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狼打哈欠会群体传染

  据国外媒体报道,自然界的动物千姿百态,它们时常摆出各种滑稽可爱的表情,以下是十二种动物打哈欠的表情特征,其中它们并不是完全出于困乏欲睡而打哈欠,例如:山魈有时打哈欠是向竞争对方展示威胁;狼打哈欠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等。


山魈打哈欠是向竞争对方展示威胁 

  狼可以表达许多表情,其中多数打哈欠表情都是涉及于群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等级间的交流沟通,也有一些个体是在清醒之后舒展身体打哈欠。有人认为打哈欠是会传染的,这是一种生理正面反馈机制,可产生群体效应。一些群体打哈欠的物种包括高级智慧群居动物,例如:犬齿类动物、黑猩猩和人类。

  不像体形较大的近亲北极狼,北极狐伴随着季节变迁将改变自己的体毛颜色。它们打哈欠的姿式与其他犬齿科动物相近,北极狐通常出现在最北部的苔原环境,而不是生活在南极,因此不存在南极狐,它们的主要食物是旅鼠、鸟蛋和小海豹,同时,它们也是北极熊和北极狼的主要猎物。

  袋獾打哈欠是处于疲劳,还是仅是彼此相遇打招呼?答案是后者,但是袋獾彼此间相遇并不是很“快乐”。它们张着嘴打招呼,通过咬对方的脸来表达问候,期间会尖叫引起对方的注意。令人遗憾的是,袋獾很可能会像袋狼一样逐渐消失,尽管它们的数量减少并非人类所为,它们会较高概率地传染一种疾病,最终使面部咬痕引起致命癌症。

  河马打哈欠张着大嘴是表示饥饿吗?人们更希望这是一种疲倦的表现,河马是地球上继大象和犀牛之外的第三大陆地哺乳动物,体重大约接近1万磅。通常公河马打哈欠是向领地挑战者竞争对手示威,有时它们会将嘴部张开至150度。

  任何长着嘴部的动物都会打哈欠,长年生活在地下的裸鼹鼠也不例外,与其他物种相比,它们打哈欠的模样看上去较为丑陋,但也有一些滑稽。

  鸟类有时做出一副打哈欠的样子,事实上它们不会打哈欠,它们张开嘴时仅是为了获得食物,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与其他鸟类进行搏斗。

  山魈打哈欠是出于多种原因,其中包括:需要吸收更多的氧气,向竞争对方展示威胁,或者仅是处于困乏欲睡状态。(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山东再出现"疑似狼" 竟被5头家猪拱得奄奄一息

  实拍凶猛土狼群围攻幼象 母象护子拼死反击(图)

  枣庄捕获"野狼"身份确定 鉴定确为哈士奇宠物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近日,一项新发布的研究表明,如果地球变得越来越温暖,人类罹患呼吸系统等传染性疾病的危险性会加大。

  不管是日益增高的气温本身,还是人类处于这种气温环境之中,都不一定使人更容易染上气喘、过敏症、传染病等疾病。其实真正的危险来自于城市地表温度的增加、干旱区域的高密度颗粒物分布,以及传染疾病向更高纬度地区的传播。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高温热浪、恶劣的空气污染天气以及其它一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有可能大规模爆发。在这种情况下,易感人群需要得到更多支持与照顾。

  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胸腔学会学报》上。“美国胸腔学会”是一个由胸肺科医生、胸外科医生、呼吸科医生组成的专家组织,该研究旨在帮助其成员了解如何在气候变化情况下治疗病人,以及如何帮助社区预防此类疾病。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健康与环境中心主任肯特·平克顿(Kent Pinkerton)是该报告的作者之一,他说:“在这期学报里,我们关注的是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世界范围内呼吸系统疾病的分布,以及高温压力和高温适应等问题,同时也关注极端高温现象如何对个体和群体发生影响。”

  他表示:“由于我们的研究还关注空气污染及其对人类呼吸系统的影响,因此我们最为关切的是空气质量问题,包括野生大火产生的烟雾和颗粒物扩散等,我们知道,随着气候变暖,这类问题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而环境沙漠化引发的沙尘暴也会导致空气传播微粒四处扩散。”

