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暴雨!特大暴雨!在三湘各地还在为50年罕见的干旱揪心时,一场强降雨突然来袭。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昨日通报,从6月2日至6月5日8时,全省累计平均降雨37毫米。受降雨影响,我省前期严重旱情得到明显缓解,全省耕地受旱面积较降雨前减少511万亩;此 轮降雨导致江河水位有所上涨,但均低于警戒水位6米至10.6米;由于局部降雨强度较大,湘西自治州、怀化、娄底等地出现了洪涝灾害。其中,娄底市防办于昨日已经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省气象局称,降雨明显缓解了湖南前期旱情,但旱涝形势急转,须加强防范局地突发性暴雨山洪地质灾害。

  昨日,省防指决定,从6月5日18时起,解除全省抗旱三级应急响应。

  本报记者颜宇东 实习生刘卓然 长沙报道

  省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段时间,省内仍有明显降雨过程。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昨日决定,从6月5日18时起,解除全省抗旱三级应急响应。

  6月3日以来,我省湘中以北普降中到大雨,部分暴雨,局部大暴雨。前期重旱区湘西自治州、怀化、张家界、岳阳、常德、娄底等地旱情明显缓解。省防指同时提出,目前,我省湘北局部地区旱情仍然较重,旱区要贯彻落实温家宝视察我省旱情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时组织力量,继续采取各项措施,确保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需要。

  此外,目前高考在即,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已经通知省教育厅,及时关注各考试考点的汛情,确保高考顺利进行。

  省防指要求全省各市州、县(区、市)防办加强值守,及时掌握雨水汛情,加强协调和指挥调度,气象、水文部门加强观测预报;突出水库、水电站、尾矿库、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点部位巡查防守,及时发现处理可能出现的险情隐患,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按照防汛预案的要求,做好防汛物资和抢险队伍应急准备。

  全省抗旱三级应急响应解除

  全省耕地受旱面积减少511万亩

  据介绍,从6月2日以来至6月5日8时,全省累计平均降雨37毫米,最大累计降雨为凤凰县凤凰站231.5毫米,其次为冷水江锡矿山站215.5毫米。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区分别降雨21毫米、44毫米、64毫米、22毫米和38毫米,降雨量大于50毫米以上笼罩面积6.5万平方公里,其中大于100毫米以上笼罩面积2.3万平方公里。湘西自治州大部、怀化大部、益阳南部、娄底、长沙、湘潭等地降雨明显。

  受降雨影响,我省前期严重旱情得到明显缓解。截至昨日8时,全省耕地受旱面积较降雨前减少511万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减少210万亩,缺水缺墒面积减少301万亩,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减少57万人。但旱情严重的常德北部、怀化西北部、张家界北部、邵阳大部和湘南地区降雨量不大,旱情尚未得到有效缓解。目前,全省仍有780万亩耕地受旱。

  此轮降雨导致江河水位有所上涨,但均低于警戒水位6米-10.6米。

  娄底紧急转移1.66万人

  由于局部降雨强度较大,湘西自治州、怀化、娄底等地出现洪涝灾情。

  湘西自治州凤凰、泸溪、吉首、花垣、古丈等县市受灾较为严重,共有70多个乡镇21.63万人、17.26万亩农作物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51亿元。其中凤凰县有6.35万人受灾,倒塌房屋8间;农作物受灾面积6.89万亩,绝收0.43万亩;公路塌方1200处50余公里,紧急转移300余人。

  娄底有新化、冷水江、涟源等3个县市、55个乡镇、22.9万亩农作物、39.1万人受灾,紧急转移人口1.66万人,倒塌房屋412间,直接经济损失5330万元。怀化市麻阳、辰溪、溆浦等县37个乡镇、3.17万亩农作物、1.01万人受灾,倒塌房屋27间,4200人一度被洪水围困,直接经济损失2731万元。

  据介绍,娄底市防办于昨日已经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6月4日8时至5日8时,娄底市共有114站发生降雨,主要集中在新化西部、涟源北部、冷水江、娄星区,其中特大暴雨1站为新化县金凤站205.7毫米。该市强降雨仍将持续。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南昌6月5日电 (记者 郭远明)5日8时,江西省结束了5月30日启动的抗旱四级应急响应。但持续集中的强降水促使江西出现罕见的旱涝急转,后期防汛形势严峻。

  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介绍说,6月4日开始的强降雨极大缓解了江西旱情。截至5日8时统计,江西全省耕地受旱面积335万亩,比降雨前(6月3日)减少279.8万亩;因旱饮水困难人口33万人,比降雨前减少2万人。

