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凡客”龙一

图为《藤花香》

图为《借枪》

 

意见 谍战剧叫法不科学

从《潜伏》到《借枪》,中间还有麦家的《风语》,说起近来红透荧屏半边天的谍战戏,靠谍战戏走红的龙一却认为“谍战剧”的分类并不科学,“这是影视行业的分类方法,很不科学,只是约定俗成。”

龙一说,其实不论是“谍战剧”还是“谍战小说”都是自古有之,“(这)可以从《左传》、《战国策》或古希腊戏剧中找到源头。至于谍战剧走红,“是观众需求,观众喜欢各式各样的英雄,谍战英雄最容易出彩。作为一种戏剧类型,“间谍题材”已存在上百年,日后还会存在下去,只不过社会需求有起伏而已。”

红遍全国的《潜伏》其实在龙一笔下只有14000字。但它红了之后带给龙一的除了稿酬等收入,还有什么?龙一回答这个问题时显得很轻松,“《潜伏》之后给我带来的是畏惧和警醒。我只是个沾电视剧光的小说作家,这一点清醒的认识是要保持的。”

生活 天天都会下厨做饭

根据此前的报道,爱好广泛的龙一还曾在自己的房间里捣鼓过炸药。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但在龙一看来这是为了写好谍战小说细节必要的一环,顺带也是为了给自己解闷,调剂枯燥的日常生活。

龙一说,其实《潜伏》火了之后,自己的生活变化并不大:隔天去一趟菜市场买菜,天天下厨做饭,多半时间窝在家里,“家里老小每天要吃饭,我自己也喜欢吃,而且现在物产丰富,做东西也方便。”

自《借枪》热播以来,龙一的博客中大量博文都转载的媒体或网友对《借枪》的评论。他对此也有了特别的解释,“网友的评论是创作者最珍贵的财富。《潜伏》时我从网友的评论中学到许多东西,可惜的是,当时没有想到将这些文章保存下来。这次《借枪》播出后,我将那些高水平的评论文章都转贴在博客上,就是为了保存它们,以便日后详加研究。”

编剧 年龄太大了干不了

而当我们问及《借枪》将拍续集,并有消息称龙一会是续集的编剧时,龙一则以“有这事吗?”表示否认。龙一说:“编剧需要专门的技术和长期实践。我年龄太大,干不了。我不会参与改编和拍摄,我不懂,参与反而添乱。”

他说,电视剧《借枪》中有很大部分都是编剧林黎胜在创作。“小说里的荒诞性和诙谐感在电视剧里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和发挥,这是令我惊叹不已的地方。对于他所做的工作,我只有感激和敬佩。”

龙一对自己的定位则是,“我只是个喜欢讲故事的小说家,先把自己哄开心,然后希望能让读者开心而已。”

原本只有14000字的小说《潜伏》,被改编成电视剧后,足足火了两年;谍战小说《借枪》电视剧问世后,再掀谍战剧红火高潮……大伙可能记住了余则成和熊阔海,却很少有人提起他们的真正缔造者:小说家龙一。

继小说《借枪》出版后,这个留着小胡子、喜欢在家做菜、也喜欢窝在房间自制炸药的“60后”中年男子,近日推出作品集《藤花香》。昨日,龙一接受了重庆晨报专访。虽说笔下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后都火了,但他却坦言称自己从不敢改编剧本,“我只是一个沾了电视剧光的小说家。”

爱买菜 爱做饭 不编剧本不添乱

喜欢在生活中潜伏

爱买菜 爱做饭

60后爱窝在家中

写小说 讲故事

不编剧本不添乱

我是龙一

喜欢在生活中潜伏

龙一原名李鹏。河北盐山人。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6年进入天津市作协工作,但还是在半师半友的朋友肖克凡的屡次劝说下,直到1997年才开始小说创作。

《借枪》(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定价22.80元)

《藤花香》(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定价25.00元)

