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24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下面是上周公布的最佳太空图,其中包括愤怒的太阳和恒星诞生地。

  1. 蜘蛛星云

蜘蛛星云(图片提供:NASA, ESA)蜘蛛星云(图片提供:NASA, ESA)

  上周公布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精美”近照,显示的是蜘蛛星云的一部分。这个充满电离氢气的恒星形成区位于大麦哲伦云里。据欧洲航天局说,大麦哲伦云是银河系的一个伴星系(satellite galaxy),亦称卫星星系,它里面存在很多极端现象,例如超新星残余物。

  2.愤怒的太阳

愤怒的太阳(图片提供:SDO/NASA)愤怒的太阳(图片提供:SDO/NASA)

  太阳抛出的弧形线显示的是磁场线与太阳表面发生的互动。3月初,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拍摄到这张远紫外图,据该观测卫星的网站上说,这张图片捕捉到“太阳的动力画面,它进一步证明太阳已经度过不活跃的太阳极小期,正在进入活跃期”。

  3.陨石坑边缘的火星车

陨石坑边缘的火星车陨石坑边缘的火星车

  从3月9日“高精度科学实验成像”照相机拍摄的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出,火星车“机遇”号(箭头标注)位于 “圣玛利亚”(Santa Maria)陨石坑东南边缘处。“机遇”号一直在对这个形成时间相对较晚、直径295英尺(90米)的陨石坑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它是怎样形成的,以及撞击发生后侵蚀和风化使这个陨石坑发生了什么变化。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冬季的乌兰布和沙漠了无生气,肉苁蓉的种子却能埋在沙下历经无数个严冬而保持活力冬季的乌兰布和沙漠了无生气,肉苁蓉的种子却能埋在沙下历经无数个严冬而保持活力
阿拉善沙漠的两位牧民用刚挖出来的锁阳充饥。阿拉善沙漠的两位牧民用刚挖出来的锁阳充饥。
想要3-5年方能长成的肉苁蓉切成块,泡进酒里半个月,据信可以益精补肾。想要3-5年方能长成的肉苁蓉切成块,泡进酒里半个月,据信可以益精补肾。
这么长的野生肉苁蓉可并不多见,一般肉苁蓉越长,价格便越昂贵这么长的野生肉苁蓉可并不多见,一般肉苁蓉越长,价格便越昂贵

  通灵

  一座座砖土房屋在漫天黄沙中依稀难辨,有些时候,连曾经住在这里的司机张凤仁也找不到本来就很难辨认的道路,只能凭路边的沙丘形状来定位。这是一次通往肉苁蓉产地的漫长旅程,半沙漠半戈壁的世界里,看到的最多的是白刺,然后就是骆驼粪。这一次,骆驼粪是新鲜的,司机说有希望在前面发现它们,但实际上,到了目的地,我们看到的是两头野驴。

  牧民聂兵胜的家在乌布里和沙漠边缘。从这里再往北200公里就是外蒙古,一路上,一辆又一辆扑面而来的卡车满载外蒙挖来的煤迅驰而过,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沙尘不时漫上公路,能见度有时降至20米以内。

  肉苁蓉对阿拉善当地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需要主动去服用的壮阳药物。这里地处苦寒之地,但拥有足够的羊群。羊肉是最好的壮阳食物,张东仁如是说。作为每年采购批发3到5吨肉苁蓉,并逐年增量的商人,他本人并不吃肉苁蓉。

  他说,广东福建那边更喜欢吃这类补品,那里天气热,吃其他壮阳的都不行,唯独肉苁蓉性温和,可以让他们不至于补得流鼻血。

  当地肉苁蓉采购价是每公斤120元左右,加价20元左右他就将采购来的优质肉苁蓉卖给经销商。总之,锁阳、肉苁蓉以及枸杞、甘草等等,他都当土特产来销售,“要说补,今晚要吃的沙葱、韭菜,都是天然绿色的补品,这羊肉也是,羊是农民家养的,比阿拉善盟那边农家乐的羊肉好多了。”

  的确,丰盛的晚饭从白天就开始准备了,那羊肉,膻味极轻而羊脂香味极浓,另一盘郁郁葱葱的沙葱,是来的路上,张东仁和司机两人用十分钟在路边采的,那沙葱生吃时,有一股辛辣味,但炒熟了拌醋,味道近似金针菇,又不似后者那般滑腻。用筷子夹上这肥润葱绿的一大捧,足可令那些素食主义者不知荤与素的界限。

  张东仁小时候去镇上读书要走三天三夜,那个时候,沿路的梭梭树漫山遍野,但现在只能看到一部分。这还是退牧还林的成绩:多年前,林业局给予牧民以相应补贴,这些地方将被限制放牧。看来,退牧还林和退牧还草的绩效是显著的, 一路上,白草和猫耳油勉强覆盖了沙地,也许再过很多年,西蒙草原可复旧观。

  阿拉善号称“世界苁蓉之乡”,这里因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独特,所产肉苁蓉肉厚、富含胶质、鞣质,其中吉兰泰的肉苁蓉产量大约维持在几吨左右,巴丹吉林沙漠则可供应几百吨。这些产地在内蒙古寄生于梭梭的荒漠肉苁蓉,要比新疆那里寄生于红柳的管花肉苁蓉,在品质上高出不少。据《本草纲目》记载:“肉苁蓉,味甘,微温,无毒……益髓,悦颜色,延年,大补壮阳,日御过倍……”