  据江西省气象局介绍,进入6月以来,大气环流开始发生调整,6月2日开始,江西开始出现系统性的降水天气,特别是6月4日开始,江西省降水明显加强。根据统计,6月4日8时至5日12时,赣北、赣中北部先后有21个县市出现暴雨,14个县市出现大暴雨。江西余江县在5日2至8时的6小时内雨量达到105毫米。据悉,这次降水过程将维持到6月8日。目前,江西中北部仍维持大雨到暴雨。

  据气象部门预计,降水还将在江西境内维持,6月9日至12日,江西又将出现一轮强降水过程,必须防范中小流域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由于强降水集中,且后期连续出现强降水,在山区极易诱发山洪和气象地质灾害,未来江西防汛形势严峻。目前,江西正紧急部署,应对已出现的旱涝急转。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1日报道,联合国一份报告称,若有恰当的政策支持,到了2050年,太阳能、风能及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有望满足全球近八成的能源需求。

  由194个国家组成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布扎比发布《可再生能源特别报告》。这份长达1000页的研究报告,评估了164种开发方案,旨在引导政府和企业的决策者。

  环保组织赞扬该报告将引导人类减少依赖化石燃料,但他们表示,由于一些石油出口国反对,其中一些研究结果被淡化了。

  报告称:“若得到恰当的公共政策支持,到本世纪中期,可再生资源将接近占全球能源供应的80%。”

  报告的撰写人之一、绿色和平国际可再生能源项目总监泰斯科说:“IPCC的报告用压倒性的科学证据证明了,可再生能源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满足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与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能帮助人们更快地用上电。”

  目前,可再生能源占了全球能源供应的约12.9%,主要是生物能源、水电、风能、地热、太阳能和海洋能。

  报告也说,随着更多采用地热或海洋能等清洁能源,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联合国在波恩的气候变化秘书处负责人菲格雷斯表示:“这强调了可再生能源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改善全球人类生活方面的潜能是不可替代的。”

  联合国说,各国政府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承诺,目前还不足以达到联合国定下的,将全球温度升高限制在比前工业化时期高2摄氏度的目标。

  不过,可再生能源成本昂贵,有人估计未来10年将需要1.4万亿至5.1万亿美元。至于2021至2030年的费用,预计将介于1.5万亿至7.2万亿美元。

  但IPCC的报告指出,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使成本呈下降趋势。

  IPCC主席帕乔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到了2050年,成本将不到全球生产总值的1%。这个数字特别有意义……它显示这个成本……是可以应付的。”

  帕乔里还指出,IPCC的报告对未来全球开发及使用什么能源,有巨大意义。他说:“风能和太阳能光伏的发展尤其迅速。”

  不过,负责发表报告的埃登霍费尔指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技术面和政治面均存在重大挑战。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三, 13 4月 2011 19:06

气候变暖威胁南极企鹅生存

    企鹅幼仔横尸遍地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海鸟专家韦恩·特里维尔皮斯等人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分析南极半岛和邻近的斯科舍海地区的实地数据后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之间,有利的气候条件以及其他南极动物对磷虾捕食量的减少导致南极地区企鹅数量增加;然而,此后不断上升的温度和来自海洋哺乳动物的竞争加剧可能让上述地区的磷虾密度下降了至多80%。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种群的衰退与磷虾的减少处于同一时期,而幼年企鹅可能对食物短缺最为敏感。
 

  报告说,南极半岛和斯科舍海的平均温度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上升了5到6摄氏度,而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上升了不到0.74摄氏度。
 

  磷虾是南极食物链的重要基础,也被誉为“世界未来的食品库”。不过,在过去数十年中,由于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南极一些地区冬季海冰形成时间延后,覆盖面积也缩小,而春季融化时间却向前推移,影响了冰藻的繁殖,进而导致磷虾密度减少。 (记者任海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研究人员11日公布报告称,由于气候变暖导致南极企鹅主要食物之一磷虾的密度下降,在南极半岛和邻近的斯科舍海,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数量近年来急剧减少。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海鸟专家韦恩特里维尔皮斯等人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分析南极半岛和邻近的斯科舍海地区的实地数据后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之间,有利的气候条件以及其他南极动物对磷虾捕食量的减少导致南极地区企鹅数量增加;然而,此后不断上升的温度和来自海洋哺乳动物的竞争加剧可能让上述地区的磷虾密度下降了至多80%。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种群的衰退与磷虾的减少处于同一时期,而幼年企鹅可能对食物短缺最为敏感。

