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7日电 (肖媛媛)2011年全国高考开考今日开考,教育部在考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为933万。这是自2008年以来第三年出现报名人数的较大幅度下降。有专家指出,如果生源的持续减少能让高校产生危机感,也许有利于中国的高校教育改革,让高校教育更务实、更重质量。然而当前众多高校却仍忙于靠录取优惠政策等“抢生源”,却忽视了“修炼内功”。
报名人数连年走低 录取率屡创新高
高考生源自2008年突破千万之后开始全面下降,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2010年高考考生报名人数锐减至957万。2011年这一数字继续下滑至933万,仅有12个省区高考报名人数较去年增加,且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地区。
分析称,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带来的适龄人口下降是高考生源连年下滑的主要原因,次因则是放弃报名、放弃考试、放弃入学的“三放弃”现象的增加。
与高考生源人数发展趋势相反,高考录取率近几年则持续走高。近三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比例快速增长,已从2008年的57%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61.7%,2010年更达到了69.5%。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显示,2011年全国安排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75万名。预计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比去年增加近4个百分点,达到72.3%。
据统计,2010年全国有8个省市高考录取率超过80%,过去“上大学难”的生源大省的录取比例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山东省2010年高考录取率达到79.72%;湖南省攀升至81%左右;黑龙江甚至突破了90%。
高考录取率近年来持续攀升,而学龄人口却在逐渐减少,“这意味着很多高校未来不仅不能扩招,甚至还要减招。”教育界专家表示,这一趋势虽致中国各类院校深陷困局,但对高等教育而言,却是转变发展模式、从外延式发展转到内涵式建设的良好机遇。“高校生存发展,也将从一味扩大规模转到注重教育质量上来,否则将会有一些高校面临生存危机。”
高校恶性竞争抢生源引担忧
生源逐年下滑,而高校录取率攀升,招生供求关系失衡直接导致激烈的“生源争夺战”。加上港澳台高校和海外高校也投入其中,致使生源竞争又“再生枝节”。
多数高校则迅速把关注点投射到各种可以吸引生源的录取政策上。自主招生无疑成为院校间争夺生源的主要“战略阵地”。今年,“北约”、“华约”和“理工系”等自主招生三大联盟实行错峰笔试,导致同时获得多所名校加分的考生大幅增加。某些大学甚至为揽生源,私下搜求加分名单,想方设法“策反”此类考生,引发教育界对“恶性竞争”的担忧。
此外,承诺高额奖学金则是名校争夺尖子生的另一法宝。2011年,清华大学的新生奖学金最高可达8万元。北大则提出不再单以高考成绩论英雄,而是通过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发放,最高奖学金为5万元。此外,复旦大学今年的新生奖学金最高也是5万元,厦门大学对各地区前10名的考生除免交4年学费外,一次性给予2万元。
对酣战之中的中国高校,学者也多有劝诫:只靠录取政策来抢生源还属“低级阶段”,只有靠教育质量、教育回报来“抢”好学生,才是真正的生源竞争。
“生源危机”倒逼高校教育改革
有评论指出,假如认为高校的生存危机仅仅是来自生源,恐怕同样有些低估了形势。事实上,生源锐减顶多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校的生存危机罢了,而这一危机,即便实在生源充足的当下,其实也已经显现出来。高考考生的弃考现象,正说明,即便不缺生源,假如高校本身的性价比不高,不受认同的话,也同样会被适龄生源用脚投票。
所以,高校生存危机的破解之道不在于争夺生源,而在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从而实现高校在促进中国教育改革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高考生源减少,对扩大教育公平来说,是个契机。借此机遇,大城市或将顺势增加对中西部和不发达地区的招生投放,进而助推缩减各地招生指标差距,促进高考公平。
随着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资源的接轨,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取向也日益迫切。从这一角度,部分舆论指出,生源危机或为加强这一趋势的良机:中国可借鉴部分国家通过吸引海外留学生弥补本国生源不足的做法,解决高校现有问题,同时还可有力推进中国教育国际化发展。此外,生源危机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良机。
