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大猩猩昂首阔步


直立行走“霸气外露”

  科学网(kexue.com)讯 1月27日消息,近日,英国肯特郡野生动物园一只银背黑猩猩被拍到用双腿来直立着走路,酷似人类众人称奇。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往在肯特郡林姆尼港野生动物园(Port Lympne Wild Animal Park)的黑猩猩恩芭姆(Ambam)出生于1990年,重约220公斤,是园内最大的猩猩。

  饲养员表示,恩芭姆站起来也许是想看一下饲养员何时来喂他,这样站着走路可以用其双手来拿更多的食物,也令他在寻找食物时更有优势,在下雨天也能保持双手干燥。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北极熊幼仔骑在妈妈背上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1月27日消息,一只北极熊为寻找食物,竟连续游泳超过9天,距离达到426英里(约687公里)。对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州北部波弗特海周边的北极熊进行研究的科学家指出,这种长途觅食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北极熊在陆地和海冰之间游泳捕食海豹,研究人员表示,海冰融化迫使北极熊要到更远的地区觅食,危及到这一物种的生存。在刊登于《极地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中,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人员公布了北极熊长途游泳觅食的首份证据。


一头北极熊正在阿拉斯加海域游泳

  2008年8月末,研究人员捕获一只北极熊并为它装上跟踪项圈,2008年10月末再次捕获这只北极熊。跟踪项圈记录了北极熊在这段期间上演的觅食之旅。动物学家乔治-杜尔纳表示:“这只北极熊连续游了232小时,距离达到687公里,水温在2到6摄氏度之间。北极熊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海冰上度过,但现在它们居然在海水中连续游泳这么长时间令我们非常吃惊。”

  研究发现,在连续游泳行进687公里之后,这只北极熊又前行了1200英里(约1931公里)。虽然此前也曾在空旷水域对北极熊进行观察,但完整跟踪北极熊的觅食之旅还是第一次。通过在一头雌性北极熊身上安装GPS项圈,研究人员能够追踪它的移动。借助于GPS项圈提供的数据和安装在北极熊皮毛下方的温度记录器,科学家知道北极熊何时在水中游泳。

  这头北极熊很不幸,为这段觅食之旅付出巨大代价。除了体重减轻外,一岁大的幼仔也在旅途中丧命。在阿拉斯加北部的波弗特海连续游泳如此长的时间,所面临的危险不断加剧,小北极熊很难幸存。北极熊从一个冰川游到另一个冰川,捕食它们的主要猎物斑纹海豹。随着全球温度不断升高,北极熊的觅食之旅变得更加艰难。杜尔纳说:“这头北极熊在2个月内体重减少了22%,一岁大的幼仔也不幸丧命。”


正在消退的北冰洋海冰

  杜尔纳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北极熊越来越难于应对波弗特海的环境。他说:“在1995年之前的几十年时间里,低浓度海冰在夏季时不会融化,遍布波弗特海的大陆架。也就是说,北极熊在相互隔绝的冰川或者海冰与陆地之间游泳前行时,风险相对较小。大面积海冰在夏季融化似乎已成为波弗特海的一种常见现象,提高了北极熊游泳前行寻找食物的成本。”

  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圈内,主要以富含热量的斑纹海豹为食,能够经受住低温考验。北极熊通常在海冰上捕猎,它们的栖息地正因全球气温升高发生改变。杜尔纳说:“对海冰的依赖致使北极熊成为受气候变化威胁程度最高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他的论文刊登在最新一期《极地生物学》杂志上。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翠鸟潜入水中捕捉被放到鱼缸中的鲦鱼
翠鸟潜入水中捕捉被放到鱼缸中的鲦鱼

  爱尔兰业余摄影爱好者诺埃尔·玛利(NoelMarry)用了整整一年时间精心准备,拍摄翠鸟入水捕鱼的清晰瞬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最终获得回报。

诺埃尔捕捉到翠鸟用长长的喙叼住鲦鱼的瞬间
诺埃尔捕捉到翠鸟用长长的喙叼住鲦鱼的瞬间

  诺埃尔来自爱尔兰劳斯郡德罗赫达市,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险些中途放弃了拍摄翠鸟潜入水中捕捉鲦鱼的梦想。不过,就在诺埃尔正打算结束长达一年的尝试时,他的努力终于获得回报,拍到翠鸟潜入水底捕鱼的精彩瞬间。53岁的诺埃尔在从英国广播公司看到一部描述这种行动敏捷、生性腼腆的小鸟的纪录片后,萌生了这个想法。