  但买肉苁蓉的顾客并不能轻易区分各种肉苁蓉的质量,更是好奇于世界上还有比肉苁蓉质量更好的油苁蓉与更珍贵的血苁蓉。很多买家都片面以为,肉苁蓉越长越粗,就越有滋补功能,殊不知肉苁蓉要是长得太快,那再长也不见得有什么更多功效。张东仁说,长得慢的肉苁蓉,其上的鳞片排列紧密并且是横着的,它们之所以长得慢,不是因为沙地贫瘠,而是由于沙丘不断覆盖上去,让这样的肉苁蓉十几年都长不出头,直到沙丘整体移过,肉苁蓉才能从沙丘的另外一端熬出身段。

  中国农科院植物研究所曾有研究人员对肉苁蓉进行了科学分析,发现长度大约在10厘米左右的,有效成分含量相对最高。张东仁曾和他交谈了三天三夜,知道了很多肉苁蓉的知识。他相信科学,认为肉苁蓉是不是能壮阳,这应当交给科学去决定,而不是凭空猜想。这一点,和壮阳药材最终消费者的想法,背道而驰。

  他曾做了多年水泥销售,说起肉苁蓉锁阳的经销,也是忽而自得忽而自卑。他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察言观色,筛选出可以长期合作的优质买家,也对在阿里巴巴和淘宝上竞争不过其他卖家而叹气,并对向上海等大城市去发展而感到害怕。“我们没什么文化。”似乎在他印象里,上海就代表着文化:现在有世界博览会,以前有淮海公园。他80年代曾游玩过淮海公园,花了一角钱,没想到逛了一圈就到出口外边了。“嗨,这么小,也好叫是公园。”到今天说起这事情,他还耿耿于怀,对他这个自己就有13平方公里牧地的人来说,上海的淮海公园真的是太小了。

  我们决定第二天一早趁下雨之前去挖肉苁蓉,为此得在聂兵胜家住一晚上,并得先去几十米开外的他父母家,拜访一下聂家两位七八十岁的老人。

  聂兵胜的爷爷今年已八十岁,趺坐在床,说起近况,真是念念不忘政府每月给他们的补贴。现在,两老不用干活,一个月也能拿到一千多元,这在当地算是一笔很不错的收入。同时,他们的吃喝都是自家种的,沙漠里也没什么花钱的地方,这些钱全都可以存下来留给子女。聂爷爷早年就加入了共产党,但“文革”时期,因不耐烦开那些没完没了的会议耽误农活,就提出退党,他想这样就可以不必每逢开会就得骑一天的骆驼进城了。结果,他被批斗。

  由于现在牧民不放牧还有补贴,养老金等也一样不缺,于是不少当年费劲将户口搬到城镇的牧民就又想搬回去,但户籍制度使这种想法成为不可能。不过,选择搬进城镇的张东仁,在城镇的生活还是挺有章法。妻子在家张罗一切,小孩今年高考,他自己无师自通鼓捣了一个专卖肉苁蓉锁阳等特产的网站。虽说那个网站做得土得掉渣,他还是得到了不少订单。一个商户诚恳地评价说:老张,这个网站土得好,朴实,可信。

  早上起来,张东仁的膝盖有些疼痛,他说,这里的人普遍都有风湿性关节炎,就跟南方人普遍都肾虚一样。这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体质人类学上的评价,也许是地域歧视,也许是果真如此,谁知道呢。

  吃罢冷羊肉泡热砖茶,车行十几分钟,我们来到挖掘者李国胜家,他们家不仅放牧,也种田,门口那十来只鸡,天天吃着沙漠里的一种黑色甲虫,据说这些鸡的味道,由是而鲜美独特。进门,谢过馍馍,接过砖茶,寒暄几句,就出门去找肉苁蓉。

  现在已经到了采挖肉苁蓉季节的尾声,能发现的肉苁蓉已经不多了,尽管如此,在半小时脚程范围内,我们还是先后找到了四丛。当然,其中一丛是我们真正的发现,另外三丛,是张东仁得知我要现场采挖,就早几天通知了李国胜,要他事先找到记住,免得到时候我们在沙漠里白忙活。

  露出地表的部分,肉苁蓉比锁阳要高大。由于见过惊世骇俗的锁阳形状,所以我对长得比较迷人的肉苁蓉并不大惊小怪。拍过照片后,正式挖掘开始。肉苁蓉根部周围的沙子很快被铲开,大约铲到四五十公分后,就到了它和宿主植物梭梭树的连接部。那是一个直径大约1.5厘米左右的块茎,是梭梭树输送营养给肉苁蓉的唯一通道。肉苁蓉在这里被折断,并和宿主分离。

  现在,它握在我手里,手感外软内硬,其根部肥大圆润,通体带着一点点玉石般的漫反射折光,晃一晃,底下传来类似骨骼链系统带来的滞后动感效果,其上鳞结铺展有序,很有捏着能立地成妖但还在冬眠中的蛇的感觉,这是一种奇异的万物有灵论感觉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以上的描述,都是正人君子的描述,事实上,我想要说的,不是以上这些内容,而是肉苁蓉是我见过的天下最淫荡的女人,只不过化做了植物,但我能感觉到它在我手里的颤抖,一阵又一阵的悸动,大漠上,风猎猎作响。

  如今,这株肉苁蓉安静地躺在狭长的铺了金黄绸缎的礼品盒里,一个月时间过去,头部穗状花序排列的一朵朵花苞慢慢开放又慢慢衰败,这些花,管状针形,通体奶白,但顶部却抹着一些浅紫罗兰色。这个过程会消耗块根里储存的养分,等繁花似锦的时刻,它所有的营养也就耗尽。所以,采肉苁蓉,一般都抢在未开花之前就采挖,收获之后,要及时摘去顶部,以阻止其继续生长消耗养分。

  图1:靠山吃山,张东仁在阿拉善左旗的专卖店堆满了晒干待售的肉苁蓉。从牧区收来新鲜货,晒干后销往沿海大城市,至于本地人,在这漫天黄沙里,长的比肉苁蓉还欢实,哪儿需要什么味甘无毒的那块根茎!