  报告说,南极半岛和斯科舍海的平均温度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上升了5到6摄氏度,而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上升了不到0.74摄氏度。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等浮游植物为食,是南极食物链的重要基础,为包括企鹅在内的诸多南极动物提供食物来源。由于南极磷虾资源丰富,它也被誉为“世界未来的食品库”。不过,在过去数十年中,由于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南极一些地区冬季海冰形成时间延后,覆盖面积也缩小,而春季融化时间却向前推移,影响了冰藻的繁殖,进而导致磷虾密度减少。

  研究人员此前曾推测,由于阿德利企鹅喜欢冰,而帽带企鹅不喜欢冰,全球变暖可能导致阿德利企鹅数量减少、帽带企鹅数量增加,但这项研究结果却与之大相径庭。

  研究人员警告说,今后人类捕捞磷虾的作业难度可能会有所增加;另外,如果磷虾的密度继续减少,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种群都可能随之衰退。(任海军)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这张4月7日拍摄的日本NHK电视台视频截图显示地震发生时日本仙台市的情况。日本东北地区7日晚发生里氏7.4级地震,日本首都东京也有较强震感,日本气象厅向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发出了海啸警报。新华社发
日本媒体截屏

  科学网(kexue.com)讯 日本女川核能发电厂的营运公司说,8日凌晨强震过后,核电厂出现漏水情况,但厂外辐射值没有改变。这起余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则增加到3人。

  日本东北部的宫城县外海昨天深夜发生规模7.4强烈余震后,内阁官房副长官福山哲郎凌晨透露,东北电力公司的女川核电厂安然无事,自3月11日大地震后,女川核电厂即已关闭。

  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稍早在记者会表示,昨晚的地震后,这座电厂丧失了部分外部电力,但使用备用发电机供电,以冷却使用过的燃料棒。负责营运的公司说,第一及第二核子反应炉的废料槽及电厂其他地方都出现漏水情况。

  至于在3月11日大地震受创的福岛第一核电厂,东京力公司指出,因上次强震受损的福岛核电厂未出现异状。以帮浦对核电厂反应炉炉心进行注水冷却的工作仍然持续进行。

  由于几座核电厂无法运作,经济产业大臣海江田万里说,日本将寻求减少企业与家用电力使用,以避免限电。他说,基本上,受到311地震影响最严重的东京电力公司与东北电力公司不会实施轮流停电。经济产业省说,政府希望仰赖这两家公司的大用户能够在夏季尖峰时间将用电量减少25%。小型工业用户减少20%,家用电则希望每户减少15至20的用电量。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近两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蜱虫叮咬所致的病例。中国疾控中心经研究,确定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是这类“蜱咬病”的元凶。
3月17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刊登了中国疾控中心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这一布尼亚科病毒。目前该病毒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说,新布尼亚病毒的发现,是继SARS冠状病毒发现以来全球在病原学研究领域中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重视和认同,表明我国病原学及新发传染病的研究达到一个更高水平。
近两年,我国部分地区陆续报告了以发热、胃肠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病例,少数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的情况。针对这一可能的新发传染病,在卫生部的组织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探索研究工作。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引进的旅美学者、得克萨斯大学于学杰教授的研究小组经过多方探索,首先发现了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2010年5月,中国疾控中心将该类病例定义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开展了病例的主动发现、搜索等监测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李德新带领实验室科研人员,从来自湖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和辽宁6省病人血清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完成了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通过对病毒基因结构和形态特征的详细分析,确定该病毒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
同时,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检测了600余份患者或健康人的血清,用大量病例证明了新布尼亚病毒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因果关系。
李德新介绍说,研究明确了新布尼亚病毒致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有出血表现。该病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患者以从事农业生产的成年农民为主,部分患者被蜱叮咬。流行期为4-10月,流行高峰为5-7月。
“对于发现不同以往的传染病病例时,能否准确及时明确病因、鉴定病原体,是有效控制传染病、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李德新说,新布尼亚病毒的发现首先得益于我国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其次得益于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建设。
据了解,中国疾控中心已对全国疾控系统专业人员进行疾病检测和诊断培训,并制备了大量的实验室检测试剂分发到各省,使各省都能够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测。(来源:新闻网 周婷玉 黄小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近两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蜱虫叮咬所致的病例。中国疾控中心经研究,确定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是这类“蜱咬病”的元凶。
3月17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刊登了中国疾控中心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这一布尼亚科病毒。目前该病毒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说,新布尼亚病毒的发现,是继SARS冠状病毒发现以来全球在病原学研究领域中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重视和认同,表明我国病原学及新发传染病的研究达到一个更高水平。
近两年,我国部分地区陆续报告了以发热、胃肠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病例,少数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的情况。针对这一可能的新发传染病,在卫生部的组织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探索研究工作。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引进的旅美学者、得克萨斯大学于学杰教授的研究小组经过多方探索,首先发现了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2010年5月,中国疾控中心将该类病例定义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开展了病例的主动发现、搜索等监测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李德新带领实验室科研人员,从来自湖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和辽宁6省病人血清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完成了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通过对病毒基因结构和形态特征的详细分析,确定该病毒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
同时,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检测了600余份患者或健康人的血清,用大量病例证明了新布尼亚病毒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因果关系。
李德新介绍说,研究明确了新布尼亚病毒致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有出血表现。该病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患者以从事农业生产的成年农民为主,部分患者被蜱叮咬。流行期为4-10月,流行高峰为5-7月。
“对于发现不同以往的传染病病例时,能否准确及时明确病因、鉴定病原体,是有效控制传染病、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李德新说,新布尼亚病毒的发现首先得益于我国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其次得益于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建设。
据了解,中国疾控中心已对全国疾控系统专业人员进行疾病检测和诊断培训,并制备了大量的实验室检测试剂分发到各省,使各省都能够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测。(来源:新闻网 周婷玉 黄小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时下人们每天没有很多的时间动用锅盆碗灶做饭,平时吃快餐越来越多。快餐确实快捷、实惠,但人们说起快餐还是和垃圾食品、肥胖等联系在一起。这几年美国的快餐店纷纷推出低脂低热量食品,还有人宣称通过吃这些快餐减肥成功!

