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闻

悉尼环球网讯,黄金海岸一名男子将自己折磨虐待老鼠的行为拍成视频, 引起皇家防虐待动物协会(RSPCA)强烈不满,称该男子应被关进监狱。

弗兰克(Ryan Frank Geaghan)今年二十有三,被指控四项虐待动物行为。在2010年22日到23日期间,弗兰克将几只老鼠关在盒子里,并反复用烧得滚烫的水泼它们。他用手机录下了老鼠痛苦躲避、挪动、哀叫的场景。弗兰克并没有放过在沸水施虐下幸存的老鼠们,他用金属器具刺伤它们。

今日,弗兰克将面临南港地方法院审判。RSPCA认为他的行为和去年打死一头羊驼的19岁少年同样恶劣,这种将快乐建立在动物痛苦之上的事情应该受到严惩。

去年,19岁的哈维克和另一名16岁男孩殴打凌虐两头羊驼,导致其一死一重伤,法院判处哈维克杀死动物六个月加上虐待动物三个月的监禁。但哈维很快就出狱了,法官的惩罚变成了一纸空话。

 

发表在栏目: 澳洲新闻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基于一种特殊鸡尾酒疗法可让脊椎严重受伤的老鼠恢复正常,这将为瘫痪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科学家使瘫痪的老鼠重新奔跑 瘫患者新希望

 瑞士科学家使用鸡尾酒药物和电刺激疗法,成功地让瘫痪老鼠恢复行走能力 

科学家使瘫痪的老鼠重新奔跑 瘫患者新希望

  研究人员使用电子化学刺激疗法生长出神经系统

  使用鸡尾酒药物和电刺激治疗方法,研究人员能够“重新连接”脊髓和大脑之间的神经系统。两个星期之后,这些动物不仅能够行动,还可以攀爬楼梯,在跑步机上奔跑。

  乔治-库尔蒂纳(Gregoire Courtine)教授称,这项研究揭示老鼠能够从可导致永久瘫痪的重度脊椎受损状况中恢复过来。他在瑞士带领一支研究小组负责此项研究,认为2013年获得700万英镑拨款有望让瘫痪患者再次站立。

  据悉,在英国大约有5万名脊椎损伤患者,他们在瑞士苏瑞士大学进行这项测试,实验老鼠是脊椎组织被切开,但并不是完全被切断。当它们不再接受来自大脑的信号时,就无法行走,但是用一个迷你背心将后腿悬空,使用药物和电刺激对它的脊椎末端进行刺激,休眠的神经组织将激活。

  来自大脑的信号能够“迂回”受损组织,并恢复与下肢的连接。库尔蒂纳教授说:“这是一场神经复原世界杯比赛,之前完全瘫痪的实验老鼠仅仅几周便能像运动员一样活跃,我们现已实现实验老鼠100%的随意性运动。老鼠大脑能够确定新的神经连接,神经纤维切口重新生长,并使脊髓能够建立中继连接,从而确保大脑能够传递信息,这些神经纤维能够穿过受损组织,在受伤状况下恢复自发性运动控制。”

  这些老鼠仅能在化学药物和电刺激下行走,科学家在人类治疗中必须设计一种安全的控制方法,例如:通过一根导管。

  瘫痪治疗领域的专家对这项最新研究高度称赞,该研究报告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它将作为一项重要的医学创新,有望对瘫痪患者带来最大的希望。

  然而,专家们也对此提出了警告,指出老鼠的神经系统与人类并不相同,现实中的瘫痪患者普遍存在着较多的脊椎受损区域,而不像实验中老鼠的整齐脊椎切口。

  伦敦国王学院的的伊丽莎白-布拉德伯里(Elizabeth Bradbury)博士说:“这是一项创新性研究,为未来脊椎受损患者的恢复性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希望,但是目前在应用至人体临床治疗阶段之前仍存在诸多问题。”

