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令人惊讶的“光绘画”为英国根西岛的夜晚增添了美丽
据英国媒体17日报道,在是英国的海外属地根西岛上,艺术家用手电筒、荧光棒等发光体和一架调到延时曝光模式的相机,制造出了大量美丽的“光绘画”,令人大开眼界。
据报道,31岁的专业“光绘画”画师大卫(David Gilliver)在过去的20个月中,有超过200个夜晚都专心投入“光绘画”,已经为此花了5000英镑。他拥有一整套“光绘画”工具和带三脚架的相机,只待夜晚来临,就可以“大展拳脚”,创作美丽的照片点缀夜晚,甚至使平凡的场地变得多姿多彩。
关于绘画内容,大卫偏爱在现实物体物体周围绕上漩涡式、有流动美感的光曲线以及看上去神秘的圈圈。这些将通过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电筒、荧光棒、LED灯等道具,和一台经过调设的相机来完成,不需要真正的颜料和画板。
看台上也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光曲线”
艺术家大卫喜好具有波动感的曲线
在艺术家的巧手下,矗立在海岸边的木柱也被白色的光圈环绕
它看起来很像马里奥游戏中的幽灵,却是世界罕见的深海章鱼,游弋海洋深处
深海区是它们的自然栖息地
由于它们的耳朵很奇特也就给它们赢得了一个称号“小飞象“章鱼(dumbo octopuses)
小飞象章鱼(dumbo octopuses)没有色素沉着,因为在没有光的环境下肤色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它们通过摆动触足,喷射水和晃动着它们犹如耳朵一般的鳍活动
海洋深处条件很恶劣,它们则是适者生存的一批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13日消息,它看起来很像超级玛丽游戏中的幽灵,而这些阴森的图像显示的其实是一种罕见的深海章鱼,由于长着很奇特的耳朵,它们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小飞象章鱼(dumbo octopuses)的称号。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俄勒冈州海岸,借助携带着遥控相机的机器人潜艇在水下6600英尺(约合2011米)的地方,拍下了这些深海精灵令人称奇的画面。这些照片在2005年拍摄而得,但视频直至最近才被公布。
它们通过摆动触足,喷射水和晃动着它们犹如耳朵一般的鳍活动。和同样生活在海底的其它居民一样,小飞象章鱼没有色素沉着,因为在没有光的环境下肤色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在通常章鱼身上长有吸盘的地方,小飞象章鱼长的却是一种耀眼的发光器官。它们巧妙地利用这种发光器官来引诱捕食目标或吓退入侵者。一旦发现猎物靠近,小飞象章鱼就会立即抓住它,并通过身体所产生的一种粘液网困住对方。
(科学网-kexue.com 玛格)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火蚁展现出惊人的“舞蹈天分”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13日消息,奇妙的动物世界总能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惊喜和遐想,在这张令人惊叹的照片中,一只火蚁如同正在跳街舞一般展现出了惊人的“舞蹈天分”。
据国外媒体报道,摄影师罗伯特(Robertus Agung Sudiatmoko)在印度尼西亚一个小村庄附近,拍摄到了这只身怀绝技的火蚁。此外他拍还到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作品,但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这只跳舞蚂蚁,这个小家伙用一条腿把整个身体支撑悬空起来,并且出人意料的保持了30秒。
光线从天空中照下,笼罩在了小蚂蚁身上
在罗伯特另外的作品中,一只蚂蚁站在小土堆盯上,双臂交叉仰望天空犹如在祷告一般。如同《圣经》中那著名的摩西接受上帝指引场景一般,光线从天空中照下,笼罩在了小蚂蚁身上。而另一张照片则显示了动物的惊人力量,一只小蚂蚁托起了一片超过它身长10倍大的叶子。
小蚂蚁托起了一片超过它身长10倍大的叶子
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照片是罗伯特第一次尝试拍摄特写摄影的成果。他表示在这之前不久自己才尝试开始进行微距拍摄,当时还在想可能会捕捉到这些蚂蚁的最佳镜头。然后突然一下这只蚂蚁就单腿直立起来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姿势,罗伯特立刻将其拍摄了下来。
