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出台的“限购令”等房产调控政策,让一些想买房的人动起了歪脑筋,试图通过假离婚、假登记、假社保等方式规避房产调控。海淀法院日前发出警示,这些行为虽表面“突破”了房产调控的限制措施,但其背后却面临诸多法律风险,不应尝试。
假离婚
赔了夫人又丢房
【案例】小王与小张夫妻俩贷款买了两套商品房,因北京房价上涨很快,小两口获利颇丰,便想购买第三套房,但北京“认房又认贷”和“限购令”等调控政策使他们难以实现。小王和妻子小张商量,通过协议离婚的方式,将两套房产都分到小张名下,等小王买了第三套房后,两人再复婚。
结果离婚后,小王需要用钱去买房时,小张却一再推脱,甚至失去联系,此后小王才发现,前妻名下的两套房屋已被她转卖,人也不见了踪影。
【点评】海淀法院民一庭法官陈昶屹说,即使“假离婚”,在法律上也会产生财产分割效力,导致财产产权转移。小张离婚后出卖自己名下财产是合法的,小王在法律上也无法要求小张返还自己的那份房产。想通过假离婚规避的人,要警惕离婚财产法律风险,免得像小王一样赔了夫人又折兵。
假登记
背房族见利忘义
【案例】李先生在京有两套房,为规避调控政策,他找到京郊的亲戚赵某,用赵某的名义买了一套商品房并办理按揭贷款。房贷首付及贷款手续都由李先生办理。买房后,他打算通过其他法律关系转到自己名下,事成后给赵某一笔感谢费。 此后,赵某要结婚买房,因名下已有一套房屋,再买房的时候不能享受银行贷款优惠政策了,赵某反悔不愿再将名下的房屋过户给李先生,双方就该房权属和增值归属打起了官司。
【点评】法官表示,房产证是业主的直接权利证明,李先生的规避行为将面临“资格交易”的典型风险,如被借名人反悔,借名人在法律上无法取得借名购买的房产及产生的相应增值,所以假名登记交易往往产生诸多诉讼纠纷,借名人不但无法实现目的,最终可能要竹篮打水一场空。
假社保
帮作假引火烧身
【案例】小刘是小洪的好友,小刘准备在京贷款购房,但他是非京籍居民,没有在北京工作缴纳社会保险或纳税记录,无法在北京贷款买房。小刘与小洪商量假冒小洪公司的员工,谎称公司未给他缴纳社会保险,小洪的公司为小刘补缴社保后,小刘就拿着这些手续贷款买房。
【点评】陈法官说,小刘利用私人关系骗取社保缴纳证明而取得贷款优惠资格,但缴纳社保证明往往是证明劳资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如果用人单位无法自证清白,反而帮了忙还要向“假员工”支付赔偿,面临劳资纠纷。
■楼市限购令
已拥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持本市有效暂住证在本市没拥有住房且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保或个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对无法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京缴纳社保或个税缴纳证明的非京籍居民家庭,暂停在北京市向其售房。
■网言
京籍出租“结婚证”
购房挣佣金致富
有网友称,北京夫妻不妨利用户口假离婚,赚取购房佣金致富。
均为北京户口的夫妻离婚,利用户口招租,分别和外地人领取结婚证,帮助其在京买房。每次收取房价5%的佣金,以目前北京房屋均价来算,每次结婚可挣10万元到15万元。一年结离婚4到6次,两人一年各挣40万元到90万元不等。两年后,两人以各自名义再贷款买房,买房后复婚。两人可拥有至少三套房产,房价再涨时卖房,就致富了。
本报记者 王秋实
本报记者(刘泽宁)“北京楼市新政又可以让均为北京户口的夫妻致富了!”近日,“京十五条”房产新政引起热议。
昨日,网上有网友晒帖调侃,根据“京十五条”规定,北京夫妻不妨利用户口假离婚,赚取购房佣金致富。
假离婚骗房的“致富经”
按照新政,外地人在北京购房,必须有5年纳税证明。已拥有2套房京籍家庭,1套房外地户籍家庭,暂停购房。该政策出台就引起热议。
昨日,在网上,一则“北京楼市新政又可以让均为北京户口的夫妻致富了!”的帖子备受网友关注。
名为“保障房小遵消息”的网友发帖称,均为北京户口的夫妻离婚,然后利用各自的北京户口,公开招租,分别和外地人领取结婚证,帮助其在京买房。每次收取房价5%的服务佣金,以目前北京房屋均价来算,每次结婚可挣钱10万到15万不等。按照一年结离婚四到六次,两人一年各自挣钱40万到90万不等。两年之后,两人以各自名义,再次贷款买房,买房后复婚。这样,两人可顺利拥有至少三套房产,少量银行负债,将房屋出租后偿还贷款按揭,坐等紧缩周期结束、房价再涨时卖房,一跃从穷人进入小康。
律师称“的确能钻空子”
对此,北京住建委相关人士称,审核系统与公安、民政等部门联网,能核查出真实的婚姻信息,办假“离婚证”并不能蒙混过关。
“但真办‘假离婚’的确能钻空子。”知名房地产律师胡文友称,新政无法限制京籍离婚人员购买。即使诉诸法律,因为“离婚”这个事实披着合法的外衣,也很难分辨是“假离婚”。按照现行法规,婚姻自由且财产分割也可协议进行。所以理论上的确存在“一年结离婚四到六次”的可能。
胡文友认为,限制越严,荒唐的事就越多。但“假离婚”不排除引发其他财产、经济纠纷。比如假婚姻后收不到佣金,就会引发经济纠纷,也很可能最后闹得个“假戏真作”。
因此胡文友认为,假离婚骗房产在制度上和操作上确实很难限制和甄别,就更需要思考“政策制度设计本身是否科学合理”。
■ 异曲同工
@有人想买房,但是没缴够5年税。我有北京户口,没钱买房。是不是可以我代购一套,然后“赠与”他呢?哈哈,这是个好生意呢……
———网友adoke船长
@北京老同学来电,兴奋地说因为限购房政策,他的北京户口值钱了!买不了的外地人,先跟他假结婚,然后贷款买房,再离婚,他收房款1%作为安置费。丫兴奋得直打响鼻,说顺利的话今年可以结6次婚,娶6个媳妇。200万的房,收六次,可赚12万,还预期中长期艳遇。末了他感慨:做北京人,太幸福了!