  图4:掘开冰冻的沙地,两支肉苁蓉暴露在阿拉善沙漠酷寒的冬天里。野生肉苁蓉生长在沙漠腹地,寄生于梭梭根部,可耐极寒酷热,可深埋地下数年不见阳光而孜孜不辍,于是成就人参般功效。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靠山吃山,张东仁在阿拉善左旗的专卖店堆满了晒干待售的肉苁蓉。从牧区收来新鲜货,晒干后销往沿海大城市,至于本地人,在这漫天黄沙里,长的比肉苁蓉还欢实,哪儿需要什么味甘无毒的那块根茎  靠山吃山,张东仁在阿拉善左旗的专卖店堆满了晒干待售的肉苁蓉。从牧区收来新鲜货,晒干后销往沿海大城市,至于本地人,在这漫天黄沙里,长的比肉苁蓉还欢实,哪儿需要什么味甘无毒的那块根茎
自家产的论斤卖:牧区来的妇女正在清晨的镇上兜售肉苁蓉自家产的论斤卖:牧区来的妇女正在清晨的镇上兜售肉苁蓉
露出地表的部分,肉苁蓉比锁阳要高大。露出地表的部分,肉苁蓉比锁阳要高大。
宿主梭梭生命力已经足够顽强,而寄生于梭梭根部的肉苁蓉则被认为吸收了大地精华,中医认为是补肾上品。  宿主梭梭生命力已经足够顽强,而寄生于梭梭根部的肉苁蓉则被认为吸收了大地精华,中医认为是补肾上品。

  撰文:七格

  摄影:肖诗白 孙志军

  插图:任超

  象形

  信步在锁阳城内城和外城周围,路上不时是羊粪蛋以及驴粪块,偶尔也有黄羊干粪和它们的蹄印。太阳直射在这片荒凉的地方,像是在制造曝光过度的效果,让你不得不眯起眼睛。

  锁阳这种壮阳植物,就长在这片地方。据说当年薛仁贵被困于此时,就是靠锁阳充饥。那么多兵士要以它为食,想来数量一定比现在多出许多。不似如今,你得仔细转悠,才能在干得发白的土块之间发现它们。

  锁阳跟传说中灵芝的最大区别,就是灵芝似乎很有智慧,尤其是传说中的千年灵芝,总是长在人力难以企及需要铤而走险的地方,比如悬崖峭壁之间,高不可攀,采摘者不历经千险九死一生,便无法靠近它们。白娘子曾为了盗取这样的仙草,还和看守灵芝的鹤童发生了格斗。但锁阳,却是傻乎乎得顶出土块,深红色的圆头,浑噩懵懂,在烈日下除了召唤来辛勤的苍蝇,也轻易招来要挖出它们去售卖、赠送、把玩或自用的人们。

  所幸的是,一枝新鲜的锁阳,前些年瓜州这边的收购价也就是30元左右一斤,倘若有一天,它们涨到一斤300元,那么,这些野生锁阳将会以更快的速度被挖个干净。

  但30元也是钱,所以乡间的野生锁阳,越来越少见,如今这锁阳城下的锁阳,已经被禁止采挖,盗采者要是被抓,将会被罚款500元。

  “那要是没挖到呢?”我问园区管理员。

  “ 那也不管, 反正看见你挖了, 就至少500。”

  实际上这也有些矛盾,因为锁阳即便不挖,它也会在开花结果后自行萎缩,合理的做法是保持一定的采挖数量,既让它们有繁衍后代的可能,也让农民有采挖的权利。这些方面,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做得比较得体:每个牧场都分配到牧民家庭,越往北地盘就越大,几十平方公里内不能放牧,但牧区内产出的锁阳以及肉苁蓉等,都属于该牧民家庭财产。这样,牧民自己会管理采挖行为,并会自觉保护这片土地,不任由他人胡采乱挖。