火蚁(fire ant)是一种具强烈攻击性的蚂蚁,被其叮咬后,会产生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因此得名火蚁。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日前发表公报说,素有“太空千里眼”之称的欧洲航天局“赫歇尔”红外望远镜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探测到由河外星系吹出的星际飓风。
分子气体流横扫椭圆星系
河外星系是位于银河系之外、由几十亿甚至几千亿颗恒星和星云、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从中吹出的星际飓风,实际上是一种超高速运动的分子流。“赫歇尔”探测到的星际飓风最高风速超过每秒1000公里,比地球上的飓风快上万倍。
“赫歇尔”项目科学家约兰皮尔布莱特说,这个发现对于了解恒星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分子气体是构成恒星的必要原料,但强劲的星际飓风会把分子气体吹得七零八落,这可以阻止新恒星形成。
“赫歇尔”红外望远镜于2009年5月发射升空,是目前体积最大的远红外望远镜之一,主要用于研究星体和星系的形成过程。
清朝康熙五彩诰命圣旨
近日,清朝康熙五彩圣旨惊现赤峰市宁城县。经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员、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专家杨丹霞女士对圣旨的鉴定:“圣旨是真品”。此圣旨是诰命圣旨,是表彰杨弘德之祖父杨名焕的功绩,赐予诰命,封杨弘德之祖母王氏为诰命夫人的表奖圣旨。
圣旨是长卷卷轴,总长350厘米,卷宽31厘米,上有满汉两种文字。其中左边满文字部分,满文行款自左至右,右边汉文字部分,汉文行款自右至左。满汉文后边各自都印着“制诰之宝”满汉文对照的四字大方印。时间是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整卷圣旨由红、橙黄、蓝、紫、白五种颜色组成,所用材料为五彩绫缎。底为祥云图案,圣旨两端有翻飞的银色双龙,两龙中间为“奉天诰命”四个篆字,字体端庄秀丽,圆润飘逸,漂亮整齐。
圣旨的传承人杨昌系宁城县三座店小梁子人。杨家这道圣旨是五彩圣旨,极为珍贵。圣旨的绢布上印满祥云图案,就像今天的防伪水印一样,上下翻飞的两条银龙作为防伪标志。目前,该圣旨由宁城县档案馆代为保管。
腾讯科技讯(悠悠/编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1998年科幻电影《世界末日》中,一项紧急而特殊的太空任务要求派遣宇航员登陆在一颗小行星,阻止该小行星碰撞地球。目前,这一科幻情节正在逐步变成现实!派遣宇航员抵达外太空岩石小行星看似非常复杂,基于这个因素,美国宇航局一支研究小组在水下进行实验提前模拟登陆小行星。
宇航员目前深入海底计划在巨大岩石上模拟登陆小行星实验
5月10日,科学家和工程师抵达靠近佛罗里达州Key Largo附近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水瓶座水下实验室,完成登陆小行星计划的模拟测试。
未来宇航员很可能在重力微弱的小行星上使用网状绳索或者锚链进行攀爬
美国宇航局极端环境任务(NEEMO)研究人员将调查研究登陆小行星的三个阶段——如何锚定小行星表面,如果在小行星表面上移动行走,以及如何更好地采集小行星样本。
美国宇航局计划未来勘测小行星,实现宇航员登陆小行星,让他们背载喷气包在小行星表面移动行走
NEEMO项目主管比尔-托德(Bill Todd)说:“甚至专家也不知道小行星的表面将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也不知道未来将登陆的小行星究竟是什么样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最周全的方式来解决。”
不同于月球或者火星,小行星几乎没有重力,若有重力作用的话,必须使宇航员或者勘测仪器保持在小行星表面,因此锚定装置是必不可少的。
NEEMO将评估不同的锚定方法,以及如何连接多功能锚链形成通道。海底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工程师将研究是否有效地以直线型连接锚链,或者将锚链设置成类似货车车轮的辐条结构。
美国宇航局研究小组将花费5个月分析这一项目,之后将于10月份进行严格测试。在这些初步测试中,科学家将在海底工作,并且不呆在水瓶座水下实验室,在必要情况下,工作人员将浮出水面,并重组这些装置。