发表在栏目: 文化


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的彩色照片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3月12日消息,近日,有志愿者意外地发现了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的彩色照片,这些彩色照片将当时前所未有的震撼场景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被称为美国历史上主要城市所遭受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发生于1906年4月18日清晨5点12分左右,震级达里氏7.9,震中位于接近旧金山的圣安地列斯断层上。天气干燥导致大火连烧3天,全市5.3万座房屋中的2.8万座被摧毁,全市近40万居民中22.5万失家园,对旧金山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估计损失约4亿美元,相当于现今的95亿美元,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主要城市所遭受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这些照片是在Majestic酒店的窗口拍摄而成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组照片是2009年在史密森尼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发现的,作者是当时的著名摄影师伊维斯(Frederick Eugene Ives)。


地震对旧金山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伊维斯当时所在的位置是Majestic酒店,这座酒店是在地震四年前建造的,被认为是旧金山最古老的仍在运营的酒店。当时地震后的大火刚好在该酒店两个街区外中止,这座建筑得以在那场灾难中幸存。


大地震发生前繁华的市区

  伊维斯是当时最早尝试拍摄彩色照片的摄影师之一,史密森尼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方面认为这些作品也许是反映当时旧金山大地震的唯一真正的彩色照片资料。因为虽然此前也有彩色照片,但都是以手工上色为主。伊维斯的儿子后来将这些照片捐献给博物馆,它们才有机会得以重见天日。

  (蒙斯)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梦想实现计划”大奖得主李世芳的“梦想书”。

陈志勇最著名的华裔主题无字图画书《抵岸》。

陈志勇获得奥斯卡奖的作品《失物招领》原著。

【读书人物】

中国的插画界和童书界圈子,大抵都知道陈志勇这个名字,更知道他那本以华裔移民为主题的无字书《抵岸》。传了很久了,说那本书将要引进出版,却迟迟的,一直没有看到动静。倒是陈志勇本人最近弄出了一点动静来,不久前的奥斯卡颁奖礼上,由他的绘本《失物招领》改编而成的动画片获得最佳动画片奖,陈志勇上台领奖,不仅仅是作为原著作者,同时也是动画片的联合执导者之一。说起来,这不是陈志勇第一次和动画片结缘了,前两年红极一时的动画片《机器人瓦力》,其中的人物造型就有陈志勇的参与。

当然,陈志勇最吸引读者的,还是书。据说《抵岸》是陈志勇看到在澳洲的中国菜农种菜的经历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作品,也许正是因为他少年时代的经历,让他有这样一颗柔软敏感的心灵。1974年出生在澳洲的陈志勇,父亲是马来西亚的华侨,母亲是澳洲人,他成长于澳洲西部叫做帕斯市的北边郊区,他是全班个子最小的学生,虽然有个子不高的缺憾,但是却非常擅长画画。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为科学小说画插图,也为小印量杂志中的恐怖故事配插图。

说来有趣,虽然他的画风非常具有奇幻色彩,但是最后拐了一个弯,还是回到了童书创作上来。1995年从华盛顿大学艺术系以及英国文学系毕业后,他就专职创作童书了。代表作品有:《观像镜》、《兔子》、《失物招领》以及《抵岸》。

在谈到自己创作的时候,陈志勇说每一本书的创作都至少历时一年以上,有些还要用上四五年,这么用心的态度,可以称得上是“手工艺人”了。有时候他也会问自己为什么自己的插画主题经常是一些比较黑暗的元素——死亡、灾难、抑郁症等等,这样的选择,可以有某种戏剧化的冲突,更可以带来读者的沉思。他也思索过艺术和文学的意义,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成年人有一个机会重新认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图画书其实是让大人们发现平凡生活的意义。他也引用过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来评价图画书和成人的关系———“我们都是儿童,不论年龄。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始终要面临心的挑战,要去理解新的事物,有时候想象力比经验更加有用。”

最后说一句,奥斯卡会不会让陈志勇更红一点呢?至少,我们是不是真的有希望读到那本《抵岸》了?

发表在栏目: 文化

虽然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但在宁浩演员培训班上,这十位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找到了未来的方向。图为:岳小军(左一)、张颂文(左二)、詹瑞文(中)与学员们合影。

2011年1月29日,北京大屯路某废置餐厅内,香港演员詹瑞文站在屋子中间,身边围着十个打扮随意的年轻人,他们用一种谁也听不懂的自创“语系”,旁若无人地大喊大叫、绕着屋子奔跑蹦跳,不知情的人闯进来,会以为自己误入了疯人院。这是导演宁浩“演员培训班”年前的最后一课。十个年轻人,来自超过两万多名报名者,年纪最大的31岁,最小的22岁,他们都是宁浩亲手挑选的“学员”。

那天中午,宁浩请学员们吃饭,他喝了点小酒,靠在角落里的一把椅子上,舌头有些打结:“我办培训班,不为功利,就是不想这些好胚子长歪了。”说罢,宁浩站起身,走上前与每个学员握手叮咛:“不管当不当演员,有时间多学点东西!”