“计划录取制度之下的‘抢生源’,是难以引导高校把功夫下在教育质量、教育服务的竞争上的。”媒体评论称,中国高校多用比拼录取优惠政策的方式抢生源,只会拉大学校间的不平等,并非良性竞争。而真正有益于高校应对生源危机的有效举措,则须高校打破计划录取制度,赋予考生更多的选择权,让学校和学生在升学录取和接受教育过程中能有充分的双向选择。
新华网贵阳6月6日电 (记者周芙蓉) 贵州省望谟县5日8时至6日8时出现持续特大暴雨,记者从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望谟县境内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县城被淹,一度停电停水,7个乡镇通讯中断。截至6日20时,已有9人死亡,13人失踪。
据了解,受强降水影响,望谟县城多处路段及沿河两岸低洼地带受淹严重,最大水深达1.5米,县城及受灾乡镇紧急转移群众6000余人。截至6日17时,望谟县城已通电,其他救灾工作仍在紧张有序进行。
贵州省气象台6日16时继续发布持续强降水天气预报,预计6日夜间到7日白天,黔西南、黔南和黔东南三州南部局部有暴雨。
新华网开罗4月30日电(记者冯康 朱俊清)埃及最大政治派别之一穆斯林兄弟会30日宣布,该组织已组建一个新政党并将参加定于9月举行的议会选举。
穆斯林兄弟会协商委员会当天在召开会议后发表声明宣布,该组织已成立自己的政党“自由与正义党”,该党将在选举中参与角逐45%到50%的议会席位。但兄弟会同时表示不会推举候选人参加11月举行的埃及总统选举。
该组织已推举其领导机构政治局的多名主要成员担任新政党的领导职务,其中党主席由穆尔西担任。
穆斯林兄弟会是埃及最具影响力的宗教政治组织之一。由于埃及宪法仍禁止基于宗教组织的政党存在,因此新政党将保持独立运作,该党领导人将辞去在兄弟会的原有职务。
穆斯林兄弟会成员以往以独立人士身份参加议会选举,在2005年选举中,该组织赢得约五分之一的席位并成为议会内最大反对派,但在2010年的选举中遭遇惨败,未赢一席。
新华网莫斯科4月14日电(记者周良)俄罗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统俄党)总委员会主席团副书记、俄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14日向媒体表示,统俄党将首先考虑让普京代表该党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
舒瓦洛夫说,自组建以来普京就一直是统俄党领导人,而且赢得了国民支持。因此,该党当然首先考虑让普京参选。在事关总统选举的问题上,统俄党的态度取决于普京的立场。统俄党参加选举的目的就是要获胜,其选举目标就是要在今年年底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并让该党推荐的候选人赢得2012年举行的总统选举。
舒瓦洛夫指出,由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相互协作,俄政府机构才得以“稳定而和谐”地运转。
梅德韦杰夫和普京谁将参加明年的总统选举一直是俄媒体关注的焦点。梅德韦杰夫日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不排除参加总统选举的可能,而且将尽快就是否参选作出决定。
就在梅德韦杰夫表态的第二天,普京对媒体说,他和梅德韦杰夫两人都可能参加总统选举。普京说,最近几年媒体不断向他和梅德韦杰夫提出是否参加总统选举的问题,两人已学会了机械地回答,即不排除参加总统选举的可能。普京表示,他和梅德韦杰夫将根据选举前的国内经济、社会和政治形势做出是否参选的决定。
据新华社广州3月12日电 (记者 赖少芬)由共青团广东省委联合北京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的“圆梦计划·北大100”项目进入后期遴选阶段,广东1715名新生代农民工12日分别在广州、东莞、深圳等8个市参加统一入学考试,角逐100个免费参加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名额。
“圆梦计划·北大100”项目2010年底启动,面向广东全省遴选100名符合相关条件的新生代产业工人,资助他们进行为期2.5-5年的本科学历教育,提升新生代产业工人的文化素养和工作技能。
据共青团广东省委介绍,自今年1月1日以来,“圆梦计划·北大100”项目共有2501名新生代农民工报名。在12个候选专业中,新生代农民工偏爱管理类专业,近两成报名者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此外,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也颇受青睐。
