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中新社东京8月28日电 (记者 孙冉)8月28日,日本外务大臣玄叶光一郎在记者会上宣布,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写了一份亲笔信,将拜托28日访华的日本外务副大臣山口壮转交。

据悉,亲笔信的主要内容为日方希望从大局角度出发,期待中日关系可以稳定发展。围绕最近中日之间一系列事件,希望能与中国领导人建立冷静理性的对话渠道。并以今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为契机,呼吁深化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

日朝政府间磋商将于29日起在北京举行,为此日本外务省副大臣山口壮于28日起对北京进行为期数天的访问。本次访问,日方计划同中方高官举行会谈,并就中日关系及朝鲜问题等交换意见。

有分析称,野田此举凸显日方为避免两国关系继续恶化而冷静应对的姿态。从而解决目前日韩﹑中日均因领土问题而对峙的形势。此外,野田还希望在29日北京举行的日朝政府磋商中获得中方的协助。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5月3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以高村正彦为团长的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中新社发 杜洋 摄    5月3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以高村正彦为团长的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中新社发 杜洋 摄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吴倩):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3日在北京会见来访的日本客人时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为进一步促进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双方要切实管控危机,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尤其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要采取极为慎重的态度。

  在会见以高村正彦为团长的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一行时,习近平积极评价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长期以来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所作的努力。他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相互联系和利益融合空前紧密,双方在经贸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增强,在维护地区和平发展、促进地区合作及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保持良好沟通与协调。双方要遵循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不断增进政治和战略互信,推动中日关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向前发展。习近平表示,今年是“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双方应抓住和用好这一契机,通过在广泛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吸引更多民众尤其青少年参与,维护和增强中日友好的民意基础。

  高村表示,日中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关系取得巨大发展,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对两国都十分重要。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愿以40周年为契机,继续为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贡献力量。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日本9级强震引发海啸,再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危机,成为全世界媒体关注的重要新闻,同样也成为中国媒体和公众关注的重要新闻。在这其中,互联网首当其冲,直接扮演了中国社会舆论的重要反映者。

  从3月13日开始,以新浪微博为代表,日本9.0级地震一直占据着热门话题榜的榜首,其间在多个时段内虽有短时间变化,但是话题榜上的转载量和关注度仍然是最高的。

  中国网络媒体尤其是微博上的信息交流,成为观察中日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时刻。

  公共外交至关重要

  在谈及中日关系时,中日双方的学者都非常重视彼此民意的形成。这种民意的形成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从根本上说,中日关系中的障碍,非常明显地集中在三个领域。

  一是围绕历史问题发生的林林总总。日本少数政治人物和右翼团体一直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在侵华问题上中国公众长期对日本右翼舆论持警觉态度,日本政府对历史问题的模糊性也一直伤害着中国人民的情感。

  二是中日同为亚洲国家,在地缘战略领域必然存在一定的摩擦。尤其是近年以来,在钓鱼岛、春晓油气田等问题上,甚至在中国军力发展和经济强盛的过程中,中日两国有一定的利益摩擦,也产生了不少争论。

  三是作为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两国在包括人权、宗教等问题上存在分歧,甚至在西藏、新疆等问题上,日本舆论中对中国的负面看法还不少。

  这些问题的形成,直接影响到两国民众的情感层面。因此,在谈及中日关系时,中日双方的学者都非常重视彼此民意的形成。这种民意的形成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社会舆论中长期的历史积累,它有合理的一面,也有情绪化的一面。

  例如在2010年底,日本内阁做的年度性“与外交相关的舆论调查”中,受访者中20%回答“对中国有好感”,77.4%表示“没好感”———这一比例是1986年以来最高的。

  但是与此同时,中日之间的经贸、人员往来都在不断增加。这二者之间并没有发生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另一方面,民意的形成也与媒体长期报道有关。在中日关系上,两国媒体都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年来,两国媒体关注彼此之间的冲突和突发事件,多于长期交往,也形成了舆论上的压力。这些突发事件的报道,直接影响中日两国民众中的相互印象。