为了拍到这组照片,诺埃尔整整花了一年时间不断完善自己的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最终获得回报
为了拍到这组照片,诺埃尔整整花了一年时间不断完善自己的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最终获得回报

  诺埃尔先将一条鲦鱼放入大鱼缸,然后将鱼缸几乎完全沉入水中,旁边再竖起一根长长的树枝。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翠鸟逐渐适应了从鱼缸中捕食午餐。诺埃尔一点点地将鱼缸挪到距离河水更远的地方,以便能拍摄更为清晰的照片。最终,当翠鸟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潜入鱼缸捕食时,他就可以捕捉到这个瞬间。

翠鸟在树枝上耐心等待,随时准备给放在鱼缸中的鲦鱼以致命一击
翠鸟在树枝上耐心等待,随时准备给放在鱼缸中的鲦鱼以致命一击

  在距离鱼缸几米远的地方,诺埃尔给自己搭建了一个藏身之处,以便不会将翠鸟吓走,同时还可以通过遥控器操作相机。这组照片是在爱尔兰都柏林市斯沃兹附近的布洛德米多河畔拍摄的。诺埃尔说:“拍到这组照片让我感觉欣喜若狂。那天,我坐在那里等了好几个小时,有时,翠鸟甚至都不出现。我开始有些丧气,就当我打算放弃时,一切却发生了。这种体验真的很特别。”

  他补充说:“因为用的是遥控操作相机,在详细检查以前,我甚至不清楚是否拍到了照片。我的紧张是有原因的,一个星期以前,我以为捕捉到了翠鸟捕食的瞬间,但事实上在拍摄了第一张以后,它就出现了故障。我的相机每秒钟能拍10张照片,必须行动迅速,因为翠鸟从潜水到捕到猎物,再到掉头飞回树枝,整个过程不过一两秒钟的时间。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真的高兴极了。”(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我们知道有很多陆生动物会发光,不过自体发光在辽阔的海洋更加常见,这在漆黑一片的水下是一种普遍现象而不是一个特例。据研究人员估计,80%到90%生活在海洋深处的动物会发光。它们通过把荧光素与荧光素酶(促使荧光素发光的酶)混合产生光。

  海洋生物发出的荧光一般是绿色或蓝色,这是因为这些颜色的光能在海水里传播很远。发光有助于它们吸引交配对象、引诱猎物,或者愚弄食肉动物。很多这种动物生活在数千米水下,科学家很难发现它们和对其进行研究。下面是一些最美丽、最奇特的海洋发光生物。

  1. Clusterwink蜗牛

 Clusterwink蜗牛
Clusterwink蜗牛

  最近出现在《英国皇家学会会报B辑》里的Clusterwink蜗牛通过外壳发光,令其看起来更加美丽,让人过目难忘。

  2. 报警水母

 报警水母
报警水母

  这种生活在海洋深处的水母因拥有“报警装置”而特别出名。遭遇袭击时,这种水母会发出耀眼的光,即使在300英尺(91.44米)以外的地方都能看到它发出的光。研究人员认为报警水母这样做是为了吸引更大和更凶猛的动物的注意。如果攻击性更强的动物对袭击报警水母的动物发生兴趣,它就能趁此机会逃脱。

  3. 吸血鬼乌贼(Vampire squid)

吸血鬼乌贼(Vampire squid)
吸血鬼乌贼(Vampire squid)

  吸血鬼乌贼既不是真正的章鱼,也不是乌贼,它没有墨囊(在漆黑一片的海水里没有用处)。当它感到害怕时,就会释放出一团发光粘液,趁袭击者感到吃惊的时候,迅速溜掉。吸血鬼乌贼还利用身体下侧的发光器官将自己的轮廓与大海融为一体,让在它下方寻找猎物的食肉动物无法看到它。

  4. 小钩腕乌贼

小钩腕乌贼
小钩腕乌贼

  这种乌贼身体的下侧有个小发光器官,用来伪装自己。它利用该发光器官把自己与天空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让在其下方寻找猎物的食肉动物无法看到它。

