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3月28日,台北市出现了300多市民声援“钉子户”而与千名警察对抗的惊人一幕。住户王姓家人与支持者以铁链、绳索互相串连,但终被警力强行驱离,老宅也遭推土机铲平。“暴力强拆”击中了台北市民的同情心,许多人开始上街抗议,网络上也充满批评政府的声浪,台北市长郝龙斌3月31日不得不紧急取消了大陆博鳌论坛的行程。

  悲情钉子户

  钉子户问题已经让台北市林区文林苑的都市更新计划拖了3年。台北市政府拆除王家老宅后辩称依法行政,并且是为了照顾已经搬走的“95%人的利益”,但台北市民仍一边倒地支持被拆的弱势一方。

  “都更”以消灭老建筑为代价,一直有争议。王家在这两栋有135年历史的“透天厝(台湾早期流行的一种独栋住房)”中已整整住了6代人,很多人关心老宅的命运。3月28日晚,网友通过社交网站发起串联,引来近300位民众到场声援。

  媒体聚集现场报道了强拆一幕:王家人和支持者牵手紧靠在一起,甚至以铁链和绳索互绑相连,但终于被警方强行拉出。在拆除机械开进家门前,王家人泪流满面地捧着六代祖先牌位和遗照,由警察护送着缓缓踏出家门。

  据台湾媒体报道,声援民众中包括一些都更受害团体成员,也包括民进党“立委”林淑芬、尤美女等人,东吴社会学系副教授石计生更用铁链把自己绑在王家大门前。

  随后几天里,台北民众在网络上发起对王家的声援活动,马英九脸书(facebook)被网友刷爆,网友表达强烈不满并炮轰郝龙斌是开发商的好朋友。上百名学生前往郝龙斌官邸,高喊口号“今天拆我家,明天换你家”,成群市民在官邸前点蜡烛彻夜静坐抗议。王家则在隔天发起回家活动,进入工地踩在废墟宣示回家。许多学生与民众并协助王家人拆除铁围篱,帮助他们“回家”。

  巨大的压力下,台北市政府宣布暂缓拆除其他钉子户的计划,并且处分了6名在强拆过程中“执法失当”的警员。王家得到了社会支持,但老家已经消失。双方落入双输局面。

  各说各有理

  遭迁拆的文林苑都市更新案位于台北捷运(即地铁)淡水线高架段下,原有38家住户,王姓家族拥有其中两户。该案于2009年经当局核定后,王家不愿拆迁并提起诉讼,但被司法机关驳回。

  整件事谁是谁非,几方各执一词。台北市都更处表示,都更案是依法办理,分四阶段与住户沟通,但问题是前三阶段王家都没有异议,直到整个都更案核定后才表示异议,那时“全案已无退路”。

  建商称,王家在都更后能换回140多坪比原来大3倍的面积,“被迫赚”2700多万元(新台币,下同)。但王家坚持自己从来没有要过钱,打从一开始就明白表达“不参与都更、不合建、不要钱”的立场。住户之一的王耀德说,他们家从清代就一直居住在士林,都100多年了;阿公去年过世时,还交代要把房子留给子孙,就是希望一直传下去,所以从头到尾都没同意都更。现在房子被拆了,怎么向阿公交代?

  郝龙斌在强拆事件后召开记者会说,自己也非常痛苦,但市政府花了两年多时间协调此事,不能让已搬离的36户100多位居民一直有家不能归。此次强拆是依法处置,照顾最多数人的利益。

  人权的悖论

  事情发生后,国民党“立委”同样不站在台北市政府一方,有“立委”质疑拆迁两户竟动员千名警员,根本是“老虎不吃人,样子难看”。“内政部长”李鸿源坦承,文林苑事件是“居住不正义的表象”。

  网络及大众传媒上多数是质疑当局动用公权侵害市民权益,及痛斥强拆手段粗暴粗糙。但也有原住户欢迎此举,一位谢姓原住户向当地媒体表示,3年前迁出后,每月房租达2万多元,希望快点拥有自己的家。

  有声音质疑,此类事件中,人权究竟应该保护到什么地步?如果为了保护人权而罔顾法制,同时还要牺牲多数人的利益,这样的人权究竟该不该保护?

