯性飞行。期间,科研人员通过地面仪器在飞船舱内进行了一系列用于研究等离子体的科学试验。
进步M-09M”货运飞船是今年1月30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它是俄罗斯今年发射的第一艘货运飞船,装载着2.6吨食品、仪器等各种物资。在脱离国际空间站前,宇航员向飞船运送了逾一吨重的生活垃圾和废弃仪器。科学家解释说,这种处理空间站废弃物的做法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当飞船进入大气层后会因摩擦而起火燃烧,高温可使大部分废弃物和飞船化为乌有,最终只会有少量碎片坠入海中。
按照计划,下一艘俄货运飞船“进步M-10M”将于本月29日与国际空间站“码头”号对接舱对接。该飞船将为宇航员们运送重逾2.5吨的各类物资。
新华网维也纳4月14日电(记者万宏)国际《核安全公约》缔约方第五次评审会议14日在位于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闭幕。本次会议主席、中国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代表缔约方表示,各方应从日本福岛核事故吸取教训并采取行动确保核电站安全。
李干杰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读了《核安全公约》缔约方在评审会议上通过的一份关于福岛核事故的声明。
声明指出,国际社会认识到福岛核事故的严重性,这次事故进一步反映国际社会应该对新的挑战予以考虑,也突出了核能利用过程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声明说,各方普遍认为,要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并且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后,总结经验教训。日本要尽快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声明同时指出,国际原子能机构应履行其法定职能,建立核电站国际安全标准。国际原子能机构应向出现核或者辐射紧急情况的国家提供国际援助。
《核安全公约》于1996年10月24日生效。公约规定了72个缔约方对其民用核设施安全和监管负有的义务和执行原则,具有法律约束力。
本次《核安全公约》缔约方评审会议自4日起在维也纳举行。作为福岛核事故以来第一个全球性核安全会议,会议讨论了监管框架、核电站设计、定期安全审查、核电站选址和应急准备等一系列核安全问题。
会议期间还特别增加了福岛核事故边会,讨论和分析福岛核事故的现状,对此次事故进行初步评估。
据希腊媒体4月14日报道,沙特阿拉伯航空公司的一架载有239名乘客的飞机当天因假火警在雅典国际机场实施紧急迫降。
这架波音777飞机自美国华盛顿起飞,原定计划飞往沙特首都利雅得,中途由于电子设备显示行李区发生小型火灾,因此向希腊当局提出了要求降落的请求。
截至目前,所有乘客已安全疏散,没有人员伤亡。雅典国际机场的专家对飞机进行初步检查后,发现该火警系虚假警报。
(来源:中国日报网 杨洁)
南非总统祖马参加金砖国家峰会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13日抵达三亚凤凰国际机场
中新网4月14日电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今日将在海南三亚举行,会晤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主持。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领导人应邀与会。南非领导人作为新成员首次参加会晤。
“展望未来、共享繁荣”
据介绍,本次会晤主题是“展望未来、共享繁荣”,议题包括国际形势、国际经济金融问题、发展问题以及金砖国家合作。会晤主要活动包括:小范围会谈、大范围会谈、五国领导人共同会见记者、胡锦涛主席为与会各国领导人举行欢迎午宴。
在本次领导人会晤中,胡锦涛主席将发表重要讲话,充分阐述中方对当前国际形势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展望金砖国家合作的前景,并介绍中国的发展情况。
在会晤正式举行前,密集的双边会见已经展开。12日,胡锦涛在北京与巴西总统罗塞夫举行了会谈;13日,胡锦涛在三亚分别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南非总统祖马。
金砖国家经贸部长会议和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也13日在三亚举行。
外交部此前表示,中方希望此次会晤在四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一是希望会晤能在应对一系列全球性挑战方面凝聚共识,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贡献。
——二是加强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三是进一步深化和扩大金砖国家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
——四是进一步加强金砖国家成员国间双边关系发展。归纳起来,就是“凝聚共识,加强协调,深化合作”。
聚焦本次峰会的三大看点
作为世界上主要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在这次峰会上将集体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将推出什么样的合作举措,为各方所期待。
第一,作为金砖国家新成员,南非将为峰会带来什么?作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南非在金砖国家机制中不仅代表自身,而且代表非洲大陆。南非加入后,世界主要大洲在这一机制中都有了代表。正因如此,有学者称,南非作为金砖国家“新成员”首次亮相,使三亚峰会具有特殊意义。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如何与南非互动,将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看点。
第二,金砖国家的未来形态及发展前景?经过两次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集团已经由经济学家的一个概念演变成了有相当影响力的多边合作机制。形式虽然松散,但四国在经济、安全等重大问题上采取统一立场,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不可小觑的力量。此前有舆论担心,如果金砖国家集团进一步机制化,逐步演化成一个正式的国际集团组织,可能成为一股新的难以估计的力量,挑战现存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
但也有观点认为,五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共识,也有很大分歧。比如在贸易自由化、汇率制度、安理会改革、大宗商品价格等问题上,具体的利益诉求和侧重点并不相同。各国对金砖集团未来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组织形式也未形成一致意见,因此,能否最终成为一个有章程有约束的集团组织,前景并不明朗。此次峰会是否会对逐步走向机制化进行探索仍是各方关注的重点。