  我的向导陈强并不满足这些被发现的单头或双头锁阳,他一心要找一个更多头的,多子多福,所有意味着多的东西,在传统生殖崇拜里,都是好的。

  终于,在一个滑沙斜坡处,一丛多头锁阳被他发现了。但是,还是晚了一步,已经有同行的两个游客注意到了它的存在。

  然而我的三脚架和相机还是完成了对它的圆满记录。

  直射阳光下,它就像玩具一样,天真无邪地立在那儿,丝毫不知道因为它形状绝类男阳,将随时有可能离开大地。

  懂行的,将只挖掘到根部以上,但保留宿主和它连接的根部,这样今后它还能长出新的锁阳。不懂行的,满不在乎,就连锅端。

  拍完照,我长久注视着它:顶部圆融融的,表面好似水分都被吸收殆尽的杨梅,一片片褐色的小叶鳞片均匀密布全身,又干又脆,有些突触部分开了极小的红花。传说若在寒冬三九天,周围的雪水会被它的阳气融解,这时若被挖出,将是最补的药材。后来,我在阿拉善左旗的张东仁那里,看到了晒干的三九三锁阳,被随意装在一个编织袋里,仿佛那不是外面纷纷扬扬传闻中珍贵无比的三九三,而是一堆农民做饭时塞入灶膛引火用的小木头疙瘩。的确,在张东仁眼里,这些晒干的三九三就是一堆忘记处理掉的垃圾,因为里面的细胞组织在三九严寒日子里冻出了冰渣,留在地里还好,来年春天能自行消融。一旦挖出来晒干,冰渣就会刺破细胞壁,剖开来跟冻豆腐似的。所以他们一般都生吃三九三的锁阳,但从来不拿出去卖,外面卖的那些号称三九三的锁阳,在他看来简直就是一文不值。我掰开了三九三的锁阳,它的横截面上密布蜂巢般的小孔,就像是一段被白蚁蛀得很厉害的干木……

  依依不舍离开锁阳城下这一丛迷人的锁阳之前,看着它在碎石细沙间,让热烈的阳光灼晒。这是一片倾斜度极大的沙地,旁边残垣断壁,淡黄褐色的夯土墙,毫无心机地矗立在蓝天之下。当年在此叱咤风云的勇士们都已远去,白云千载,但我听不到李凭的箜篌,只是这丛锁阳,让我平生临别怜惜之意。

  走出很远,陈强猛吸口烟,说这个时候,它应该已经被刚才那两个看到它的游客挖走了。我这才想起那两个兀鹰般蹲在旁边巨型土丘上,久久不肯离去的身影。

  如果直接以药理学来证明,锁阳根本没有壮阳功能,又能怎样呢?兀鹰会因此而飞走么?

  很久以前,虎骨就被证明过跟壮阳无关了。华南虎不照样消失了?东北虎不还是在圈养中?甚至有人斥巨资,人工养殖东北虎,希望等禁令一开,就能靠销售虎骨虎鞭赚钱。

  也许,人只要一天阳根不消失,世界就一天不安宁。

  南岔乡在甘肃省瓜州县西南方向,那里有一个叫八工村的地方,二十岁出头的陈强就住在那儿。八工村很干净,进村的时候,一些村民还在打扫街面,这里的人以自家门前有脏物为耻,这一点,江南一带号称鱼米之乡的村庄,以及鄂湘等地,都远远不及。

  从南岔乡出发,驱车直往老师兔去寻找野生锁阳。由于锁阳已经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项目,所以能挖到锁阳的地方,大多已经被相应的企业圈起来,能任人挖到锁阳的地方,实在是少之又少。其实,老师兔也属于保护区,不提倡去挖掘,只是这里的保护目前还很不到位,毕竟挖锁阳是这里的传统生活方式。

  所以不少人依旧会带着小铲子去老师兔等地方勤劳致富。平时季节,湿锁阳一斤七八块钱,冬天三九三时的锁阳则可几十元一斤。陈强说,这样下去,不出两年,锁阳就很可能挖不到了。

  一小时后,我们拎着铲子,在戈壁滩上努力寻找。果然,那里的不少地方,一个个空坑,昭示着这里的锁阳已被挖去。放眼望去,一丛丛马刺、白刺、芨芨草、红柳、六苦草,生死参差,枯荣并存,但伴生的锁阳,却踪迹不见。

  站到高处的烽燧遗址上,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风猎猎刮过,云将光线弄得忽明忽暗,仿佛从洪荒太古到信息时代,也就弹指间。

  老师兔地方很大,但我相信陈强会找到,因为他父亲指点过他。他父亲并没有陪同我们,而是依旧一个人在棉花田里分秧。那片棉花田在种棉区的另一头,后来去田里看望他父亲时,田埂两边的农民正伏地分秧。陈强并不参与这些农活,他在新疆昌吉市工作,和妈妈、弟弟一起经营智能水表的生意,遇到农忙,陈强解决家里人手不够的方法,就是从外面雇短工来帮忙。短工如今素质也有所下降,要是东家给的饭菜不合口味,就直接倒一边给你看,陈强的回应是不做声,回去重做一顿饭,再度送上……

  忽然,陈强高叫我们过去。

  在一条沟壑下面,溪水旁边,两根锁阳安静地突破干土,似乎时光在此打了几个转后,决定停止,任凭旁边的溪水毫无知觉地淌过。

  连铲带挖,不多时,这根锁阳就完全暴露在我们面前。现在,它只有根部还和宿主植物相连,只要陈强伸手去轻轻一掰,它就将失去和宿主这一生的联系。

  比物象形,这种原始思维方式依旧深深影响着我,尽管我熟知数理逻辑那一套仪式,并对科学主义左右手互搏的拆解招数心知肚明,但此时此景,我还是忍不住移情。因为这丛锁阳不仅是可爱的,也是跟人体器官极度形似的。如果说,吃啥补啥的逻辑起点之一,就是吃的目标和补的对象在外形上要相似,那么,即便最没有想象力的人,也会知道该做些什么。这是一根了不起的仿真度极高的野生情趣玩具,我相信它要是洗干净放淘宝网上一定会引来不少人的惊呼,它太逼真了,甚至连冠状沟都能寻见。在那一刻,我不是很想吃掉它,而是很想崇拜它。