  脊椎研究组织专家马克-培根(Mark Bacon)博士说:“这项最新研究带给我们巨大的希望!在过去,人们认为成功恢复瘫痪患者的肢体功能是非常不可能的事情,而目前我认为这将是很有希望的,目前正在将成功的动物实验模型转移至安全的人类临床测试。”

  近年来,科学家研制出一些干细胞疗法来帮助瘫痪患者,但是迄今并未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2011年,美国研究人员帮助一位23岁瘫痪患者接受电刺激治疗之后能够恢复一些肢体移动,但是培根博士称,瑞士的这种鸡尾酒疗法应当进行宣传推广。

  脊髓研究协会的丹-伯登(Dan Burden)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研究项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老鼠的神经系统与人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来实现类似的人体临床治疗,这仅是第一步,它将引导新型治疗方案,使未来脊椎受损患者的治疗更易实现!”

  相关阅读:

  英瘫痪女子完成壮举 借先进义肢装备完成马拉松

  瑞士展示意念控制机器人 可为瘫痪病人提供帮助

  实验猴用意念控虚拟手臂 瘫痪者或可重获新肢体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外媒29日报道,一段小仓鼠装死的视频近日在国外颇受欢迎,已获得10万多人次的点击量,并有数百人对其留言,表示仓鼠堪称“影帝”。

  视频中,仓鼠主人将手比作枪,拿食指对着小仓鼠并用嘴巴模拟枪声。随后,只见还睁着眼睛立起来的小仓鼠瞬间闭上双眼,嘴巴微张,靠在墙上然后慢慢倒下躺在地上。如此搞笑的一幕把不少网友逗得十分开心,有人甚至在下面留言“哈哈哈哈,这只仓鼠太棒了。他不是仓鼠(Hamster),而是明星(hamSTAR)。”

  相关阅读

  小老鼠爬上蒲公英顶端 浑身粘满毛茸茸种子(图)

  小松鼠意外进"虎穴" 美乡村上演现实版猫和老鼠

  英国真实版"猫和老鼠"上演 老鼠趾高气昂欺灰猫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蒲公英毛茸茸的白色小种子粘在小老鼠身上 

  业余摄影师麦特上周末在英国拍摄到一组有趣的图片,一只小老鼠轻盈地沿着蒲公英茎爬到顶端,蒲公英毛茸茸的白色小种子粘在小老鼠身上。

  麦特称,他早已发现这只小老鼠,就等着它爬到顶端为其拍照。他已记不清到底飘扬的蒲公英种子是由风刮起,还是小老鼠吹起来的,但照片所记录下的瞬间让人觉得十分清新。

  据悉,这种小老鼠是欧洲发现的最小鼠类,它只有6厘米长。狐狸、鼬鼠、猫头鹰甚至蟾蜍都以它为食。自2001年起,它被列为濒危保护动物。

  相关阅读

  小松鼠意外进"虎穴" 美乡村上演现实版猫和老鼠

  英国真实版"猫和老鼠"上演 老鼠趾高气昂欺灰猫

  古巴艾滋病疫苗老鼠试验成功 期待转入人体效果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家对不同体型老鼠进行测试

  几周之前,我曾看到一项有关快餐消费与抑郁症之间联系的调查。就在几天前,我又参与了一个关于高脂肪含量饮食和预防心脏病发作的研讨会。今天,我们又见到了一项与高脂肪含量饮食有关的研究,这次研究的对象是:老鼠和它们的抑郁症行为表现。高脂肪含量饮食究竟对生物有何不良影响?看起来,名目众多的各种新研究,已经把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但是本次研究至少表明,饮食引起的肥胖有可能导致老鼠出现疑似抑郁症的行为。不过,饮食习惯究竟是如何产生这些影响的,目前仍不清楚。

  一些研究已经发现,对于人类来说,肥胖症确实与抑郁症状有一定联系。但值得注意的是,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一些患有肥胖症的人也可能因为其他因素导致出现抑郁症状,比如经济状况,遗传,或其他并发症等。为了确定肥胖症本身是否会导致抑郁,首先必须人为制造出一些患肥胖症的群体,做为研究对照。