  中央日报网路版评论说,强拆事件再度印证,台湾的民主只是理盲而滥情而已。

  评论指出,拆迁是确实是依法执行,但民众却被媒体的悲情报道牵着鼻子走。王家为什么一开始不表异议?如果台北市政府不强拆,怎么对已经搬走的人交代?在没有掌握充分信息的情况下,各方不应草率下结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新网3月17日电 台北市创台湾之先,由民政局人口政策科成立“同志”(同性恋)业务的窗口,市府跨局处定期与性别团体对话。此外,市府还打算规划“性别友善厕所”。

台北市民政局科长游竹萍说,男女混用的厕所就是“性别友善厕所”,没有特别设计需求或设施,涵义是让“男女生不需要被分类”。但更重要的是,如厕民众要尊重不同性倾向的生理需求。

台北市府前年11月曾函颁“台北市政府营造友善同志环境实施计划”,每半年与“同志”团体与性别平等专家举行一次联系会议,从小区、教育、医疗、职场等各方面改善同志环境。会议中也得到不少建议。

世新大学日前设置性别友善厕所引起关注,民政局近日也广泛搜集市府各机关公厕规划案,并咨询过世新大学的经验,希望在两年内找到示范点,推出“公家版”的性别友善厕所。

游竹萍说,曾有性别协会反映,有名30多岁女同志,因外貌打扮像男性,上女厕时常常遭人白眼,导致该女性常憋尿罹病,今年初洗肾过世。

郭妈妈则说,她的女儿念小学时就喜欢女生,长大后才知道自己是跨性别者。女儿18、19岁时打扮中性,上女厕时一度被打扫阿姨误认为男性,甚至斥责报警处理。郭妈妈建议女儿改上男厕,想不到“之后就没有发生误会”。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日前,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大峪乡群众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投诉称,“省里拨了一亿多元给俺们山区群众修路,哪知道到现在还是半拉子工程。‘民生路’修成了‘伤心路’。”

  记者调查得知,河南省325省道侯饭线改扩建工程于2005年3月正式开工,计划2007年8月修通。然而,直到2008年7月,该道路业主和施工单位自称资金短缺,在4座桥梁和部分道路未完工的情况下停工,省道由此修成了“断头路”。近3年来,不仅该“断头路”影响当地群众出行,未完工的道路桥梁也被严重损坏,并造成数百万元的直接损失。

  然而,面对令人不解的停工以及由此导致的巨额损失,当地却无人为此承担责任。

  省道被两座残桥拦腰掐断

  4月27日上午,记者乘坐客车沿河南省325省道侯饭线(以下简称“省道325侯饭线”)驶入汝州市大峪乡石界岭。路旁被劈开的山体较为松散,路面满是滑落的砾石。客车售票员告诉记者,由于路两旁缺乏防护措施,每逢雨天,他们都担心滑落的石头撞击车身、封堵路面。“去年夏天就发生一次山体坍塌,路被堵了快一个月。”

  记者下车实地查看发现,从石界岭至汝禹交界处的近6公里路基被严重破坏,此路段分布着4座桥梁,分别被当地人称为大泉黄河中桥、东坡桥、东沟桥以及台院大桥。当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大泉黄河中桥、东坡桥桥板已架设完毕,但还没有铺装桥面、修建防护栏,“一旦装有重物的货车经过,桥都晃晃悠悠的。东坡桥还没对桥板间的缝隙进行灌注,经常出现车轮被夹的现象”。

  车驶出东坡桥约50米远,有一座长约80米的断头桥,将崎岖不平的省道拦腰截断。这座名为东沟桥的四孔桥目前只架设了两孔桥板,桥板上方摆放着架桥机,由于雨淋日晒,已经锈迹斑斑。