  陈强老练地将这根锁阳采到了手。他找了一段干枯红柳枝,劈去锁阳的外皮,若用金属,锁阳表面会迅速发生化学反应,氧化变黑。

  陈强切了一块递过来,我放进嘴里慢慢咀嚼,水分很足,但很不幸味道糟糕,足量的涩感迫使我差点全吐出来,等我嚼完吐渣,整个口腔已经涩得没有感觉。

  南岔乡的一位大叔说,有些地方的锁阳就是涩,但有些地方的,味道就不错,到了冬天,还会有点甜。不过他们基本不生吃,而是晒干了切片,然后在冷天泡茶喝,特别适合胃寒者饮用。至于拿锁阳泡酒,做咖啡,那是后来企业做的事。一壶锁阳茶,才是当地人的习惯。加一撮茶叶,放一点枸杞,几片锁阳,开水泡了,喝起来稍微有些咸,因为这里的水质偏碱。

  后来,我在内蒙古张东仁家里,吃到了用锁阳粉、面粉以及白糖混合,油炸出来的锁阳饼。深褐色,一股淡淡的药味,张东仁抱歉说锁阳粉放多了,其实他不知道,我巴不得一点儿面粉都不要放。至于现在这根挖起来的锁阳,陈强给了司机李师傅,他也是这个地方的人,但一辈子没来过老师兔,也没挖过锁阳。

  回到村上,南岔乡所有的劳动力,还在田间忙碌。现在是拣棉秧苗的农忙时间,这活必须最近几天干完。那些棉秧,好几丛长在一起,棉农得留下最茁壮的一根,其余的全拔去,任其在田间晒干。

  根本没有人会有闲工夫去挖锁阳,他们要一直忙到晚上7点。

  陈强做饭,厨艺不错,年轻的农民,干净的猪肉,松嫩的鸡蛋,新鲜的番茄,以及厨房门口那一片地砖幽暗的反光。

  饭后,村外闲聊。父子两人同时抽起了烟。月亮静静高挂在穿天白杨之上,下面的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21日消息,日本11日发生里氏9级地震,地震引发剧烈的海啸,下面是日本发生海啸前、后的卫星图,它们清晰显示了海啸对日本造成多么严重的破坏。

  1、日本南三陆(Minamisanriku)2002年和2011年海啸后对比

海啸前海啸前
海啸后海啸后

  3月11日地震后,日本沿海出现超过9米的特大海啸,几乎毁灭了一个名为南三陆的小镇。这里居住着近1万人,现在超过60%的居民仍然失踪。

  卫星图像提供:Google, GeoEye (2002) ,Digital Globe (2011)

  2、南三陆的球场,2002年和2011年灾后对比

海啸前海啸前
海啸后海啸后

  据报道,南三陆的幸存者说他们看到海啸将整个小镇全部冲进了一条山沟里。

  卫星图像提供:Google, GeoEye (2002) ,Digital Globe (2011)

  3、宫城县牡鹿町(Yagawahama),2007年和2011年灾后对比

海啸前海啸前
海啸后海啸后

  海啸造成了宫城县大量的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损坏,这阻碍了救援人员进入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这里是牡鹿町,受灾情况非常严重。

  卫星图像提供:Google, Digital Globe (2007) , Geo Eye (2011)

  4、仙台机场,2003年和2011年灾后对比

海啸前海啸前
海啸后海啸后

  在3月11日的灾难中,仙台机场被几乎冲毁,大量垃圾瓦砾涌入航站楼,一片狼藉。

  卫星图像提供:Google, Digital Globe (2003) , Geo Eye (2011)

  5、名取市(Yuriage),2008年和2011年灾后对比

海啸前海啸前
海啸后海啸后

  这里曾是“繁忙的渔港”,拥有7000人口,但在这场可怕的海啸中,这里几乎被从地图上抹掉了。

  卫星图像提供:Google, Digital Globe (2008) , Geo Eye (2011)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别了,“发现”号

别尔,“发现”号( 图片来源:Tamas Ladanyi, TWAN)别尔,“发现”号(图片来源:Tamas Ladanyi, TWAN)

  照片在3月8日“发现”号航天飞机离开国际空间站时拍摄,呈现了“发现”号和空间站在匈牙利上空穿过的景象。9日,这架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降落,完成最后一次太空之旅。照片中的“发现”号似乎被薄雾环绕的原因在于,在拍摄这幅长曝光照片时,这架航天飞机正在倾泄废水。

  5.韦斯特布鲁克星云

韦斯特布鲁克星云(图片来源:ESA/NASA)韦斯特布鲁克星云(图片来源:ESA/NASA)

  这幅新公布的图片由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可见光和近红外照片合成,展现了斯特布鲁克星云(也被称之为“原行星星云”)的毒气喷流。这些毒气包括从隐藏的恒星喷出的一氧化碳和氰化氢。

  类日恒星死亡时并不会发生爆炸,而是不断膨胀,最终剥离自身的外层气层。星核变成白矮星,加热膨胀的物质,形成明亮的行星星云。原行星星云是这一过程的一个短期阶段,银河系中的已知原行星星云只有几百个。

  6.冰山瓶颈

冰山瓶颈(图片来源:Aster/NASA/METI/ERSDAC/JAROS)冰山瓶颈(图片来源:Aster/NASA/METI/ERSDAC/JAROS)

  2月21日,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发生6.3地震,塔斯曼冰河也被震裂,导致重达3000万吨的冰山崩落。坠入塔斯曼湖时,冰山裂成更小的碎片。3月2日,美国宇航局的地球观测卫星拍摄了这幅伪色照片,冰山碎片在塔斯曼湖远端聚集。塔斯曼湖位于终碛附近,终碛是冰河消退后沉积下来的石砾,揭示出冰河此前的规模。