  在21世纪初的几年时间里,由于小泉纯一郎对华采取相对强硬的政策,并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在中国的舆论中日本形象有较大的下滑。而在2005年之后,由于“毒饺子”事件,中日油气田争端以及2010年的钓鱼岛撞船事件等,日本舆论对华态度也有明显下滑。

  公共外交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舆论外化,更代表着一国形象在对象国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日之间的公共外交尤为明显。它不一定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而向好,但是在中日关系出现负面影响时,一定会向着更坏的方向发展。

  突发自然危机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契机

  中国民众更理性地区分历史问题和现实危机,更理性地区分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民众。

  自然危机推动公共外交的改善,在国家关系上并非没有先例。

  在智利圣何塞铜矿的矿难发生后,由于智利矿井下有一名玻利维亚籍的矿工,玻利维亚的媒体和舆论对救援关注度比较高,报道也相对正面,使得这两个在政治关系上屡有摩擦的国家找到了改善关系的契机。

  此次强震、海啸和核泄漏事故爆发后,中国网络媒体尤其是微博,以及中国网民的网络讨论,形成了一种相对积极的公共外交氛围。

  从目前来看,这种氛围对中日两国民间舆论和彼此看法还是积极影响更多一些。

  这种公共外交领域的改善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当然是日本舆论和日本媒体对中国网络的关注。

  从短期来看,这种关注还没有来得及体现出来。因为在灾难报道中,本国媒体与舆论首先关注的是灾情发展情况和自身的安危。但是从中长期来说,外围舆论的看法和国外救援队的参与,还是会登上日本媒体,进入日本舆论,成为评估震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方面的报道一旦增加,会对中日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产生积极的作用。

  其实更重要的是我国网民认知的变化。公共外交的基础,是本国民众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观。一个国际意识强的民族,其公共外交的发达程度往往比较高。

  比如在日本强震刚刚发生的时候,在微博上有一些网友发出了“老天惩罚日本”的感慨,但是更多的微博发言在表达悲伤和同情。到了6天之后,我们依然可以从网络上看到一种复杂心理的表现,比如有微博网友说:“提到日本地震,当初我听到这个消息,心想让他们也尝点苦头。但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很快被另一种声音所淹没,顿觉刚才的想法太黑暗了,还是为他们祈福吧。”

  这种认知上的变化,在不少微博中都有体现。中国民众更理性地区分历史问题和现实危机,更理性地区分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民众。

  好的公共外交,往往就是不同国家之间找到相似性的过程。中日之间也不例外。

  一方面,这种舆论基础的变化,会影响到中日公共外交的“话题意识”,使得两国民间容易找到超越分歧的共同话题,寻找共同结论的能力就更强。

  另一方面,因为自然危机的背后,往往有超越地区利益的共同诉求。人们对于生命的守护,对安宁环境的期待,和对真诚互助的感谢,也是超越国界的。

  这些都是公共外交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基础。在突发事件中,中日两国民众在情感上容易取得共识,因此也更有提升的空间。

  中日公共外交仍需解决长期命题

  中日之间需要更多的历史契机进行深入的公众对话,更希望有超越危机之外的长期对话。

  短时间来说,危机对中日两国公共外交产生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在此次强震和次生灾害发生后,中国舆论和中国政府的救援协助都会改变一些日本民众对华的看法,这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日本的救助工作,在当地民众中引起了好感,不少民众对救援队员致谢鞠躬,甚至以简单的汉语表达,这都是直接的公共外交效果。

  然而值得进一步观察的是,这种公共外交的变化是否能形成持续效应。

  在公共外交的历史上,短期危机会快速提升,但是中长期关系仍然会发挥重要作用。

  在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之后,日本救援队向中国遇难者致哀的照片感动了许多中国人,也的确引发了国人的思考。但这之后去年的钓鱼岛撞船事件,重新加剧两国民众中对彼此的负面看法。