雨后双彩虹
昨天傍晚,闪电击中了“小蛮腰”。信息时报记者萧嘉宁摄
5月7日的惊雷仍在人们耳边响起,昨天广州又下了一场雷雨。与上次相比,这场雷雨覆盖的范围更大,整个市区基本都被雷暴“横扫”,广州范围内录得的云对地闪电数量达到了上次的十倍以上。
又是在黄昏时分,几声惊雷在羊城上空炸响,随后一场大雨铺天盖地而来。这场雷阵雨降雨量并不平均,到记者发稿时,天河区有气象站录得了38.2毫米的一小时雨量,而番禺区一些自动站录得的一小时雨量只有3.2毫米。不过与上周末相比,这次的范围更广,市区普遍出现了强雷雨,并伴有7~8级雷雨大风。据不完全统计,市区录得了超过5000次的云对地闪电。气象专家表示,雷雨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减弱,低压槽逼近,加上气温高,气压降低,湿度有所加大,天气趋于不稳定状态。 (记者叶卡斯)
记者巡城华师门口积水过膝
本报讯 (记者刘幸)在电闪雷鸣之际,记者出动巡城,发现市中心的多处水浸黑点经受住了考验,但天河华师大门口这个水浸“黑点”积水一度淹至膝盖,直至晚上8时多,现场抢险人员才“鸣金收兵”。
晚上8时15分左右,记者赶到中山大道BRT华师站附近,看见中山大道社会车辆车道中,最靠里面的一条车道仍有积水,至少有4台抽水泵在待命。记者试了一下,积水可以淹没脚踝,不到10厘米。现场抢险的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说,水最深时没过膝盖。高峰期一度有10多台抽水机,将华师大门口的积水抽到中山三院对开的人行天桥下,管道长度就有两三百米,直到排入市政主干管中。西往东方向的车辆只能利用BRT车道行驶通过,但交通秩序还比较好。昨晚8时左右,广园路、内环路、科韵路一带依然相当塞车。
而此前,傍晚6时多记者来到一直是水浸“黑点”的华贵路一带,暂时没有看见水浸的情况。
记者还来到中山一路杨箕地铁站对面、中山一立交、暨南大学、岗顶等素来是水浸“黑点”的地段,都没有发现严重积水。
未来天气今起将连下6天雨
本报讯 (记者叶卡斯、 刘幸 通讯员风云、卢绍琨、吕钰莹)据市气象部门介绍,受锋面低槽和高空切变线的共同影响,11日夜间至15日广州将出现持续性强降水,此次降水过程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并伴有雷电、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未来三天,广州仍有较为明显的降雨,在降雨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今天到明天,受锋面低槽和高空切变线的共同作用,粤北、珠江三角洲、粤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粤东雷阵雨转大雨局部暴雨。此次降水过程将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后天西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南部有大雨局部暴雨,其余地区阴天有中雨局部大雨。本周六和周日是未来一段时间中雨势较弱的两天,但局部仍然有较为明显的降雨,下周一到周二还将有新的明显降雨,因此从今天开始的连续降雨将有可能持续6天左右。广州今明两天都分别可能有暴雨,后天有中到大雨。
专家提醒,需重点防御局部强降雨及其衍生的城乡积涝、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防止工棚、临时构筑物、户外广告牌、树木等倒塌。
未来几天注意防雷
1.妥善保管易受雷击的贵重电器设备,断电后放到安全的地方;
2.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出现雷电时应关闭手机;
3.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4.不宜使用花洒冲凉;
5.不宜靠近建筑物的外墙以及电气设备;
6.不要躲在高大茂盛的树木底下避雨;不宜在旷野打伞。
(叶卡斯)
“火箭人”伊夫-罗希飞跃美国大峡谷
罗希在喷气助力下飙飞到了比峡谷最高处还高约70米的高空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上周六,被称为“火箭人”的瑞士探险家伊夫·罗希(Yves Rossy)身穿“喷气服”,历时8分钟穿越美国大峡谷,完成了他的又一项挑战。