  5. 浮蚕属(Tomopteris)

 浮蚕属(Tomopteris)
浮蚕属(Tomopteris)

  多毛类环虫这种生活在海洋里的蠕虫,是发黄光的为数不多的几种生物之一。如果受到侵扰,它的像足的附属肢会发出光。从这张照片里你甚至还能看到它的卵,它很快会把卵产到水体里。

  6.管水母(Colonial jelly)

管水母(Colonial jelly)
管水母(Colonial jelly)

  这种水母能长到大约12英寸(30.48厘米)长,它利用一个充气漂浮物,在水里自由升降。当它想要下降时,会通过漂浮物底部的小孔释放一部分气体,并用一种特殊腺体分泌的分泌物填充释放出气体产生的空间。管水母为什么会发光至今仍是个谜。科学家认为它发出的光会惊吓到食肉动物,不过这只是猜测。

  7. Deiopea 栉水母

Deiopea 栉水母
Deiopea 栉水母

  大部分栉水母都是雌雄同体动物,它们是按照一种神话传说中的睡莲名字命名的,例如这只体长2英寸(5.08厘米)的Deiopea栉水母。它们同时释放出卵子和精子,两者在水里相遇后受精。尽管栉水母是自体受精,但是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这是如何发生的。跟管水母目动物一样,栉水母为什么会发光,也是一个未解之谜。科学家认为它这是一种防御手段,不过这只是猜测。

  8.赤潮

赤潮
赤潮

  最常见的发光动物是斑点状的、像植物的腰鞭毛虫,它们大量繁衍会引发赤潮。它们在受到侵扰或遭到浪击时,会发出璀璨的蓝光。(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越南版长城”揭开神秘面纱 历史因素阻碍开发
考古学家历时5年多时间终于发现“越南版长城”。

“越南版长城”揭开神秘面纱 历史因素阻碍开发
“越南版长城”部分区段是用石块垒成的。

“越南版长城”揭开神秘面纱 历史因素阻碍开发
“越南版长城”部分区段是由泥土建成的。

  1月27日消息,中国的万里长城闻名于世,而越南学者不久前发现该国亦有自己的“长城”,尽管其规模要小得多,作用也与中国的长城不尽相同。近日,越南考古学家在历时5年多的调研后证实该国有一段长127公里的“越南版长城”。

  研究历时5年

  越南历史学家协会负责人潘晖黎(音译)教授日前在越南首都河内表示,位于该国中部广义省边远山区的这段城墙有些部分是用石块垒成的,有些是由泥土建成的,其最高处可达4米,“这是在东南亚地区发现的最长的建筑物遗迹”。

  2005年,法国亚洲研究学院河内分院负责人安德鲁•阿迪在查阅越南阮氏王朝1885年的一份历史文件时,看见里面提到了“广义省有长墙”,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于是便与越南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家阮进东(音译)发起了一项研究与考古行动。5年多以后,他们的研究终于结出了硕果。

  越南史上重要工程

  “越南版长城”北起广义省,南至平定省,被部分越南历史学家称为阮氏王朝时期“最伟大的工程业绩”。1819年,越南名将黎文悦接受越南嘉隆皇帝阮福映的命令开始建造该墙。

  尽管当地人将其称为“越南版长城”,但它更像英国的哈德里安墙。哈德里安墙横亘在英国不列颠岛,它全长约118公里,是古代罗马帝国在该岛的北部疆界。与哈德里安墙一样,广义长墙也是沿着一条已经存在的道路修建的,全程共发现了50多处古老城堡,而且有证据表明沿途的城堡、集市和寺庙等比长墙本身历史更悠久。长墙的作用主要是区分疆界和管控当时生活在平原地区的越族人与山区的赫耶族人之间的贸易与旅行。

  专家们表示,广义长墙的建设在当时对于两个族群都有利,因此很可能是两族人合作建立了该墙,至今两个族群中仍各自流传着他们的先辈如何建造该墙以抵御对方入侵的说法。

  历史因素阻碍开发

  目前,研究人员正准备向越南相关部门提出申请,以便将广义长墙确立为国家级文化遗产,他们还计划把长墙所在地建设成为国际旅游景点。

  事实上,除了长墙以外,广义省的确还有许多潜在的旅游资源。那里有茂密的森林、如画的山区景观、温泉、近海火山岛、珊瑚礁和原始海滩等。但是,当地的一些“不光彩历史”却也阻碍了国际开发的进程。