  公共外交看似好也突发事件,坏也突发事件,实际上仍然是两国关系的三大基础在起作用。因此,如何在中日中长期的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力,仍然是一个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中日关系有许多特殊性,这是一种建立在复杂历史背景下的现实国际关系,在国与国之间很难找到可效法之处。

  由于历史积怨较深,中日之间的积极舆论基础比较薄弱;而又因为现实问题存在,历史和现实积累出来的矛盾就更相对集中。这些恐怕不能通过一次危机的公共外交工作发生彻底扭转。

  唯一能够肯定的是,中日之间需要更多的历史契机进行深入的公众对话。更希望超越危机之外的长期对话,在公共外交中真正有所突破。

  ■ 微博

  零弦:在灾难面前,有的是身为人类的平等,没有民族的偏见。日本加油!也请一些人不要以偏概全。我们并没有忘记历史,而是懂得怜惜生命。 

  盖彦成律师:我同情日本,我认为应尽最大的努力向日本施以援手,既基于道义,也基于长期利益,不要丢掉与日本民众改善关系的机会,不要被仇恨迷住双眼而放弃相互了解的机会。 

  随枫月:日本大地震,很多网友很开心。我觉得很心痛,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学会包容和谅解。在大自然灾难中,人不可能去控制,仇恨可以化解。曾经我为汶川、玉树流过泪。现在我为日本人民祈福,希望他们尽快建立自己的家园,我们住在同一个地球村。  

  @财经时评:记住这位普通的日本人!地震发生后,是他,挽救了20名中国研修生。当佐藤充再次冲回宿舍楼试图找寻自己的妻女时,海啸来了,佐藤充再也没能跑出来,而他的妻女到现在也下落不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祝他的妻女平安!感谢您,尊敬的佐藤充先生。

  □周庆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已被停职等待起诉的中日撞船录像泄密者一色正春 已被停职等待起诉的中日撞船录像泄密者一色正春

  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 中日撞船事件发生后,由日方拍摄到的撞船录像被日本神户海上保安部保安官一色正春通过网络泄露。据日本媒体最新消息,因违反日本《国家公务员法》已被停职的一色正春2月14日却出现在演讲台上,他在演讲中公然宣称,中日撞船事件是中国“侵略”日本开始的“标志”。值得注意地是,日本右翼媒体《产经新闻》大篇幅报道了一色正春的演讲内容,就此借题发挥。

  据日本《产经新闻》2月14日的报道,已被停职并暂缓起诉的原日本海上保安管一色正春14日下午应邀出席在东京举行的日本外国特派员协会会议,并进行演讲,向在日外国人“简述中日撞船时间的部分细节”。以石原慎太郎为首的部分日本右翼人士也作为嘉宾应邀参加。

  报道称,一色正春在演讲时并未直言“中国”二字,而是用“那个国家”的说法代替。一色在演讲开始时,就中日撞船事件称,撞船事件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冲突问题,已经涉及到了“领土问题”。“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但属于日本的‘专属经济区’的海洋面积却很广阔,而‘守卫’广大的海洋的责任就落在了海上保安厅的肩上”。

  他在演讲中称,日本和周边部分国家有很多领土争议,包括日俄的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钓鱼岛也是日本与其他国家在领土争议上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中国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在海上对日本开始进行“侵略”。发生在2010年9月的中日撞船事件正是中国“侵略行为”开始的重要“标志”。

  一色正春在演讲中还称:“进入21世纪后,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应用武力来解决争端的重要性,但我并不认为武力能够代表一切”。他还表示:“如果坚持认为是本国领土,就应当据理力争,我和多数日本人一样,都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去解决问题,不希望看到部分周边国家通过不和平的手段去解决争端”。他还称,“即使日本与其他国家发生争端,有关国家也不能够‘一意孤行’,也应当听取日本的立场”。