作为他的首趟美国冒险,该活动原定上周五完成,而罗希及其团队也为之做了长达两年的准备工作。然而,在原定飞行的最后时刻,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批准了仅30分钟的飞跃时间,这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热身活动,罗希不得不在飞行前的最后一秒叫停。
“当时,我没有做好准备。仓促飞跃,不仅不安全,也是对我的助理小组的不尊重。我们不打无准备之战。”上周,罗希在接受《赫芬顿邮报》采访时表示。
尽管遇到挫折,罗希并没有放弃这一飞跃计划。次日,罗希在背上绑上了喷气翅膀,直升飞机将他带往2000多米的高空以后,他纵身跳出机舱,并瞬间腾飞到了比峡谷最高处还高约70米的高空,用8分钟完成了长达8千米的有效航程。
罗希“穿”在背上的这套定制喷气服重达54公斤,并配有一副79"翼展。该喷气服有四个引擎,时速201168米。
伊夫·罗希曾任瑞士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此前,他曾于2002年飞跃日内瓦湖,之后在2008年,他再次借助“喷气服”,飞跃英吉利海峡。
在动物世界,很多母亲表现出残忍和可怕的一面,似乎无法与“伟大”二字联系在一起。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对动物世界的“最差”母亲进行了盘点,包括黑鹰、野兔、埋葬虫和大熊猫在内“不称职”的母亲纷纷榜上有名。
1.埋葬虫妈妈:吃掉亲生骨肉
埋葬虫妈妈:吃掉亲生骨肉(图片来源:Gary Meszaros/Visuals Unlimited)
埋葬虫妈妈绝对是动物世界“坏妈妈”的典范,在一场致命的“抢座位”游戏中,它们会残忍地吃掉自己的亲生骨肉。通常情况下,埋葬虫幼虫会爬进爸爸妈妈埋葬的死老鼠体内。母亲会用反刍的方式喂食孩子老鼠肉。加拿大温尼伯大学生物学家、《家族自然史》(A Natural History of Families)一书作者斯科特·福布斯表示:“幼虫来回摆动身体,乞求妈妈喂食。最先抢到‘座位’的幼虫得到食物,最后的不幸儿只能苦苦乞求,在没有食物可分之后,埋葬虫妈妈便残忍地吃掉自己的亲生骨肉。”
埋葬虫妈妈要在幼虫中间做出选择,幸运的可以得到食物,不幸的便被自己吃掉。通常情况下,埋葬虫繁育的幼虫数量超过老鼠肉所能满足的数量。这种吃掉亲骨肉的策略能够提高幼虫的整体存活率,是一种不得已的做法。
2.大熊猫妈妈:只生不养
大熊猫妈妈:只生不养(图片来源:Michael Nichols, National Geographic)
大熊猫也是动物世界的最差母亲之一,它们有时会孕育两个宝宝,但极少全部抚养。福布斯说:“大熊猫在媒体报道中的形象极佳,但它们也是不称职的妈妈。”它们的第二个孩子无依无靠,体型只有一块黄油那么大,通常被弃之荒野,任由其自生自灭。
“受宠”的长子一天天长大,耗费了母亲大部分精力,每天都要吃大量竹子。福布斯说,在彻底断奶前的八九个月,大熊猫妈妈可能无法同时喂饱两个孩子。“把精力放在长子身上而不是两个孩子兼顾可能是一种更合理的做法。这就像在投入大量资源前控制产品质量一样。”
3.仓鼠妈妈:吃掉亲骨肉
仓鼠妈妈:吃掉亲骨肉(图片来源:Heidi and Hans-Jurgen Koch, Minden Pictures)
尽管长得惹人喜爱,仓鼠妈妈也会残忍地吃掉亲生骨肉。福布斯认为仓鼠妈妈需要采取这种残忍的方式,将幼仔数量控制在自己抚养能力之内。他说:“它们不知道能找到多少食物。它们需要控制幼仔数量,淘汰掉存在发育缺陷的孩子,同时确保其他孩子能够在食物短缺情况下存活下来。”
4.黑鹰妈妈:眼见骨肉相残
黑鹰妈妈:眼见骨肉相残(图片来源:Chris Du Plessis/Gallo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黑鹰妈妈不会阻止孩子间的争斗,尽管这种斗争往往导致丧命的惨剧发生。福布斯指出,黑鹰巢穴内会爆发“暴力冲突”,父母只会袖手旁观,任由年长的孩子杀死弟弟妹妹。他说:“这与亲手杀死亲骨肉没什么分别,长子与母亲合作,导演了这一幕,母亲也很愿望看着这一切发生。”
这种骨肉相残看似残忍,但在很多鸟类身上均较为常见。幼仔间的争斗可能帮助食物资源实现合理分配,确保身体最健壮的孩子存活下来。黑鹰妈妈关注的并不是某一个孩子,而是整个家庭的繁衍生息。
5.Hooded Grebe妈妈:偏向老大
Hooded Grebe妈妈:偏向老大(图片来源:Erwin and Peter Collaerts)
由于抛弃亲骨肉的行为,Hooded Grebe妈妈也是动物世界的最差妈妈之一。Hooded Grebe妈妈使用腐烂的植物建造漂浮的巢穴,与“老公”一起孵化两枚蛋直到其中一个孩子出生。福布斯说:“一旦长子出生,Hooded Grebe妈妈父母便带着它离开巢穴,任由幼子自生自灭。它们只把精力放在长子身上。”Hooded Grebe妈妈这么做就是为了保险起见,即使长子出问题,至少也有一个孩子存活下来。福布斯说:“大型捕食性鸟类往往采用这种方式。”
6.长尾南蜥妈妈:自私的悲观主义者?