  研究报告还强调了霉菌、细菌传染链以及传染疾病如何向高纬度地区传播的问题。研究表明,以往只在美洲中部看到的霉菌孢子,现在已经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发现其踪迹,而以前只是在地中海地区发现的传染疾病现在已经扩散到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不过最让人忧虑的还是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期间爆发的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例如飓风或者洪水爆发,都可能使得疾病像野火一样在大片人群中四处传播。

  肯特说:“我们最为担心的是婴儿、老人以及其他易感人群,他们将会最先感受到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问题。”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近日,我省鞍山海城市和岫岩县发生皮肤炭疽传染病疫情,截止8月10日18时,共报告21例,其中临床确诊病例3例,疑似病例18例。病例分布在海城市18 例(临床确诊病例3例)、岫岩县3例(在海城市疫区感染)。目前,所有确诊、疑似病例均在鞍山市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平稳,无死亡病例。

  据初步调查,这次疫情是由于当地居民私自屠宰或接触病牛而感染发生的。目前,当地政府已经依法开展了疫情处置工作,正在排查病牛来源,并对当地大牲畜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患病牛按要求进行处置。

  疫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做出指示,分管领导连续组织召开三次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带领省卫生厅、省畜牧兽医局等相关人员及时赶赴当地,会同鞍山市委、市政府共同开展疫情处置工作,并成立了省南关村炭疽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组建了省临床救治指导组、疫区处置指导组、动物处置指导组。现三个技 术指导组已赶赴当地开展工作。目前,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全力组织开展疫情处置和防控工作。

  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牛、羊、骆驼、骡等食草动物是其主要传染源。人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病畜和染菌的皮、毛、肉等,会感染炭疽。因此,人们只要不接触、宰杀、食用病死和不明原因死亡的牛、羊等牲畜,就不会被感染发病。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5)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大肠杆菌(科学网-kexue.com)配图

  德国负责传染病监督及预防的罗伯特-考赫学院26日宣布,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最后一位病人出现在三周前,计入病情潜伏期、诊断期以及病源调查所需时间之后,可以肯定地认为该病菌已不再具备传染性,表明这场在德国持续了月余的疫情已经结束。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传染病于今年5月中旬首先在德国北部地区爆发,仅汉堡医院就有3496名病人被诊断为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其中852人发展为血溶性尿毒症,肾脏受到损害。这场疫情最终导致德国范围内50人死亡,在德国以外的欧洲地区也发现了76名患者。

  罗伯特-考赫学院确定传染病菌型号为O104:H4。最初该病菌被认为来源于西班牙产黄瓜,后经严密调查最终锁定传染源为下萨克森一家工厂生产的豆芽。德国政府有关部门追踪朔源之后,发现该工厂从埃及进口的葫芦巴种子遭受污染。目前德国除禁止进口埃及葫芦巴种子之外,仍未取消对食用豆芽的警告。

  医学专家认为,由于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加强监督观察,未来还将会发现一些单个病例,但不会重新爆发大面积疫情。(记者黄霜红)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近日暴发的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继续扩散,截至25日已报告600多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德国卫生防疫部门警告说,德国北部出产的黄瓜和西红柿可能是传染源。

  在已报告的600多例确诊或疑似病例中,有2人被证实死于这种疾病。患者主要分布在德国北部,其中汉堡和石荷州疫情最为严重,共出现400多个病例。德国负责流行病预防研究的权威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说,有140名患者病情较重,出现出血性腹泻和肾功能紊乱等症状。

  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说,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例从未如此集中出现,德国近一周出现的病例数量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总和,患者中三分之二是女性。

  目前还不清楚此次疫情的传染源。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怀疑,传染源可能在蔬菜中。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为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和公众,中华预防医学会利用“常见多发传染病防治技术要点筛选和普及研究”课题,将项目成果延伸,制作了“常见多发传染病防治知识库”网站(www.cpma.org.cn/cdcfz),便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和公众随时浏览、学习和下载。
据悉,知识库中包括《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常见多发传染病防治技术知识库》28个疾病的培训教材和《公众常见多发传染病防治科普知识库》23个疾病的防治基础知识,并以目录、要点、全文及图片(各类图片共248幅)的形式展示在网站上。通过网站,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中普及传染病防治技术,使其能够早期发现、诊断、报告和治疗传染病,以减轻传染病对人们造成的健康损害,减少传染病进一步扩散。同时,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在公众中广泛普及预防医学知识,使受益人群更加广泛,获取防病知识更加便捷。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2011年2月(2011年2月1日零时至2月28日24时),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21900例,死亡848人。其中,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50828例,死亡843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和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6%。
同期,全国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71072例,死亡5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88%。
 