  据报道,演讲进行的过程中,一色正春还回答了以石原慎太郎为首的部分右翼人士的提问。在回答石原慎太郎有关日本海上保安厅是否会协助国会议员“登陆”钓鱼岛的问题时,一色正春称,“凡有资格登上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的人,(海保厅)都会义不容辞的协助。就算海保厅不愿意协助议员‘登岛’,我们还有防卫省。”他同时还称,姑且不论钓鱼岛以及周边海域是不是“日本固有领土和领海”,正因为那片海域经常有万吨级船只触礁,日本政府才在那里修建了灯塔,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一色正春在演讲结束后,在场的部分右翼人士以及部分听众纷纷报以热烈掌声,甚至还有部分听众称他为“英雄”。他还回应称:“大家不能把我视为‘英雄’,我希望能够公正公开地对待有关争议问题,我只是作了我应当做的事情,想让大家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是日本政府却并不这么认为”。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认为,日本右翼势力正企图将一色正春打造成为一位所谓的‘爱国人士’,因此在大肆宣传他的“爱国热情”。实际上,一色正春只是被一些日本右翼势力所利用,并借此煽动民众的反华情绪。

  他表示,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一色正春不懂历史,他并不清楚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一基本史实;其次,从中日关系的角度分析,还可看出他并不清楚中日关系发展史,作为一个日本国家公务员,也看不到中日关系发展的方向。蒋丰说:“中日撞船事件仅仅是一个冲突,不应当升级,而一色正春泄密于网络的所谓中日撞船录像,其内容曾被剪辑过,因此并不能反映事实真相。”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5月30日,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韩国济州岛闭幕。中新社发周兆军 摄 5月30日,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韩国济州岛闭幕。中新社发周兆军 摄

  中新网2月4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3日开始与中韩两国政府就5月21、22日在东京举行日中韩首脑会谈一事展开协调。预计三方将围绕因炮击事件而趋于紧张的朝鲜半岛局势以及加强三国间经贸关系等问题交换意见。

  届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菅直人、韩国总统李明博将出席会谈。此外还计划举行中日、日韩等双边首脑会谈。菅直人有意借此机会使因钓鱼岛撞船事件而恶化的日中关系步入正轨,并促成自身访华一事。

  中日韩首脑会谈的日程定于5月下旬,可能是考虑到日本预算相关法案的审议及统一地方选举等政治日程届时告一段落。然而,“扭曲国会”下的审议很可能遭遇意外挫折,因此首脑会谈的日期仍存在变数。

  报道称,此次中日韩首脑会谈,朝鲜问题将成为焦点;重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也将成为议题之一。

  在经贸方面,预计将确认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共同研究事宜。

  此外,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谈将于3月19、20日在日本京都召开。中日韩三国首脑在2007年11月就三国每年轮流举办会谈达成一致,其后分别于2008年在日本福冈县太宰府市,2009年在中国北京,2010年在韩国济州岛举行了三国首脑会谈。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环球网记者李宗泽报道,据日本NHK环球广播网9月19日消息,日本新上任的“亲美”外务大臣前原诚司19日就中日渔船相撞事件表示,将按照日本国内的法律,对中国渔船船长进行严正地处理。


  前原说:“尖阁诸岛是日本固有的领土,不存在所谓的领土问题。这里是一个优良渔场,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渔船也前来这里,但领海内的渔业活动是受到禁止的。当时,中方渔船不听从劝告,撞到巡逻船上,我们以妨碍公务的嫌疑逮捕了该船船长,并将根据日本的法律对此进行严正处理。”


  此外,前原还说:“中国出现了纪念9•18事变的游行示威活动,中国政府也在努力制止这类活动。为了加强日中两国战略互惠的关系,今后,我们也希望与中国政府实实在在地进行对话。本次事件是一起偶发事故,希望中方能够冷静对待,我们也感觉到了中方在这方面作出的努力。”在谈到中方将有关器材搬运至东海油气田的海上设施一事,前原外务大臣对记者称:“自卫队每天都在进行着警戒活动,我们将继续对录像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虽然我们会做好各种情况的准备,但从构建良好的日中关系的角度出发,我认为保持冷静是十分重要的。”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