  断桥附近搭着两个小窝棚,摆放着食宿设备。负责看护设备器械的工人告诉记者,该路段2008年7月4日下午彻底停工,绝大部分工人和车辆、设备都撤走了。

  “就剩我一人,整天看着架桥机这一堆铁疙瘩,都3年多了。”

  距东沟桥两公里之外,325省道又被一座名为“台院大桥”的断桥截断。该桥一块桥板都没架设,只有6个桥墩立在荒草中。

  当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省道325侯饭线在交通地图上已标注修通,然而,车辆沿省道从禹州驶入汝州,却遭遇道路多处被截断的困境,无奈之下,司机只得在周围寻路,“最后只得在这附近的一处土坡,蜗牛似地爬上爬下,东沟桥那边也是这境况。逢上雨天,很多司机担心出事故,就不敢走了。”

  群众怒斥10年修不成一条路

  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省道325侯饭线道路改扩建工程的业主是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全长51.295公里,2001年汝州市就开始动员征地,2005年3月正式动工,计划2007年8月修通。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将该工程分为3个标段,分别交给平顶山中亚路桥建设施工有限公司建设一处(以下简称“一处”)、建设二处(以下简称“二处”)以及汝州市公路局。

  “一处、二处本就是平顶山公路局的下属单位,由于山区公路每公里承包价为750万元,利润远高于平原公路,一处和二处将山区公路承包权平分了。”该官员表示,一处和汝州市公路局承建的省道已于2007年建成通车,但因二处承包工程还未完工,全线无法交付使用。

  记者致电二处处长王少磊,但其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该处另一负责人坚称竞标过程合法,当初停工是因为资金紧张,并接到了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通知。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来到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该局工程科科长郝国立表示,省道325侯饭线道路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55亿元,其中河南省发改委补贴1.25亿元,剩余资金由平顶山市和汝州市自筹。“工程开工后,省里资金到位了,但平顶山市和汝州市自筹的资金一直没完全到位;汝州市又临时要求加宽路面,再加上新增一些防备山上落石、塌方之类的工程,总共超支近4000万元。但省里主管单位不同意路面加宽的方案,拒绝增加拨款。”

  汝州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并不认同此说法。他表示,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在做规划设计时与汝州沟通协调不畅,致使汝州在临近施工时才知晓规划方案。“作为该项目的主管单位、业主和主要施工单位,平顶山公路局也同意加宽方案。另外,侯饭线在汝州市占用了1000多亩地和大量房屋,征地拆迁以及青苗补偿所花的钱都是汝州出的,这不算配套资金吗?”

  汝州市一位政府工作人员私下告诉记者,沿线群众对此事非常不满,怒斥10年修不成一条路,当地人大代表年年都提交议案呼吁解决此事。

  谁为巨额损失担责

  5月3日,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工程科科长郝国立通过电话告诉记者,省道325侯饭线停工后,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跟地方政府沟通,并向河南省交通运输厅递交拨款申请,但迟迟没结果。“近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已同意为省道325侯饭线工程拨款3932万元,省交通厅和平顶山市对此事都非常重视,五一期间,我们就进驻工地了,3个月内完成工程。”

  然而,据当地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项拨款是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以“修复水毁工程”名义申请的。“平顶山公路局有没有夸大水毁工程的修复费用暂且不说,但水毁工程款能否用于修路?另外,道路交付之前的损失是否应由承建方承担?近段时间上级管理部门发现其中有问题,不仅要收回拨付资金,还准备追究责任。”

  对此,记者多次拨打郝国立的电话,了解复工经费来源,但其电话均无法接通。记者通过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宣传部门联系该局有关领导,但截至发稿时,记者未收到采访回复。

  为了解省道325侯饭线复工进展状况及损坏程度,6月1日下午,记者与一位工程技术专家到现场查看。

  进入石界岭后,记者看到二处的施工人员正使用挖掘机平整坑坑洼洼的路面。一位姚姓负责人称,目前复工所用资金均由二处垫付。他表示,大泉黄河中桥和东坡桥桥面铺装工作已经完成,对两座桥的桥板和盖梁也进行过外观检测,并未发现新的裂缝,“应该没什么质量问题。”