  7.索伦之眼

索伦之眼(图片来源:CXC/NASA, INGTLP, JKT, NSF/NRAO/VLA)索伦之眼(图片来源:CXC/NASA, INGTLP, JKT, NSF/NRAO/VLA)

  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观测到螺旋星系NGC 4151中央的黑洞。由于与魔幻大片《指环王》中的超自然眼睛类似,这个星系的中央区域被形象地称之为“索伦之眼”。这幅合成图片3月10日公布,展示了疯狂吞噬物质的黑洞向外喷射的X射线(蓝色)。可见光数据(黄色)和射电数据(红色)在黑洞“瞳孔”周围创造了没有眼睑的索伦之眼幻象。(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刊登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集中展现了法国留尼汪岛、“发现”号航天飞机、韦斯特布鲁克星云以及螺旋星系NGC 4151“索伦之眼”等壮观美丽的景象。

  1.法国留尼汪岛

法国留尼汪岛 (图片来源:图片来源:Luc Perrot)法国留尼汪岛 (图片来源:Luc Perrot)

  这幅合成图片出自天文摄影师卢克·派罗特之手,好似直接从《小王子》上撕下来的一样,展现了法国留尼汪岛。在满天星斗的夜空中,留尼汪岛好似一颗行星。这幅图片采用了立体投影手法,即一种数字处理方式,让360度的球面全景呈现为一幅扁平的图片。图片由几幅在夜空中拍摄的长曝光照片拼接而成,其中包括银河弧。留尼汪岛是一座火山岛,座落于马达加斯加东部。

  2.地月合影

地月合影(图片来源:NASA)地月合影(图片来源:NASA)

  国际空间站上的第26远征队队员3月6日拍摄的地月合影,照片中的地球只露出大气层,好似一条细细的蓝线,化为小点的月球似乎从蓝线上擦过一般。第26远征队由6名宇航员构成,将于3月16日结束任务。3名宇航员将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返回地球,其他3名宇航员将开始执行第27远征任务,另有3名宇航员将于3月31日抵达空间站。

  3.鹿豹座阿尔法星

鹿豹座阿尔法星(图片来源:NASA/Caltech/UCLA)鹿豹座阿尔法星(图片来源:NASA/Caltech/UCLA)

  一些恒星所需要的就只有“速度”二字。这幅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探测器拍摄,最近对外公布,位于照片中央的便是明亮的特大恒星鹿豹座阿尔法星。与速度较慢的邻居不同,这颗“逃逸”的恒星速度极快,时速在150万英里至940万英里(约合每小时240万公里至1510万公里)之间。在这种高速飞行下,鹿豹座阿尔法星产生的辐射猛烈轰击和压缩星际气体和尘埃,形成照片中红色的弓形冲击波。

发表在栏目: 自然

  9.死海星

死海星死海星(图片来源: David Liittschwager, National Geographic)

  一只长棘海星趴在珊瑚外骨骼上。从长棘海星入侵该地、大肆吞噬珊瑚上的生命开始,不到4年时间莫雷阿岛北海岸最外侧的珊瑚礁,就从原来拥有 60%到70%的活珊瑚变成现在的样子,目前的活珊瑚仅占2%到5%。螃蟹经常躲在珊瑚礁里,伺机捕捉前来破坏它们的栖息地的长棘海星。

  10.古老海星

古老海星古老海星(图片来源: David Liittschwager, National Geographic)

  如果你问莫雷阿岛上的老年人和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的科学家,他们会告诉你,长棘海星每隔20年就会入侵一次。有关长棘海星爬上珊瑚架,进入泻湖的故事,是该岛远古赞美诗的一部分。

  11.瓶中样本

瓶中样本瓶中样本(图片来源: David Liittschwager, National Geographic)

  莫雷阿岛UC伯克利研究工作站等待分析的海洋生物样本。该岛最有抱负的一项科研工作名叫莫雷阿岛生物编码项目,它是一项为期4年、耗资500万美元的工作,旨在收集、证明和给该岛上的非微生物多样性的遗传序列排序。等到今年该项目结束时,它将成为第一项详细记录一个非常复杂的热带生态系统的研究工作。该项目的重要研究人员尼尔•达维斯说:“希望最终我们能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需要怎样的生物多样性才能确保一个生态系统继续正常运行下去?毫无疑问,如果你不清楚最初这个地方的生物多样性情况,这将会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该研究由克里斯顿森基金(Christensen Fund)资助。(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5.珊瑚礁曾经充满生机

有望恢复莫雷阿岛近海的特马厄珊瑚礁曾经充满生机、色彩斑斓(图片来源: David Liittschwager, National Geographic)

  莫雷阿岛近海的特马厄珊瑚礁曾经充满生机、色彩斑斓,但是2009年的长棘海星入侵和2010年的飓风袭击,已经使其变成一片毫无生机的乱石堆。科学家表示,他们认为海星毁掉的部分珊瑚礁还能恢复生机。数量不断增加的食草性鱼类正在吃掉死珊瑚上的海藻,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不会像其他未完全恢复生机的珊瑚礁,不会继续保持在海藻状态。