  所以,我们选择了老鼠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夏尔马和富尔顿给实验组的老鼠连续提供12周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最终使它们的体重远远超过控制组的老鼠。然后,他们对这些老鼠进行了3项焦虑和抑郁方面的行为测试。

  上图便是3项行为测试的结果。第一组图为“十字迷宫实验”的测试结果,该实验中的迷宫被设计成十字形,其中有两端是开放的,另外两端则是密闭的。一般来说,老鼠喜欢呆在密闭的两端,因为它们更加偏爱黑暗和狭小的空间。如果老鼠呆在密闭两端的时间越久,则说明它越焦虑。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投喂高脂肪食物的老鼠呆在迷宫密闭两端的时间更久。

  在第二组的“空地”测试结果图中,研究人员得到了类似的实验结果。该实验中,老鼠被放置于开放的空地中,一般情况下,老鼠总是远离空地的中心,而更喜欢呆在较安全的空地边缘和角落处。如果老鼠越偏向于呆在空地边缘,则说明它越焦虑。同样,投喂高脂肪食物的老鼠比正常老鼠更加喜欢呆在空地边缘,表明它们更加容易焦虑。

  然而,焦虑测试并不能指示抑郁程度。在最后一组抑郁测试中,研究人员对老鼠进行了“强制游泳测试”。该实验中,老鼠被放入装满水的桶里。刚开始,它们会游上几分钟,但是当它们发现逃不出去之后,便停止了游动,开始采取消极的行为——任由自己在水面上漂浮。正常情况下,服用过抗抑郁药物的老鼠会游动得更久,而表现出抑郁症行为的老鼠会漂浮得更久。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进食高脂肪食物的老鼠比正常老鼠漂浮的时间更长,表明它们的抑郁程度更深。
 
由高脂肪食物饲养的老鼠还有其他一些异常。疑似抑郁症的行为和压力应激反应的变化总是会被习惯性地联系起来,所以,研究人员还对老鼠体内与压力有关的荷尔蒙——皮质酮(类似于人体内的皮质醇)进行了检测。食用高脂肪食物的老鼠体内的皮质酮含量比正常水平略高,但是在感受到压力之后,它们体内的皮质酮含量会大幅升高。说明与正常老鼠相比,它们对压力更加敏感。此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老鼠大脑内奖赏机制回路(比如伏核和终脑皮层)中的变异,结果发现,虽然这些变异通常并不能直接导致出现疑似抑郁症的行为,但是这些变异已经在其他关于高脂肪饮食的研究中被普遍发现,并且被认为与食用高脂肪食物的动物处理奖励的机制所发生的变化有关。
 
根据以上这些实验数据,研究人员总结道,由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肥胖症能够导致老鼠的疑似抑郁症行为。虽然这些原始数据非常有价值,但我还是认为该研究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研究人员并没有对老鼠进行其他类型的抑郁行为测试,比如“饮用蔗糖水”或“新环境导致食欲减退”等。肥胖的老鼠在游泳时更加费劲,这可能会影响“强制游泳测试”的结果。

  其次,目前已经证实了一些因素与抑郁症表现有关,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涉及这些因素的研究。比如,长期的精神紧张已被证实与抑郁症行为和神经形成减缓有关,抗抑郁药物对这些症状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什么不研究一下,高脂肪饮食是否可能引起神经形成减缓呢?与奖励机制有关的脑区所发生的变化,虽然也是引起抑郁行为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

  再者,我认为该研究有必要在老鼠增肥前先进行一次测验。研究人员连续12周让老鼠进食高脂肪食物并让它们增肥,这样确实可行。但是这样的饮食也可能引起问题,比如因胰岛素无法分泌导致老鼠患上2型糖尿病。而此前的研究已经证明,2型糖尿病也与抑郁行为有关。毫无疑问这也将干扰本次实验的结果。其实,我更想知道,食用高脂肪食物6周之后老鼠们的情况,而那时正好是它们吃了很多食物但还没有出现肥胖症的前夕。