  但随同采访的专家告诉记者,未经铺装的桥面无法将承载压力进行扩散,因此在桥面铺装之前,不能过车,否则将对桥的质量及使用寿命造成严重影响,“两座桥已被车辆倾轧近3年,监管部门应对质量损坏和经济损失进行深入调查评估。”

  记者看到东沟桥与台院大桥这两座断头桥的桥板架设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桥面铺装。然而,两桥之间近两公里的水泥路面损坏严重,呈网状破裂。

  另据群众投诉,省道325侯饭线位于汝州市淡庄以东、弯子南侧近两公里的平原路段路面由于停工前只修建了基层,没有铺设柏油层进行保护,在过往车辆的碾压下,也已严重损坏。专家实地查看后表示,两段路面因停工已至少导致200余万元工程款损失。该专家同时表示,由于省道325侯饭线部分道路和桥梁多年未完工,造成全线无法贯通,因此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无法估算。

  “省里出这么多钱为群众修路,结果停工近3年,市公路局把‘民生路’修成了‘伤心路’。即使现在复工能够顺利修成,停工造成的直接损失这么大,难道有关单位的责任人不用为此承担责任?”当地一位村民气愤地说。

  对此,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有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没有听说该局有官员因停工事件接受过处分。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图为圆圆17日下午进食胡萝卜。中新社发 路梅 摄

  中新网5月17日电(记者路梅)大陆同胞赠送给台湾同胞的大熊猫团团和圆圆已经在台北市立动物园生活了2年多。雌性大熊猫圆圆今年2月发情,虽然自然受孕没有成功,但接受了两次人工受精,并在3月19日剃毛,每天进行超音波检查。上周起圆圆却排斥兽医靠近,拒绝接受检查,有食欲减退、情绪烦躁等“害喜”现象。

  动物园园长叶杰生17日表示,大陆专家也认为圆圆很有可能怀孕。圆圆的食欲16日开始有所恢复,并且又开始接受短暂的超音波检查,但由于配合时间短于5分钟,所以暂时还难以确定是否怀孕。园方会继续每天尝试给圆圆做检查,一旦能够成功进行5至10分钟的超音波检查,就能确定是否怀孕。如果确定怀孕,最快7月可能生产。

  与此同时,大陆方面专家也已于17日抵达台北,将与台北的专业团队合作,为圆圆的孕育做好各项工作。

  17日下午,记者在动物园的新光特展馆看到,圆圆时而埋头大睡,时而望天发呆,时而在房间里踱步、蹭痒痒,时而吃些胡萝卜和嫩竹笋,这位“疑似孕妇”仍旧一副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梁启超(1873-1929)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梁启超仍然在海外。但他始终都是“被团结”的对象,袁世凯组织内阁时,任命梁启超为司法副大臣,梁启超没有接受。袁世凯一再地写信给他,希望他回国帮忙。或许是这些信件起了作用,或许是国内形势风起云涌的变化,让梁启超终于相信“只要袁世凯和他真心联合,天下事情就可以大有作为。”于是,他搁置了与袁世凯以往的恩怨,决心与袁世凯合作,并为袁世凯出谋划策。

梁启超一向是重视并且善于引导舆论的人物,他向袁世凯作出了这样的建议:“您想在表面上是舆论的仆人,而暗地里是舆论的主人,用什么办法呢?那就是访问集合国内有政治常识,又喜欢进行政治活动的人,有礼貌地把他们征集过来,成为自己一党的人。”

梁启超所言不虚,这都是他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实际上,就在他说这些话之前,1911年的春天,梁启超带着朋友和女儿从日本去了台湾,在那个被日本殖民的地方,召见了一些可能认同自己理念的“遗民”,并做了有效的舆论引导。

前行:备受阻挠

1911年2月23日,梁启超抵达台湾。此行的目的,一是要考察,二是要“筹款”。本年以来,梁启超与同仁便有在北京、上海创办两大日报的计划。

梁启超到台湾去的愿望由来已久,自从1898年戊戌革命失败之后,他便逃亡到了日本。居住日本的那些年,他看到,日本的报刊杂志再三夸耀自己治理台湾的成绩,令他心中愀然:“同是日月,同是山川,而人之所得,乃如是也。”但奇怪的是,他结交的一些台湾遗老们给出的答案却截然不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怎么能去分辨?