  动物学家、史密森学会会长和生物编码项目(Biocode)主管克里斯•梅耶解释说:“食草鱼就像扫荡流氓组织的执法人员,它们的出现是个好兆头。此外,还有很多更小的动物生活在这片珊瑚礁的隐蔽处和裂缝里。” 生物编码项目是一项为期4年、耗资500万美元的工作,旨在收集、证明和给该岛上的非微生物多样性的遗传序列排序。等到今年该项目结束时,它将成为第一项详细记录一个非常复杂的热带生态系统的研究工作。生物编码项目科学家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来到此地寻找和“编码”他们擅长的物种,例如真菌类、蜗牛、昆虫、植物、藻类、螃蟹、海洋蠕虫和珊瑚。DNA条形码技术利用遗传标记识别生物,并为分析生命周期和互动提供简单的标准方法。

  6.水温导致珊瑚漂白

等待恢复升高的水温导致珊瑚漂白(图片来源: David Liittschwager, National Geographic)

  这次恢复努力面临重重挑战,例如气候变化、升高的水温导致珊瑚漂白、海洋酸化和莫雷阿岛上的土地使用方法发生改变,这会导致岛上泻湖堆积大量营养丰富的沉积物,对鱼类滋生地的生产力产生不利影响。然而更不幸的是,布满长棘海星的莫雷阿岛北海岸2010年又遭到飓风袭击,这使很多死珊瑚礁变成碎石。梅耶说:“2006年在这里很难找到死珊瑚。现在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从长棘海星入侵该地开始,不到4年时间北海岸外沿的珊瑚礁就从原来的充满生机变成现在的样子,目前活珊瑚仅占2%到5%。

  7.珊瑚礁监控

珊瑚礁监控珊瑚礁监控(图片来源: David Liittschwager, National Geographic)

  梅耶解释说,对这里继续进行监控和取样工作获得的生物编码数据,将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了解生物失调情况,通过识别水里的幼虫或土壤里的种子,确定它们是否会在长大后成为入侵物种。他说:“这使我们能够利用这些数字信息查看以前我们无法确定的事情。”

  8.珊瑚礁研究

珊瑚礁研究珊瑚礁研究(图片来源: David Liittschwager, National Geographic)

  在莫雷阿岛近海的特马厄珊瑚礁,生物编码项目主管克里斯•梅耶给美国国家地理网站的作者塔莎•艾辰瑟赫尔展示一只长棘海星。这种海星不仅拥有毒针,而且很贪吃。它们所经之处,会消灭掉珊瑚礁上的所有生命。长棘海星爱吃珊瑚虫,只留下一副空荡荡的白色珊瑚外骨架,并扫荡其他海洋生物的家园,然后转移到另一个觅食地。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1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莫雷阿岛是南太平洋上一座古老的岛屿。到2008年,这座岛屿近海的特马厄珊瑚礁的健康状况都还很不错,但是稍后侵入的带有毒刺的长棘海星和飓风使其进入瘫痪状态。

  目前国际组织正在对位于南太平洋上的莫雷阿岛进行研究,了解它过去的生物多样性,查看现在的生物生存情况,以便找到能令其重现生机的方法。

  1. 蓝色珊瑚礁

蓝色珊瑚礁蓝色珊瑚礁(图片来源: David Liittschwager, National Geographic)

  莫雷阿岛(Mo‘orea)位于塔希提岛西北仅12英里(20公里)处,是南太平洋诸岛中的一个佼佼者。该岛长达1200年的文明和历史,已经使其变成一个国际性生物多样性研究热区,吸引了大量探索家。

  2.健康状况

珊瑚礁的健康状况珊瑚礁的健康状况(图片来源: David Liittschwager, National Geographic)

  2008年,莫雷阿岛近海的特马厄珊瑚礁的健康状况还很不错,但是稍后侵入的长棘海星和飓风使其进入瘫痪状态。目前科学家正在利用新的遗传鉴别工具,研究如何让莫雷阿岛的珊瑚礁恢复生机,并研究全球和局部地区的变化加速是否已经对该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3.建立交流渠道

建立交流渠道建立交流渠道(图片来源: David Liittschwager, National Geographic)

  居住在莫雷阿岛上的84岁塔希提老人帕贝•马培,正在给儿子布鲁诺讲述他从祖先那里了解到的有关这片土地和海洋还没遭到破坏前的情况。据马培说,这座小岛及其周围的海洋是世代相传的。但是现在它或许会转变方向,成为西方最新科学研究的桥梁。把两代人召集在一起是特普•亚迪提亚协会( Association Te Pu Atitia)会长和UC伯克利研究工作站(UC Berkeley Gump Research Station)副主管黑纳诺•迪瓦•穆尔菲的一项任务。

  特普•亚迪提亚协会2002年成立,是一个非盈利组织,旨在为该岛上像马培一样的老者和他们的后代之间的交流清除障碍,同时为来该岛考察和居住在这里的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

  4.脆弱的世界

脆弱的世界脆弱的世界(图片来源: David Liittschwager, National Geographic)

  马培毕生都在进行有关这座珊瑚岛的文化之旅。现在当地老者已经能通过科学方法验证他们对大自然进行观察获得的资料,科学家也能通过特普•亚迪提亚协会的长期观察资料检验他们自己的数据。马培说:“我们掌握很多数据,我们一生都生活在这里。”以前科学家提出的有关如何管理莫雷阿岛的自然资源的 “好”建议,并没采纳该组织的意见。