  广义省正是臭名昭著的“美莱村大屠杀”发生地。1968年,美军士兵在该省的美莱村杀害了数百名手无寸铁的越南村民,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这起事件传出以后震惊了美国,也影响了美国人对越南战争的支持。

  尽管越美双方后来合作就此事件建立了纪念馆,但那一地区一直被越南政府认为在政治上很敏感,管控很严格。直到最近,越南政府才同意外国游客进入该地并接触当地少数族群。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翠鸟潜入水中捕捉被放到鱼缸中的鲦鱼
翠鸟潜入水中捕捉被放到鱼缸中的鲦鱼
诺埃尔捕捉到翠鸟用长长的喙叼住鲦鱼的瞬间
诺埃尔捕捉到翠鸟用长长的喙叼住鲦鱼的瞬间
为了拍到这组照片,诺埃尔整整花了一年时间不断完善自己的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最终获得回报
为了拍到这组照片,诺埃尔整整花了一年时间不断完善自己的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最终获得回报

翠鸟在树枝上耐心等待,随时准备给放在鱼缸中的鲦鱼以致命一击
翠鸟在树枝上耐心等待,随时准备给放在鱼缸中的鲦鱼以致命一击

 

  诺埃尔来自爱尔兰劳斯郡德罗赫达市,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险些中途放弃了拍摄翠鸟潜入水中捕捉鲦鱼的梦想。不过,就在诺埃尔正打算结束长达一年 的尝试时,他的努力终于获得回报,拍到翠鸟潜入水底捕鱼的精彩瞬间。53岁的诺埃尔在从英国广播公司看到一部描述这种行动敏捷、生性腼腆的小鸟的纪录片 后,萌生了这个想法。
 

  诺埃尔先将一条鲦鱼放入大鱼缸,然后将鱼缸几乎完全沉入水中,旁边再竖起一根长长的树枝。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翠鸟逐渐适应了从鱼缸中捕食午 餐。诺埃尔一点点地将鱼缸挪到距离河水更远的地方,以便能拍摄更为清晰的照片。最终,当翠鸟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潜入鱼缸捕食时,他就可以捕捉到这个瞬 间。
 

  在距离鱼缸几米远的地方,诺埃尔给自己搭建了一个藏身之处,以便不会将翠鸟吓走,同时还可以通过遥控器操作相机。这组照片是在爱尔兰都柏林市斯 沃兹附近的布洛德米多河畔拍摄的。诺埃尔说:“拍到这组照片让我感觉欣喜若狂。那天,我坐在那里等了好几个小时,有时,翠鸟甚至都不出现。我开始有些丧 气,就当我打算放弃时,一切却发生了。这种体验真的很特别。”
 

  他补充说:“因为用的是遥控操作相机,在详细检查以前,我甚至不清楚是否拍到了照片。我的紧张是有原因的,一个星期以前,我以为捕捉到了翠鸟捕 食的瞬间,但事实上在拍摄了第一张以后,它就出现了故障。我的相机每秒钟能拍10张照片,必须行动迅速,因为翠鸟从潜水到捕到猎物,再到掉头飞回树枝,整 个过程不过一两秒钟的时间。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真的高兴极了。” (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最新研究称,成吉思汗对欧亚的血腥征讨帮助从大气层吸收了7亿吨的二氧化碳
最新研究称,成吉思汗对欧亚的血腥征讨帮助从大气层吸收了7亿吨的二氧化碳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四处征讨,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他的后代继续扩张,使得蒙古帝国的领土一直延伸至东欧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四处征讨,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他的后代继续扩张,使得蒙古帝国的领土一直延伸至东欧
若不是成吉思汗的“功绩”,俄罗斯的森林或许早已变成耕地
若不是成吉思汗的“功绩”,俄罗斯的森林或许早已变成耕地
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对气候的破坏始于工业时代大规模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但研究人员表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对气候的破坏始于工业时代大规模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但研究人员表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美国卡内基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称,蒙古帝国统治者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最环保”的君主,而理由则是他在位期间东征西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大约4000万人遭到杀戮,但也正因为如此,大片耕地重新变成森林,由此大大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这项研究称,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在十三和十四世纪期间横扫欧亚,创建了幅员辽阔的蒙古帝国。同时也因为他的杀戮,直接导致退耕还林,为大气层 减少了近7亿吨的二氧化碳,可谓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大功臣”。在历时一个半世纪的入侵中,蒙古帝国征服了世界土地总面积的22%,4000万人遭到杀 戮。
 