1905年之后,他屡次想要申请赴台,却屡遭日本人的拒绝,一拖便是5年,如今终于成行。2月28日,他们乘坐的船只抵达鸡笼山,警察居然数次过来盘问。总督府的日本警察前来与梁启超握手,热心地为他择选旅社,实际上是监视梁启超。

所幸的是,来台湾之前,梁启超到东京领取了一封介绍信,否则很有可能被遣返,这令梁启超深感窘迫愤忧。

尽管如此,梁启超还是得到了台湾遗老们的欢迎。船只抵达鸡笼山时,来迎船的人有十几位。下船改乘汽车进入台北,路两旁又站了几十位前来迎接的人。梁启超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在日本居住了10年之久,居然完全不知道台湾会禁止我华人同胞入境,我真像做了一场大梦一样。再看看这些留在台湾的遗民,他们对故国眷念之深,此番对比,更让人心生愤懑。

旅途:莫不失望

台湾的遗老们热烈地表达了他们对梁启超的敬爱。3月3日,一百多个人在台北荟芳楼为他们召开了欢迎会,虽然现场特务林立,梁启超还是做了一个小时的演讲,并即席赋诗曰:“破碎山河谁料得,艰难兄弟自相亲”。

发表在栏目: 文化
    2月19日,《精诚笃爱——孙中山与宋庆龄文物特展》日在台北开幕,首日吸引数千台湾民众入场观看。图为一位年轻女性(中)被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多幅老照片所吸引。
    图为北京宋庆龄故居提供的苏绣“吉庆有余”百子图被面,此为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后宋母补送的嫁妆之一,被面上绣有100个神态各异的男孩,还绣有“吉庆有余”、“多福多寿多男”等吉祥话。中新社记者 董会峰 摄

  中新社台北2月19日电(记者 董会峰 符永康)《精诚笃爱——孙中山与宋庆龄文物特展》19日在此间开幕,首日吸引数千台湾民众入场观看。

  参与主办的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陈春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台湾民众对宋庆龄知之甚少,在一段时间里甚至忌讳谈论宋庆龄。如今,宋庆龄珍贵文物顺利来台,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与孙中山先生的文物一起展出,具有里程碑意义。

  他说,适逢辛亥革命100周年、宋庆龄病逝30周年。从两岸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这个展览的议题很特别,是“宁静的一大步”。

  该展览共展出珍贵文物90余件,展品以北京宋庆龄故居馆藏为主,辅以台北“国父纪念馆”和中国国民党党史馆部分文物资料。展览分为“求索奋斗”、“求学立志”、“世纪情缘”、“十年相伴”、“巨星陨落”、“清菊雅石”六部分,生动再现孙中山和宋庆龄携手相伴、甘苦共尝的真挚情谊,反映了两位伟人振兴中华、风雨同舟的世纪风采。

  其中,北京宋庆龄故居馆藏的56件文物系首次在台展出。孙中山穿过的西服、用过的手杖、怀表、筷子、礼帽,签署遗嘱所用的钢笔,以及宋庆龄的名片、手绢、旗袍等都是难得一见的文物。而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婚礼物毛瑟手枪、宋母补送的嫁妆苏绣“吉庆有余”百子图被面等,弥足珍贵。

  当日下午,中新社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前来观看的民众和游客络绎不绝,人们无分男女老幼,看得津津有味。一位长者贴着玻璃板仔细观看孙中山先生的遗嘱,久久不愿离去。一个7岁男孩被百子图被面所吸引,他对记者说以前不知道宋庆龄是谁。和朋友一起观展的周小姐也说,她以前不了解宋庆龄其人,看了大开眼界。