附:2011年2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肯尼亚医务人员4日证实,肯尼亚西北部最近暴发一种疑似脑炎的怪病。当地媒体报道说,目前已有5人死亡,另有数十人住院治疗。

  这种怪病出现在肯西北部的东波科特地区。该地区医务人员约瑟夫·纳考博说,几个死者有脑炎或脑疟症状,但还需进一步化验才能最后确定。目前住院接受治疗的病人并不是脑炎患者。

  肯尼亚红十字会官员塞勒莫伊·马卡勒对记者说,目前对是否已暴发脑炎或其他传染病尚无定论,但他呼吁政府加大防治力度,防止传染病向周边地区蔓延。(戴阿弟)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华网东京2月17日电(记者何德功)为强化应对口蹄疫和禽流感对策,日本政府计划修订现行《家畜传染病预防法》。惩罚迟报疫情农家,宰杀发生疫情农场周边的所有家畜,以及对被认为是禽流感传染源的野鸟栖息地周边地区进行消毒等将成为新增内容。

  据日本《朝日新闻》17日报道,鉴于去年宫崎县发生口蹄疫和今年多县发生禽流感疫情时均出现迟报现象,修改后的《家畜传染病预防法》将规定对迟报疫情的农场宰杀处理的畜禽减少或不予补助,这一罚则也适用于疏于消毒等卫生管理和预防措施的农家。

  修改后的法律还将规定,发生口蹄疫时,为防止疫情快速、更大范围蔓延,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宰杀周边的所有家畜。去年宫崎县发生口蹄疫时,由于现行《家畜传染病预防法》中没有这一规定,曾专门制定了特别措施法,对以疫点为中心半径10公里以内的牛和猪进行了宰杀处理。

  此外,如果出现野生鸟类疫情并存在传染家畜家禽的危险时,要对受感染野禽栖息地周围的道路、土地、通行车辆进行消毒,当地政府有权限制人员往来和车辆通行。

  日本的《家畜传染病预防法》是1951年制定的,1997年以后没有修订过。据悉,日本农林水产省正在起草修改法案,政府希望能在本届国会通过。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本报讯 (记者任珊珊)广东省卫生厅昨天下午通报去年和今年1月份全省传染病疫情。去年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69741例,死亡1137人,相比,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上升了45.35%和1.80%。

  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从去年3月起,已连续11个月居全省传染病死因首位。

  丙类传染病死亡率增一倍多

  去年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694.90/10万,死亡率为1.18/10万,病死率为0.17%。其中,甲、乙类传染病共217002例,死亡1065人,发病率为225.15/10万,死亡率为1.11/10万,病死率为0.49%。与上年相比,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7.81%和1.90%。

  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梅毒、乙肝、淋病和丙肝。

  2010年全省共报告丙类传染病452739例,死亡72人,发病率为469.74/10万,死亡率为0.07/10万,病死率为0.02%。相比,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上升了100.87%和129.85%。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和流感。

  今年1月,全省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18439例,死亡74人,丙类传染病发病19317例,死亡1例。另据通报,上月全省21个地市均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艾滋病死亡率升13%

  去年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丙肝和乙肝。去年狂犬病报告301例,死亡300例,均比上一年有所下降。随着广东逐步进入艾滋病发病高峰期,从去年3月起至今,艾滋病已连续11个月排在死亡数第一位。数据显示,去年全省艾滋病发病人数1157人,死亡人数496人,发病率小幅下降,死亡率则上升约13%。

  “去年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共计五千多例,但感染者不属于法定传染病报告范畴。”广东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所所长林鹏解释说,全省去年加强了对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随访,发现了一些以前被漏报的死亡病例,补齐了“历史欠账”。他预计,随着全省加大对艾滋病病人的治疗力度,病死率有望下降。

  林鹏表示,从今年1月起,广东全面铺开孕妇免费筛查HIV,妇幼保健机构可进行免费筛查。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