第三,作为轮值主席国,中国将发挥何种作用?经济的快速崛起使中国迅速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有国外媒体认为,中国有意借助“金砖”平台提高国际影响力,寻求更多话语权,并进一步按照本国利益构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国作为金砖五国首次峰会的东道主,在此次峰会上将强调哪些议题、淡化哪些议题,促成什么样的领导人声明,都将是外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评论称“金砖”助中国运筹大国关系
评论指出,金砖国家峰会标志着中国在多边外交领域的又一重大新进展。香港《文汇报》13日刊文说,金砖国家的兴起,改变了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此外,金砖国家这一多边外交机制,有利于中国凭借这一平台,运筹大国关系,推行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
文章称,一个力量日趋均衡的新的世界格局雏形已经出现,西方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二三百年来主宰世界政治经济的局面即将成为历史。金砖国家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展示了强大的活力。尤其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保持了较高增速,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章分析指出,金砖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国土总面积约占世界的3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18%,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5%,外汇储备目前占全球的7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50%。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与日俱增,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而且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桥梁。
文章强调,金砖国家是群体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自发组建的、协调解决全球问题的机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和经济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次以“展望未来,共享繁荣”为主题的三亚峰会的召开,将为金砖国家在摆脱世界经济危机、加快世界经济复苏中继续发挥火车头作用,在实现世界和平、合作、发展的崇高目标中扮演更加重要角色进一步夯实基础,成为金砖国家团结合作进程中的里程碑。
小资料:“金砖国家”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囊括了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
2009年6月,四国领导人首次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
2010年4月,第二次“金砖四国”峰会在巴西召开。会后四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就世界经济形势等问题阐述了看法和立场,并商定推动“金砖四国”合作与协调的具体措施。至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南非在此次会议上申请加入“金砖四国”。
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即将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责任编辑:NN032(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法国人曾以发明坐浴盆、以及普及公共厕所而著称,如今,他们又可以因为可生物降解的“便携厕所”而让人称赞了。
法国人洛朗·海莱瓦在卡特里娜飓风过后设计了这款轻便、易于使用和携带的“便携厕所”。卡特里娜飓风来临时,成千上万流离失所的人们在一个体育场挤了一周,而且无处如厕。
他在参加日内瓦年度国际发明展时告诉记者:“这个发明也许让人忌讳,但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却非常有用。”此前,发生在日本和海地的地震让数万人无家可归。
身为医生的海莱瓦说:“头等大事是找到厕所。因为如果找不到,人们只得随地解决,这会导致霍乱等传染病的出现。”
这款便携厕所重约两公斤(4.4磅),使用者可以将构成厕所的一片纸板在一分钟内折成一个盒状座位。座位内部放着若干塑料袋,每个塑料袋都有可吸收液体的吸水垫。
海莱瓦还勇敢地坐在一个样品上展示了一番,称这款便携厕所非常结实耐用,能够承受200公斤的重压,一天可以使用20个小时,曾在四支军队中做过测试。
在本周的日内瓦发明展上,来自45个国家的发明者共展出了一千多件展品。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6日说,今后10年内,美国载人航天项目重点将放在国际空间站,作为迈向载人火星探测任务的第一步。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今后探索宇宙的支柱,也是我们现有载人航天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博尔登当天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国际空间站与火星”会议上说,“至少在今后10年内,我们将继续与其他国家合作,以使人类能够在太空工作和生活,同时开展研究和技术验证。”
博尔登认为,生命维持等技术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关键,国际空间站是测试这些技术的合适场所。
“前往火星的旅程需要自动控制系统,以确保宇航员的健康和安全,”他说,“国际空间站将是旅程的起点。”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去年宣布,争取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实现载人航天器绕火星飞行项目,随后实施登陆火星计划。
博尔登说,一个美国代表团定于下周访问俄罗斯,与俄方商讨延长国际空间站服役时间以及研发核动力宇宙飞船等太空探索合作项目。美国现役航天飞机编队定于今年退役,届时俄罗斯“联盟”系列载人飞船将成为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的唯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