长尾南蜥妈妈:自私的悲观主义者?(图片来源:Arthur D. Chapman)
如果长尾南蜥妈妈产了一窝蛋并且周围有很多捕食者,它们会在孩子孵化前将蛋吃掉。福布斯表示,这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做法,它们要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确保能够进行下一次繁殖。他说:“长尾南蜥妈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捕食者的存在让它的孩子没有任何活下去的可能,它只能选择吃掉蛋,实现营养的再循环。”
7.野兔妈妈:抛弃骨肉
野兔妈妈:抛弃骨肉(图片来源:Jack Milchanowski, Visuals Unlimited)
孩子出生后,野兔妈妈便将它们抛弃在窝里,在最初的25天,它们每天只在窝里呆大约2分钟,给孩子喂食。在此之后,年幼的孩子就必须自食其力。兔子肉味道鲜美,捕食者尤其喜欢吃小兔子肉。为了保护孩子,野兔妈妈将它们藏在地下隐秘的兔子窝,让它们能够存活下来。虽然照顾孩子的时间十分有限,但却能够提高它们的存活率。(孝文)
美国缩尺复合体公司的传奇设计师公布了一种新型侦察机
该无人机能在别人毫无戒备的情况下采用4种不同方式进行监听,而且不需要人类坐在机舱内驾驶。
长34英尺(10.36米)、重5000磅(2267.96公斤)的火鸟侦察机的外观同典型飞机并不一样
火鸟能在24小时到40小时内不间断飞行,飞行高度可达3万英尺(9.14公里)
这种飞机能携带多达4种不同的电子包裹——高清相机设备、合成孔径雷达(SAR)、通讯继动器和窃听装置。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1日消息,把游客送入太空,那是以后的事。美国缩尺复合体公司的传奇设计师公布了一种新型侦察机,它能在别人毫无戒备的情况下采用4种不同方式进行监听,而且不需要人类坐在机舱内驾驶。
缩尺复合体公司因设计私人飞船而出名,例如维珍银河打算用来把富人送入轨道的飞船。不过该公司也是国防承包商巨头诺斯罗普·格鲁曼的一家分公司。因此,理查德·布兰森并不是该公司的唯一消费者。2009年2月9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懂事里克·克鲁斯与缩尺复合体公司总裁道格·谢恩通话,要求他设计一款新型军用侦察机。
一年后,被命名为“火鸟(Firebird)”的这种飞行器首次试飞。上周,这款飞机的照片被从加利福尼亚州比尔空军基地带出,并很快出现在网络上。现在美国缩尺复合体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正在向公众介绍该机,不久后它将参加美国五角大楼的战略游戏《帝国挑战2011(Empire Challenge 2011)》。
跟缩尺复合体公司的很多设计一样,这款长34英尺(10.36米)、重5000磅(2267.96公斤)的火鸟侦察机的外观同典型飞机并不一样。这种飞机的后面拥有双桁架,这使传感器和天线可以远离机身,并使飞机更容易在战区坑洼不平的跑道上起飞和降落。不过克鲁斯表示,关于火鸟,最有趣的部分是它的内部结构。这种飞机能携带多达4种不同的电子包裹——高清相机设备、合成孔径雷达(SAR)、通讯继动器和窃听装置。
这些东西都被放在火鸟内部的行李架上,而不是放在悬挂在飞机机翼上的小室里。它们通过一个网状物连接在一起,但与用于飞机飞行的装置分开。这意味着机上部件很好更换,不用通过多年的飞行进行试验。克鲁斯说:“这款飞机已经快变成了汽车,为传感器提供了更好容身处。它把新有效载荷结合到一起只需几天或几周,而不是几年时间。”
克鲁斯表示,火鸟能在24小时到40小时内不间断飞行,飞行高度可达3万英尺(9.14公里)。它还能快速从标准机转变成无人机。这项功能很有用,因为联邦政府目前仍对让无人机在美国领空飞行感到不安。在阿富汗又是另一种光景。装扮成喷气机的侦察机、“死神”(Reaper)无人机和遥控小型机都在高空密切监视着地面动静。
据Wired.com网站航空航天通讯记者詹森·帕尔说,火鸟并不是缩尺复合体公司推出的第一款无人机。获此殊荣的飞机应该是“普罗透斯(Proteus)”,它的设计目的是作为“极低水平卫星类型的中转站(ultra low-level satellite-type relay)”。他说:“该机能在距离地面大约6.5万英尺(19.81公里)的高空对一座城市进行长达15小时的监听。”
帕尔表示,天线安装在机身的顶棚上,因此在飞机盘旋飞行时,它们会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机翼顶端是绝缘体,可以避免外界干扰。它的监听范围更大,但费用比卫星更低,而且机体内部结构在必要时还能发生变化。3架这种飞机就能交替进行全天候侦查活动。虽然这个想法从没实现,但是更早研发的飞机已被提议当作无人机,而且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一直在用它检测很多高空观测和通讯的新想法。(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