  主办单位告诉记者,截至下午4时,电子统计已有2600人次入场。因为有台北灯会在纪念馆外举行的原因,到晚7时闭馆时,观看展览的人次有望突破4000人次。

  同日上午,举行了开幕仪式。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张文康、前国民党秘书长许水德、前“陆委会”主委张京育等人为之剪彩。

  该展览将持续至3月30日。(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记录蒋介石与宋美龄晚年生活的士林官邸,堪称台北最神秘的建筑之一,尤其是其核心“正馆”,游客从来只能隔着铁栏远眺,直到1月2日士林官邸正馆正式开放——走进神秘的士林官邸

  位于台北市士林区福林路的士林官邸,三面环山,地形犹如口袋,既利防卫,也合乎中国人所谓藏风聚气的格局。蒋介石从1950年入住,到1975年辞世,在这里度过晚年26个春秋。

  士林官邸外花园区自1996年起辟为公园,成为台北热门景点之一,唯有蒋家起居、会客的正馆,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1月2日,一场隆重的开馆仪式在正馆前举行,当天下午起,民众就可入馆一窥堂奥,体验昔日蒋宋生活点滴。

  园区古树参天群花竞秀

  士林官邸原为日据时总督府的园艺支所,台湾光复后,被省政府士林园艺实验所接收,1949年在园内兴建招待所,即后来的正馆。士林官邸占地甚广,分为山区和平地两部分,山区约20公顷,为警卫地带,5.2公顷的平地则是蒋家公馆及侍从人员住所。

  整个园区古树参天,群花竞秀,景色清幽。外花园种植着蒋介石与宋美龄喜爱的梅树、玫瑰、芒果、杨桃等花木,是二人挽手散步的好去处。

  被铁栏圈住的内花园,假山奇石围绕水池,池旁有个一人多高的大鸟笼,当年曾饲有文鸟、小黄莺等常见鸟类。解说员说,蒋介石最爱临池观鱼,自称“爱养鱼胜过钓鱼”。池子后面的两层瓦顶水泥洋房就是正馆,外墙漆成深绿色,与背后的青山绿树融为一体。

  正馆长期由“总统府”管理维护,2006年编列1.16亿元新台币进行修复,到2009年修复完成,又花1年时间修复保养地毯家具及点交文物,去年12月才算大功告成。1月2日开放后,半年内民众可以预约免费参观,再往后就要买门票,价格100元新台币。

  展示感性温馨的蒋家生活

  走进正馆大门,迎面是一尊大型龙凤根雕玄关,穿堂墙上挂4幅宋美龄亲笔国画(复制品),桌椅家具款式中西合璧,地铺暗红地毯。

  宋美龄来到台湾后,迷上中国画,拜国画大师黄君璧、张大千等为师,画兰、画竹、画山水,几达废寝忘食境界。负责导览的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讲了一段趣闻:外间怀疑宋美龄之画有人捉刀代笔,宋美龄于是选在孔子诞辰纪念日,邀请各大国画名家餐叙,餐后当场挥毫,展现画技,从此无人再持疑心。

  穿堂之后是小客厅,壁炉上方悬挂着蒋介石母亲王采玉的油画遗像。邵铭煌说,蒋介石常在这里与儿孙下跳棋、围棋,享受天伦之乐。宋美龄后来则颇爱下象棋,常邀亲友对弈,下棋时心情舒畅,还会唱歌助兴。小客厅也兼做电影室,蒋介石夫妇常坐前排,亲友宾客陪坐后座,一同观看香港、欧美进来的新影片。

  餐厅有西式长桌和中式圆桌各一张,人少时就在圆桌用餐。蒋介石对饮食不求精细,平时吃得很简单。

  1952年扩建的大客厅地方宽广,布置了4个中西式会客区。墙上有西式壁炉,还有4个苏州园林风格的大圆窗,其中3个可以饱览内花园秀色,1个则嵌贴宋美龄手绘的画作。邵铭煌说,宋美龄常随心情更换这幅画作。