  这意味着大片耕地再次变成森林,进而从大气层中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使得成吉思汗因个人“功绩”而吸收的二氧化碳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位君主。虽 然成吉思汗的做法或许很难被环保主义者所接受,但生态学家认为这或许是历史上人类在抗击全球气候变暖的努力中首次获得成功的案例。
 

  美国卡内基研究所全球生态部门的朱莉娅·庞格拉茨(Julia Pongratz)领导实施了这项研究。她说:“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对气候的破坏始于工业时代大规模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但事实上,整个人类文化发展史 就是一个破坏地球生态的过程。传统的农耕文化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破坏地球的植被,将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变成了耕地。”
 

  由于蒙古铁骑的入侵,7亿吨二氧化碳被吸收,大致相当于现在全球每年使用汽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这项研究还估算了其他涉及人口大量死亡的事件 对环境的影响,如欧洲的黑死病,中国明朝的覆灭,以及欧洲人对美洲的征服等。这些事件同样起到了退耕还林的作用,但没有任何一项能跟成吉思汗的“功绩”相 提并论。
 

  庞格拉茨解释说:“我们发现,在像黑死病、明朝灭亡这样的短期事件期间,恢复生长的森林不足以吸收土壤中腐烂物质排放的二氧化碳。而蒙古人的入侵过程更为持久,所以,有足够的时间让森林重新成长,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成吉思汗其实名叫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古语意为“宇宙的大汗”)只是他的封号。他的父亲是一个小部族的酋长,在铁木真很小的时候遭到 杀害,从此,铁木真与母亲和弟妹踏上流亡之旅,躲避对手的追杀,形成了刚毅的性格。长大以后,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的众部族,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在 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了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等广大区域。
 

  虽然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最残暴的征服者之一,发动的侵略有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但显然他不是有意而为,庞格拉茨希望,她的研究将来有一天能改变未 来历史学家在我们对环境影响上的看法。她说:“基于我们过去获取的知识,我们现正在做出土地利用的新决策,减少我们对气候和碳循环的影响。我们不能忽视我 们获取的知识。”(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从建筑外墙到房间摆设,材料都是用垃圾制作而成

  在屋子中转一圈,你会发现各种不同的废弃私人物品

  出门在外,难免要找吃住之地。如今在全世界,各式各样的酒店旅馆可谓琳琅满目:有的极尽奢华,比如全球最贵的阿联酋迪拜七星级“帆船酒店”; 有的极尽简约,比如只能容纳一人之身的胶囊旅馆。它们风格迥异,入住的感觉当然也大不相同。但是,或许你还没想过垃圾也能建造成待客之所吧?日前,一位德 国艺术家就使用从许多欧洲国家海滩上捡来的垃圾,打造了一座彻头彻尾的“垃圾旅馆”,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醒人们在旅游时注意保护环境。

  建筑材料来自海滩

  这间坐落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卡亚奥广场的临时旅馆于1月19日至23日“开门迎客”。它由德国艺术家哈·舒尔茨为配合马德里举行的年度世界旅游大会而设计建造,取名为“拯救海滩”。

  不要小看这间占地面积不大、外表花花绿绿的旅馆,从建筑外墙到房间的摆设,它的一切都是用垃圾制作而成的。舒尔茨说:“当有潮汐时,许多垃圾会被冲上海滩,我就是用这些潮汐冲上来的垃圾建造的这间旅馆。”