12日,主办方分别在广州、东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江门、汕头等8个市统一组织入学考试。考试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及行政管理、会计学原理等专业课,均由北京大学统一命题,考试范围参考成人高考的考试大纲,考生需根据所选专业参加三门考试。
23岁的付胡芳从乳源县赶到广州参加考试。只有高中学历的她目前是乳源一家企业的品质管理员。付胡芳说,她报考的是国际贸易专业,希望这次考试能被录取,通过远程教育取得本科文凭,多学点知识,进一步提升自己,以后在工作上能有更好的发展。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笔试之后,北京大学将统一组织阅卷,按全部考生20%的比例确定343名笔试成绩优秀的考生。通过网络公示后,还将进行两轮面试选拔,对考生的党团知识、理解表达、分析判断及应变协调能力等进行考察。最终遴选出的100名优秀新生代农民工,将获得全额资助参加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
吉鸿昌,河南省扶沟县人,1895年生。1913年入冯玉祥部。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后,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他任改编后的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同年11月,该部被蒋介石调遣参加“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吉鸿昌不愿打内战,对“围剿”苏区、攻打红军消极、反感,并积极与红四方面军联系,准备秘密组织部队起义参加红军。但因所部高级军官被蒋介石分化、收买,使起义计划失败。1931年8月,他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其携眷出国“考察”。
此时,九一八事变爆发,吉鸿昌坚决要求参加抗战,被蛮横拒绝,无奈含泪出国游历。期间,他心系祖国安危,沿途多次发表抗日演说,呼吁全中国人民在日本出兵侵占我国东北、国家处于生死危难之际,皆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为生存而战,为公理而战,牺牲一切,坚决抗日,并呼吁国际社会声援中国人民。
吉鸿昌: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
1932年1月,日本侵略者又在上海发动进攻,挑起了一二八事变。吉鸿昌闻讯,立即结束欧美之行,在上海一二八抗战的炮声中,于2月底回到祖国。他当即联络与发动旧部,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号,并变卖家产6万多元购买枪械,组织抗日武装。期间,他还同宋庆龄等爱国进步人士进行广泛接触,并参加东北抗日救国后援会的工作。他还面见自己的老上级冯玉祥,向冯玉祥陈述自己的抗日决心,并希望冯玉祥再次诚心诚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图抗日救国。1932年秋,吉鸿昌在北平由党的北方政治保卫局(即特科)秘密接收入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1933年5月,在中共北方组织的领导与帮助下,以冯玉祥为总司令的抗日武装“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建立,吉鸿昌任第2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警备司令,随即率部进攻察北日伪军,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4县,将日军驱出察境。蒋介石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反诬抗日同盟军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吉鸿昌率部战至10月中旬弹尽粮绝而失败。失败后,吉鸿昌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先后与在天津的中共秘密党员联系,共同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大同盟中央委员会成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作为大同盟的机关刊物,宣传抗日。这一时期,按照党的要求,他与中共秘密党组织的同志一起,奔波于平津及华北各地,联络各方,策反旧部,训练骨干,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