  以往的戒备森严,让社会大众难以想象蒋家生活,今天庐山真面目掀开,原来士林官邸里,也有与市井小民一样的家庭和乐、感性温馨一面。

  官邸下面还藏有秘道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辞世,永远告别士林官邸。同年9月,宋美龄搭机赴美国纽约,过幽居静养的生活。官邸人去楼空,不复兴盛荣景。

  此后,宋美龄三度回到台湾,都居住在士林官邸。第一次是蒋介石逝世周年纪念。第二次是1986年,蒋介石百岁冥诞,这次一住4年之久,中间历经蒋经国、蒋孝文、蒋孝武先后病逝的天伦丧痛。第三次则是1994年,探视重病的外甥女孔令伟。

  作为曾经的蒋家居所,士林官邸还藏有秘密。爆出其中最大秘密的人,是为了证明自己无意逃亡的陈水扁。他去年10月上庭时说,士林官邸下面有秘道,与台军指挥所的秘道相连,并且通向直升机停机坪。

  在士林官邸的外花园,还能看到花草覆盖下的碉堡,不仔细看,完全是个花坛模样。如今台海波澜渐平,碉堡也好,秘道也罢,其原有功能都在走进历史。士林官邸,已经由戒备森严的禁区,变为游客休闲踏青与寻访历史之所。 (记者 王平 文/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互动 准备“圆房” 产子

  大陆赠送台湾同胞的大熊猫“团团”、“圆圆”接近发情高峰期,台北市立动物园熊猫馆将从9日起休馆4天。

  台北市立动物园8日下午发布新闻稿称,园方正紧锣密鼓,随时准备让“团团”、“圆圆”圆房,预定自9日起到12号,大熊猫馆将配合暂停开放,也请民众一起祝福它们早生“小团圆”。

  台北市立动物园园长叶杰生表示,“团团”和“圆圆”的发情状况稳定,估计发情高峰期就在这几天,为了让大熊猫早日在台湾落地生根,动物园为了营造一个让大熊猫可以安心圆房的环境,从9日起预定休馆4天,视情况再调整开馆时间。

  据透露,“团团”目前的体重为127.6公斤、“圆圆”115.5公斤,台北市立动物园从1月底起就观察到“圆圆”有“蹭阴”的行为,2月5日开始听到羊叫声,2月7日清晨初次听到鸟叫声。2月8日早上“圆圆”在一个小时内的羊叫声就超过200次。因此,发情状况相当稳定,四川雅安大熊猫中心的副总工程师黄炎分析,发情高峰期应该就是这几天了。

  清晨和傍晚分别是大熊猫活动较频繁的两个时间,也是入洞房的良辰,台北市立动物园8日特别用录音机放出大熊猫发情的叫声给“团团”听,刺激“团团”能跟上“圆圆”的脚步,也让“团团”隔着栏杆和“圆圆”互动。

  同时间为了减少繁殖季节对大熊猫的干扰,游客列车及大型车辆也配合绕道行驶,避开大熊猫馆,同时暂停使用吹叶机,以降低噪音对繁殖行为的干扰。(董会峰 符永康)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凡亚比”19日上午8:40登陆台湾,花莲一度出现17级的阵风,沿海的海浪被掀起有四五层楼高。根据台湾灾害应变中心统计,台风造成45人受伤,其中花莲有40人,绝大部分都是轻伤。


  面对台风,台当局下达“御敌从严”的指令,要求全台各县市停班停课。昨天早上9点,骤雨初歇,本报驻台记者出门体验 “凡亚比”影响下的台北生活。


  位于忠孝东路的台北市转运站,平日是市区人流量最大的地点之一,但此刻人员稀少。汽车客运站大门紧闭,门上贴着各家客运公司诸如“XX线今天全线停驶”的告示。汽车客运公司服务摊点前,偶尔会走来一两个想出城的人,但闻讯之后,都失望而返。“国光客运”公司的服务员说,他们公司通往台湾中南部的线路全部停运。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