  据悉,这间旅馆30%至40%的材料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海滩。旅馆外墙的装饰品中有塑料鼓、木头框子、乐器、条纹袜子、轮 胎和儿童书籍等;旅馆里的5个房间,内部装潢的材料也十分丰富,包括锈迹斑斑的路灯、摇摇欲坠的餐具橱柜、破烂的波斯地毯等等。在旅馆外还有一小片沙地和 棕榈树,象征着海滩。虽然这间临时旅馆与豪华的星级宾馆没法比,但是由于材料特殊,它仍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目光。活动的组织者还通过“脸谱”社交网,选择了 几名比赛的获胜者免费入住这家新奇的旅馆。


设计理念突出环保

  提到这间旅馆的设计缘由,舒尔茨介绍说,他之所以选择完全用垃圾来建旅馆,就是为了提醒人们在外出旅游时也要保护环境。“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是最大的,但现在这里已经成了人类倾倒垃圾的一个巨大的垃圾场。”

  舒尔茨是一名致力于环保的艺术家,曾用垃圾制作1000个垃圾人,在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和莫斯科红场等世界级名胜地展出。而这间垃圾旅馆也不 是舒尔茨同类杰作中的第一个,去年6月在意大利罗马圣天使城堡花园,舒尔特就曾建造过一个类似的“垃圾酒店”。当时舒尔茨还请来丹麦超模海伦娜·克里斯滕 森为他的酒店“助阵”,亲身体验一把睡在“垃圾堆”里的感觉。在酒店中,克里斯滕森用凉水洗澡,用蜡烛照明,用冷水洗衣服。体验过后她说:“那一夜过得还 不错,在屋子里转一圈,你会发现各种不同的私人物品,有些东西让你不禁想,人们为什么要把这个扔在沙滩上?”

  “拯救海滩”虽然不是第一间垃圾旅馆,但对人们的吸引力丝毫没有打折扣。不要说入住体验,单从外观看,它的特殊之处已经很明显。旅馆门口的通告牌上还有这样一条标语:“10个西班牙人中就有1个因为海滩太脏而不再去海滩,另外还有40%的欧洲人也是这样做的。”

  如今,海洋环境的污染正日益严重,但愿这样一个既有创意又发人深思的垃圾旅馆能够起到作用,提醒人们到海滩度假的时候“手下留情”。 记者/张媛媛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潮“发光”牙齿

  1月26日消息,日本发明了一种可发光的LED牙齿,可以像护齿一样佩戴在牙齿上。当佩戴者微笑时LED牙齿便会发光,且还能变色,甚至闪烁。

  这种发光牙齿甚至可以通过无线掌上电脑操控,颜色可以从艳绿色变到恐怖的红色。

  目前, LED牙齿在日本颇为流行,需求爆涨。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火星快车号探测器最新拍摄到的火卫一图像,其表面遍布陨坑


火卫一的高清3D图像


具有7个超高清分析通道(SRC)的火卫一层阶图像

  1月26日消息,火星是人类最大的太空勘测目标,目前,欧洲宇航局“火星快车号”探测器亲密接触火星,1月9日在距离火卫一表面110公里处拍摄到该卫星的真实面目。

  该图片显示这颗不规则、非球体卫星遍布陨坑,作为太阳系内最小的天体之一,火卫一在同步轨道半径之内环绕火星运行,这意味着它环绕火星运行的速度要超过自身旋转。

  这些最新图片是由火星快车号探测器拍摄的,该探测器体积相当于一个较大的冰箱,自2003年圣诞节发射以来,一直环绕在火星周围进行勘测。由于该探测器运行时与火卫一保持近距离,可拍摄其清晰的3D立体图像。


未来的着陆点:红圈标注区域是之前评估的着陆点,蓝色标注区域是当前最新评估的着陆点


2003年发射的火星快车号探测器

  在过去7年里,火星快车号探测器的高清晰照相机拍摄到火卫一表面大量清晰图像,从而揭示出这颗卫星鲜为人知的真实面目。它的体积大小为:长1.5米×宽1.8米×1.5米,带有18米长的雷达天线。

  该探测器对火星表面进行高清晰呈像,拍摄到火星表面矿物质的彩色地图,使用雷达对火星大气层和地表以下进行绘图。科学家对火星的勘测热情一直很 高,2013年,欧洲宇航局计划发射“ExoMars”勘测器,可在火星表面漫游探索。如果能成功,它将成为欧洲第一个抵达火星表面的太空任务。

  火星有两颗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它们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0.78亿公里,目前距离地球0.557亿公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07 页,共 1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