吉鸿昌的活动被国民党特务发现。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法租界工部局逮捕,并引渡给北平军分会。敌人使出种种手段,迫害逼供。吉鸿昌大义凛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由于党的教育,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转到工农劳苦大众的阵营里头来。我能够加入革命的队伍,能够成为共产党的一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正是我毕生的最大光荣。”“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新华网昆明3月1日电(记者 秦晴、李萌)3月1日5时左右,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黄山镇发生的森林大火已基本扑灭,截至1日8时,扑火人员仍在清理火场。【点击查看丽江新闻办官方微博】
森林大火发生于2月28日5时。火灾发生后,玉龙县迅速组织了400多人参加扑火并增援了两架直升机参加扑救,但28日当天玉龙县风级较大,火借风势,一度火线达数百米。经研究,扑火指挥部科学安排,于3月1日2时左右趁风力较小时集中行动并迅速扑灭明火。据现场人员介绍,目前,扑火人员正抓住有利时机清理火场,以防止复燃。
据云南森林防火指挥部介绍,由于火区距离丽江机场和丽江城区不远,游客和当地居民均能很清楚看到火势,有的游客和居民从肉眼观察认为火势较大,但实际上火情一直得到较好控制。
火灾原因仍在调查中。
本报讯(实习记者张航)今天上午8点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组织的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在全国29个考点同时举行。据了解,不同的高校考试的科目不同。
上午8点,北京大学第一、二、三教学楼外就站满了等候考试的学生和家长。不少人从河北、山东等地来京赶考。来自河北的李先生手里捏着20多页A4打印纸说:“昨天‘清华系’考忧患意识和涨价的题目了,晚上我赶紧上网帮孩子搜罗了一些近期的新闻,让她考前过一遍。”
联考办公室表示,本次联考在全国各省市区设立了29个标准化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据悉,联考的13所高校,每所要求的考试科目并不相同。所有考生在今天上午参加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考试。报考北大等高校的学生中,理科生下午考物理和化学,文科生晚上考政治和历史。而报考复旦大学的学生则需参加前面所述全部7科测试。还有的学校只需4科成绩。
据了解,考试结束后,联考阅卷将集中组织进行。三月上旬,各高校将分别组织面试,为了给考生更充分的选择,面试时间会尽量错开。根据今年北大自主招生的政策,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在高考录取时,给予北大当地录取线下降30分以内录取的优惠,对于高考投档成绩达到北大当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可在专业录取时享受降10分的优惠。
记者了解到,昨天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七所高校共同合作进行的“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简称AAA测试)在全国30个省市区进行。不少在京参加考试者反映考题难度小于去年的测试。据悉,今年自主招生,清华大学复试将采取累积加档政策。
据了解,今年的AAA测试,考生拿到的成绩单不再仅仅是每个科目的测试成绩和总分,而是一份翔实完整的成绩报告单。考生可以通过成绩报告单的分析,了解自己在各科目测试中哪些能力比较强,哪些能力比较薄弱。根据清华大学招办提供的信息,在6万名参加“华约”初试的考生中,有约6000人报考了清华大学。今年清华在复试中将首次采用多次加档的方式。往年,通过自主招生测试的考生可以得到30分的“优惠”,而今年采用多次加档的方式,比如通过AAA考试,获得一个基本档分数优惠,在之后的考试中,通过多次的展示机会,多次加档,最后的总和为最后的优惠分数。今年清华大学的复试由清华特色测试、综合面试和可以选测的体质测试组成。其中体质测试将在3月11日举行,特色测试和综合面试在3月12日举行。
广东2000多名考生昨参加清华大学等七校举办的自主选拔联考
昨日,广东省的考生迎来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重头戏”—— 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联合举办的“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
通过7所名校严格的初审筛选,昨日应考的2000多名考生几乎都是省内各重点中学的优等生。但多数考生都表示试题题量大、时间紧、难度高,而且与高考的考察要求有明显区别。
记者观察到,考生的来源以省内发达城市为主,鲜见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的考生。这似乎在无言地佐证了此前教育界人士的质疑:自主招生考试为贫困地区、困难家庭的考生设置了“无形的门槛”?