【缘起】“纳贤榜”曾被质疑炒作

“演员培训班”的点子,最早出于宁浩的“私心”。拍完《无人区》后,宁浩打算拍一部民国背景的喜剧,开机时间定在2011年3月。影片依旧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宁浩想找一些生活质感厚实的演员,但一直没着落。宁浩突发奇想:所谓明星阵容,既没必要又难伺候,不如自己开个班,从普通人中找苗子。

这个主意得到了影片出品方小马奔腾的首肯,于是宁浩迅速动手,把新片制作费用的一部分拨出来,组团队找场地。2010年9月29日,一份“小马奔腾——宁浩演员培训班招生简章”出炉,不限定职业、出身,面向社会招纳两种人,一是“男,30岁以内,男人味,经历过,还有劲”;另一种是“女,26岁以下,毕业一两年,有些经历,不失纯净”,并强调“表演不止停留在兴趣,而成为可以全情投入的事业。”

这份“纳贤榜”一出,首先吸引了媒体的兴趣,有人怀疑宁浩炒作,还有人认为,如果大规模采用非职业演员,根本成不了一台戏。对此,宁浩没有过多解释,只是交待工作人员尽量低调。但无论如何,“宁浩选演员”的消息还是在圈内圈外迅速传开。

【纳贤】

入围第一人:王文  宁浩当即拍板“愣头青”

“招生简章”贴出来第三天,工作人员收到一段特殊的报名视频:一个身形壮硕,绷着黑色小背心,头发蓬乱的男孩歪坐在镜头前,操着一口辽宁味儿的普遍话,自我介绍一字没提,冲上来便拖腔带调地做起了“报名攻略”,“就说这‘男人味’,我估计是表面看起来比较有阅历,再说这‘有劲’,我觉得……”男孩两条浓黑的眉毛上下翻飞,慢条斯理地说了两分多钟,趁人不注意,他猛然大喊一句:“我特别喜欢表演,真的!谢谢!”把工作人员吓了一跳。

这个视频送到宁浩手里,宁浩乐了,当即决定,第一个入围的就是他!于是,在工地上当监理的王文打头阵,进入了“宁浩演员训练班”。

今年26岁的王文体重200斤,配上他的浓眉大眼和搞笑口音,有种特别的喜感。这份喜感在生活中帮了他大忙,大学毕业后,王文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健身房卖会员卡,他常把客户逗得前仰后合,业绩出奇地好。24岁时他改行卖楼,很快就当上了市场营销副总监,最高一个月能赚4万多,“我感觉销售很容易,站在客户的立场说话,语言、表情上活泼一点,客户一开心,就消费了,这和演戏有点像”。

王文向往舞台。十年前,韩国组合HOT正流行,王文和同学组了个连唱带跳的“天团”,想去大连啤酒节表演,未果。不过,这没扼杀王文的表演欲。私下里,王文经常琢磨演戏,比如看到《变相怪杰》,他会想“如果是我演会怎么样?”两年前“凤姐”初出江湖,王文自编自唱了一首搞笑的《凤姐之歌》,网络点击量超过一千万次,还换来个“凤姐之父”的外号。受到鼓舞的王文带着此歌去参加“快乐男生”和《中国达人秀》,每次上台都能把全场观众逗得哄堂大笑,就在王文快要取得《中国达人秀》总决赛资格时,“凤姐”被封杀,王文只好回老家,继续当工程监理。

接到演员培训班的通知时,王文不太敢相信:“网上报名这么难,不会是骗子吧?”再等了两天,他发现自己的报名视频被挂在了“宁浩选演员”的微博上,下面还有很多网友留言,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王文提前辞职,迫不及待地想来北京培训,“十年才等来演戏的机会,我这回要背水一战。”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改造过的浦江饭店,当年能够透过光线的穹顶被重造了,整个内部空间的风格也重塑了。