  纽约时报一篇报道提到Dougherty小姐,她每周大多数的午饭和晚饭都吃快餐店的低脂肪食物(只含9克的脂肪,而通常一份快餐食物的脂肪含量是30克),在两年内她减了将近50斤。

  那么快餐食物中的脂肪减少,总热量减少,就可以成功减肥吗?这种减肥方式是不是健康呢?

  我们首先说说快餐,为了快,食物像工厂流水线一样批量生产。食物在工厂批量生产然后冷冻,餐馆接受和储藏冷冻食物,卖的时候只重新加热而不用从头开始制作。加热方式主要是炸和烤,就给食物增加了很多的脂肪。为了保证吃起来好吃,食物中添加了很多的盐、脂肪和糖等调料。和家里一般的饭菜比起来,传统快餐含有更多的脂肪和更多的热量、糖分和盐。吃一顿快餐,您得到的几乎是您一天所需要的热量、盐,和比一天所需还多的脂肪,而一些重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却不足。新推出的低脂低热量食物可以减少脂肪和热量,但不能完全保证糖分和盐不过量,也不能保证提供足够的维生素等营养。所以长期食用低脂快餐不能确保营养均衡健康。

  再想想当你走进快餐店的实际情况。可口的食物会强烈刺激味觉,使您多吃。很难长期坚持吃低脂食物。

  即使长期吃低脂快餐,真的减轻了体重,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快餐的其他问题。长期吃快餐比较常见的危害之一是食用的盐分过多。食盐过多是导致北方人高血压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吃得过咸,过多的钠离子会在体内潴留。钠盐能吸收水分(1克食盐可吸收水分200至300毫升)。吃盐越多,身体里保存的水分就越多。血液总量会增加,使血压增加,心脏的负担增加。过量的钠还与血压共同作用,加快血管壁受损、硬化,还会导致心脏和肾损害,诱发胃癌和矿物质代谢紊乱(比如使得钙在尿中流失增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今年1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报告建议人们尽量减少食盐的食用量。试验证明食盐量减少可以减少心脏疾病的发病率以及减轻体重,降低胆固醇和帮助戒烟。

  人们在匆忙的工作生活中可以偶尔吃快餐。新推出的低热量低脂快餐注意了我们的健康需求,但长期食用的减肥效果还不确定,长期食用对身体健康仍有危害。要保持健康和体形,最好还是自己多花点时间,选择多样的、简单加工和营养全面均衡的食物。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国网北京3月1日讯 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新发展 新跨越 新篇章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报告显示,大量乡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2010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4223万人。

报告称,“十一五”期间,我国城乡就业人数从2005年末的75825万人增加到2009年末的77995万人,增加了2170万人,年均增加54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从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增加了3789万人,年均增加947万人;乡村就业人员从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减少了1619万人,年均减少405万人。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就业增长持续高于全国,其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2005年末的36.0%增加到2009年末的39.9%。城镇就业岗位快速增加,新增就业人数持续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

(本文来源:中国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3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