文/记者黄茜
实习生赵东芹
全国6万考生参加七校自主招考
本报上海讯 (记者贺涵甫)由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大和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合作举办的自主招生考试笔试部分昨天在全国33个城市同时开考,共6万余名考生参加了考试,其中广州地区考点在广州六中,共有2020人参加。AAA测试成绩预计在考后2周左右的时间公布,复试将于3月举行。
香港中文大学今年在粤招26人
本报讯 (记者黄茜 实习生赵冬芹)昨日下午,香港中文大学在执信中学小礼堂召开2011年内地本科生招生宣讲会。香港中文大学的代表介绍,今年该校在内地计划招收300名本科生,其中在广东省计划招收26人。广东的招生计划居全国首位。300多名学生和家长参加了宣讲会。
据介绍,内地自费生的2011年学费为10万港元,住宿费约9000港元,连同其他杂费、生活费每年大约需要2~3.5万港元。
考题很“活” 如何看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评价
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7所高校合作进行的“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简称为“AAA测试”。
“华约”联考的考试科目为:阅读与写作、数学、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等4门。
“华约”高校要求考生必须参加“阅读与写作”、“数学”考试,而“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中可选考一门。
在“阅读与写作”考试中,中文作文的题目是就“忧患意识”写论述文,英文作文则要求学生谈谈“教育的意义”。
据了解,“阅读与写作”中,现代文阅读包括杨福家的《哥本哈根精神》和老舍的《五九》,古代诗文阅读涉及辛弃疾的词、《南齐书》、《论语》和《韩非子》。
有考生告诉记者,“人文与社会”的考题非常“活”。比如有一道题问的是:“北冰洋冰盖缩小会对国际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并要求考生回答冰盖融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另一道题给出三段材料谈在线阅读的不足,材料的末尾却“话锋一转”,表示在线阅读得到的会比失去的多。题目要求考生回答:如何理解这个观点。此外,历史题考到法国共和制与农民的关系,如何看待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评价等。
最有趣的是一道政治题。题干引述某“雷人语录”——“与政府作对就是恶”,要求考生从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分析这种说法的错误之处。
考生感受 题量大有点难 很多人勉强做完
记者了解到,绝大多数考生的共同感受都是:题量大、时间紧、有点难!
“平时我们一科要考两个半小时,这次‘华约’联考每科才考一个半小时,真的很紧张!”“语文作文我只写了40分钟,差点来不及交卷!”“理科综合真是比较难,有些内容比如光的衍射、简谐运动等都超出了高考复习的范畴!”
尽管能通过“华约”高校资格审核的都是省内各重点中学的优秀学生,但大家仍表示考试不轻松,很多人只能“勉强做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考生对待自主招生联考的态度很“淡定”,很多学生把这次考试当做“练手”。
“考一考、试一下,就当是检验一下自己寒假的复习成果。”华附学生小武说,自己并没有针对这次考试做专门的复习,只是提前看了一下模拟题。
广东实验中学的高三女生小林说:“就算拿到自主招生资格也只是加20分,最后能否被大学录取还得看高考成绩。这就是个‘锦上添花’的考试。”
记者观察 绝大多数考生来自城市小康家庭
从地铁站走到第六中学的路上,可以看到道路两边停满了外地牌号的汽车,“粤B”最多,间或有“粤S”、“粤T”车牌,也不乏豪车。记者观察后发现:绝大多数考生都来自省内发达地区的城市家庭,家庭状况起码达到小康。农村的学生在哪里?记者在昨日的采访中几乎没有发现。
一位来自中山的考生父亲对记者说,“城市重点中学的孩子除了成绩好,还有各种竞赛活动的奖项、科技创新活动奖项、社会实践的经历、海外交流的经历。农村的孩子缺少机会去发展这些才能。在申请这一关上就吃亏。”
即使能够获得考试资格,赶考的经济成本也是一道无形的“门槛”。从省内的其他地市到广州赶考,就算不用家长陪同,即使再省俭,来回的交通、食宿费用也要近千元。这对农村困难家庭而言不是个小数目。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此前曾发表文章便直指自主招生的这一大问题:过程的公平性。近两年来,多场自主招生考试中都难以见到农村考生的身影。部分高校也在着手改进这一点。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简章中就写明:“考生因家庭经济原因参加考试存在困难的,可以向我校申请资助”。
正如许多资深教育专家所指出的那样,要求自主招生完全“无门槛”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其设立的目的。
但我们希望,能否有更多保障措施,让具备资质却不具备经济等现实条件的学生参与进来?“自主招生”作为中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措施,应尽可能地让所有考生在公平的起跑线上竞争,别让农村考生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