多伦路250号的孔祥熙旧居,这所住宅的风格也是格拉纳达爱尔汗布拉宫的风格。

南京西路702号曾经是人力车行以及紧挨着的原犹太人俱乐部——现被用作饭店。

1955年,毛主席到上海视察,游览在黄浦江上,毛泽东突然向陪同人员提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下海吗?”在场的上海人,无言以对,谁也回答不出来。毛泽东说:“应该有。”

毛主席的话,如同在黄浦江中投下一块大石头,于是上海市开始寻找这个不为人知的下海。

找来找去,还真的找到了。在虹口区发现一座叫下海庙的小庙,位于昆明路73号。

据史料记载,下海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从前,这一带多是渔村。渔民出海打鱼,需要祈求神的保佑,便建了这座小庙,奉祀护海女神妈祖。下海庙俗称夏海庙、义王庙,位于虹口区昆明路73号,始建时仅有房屋9间。嘉庆年间荒塌,又重修。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又购地8亩多,逐步扩建。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又增建后殿等10余间。抗日战争初期,下海庙被日军炮火焚毁。1941年起,重新修建。

为了寻找下海人们才注意到它的存在,这时候的它,小得不能再小,而且破烂不堪。

庙小故事多。上海人通过这座小庙破解了上海、下海的由来。

黄浦江的“浦”,在吴方言区原意是小河,多指人工河。宋代为解决吴淞江泄水能力,在吴淞江两岸,大约每隔五里开通一条进入吴淞江的水道,这种支流水道称为浦。吴淞江两岸共有18个浦。

当时,吴淞江现在虹口区海门路一段,南岸有一个浦,称作上海浦。与上海浦相对着,北岸有个浦,叫下海浦。

江南河流命名有个习惯,接近源头的支流称为里或上,靠近下游的称为外或下。上海浦和下海浦,因为位置得名。

上海之名起源于上海浦,但是最后成名是因为酒。

上海本是河流名。后来在这一带设置了专门管理酒税的机关——酒务。因地近上海浦,就称为上海务。上海务滨江临海,人流众多,交易繁忙,税收大增。因为酒,上海务的名气也像酒一样逐渐有了度数。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一下子繁荣起来,竟然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都会之一。

从一条小河,变成收税的办公场所,再变成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这是上海的经历。

而它的比肩兄弟下海,走的却是另一条道路。

明初,因吴淞江河道已经严重淤塞,另外开挖了一条新河,这条河大致是现在的苏州河下游。于是,下海浦被抛弃了。清末,黄浦江西岸被辟为租界,兴建船坞、码头、堆栈、工厂,下海浦渐渐淤塞。1922年,下海浦被完全填埋了。原来的下海浦变成街路,就是现在的海门路。下海没有了。只有一个残破小庙——下海庙,记着它的往事。

可喜的是,1990年,经上海市和虹口区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由上海市佛教协会筹建修复下海庙。1992年1月30日正式开放,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

有意思的是,庙中有一块纪念碑,落款处刻的是“上海下海庙”。上海、下海肩并肩,又坐在一起了。

文章摘自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作者:张港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科学网(kexue.com)讯 3月11日消息,导盲犬对于盲人提供的相当大的帮助,是值得人们钦佩的动物朋友。近日,英国一只8岁大的导盲犬由于罹患白内障,医生不得不摘除了它的两个眼球,这让它的主人感到十分悲伤。不过,新的导盲犬不仅充当主人的眼睛,还会照顾失明的“前任”的导盲犬。

沃斯普先生和两只导盲犬
沃斯普先生和两只导盲犬

两只导盲犬在社区中的“人气“非常之高
澳宝和爱德华相处得非常好

  据国外媒体报道,两只导盲犬的主人格雷汉姆(Graham Waspe),家住英格兰东部萨福克郡。他在年轻的时候曾遭遇过两起事故,造成了他近有一只眼睛有轻微视力。2004年,导盲犬爱德华(Edward)来到他家,在此后的6年时光里,爱德华成为了沃斯普先生的眼睛,陪伴他在社区中行走。沃斯普的妻子桑德拉(Sandra)介绍,当得知医生要摘除爱德华眼球的时候,他们夫妻俩哭了一个晚上,