  亚迪提亚中心的黑纳诺•迪瓦•穆尔菲通过自己的教育背景,慢慢收集并证实这些老人的故事的真实性。她回忆说:“这具有很大挑战。我们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彼此交换意见,让他们相信我们,告诉他们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行动,我们将失去他们掌握的所有知识,其中包括我们祖先传授给我们的医学、航海和其他知识。”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1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潜水人员2007年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一个水下洞穴发现一些骨骼,其中包括一颗人头骨和一些乳齿象骸骨。潜水人员目前正在对该洞进行研究,那颗头骨可能是第一批美洲人的残骸。

  1.第一批美洲人

第一批美洲人第一批美洲人(图片提供:Daniel Riordan-Araujo)

  2007年,潜水人员在加勒比海附近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一个水下洞穴发现一个头顶朝下的人头骨,他们小心翼翼的把一个标志物放在头骨附近。根据头骨的位置进行判断,该科研组认为这个人是在大约1万年前死在那里的,之后不久这个洞穴就因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如果这一猜想得到证实,这个头骨将成为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早期美洲人或古印第安人(Paleo-Indian)残骸。

  尽管这个颅骨和乳齿象及其他史前动物骨骼是在2007年发现的,但是为了留出充足时间研究该地点,训练具有考古经验的潜水人员,相关消息直到上个月末才公布。潜水人员以前曾在周围的洞穴里发现冰河时代的动物遗体,但是他们并没想到会在这一地区发现人颅骨。潜水人员艾伯图•纳瓦说:“这是一次美妙的探索经历,你永远也想不出接下来会发现什么。”

  图鲁姆洞穴探测项目(PET)和全球水下探索者协会成员纳瓦说:“我们想查清楚黑人霍约洞穴的故事,弄明白这个人和动物骸骨是如何到达那里的。”《国家地理》杂志对潜水人员进行考古学培训提供了部分资助。该杂志和《国家地理新闻》都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组成部分。

  2.乳齿象骸骨

乳齿象骸骨乳齿象骸骨(图片提供:Daniel Riordan-Araujo)

  潜水人员亚历克斯•阿尔瓦雷斯正在测量乳齿象骸骨,在2007年的黑人霍约洞穴探索期间,潜水人员在距离那个人头骨大约20英尺(6米)的地方发现这些乳齿象骨骼。据阿尔瓦雷斯的队友艾伯图•纳瓦说,他们在附近还发现一些其他动物骨骼,其中包括史前熊的残骸。

  这个洞穴并没有很大的洞口,因此成年(或者更小的)乳齿象(长毛猛犸象的近亲,体毛更少)根本无法进入洞内。该科研组表示,一种可能性是:古印第安人捕捉到这头乳齿象,杀死它后,把它分割成小块带进黑人霍约洞穴。人类学家大卫•迈尔特兹没参与这项研究,据他说,从其他遗址获得的证据似乎证明了居住在北美洲的史前人类曾经确实猎捕过乳齿象。

  美国德克萨斯州南卫理公会大学古印第安人专家迈尔特兹表示,黑人霍约洞穴的发现“令人兴奋不已”。不过他说,此刻该科研组认为这些骨骼已有大约1万年历史的想法还只是“猜测,并不是已被公认的最终定论”。

  3.吞噬光线

吞噬光线吞噬光线(图片提供:Daniel Riordan-Araujo)

  这是在2007年的黑人霍约洞穴探索期间,潜水人员正在下潜,准备进入墨西哥的这个漆黑一片的洞穴。纳瓦解释说:“洞内漆黑一片,它也由此得名。我们第一次进入该洞时,发现里面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我们感觉它好像正在吸收我们的照明设备发出的光。我认为很多人都觉得洞穴很可怕。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洞里的空间很大,里面装点着漂亮的钟乳石。洞里的水很清澈,当你看自己的手和设备时,感觉好像自己正飘浮在空中。”

  4.发往地穴的“火箭”

发往地穴的“火箭”发往地穴的“火箭”(图片提供:Daniel Riordan-Araujo)

  在2007年的探索期间,潜水人员借助水下“推进器”前往黑人霍约洞穴。这段水下通道曲曲折折,全长超过4000英尺(1200米)。该科研组表示,黑人霍约洞穴大约有200英尺(60米)高,120英尺(36米)宽,它在被海水淹没以前,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淡水源。纳瓦解释说:“在其中一个通道的入口,我们看到一些垂直凹槽,我们认为这是绳索留下的磨痕。”这说明“有人曾在这里取水,或者他们跳进洞后,需要借助绳子爬上来”。

  5.齐头并进

齐头并进齐头并进(图片提供:Daniel Riordan-Araujo)

  亚历克斯•阿尔瓦雷斯正游向他的科研组在黑人霍约洞穴发现的那颗人头骨。加利福尼亚州韦特史料研究所的考古学家多米尼克•里索罗表示,这个头骨的形状将有助于科学家查明第一批美洲人到底来自哪里。他说:“通过进行这种分析,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这些人跟旧世界的哪种人的亲缘关系更近。” 里索罗与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学协会联合组织了一项针对黑人霍约洞穴的更大规模的研究。

  迄今为止这个头骨仍是头朝下呆在原地,该科研组并未接触或者移动过它。纳瓦说:“在任何考古现场,保持所有物体原封不动很关键。”该科研组希望能获得一些头骨样本进行检测,不过在现场清理计划出台前,这个想法根本无法实现。纳瓦说:“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现场。在我们最终确定可以做些什么工作以前,不能采取任何行动,不能对现场造成丝毫破坏。”(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44 页,共 1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