———新浪微博一网友
谁都知道学术腐败是一个制度问题,学术体制的罪恶首先在于它对整个学术界的腐化作用,造成了中国学者的平庸甚至人格堕落。
制度固然是造成中国学术平庸乃至腐败的首恶,却顶替不了学者自己的责任。学术腐败首先是学术平庸的产物,造假、抄袭显然是不值得哪个大家或哪怕只是有点自尊的人去做的,而学术平庸则归根结底是学者自身的平庸。许多所谓的学者甚至“著名”学者只是把学术当做一种生存手段,对学术本身则缺乏兴趣和抱负,真正像韦伯所说的把学术作为一门“职业”的人不多。其实大多数学术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火箭科学,只要踏踏实实投入足够的努力就能有实实在在的产出。
当然,学问做不好的一个主要借口是学术在中国不足以支撑起一份职业。三十年前也许可以抱怨物质基础太差,学者收入太低,毕业后要忙着挣钱买房、养家糊口、带孩子,谋得一官半职之后又泡在“文山会海”当中,只能不务学术正业。然而,这种借口今天已不能成立,因为中国社会已经为正常的学术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许多大学的办公条件都得到巨大改善,研究经费也在突飞猛进地增长;更何况理工科需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但绝大多数社会科学研究是不需要多少经费的,我也没听说有哪一项惊天动地的发现是靠“国家重大攻关项目”资助做出来的。也许有人会说,你已经当了教授,别站着说话不腰疼,看看现在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做“房奴”甚至“蚁族”的有多少?在大城市买房确实是一个相当大的压力,但是本身不足以压垮中国青年学者的脊梁;工作之后贷款若干年,应该解决了吧?要知道,国外年轻大学教师也没有一毕业就能买房的,也是要做好几年“房奴”的。基本生活安定了,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的职业做好呢?所以,今天的中国学者之所以平庸,不是人穷,而是志短。
既然中国学术平庸是学者自己造成的,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学者自己还是要承担一点责任,不能把什么都推给别人制定的“制度”。
11年冤狱 5月12日,赵作海在妹夫家休息,谈及出狱后一直没有见到4个孩子,他老泪纵横。因被害人的突然“复活”,让蒙冤11年的“杀人犯”赵作海冤情得雪。出狱后,赵作海获得50万元国家赔偿金,15万元生活困难补助费。本报记者 李强 摄
守夜防拆 4月14日,延庆县延庆镇,房主躺在床上讲述如何守夜防强拆。此前一天,她家遭遇强拆,房顶被戳破。本报记者 王申 摄
排队买房 12月18日清晨,售楼处帐篷里聚集了200余名等候一夜的购房者。当天,房山一楼盘开盘,售价每平米1.6万元左右。 本报记者 周晓东 摄
看护水源 3月20日,云南曲靖市陆良县,干涸的芳华河河床上搭起简易床,69岁的汪大爷与孙子一同守着身后刚挖出的少量水源。2010年春,中国西南遭遇大旱。本报记者 李强 摄
尘肺维权 7月22日,门头沟石龙医院,37名患尘肺病的矿工在当地政府组织下体检。房山区史家营乡200余矿工因煤矿关停,难以获得工作证明,维权陷入困境。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教师宿舍 9月2日,李娜老师对着宿舍中的大镜子打扮。她所任教的智泉学校是天通苑社区附近的一所打工子弟学校,月工资一千多元。本报记者 郭铁流 摄
水中拯救 6月23日,江西抚州,一位村民在洪水中拖运一头幸存的猪。江西抚河唱凯大堤决口,导致10多万人受灾,抚州成为2010年夏全国最严重的洪涝灾区。本报记者 浦峰 摄
酸,与辛酸,与艰难,与坚持,与境遇,与命运等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