  不过,一只2岁大的母导盲犬澳宝(Opal)于去年11月来到了沃斯普家。自此,澳宝担负起了照顾沃斯普先生和爱德华的双重责任。现代,沃斯普经常会牵着两条导盲犬到社区或者学校去做演讲,为导盲犬基金会筹集资金。

  失明导盲犬爱德华很受社区居民喜欢。桑德拉说:“澳宝和爱德华相处得非常好,虽然爱德华失明了,但是它仍和以前一样,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科学网-kexue.com 浪涛)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红古区罢运的出租车(杨祥智 摄) 红古区罢运的出租车(杨祥智 摄)

红古区运政稽查大队查获的黑车,黑车司机在阻挡运政把黑车拖走(杨祥智 摄) 红古区运政稽查大队查获的黑车,黑车司机在阻挡运政把黑车拖走(杨祥智 摄)

红古区罢运的出租车整齐有序地停靠在区政府门前小广场(杨祥智摄) 红古区罢运的出租车整齐有序地停靠在区政府门前小广场(杨祥智摄)

  人民网兰州3月11日电 (记者 赵野)10日上午,因黑车“抢客”,出租车司机生存压力加大,兰州市红古区百余辆出租车罢运。据记者了解,2009年11月,红古区出租车曾因黑车“抢客”有过一次自发性罢运。

  记者10日下午赶到红古区时看到,百余辆出租车整齐有序地停靠在红古区政府门前的小广场上。在出租车司机给记者提供的一份《全体出租车提议书》上,记者看到其中第一条即是“随着海石湾(红古区政府所在地)的黑车日益增多,影响我们正常营运市场,抓车力度不够。”

  出租车司机张安告诉记者,因为红古区黑车较多,加之最近油价上涨,出租车司机挣不到钱,运管部门对黑车打击力度又不够,我们多次找运管部门协商无果后,集体罢运表示抗议。据张安介绍,罢运的出租车司机已选出代表与红古区道路运输管理所协商,目前正在协商中。

  “我们的起步价是3元含两公里,然后每公里是1.4元,海石湾就那么大,出租车才200多辆,黑车却有400多辆,我们能挣到钱么?”出租车司机王平愤愤不平地对记者说。

  记者随后在路边打车准备去红古区道路运输管理所,一辆无出租车标志的红色夏利在记者跟前停下。按正常距离,从红古区政府到红古区道路运输管理所只需3元,夏利车主收了记者5元。

  在运输管理所记者未见到相关负责人, 16:50分,记者在红古区政府见到向区领导汇报罢运事件的红古区道路运输管理所所长满维中。就出租车罢运事件,满维中说:“出租车司机反映的黑车过多,我们已加大力度整治,还专门成立了稽查组,但因为黑车多活动在早晨8点之前和下午18时之后,和我们的工作时间错过了。”

  当记者提及出租车司机反映的黑车数量时,“没有那么多车,我们的20个稽查队员每天8:30-17:30之间都会在海石湾巡查,一旦发现黑车载客,罚款3000—5000元。”满维中一口否决道:“出租车司机主要是因为起步价过低才罢运的,但这个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我们也找兰州市物价局协调过,因为相关政策原因未能提价,所以出租车司机多有不满情绪。”

  17:30分,罢运出租车司机陆续从区政府门前小广场散去。满维中看着散去的出租车说,出租车司机提出的要求我们将尽量协调解决,区领导也要求我们就此事拿出解决方案,最快下周将出台相关措施解决此事。

(编辑:SN020)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摄影师休·弗拉德在15年时间里,多次深入到北极和南极地区,用相机记录下这些极寒之地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和美丽震撼的极地景观。弗拉德的摄影作品集《极寒之地》将于3月17日到4月9日在伦敦展出。

  1. 海象

海象
海象

  海象,加拿大北极地区福克斯湾。弗拉德介绍说,“我当时就在数英尺外的一艘小船上观望着,它静静地在一处冰川上休息。”

  2. 蹒跚学步的小企鹅

蹒跚学步的小企鹅
蹒跚学步的小企鹅

  “在罗斯海华盛顿角,我看到这群小企鹅正在冰面上蹒跚学步。我一直在等待,直到看到第一只勇敢的小企鹅跳了下去。”

  3. 企鹅

企鹅
企鹅

  一个完美的天然相框,一个绝佳的拍摄机会。在这个天然相框里,一只企鹅正走向大海。

  4. 阿德里企鹅

阿德里企鹅
阿德里企鹅

  罗斯海阿德里角的阿德里企鹅是南极最南方的企鹅。

  5. 北极因纽特老人

北极因纽特老人
北极因纽特老人

  在加拿大巴芬岛上,因纽特老人奎比克-阿塔古特塞克穿着传统的驯鹿皮和海豹皮衣服。

  6. 鲸

鲸

  弗拉德继续介绍说,“水面很平静。一条鲸经过时,距离我的镜头仅仅数英尺远,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与众不同的它。”

  7. 北极

北极
北极

  “地理学上的北极的准确位置位于北纬90度的冰北洋中心。这里通常被海冰覆盖。然而,近年来气温越来越高,北极已能够看到海水。许多气候学家认为,该地区的海冰很快就会消失。”

  8. 小企鹅与父母

小企鹅与父母
小企鹅与父母

  “为了捕捉这个镜头,我等待了很长时间。这只小企鹅总是跟着父母亲中的一方,而另一方则负责外出捕食回来喂养它。每隔一段时间,父母双方来回互换。”

  9. 绒鸭捕食

绒鸭捕食
绒鸭捕食

  本图拍摄于加拿大哈德逊湾贝尔彻群岛。“我在拍摄这张照片时,经受了最冷的环境,当时气温低达零下30度。绒鸭们潜入到冰窟中捕捉海胆或蚌类为食,这些是北极冬季中它们唯一的食物来源。在强大洋流的作用下,这些冰窟会一直开放着。”(彬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德比郡一家拍卖行的专家最近发现了16本拇指大小、印刷精美的袖珍图书,内容为伦敦、巴黎的名胜图片、诗歌、祈祷文等,还包括一本《圣经》和一本1842年的《伦敦年鉴》。
这些书中最小的长约3厘米,宽约2.5厘米,最大的长宽在9厘米左右。报道称,它们刚好给《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居民使用。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书包含的单词数和全尺寸的版本一样多。
据悉,这些书籍将于下周进行拍卖,专家预计总价在2000英镑以上。
袖珍图书通常指长、宽、厚度都不超过31/8英寸(约8厘米)的书籍。它们最早出现于1457年,内容多和宗教有关,后来成为展示印刷技术的纪念品而盛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英男子用LED钥匙环画出光速汽车(图)
 

  中新网3月10电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两名英国男子使用LED钥匙圈和一架调整到延时曝光模式的相机,拍摄出了这些令人惊异的照片:照片上的“汽车”仿佛是以光速行驶一般,穿过街道和乡村。
 

  据了解,今年31岁的马克•卡梅隆(Marc Cameron)经营着一家媒体公司,他的好友,今年28岁的马克•布朗(Mark Brown)是一名专业摄影师。
 

  他们两人先是在傍晚选好拍摄地点,然后一边用随身携带的LED钥匙圈在空气中“画”出汽车的图案,一边由布朗用延迟曝光照相机进行拍摄。
 

  据布朗介绍,延迟相机的曝光时间,可以让这些“光涂鸦”在照片上留下痕迹,尽管拍摄原理并不复杂,但每拍摄一张这样的照片,卡梅隆和布朗都需要花上将近4个小时对细节做出计划。
 

  “每一个看到这些照片的人,都惊讶不已,认为这些照片简直是艺术品”,布朗说,“他们问我们用了什么高科技制作这样的照片,我们说这可是商业机密呀。”
 

  而卡梅隆则表示,两人一开始这样做只是为了好玩,后来发现这完全可以当成一项商业计划来做。
 

  目前两人正在制作汽车系列的第四组照片。“在摄影中用光来作画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而汽车本身就是一件件艺术品,”卡梅隆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二者合二为一。”
 

英男子用LED钥匙环画出光速汽车(图)
 

  每张照片都需要很仔细地对细节进行设计

英男子用LED钥匙环画出光速汽车(图)
 

  卡梅隆和布朗每拍一张这样的照片都要花去近4个小时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77 页,共 1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