  最后,和其他优秀的科学家一样,我不禁要问,这些实验现象背后的机理是什么?高脂肪含量饮食或肥胖症究竟是如何导致抑郁行为的?是否与皮质酮和紧张程度有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高脂肪饮食又是如何影响到“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如果不是这样,又是因为什么其他原因?或许是多巴胺系统和奖励机制发生了改变,但这绝不能解释全部现象。真相到底如何,我想未来会给出答案的。但现在,我迫切想知道的是,那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其背后的原理又是什么?

  相关阅读

  全球最胖男子368公斤 9.11之后11年未走出家门

  新概念"反重力"跑步机 可避免肥胖者锻炼时受伤

  英国新研制首款宠物犬"电梯" 专为肥胖狗狗设计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被精子包围的人类卵子。(本图放大400倍)被精子包围的人类卵子。(本图放大400倍)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干细胞研究领域最新成果显示,女性在整个育龄期内都可能有新的卵子排出。这一研究成果也对长期以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女性生来只有有限的卵子”之一生殖规律发起了挑战。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研究人员认为,这一重大发现或许有助于改善女性的健康和生育能力。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出版的《自然医学》杂志之上。

  众所周知,一位女性拥有两个卵巢,在每个月的排卵期内会排出卵子。此前的研究表明,女性出生时就已经拥有了她一生将排出的所有卵子。但是,在最近的一系列实验中,科学家们在女性的卵巢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可以生成新的未成熟卵细胞。科学家们还发现,从成熟老鼠卵巢中分离出来的同样未成熟卵细胞可以变成有繁育能力的卵子。

  干细胞通常发现于胚胎或已成年人身体组织中,有可能会成长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这一发现验证了科学家们此前在老鼠身上的实验。在此前的实验中,曾经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卵巢干细胞。这种干细胞能够让雌性老鼠在一生中会一直更新自己的卵细胞源。

  2004年发表于《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首次提出这种概念。在这一领域中,此前一种长期公认的说法是,年轻女孩出生时就拥有了固定卵细胞数的“银行帐户”,你只能提取,不能有新的“款项”(即卵细胞)存入。最新研究首席科学家、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文森特生殖生物学中心主任乔纳森-蒂利表示,研究显示这种说法将不再是正确的。最新研究验证和巩固了此前的实验结果。蒂利强调,从老鼠实验走向人类实验,这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蒂利表示,从单纯的生物学角度来说,女性在生育期内不断地产生新的卵子,这一新发现意义非常重大,因为男性能够持续不断地补充精子。“为什么女性在数十年中只能携带陈旧的卵子直到怀孕,而男性却可以不断地补充新的精子。这一问题,以前很难说得清。”

  来自捐赠卵巢的干细胞

  最初,蒂利在研究健康人类卵巢组织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在美国,为了能够得到实验用的卵巢组织,目前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使用从病人身上手术切除下来的组织。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这些组织不健康,而且手术只能切下一些小碎片,不可能精确了解这些碎片究竟是从卵巢的哪个部位切下来的。

  蒂利表示,“在研究人类卵巢功能这一领域,如果我们准备挑战一个基础理念,那我们就必须搞清楚卵巢拥有的这些罕见细胞的功能。”在与一位日本同事交流时,蒂利得到了获取健康卵巢组织的机会。一些接受变性手术的女性曾经将自己原有的生殖器官捐献给科研机构。

  拥有了实验用的健康卵巢组织,蒂利和同事们重复着在老鼠实验中的同样技术,分离出人类卵巢的干细胞。研究团队最初通过一种基因编码蛋白质发现卵巢干细胞,这是一种与卵子、精子等生殖细胞有别的独特细胞。这种蛋白质很少会在卵子的先驱细胞表面留下痕迹。研究人员利用另一种抗体蛋白质锁定这些痕迹,并用荧光为其打上标记。当这种卵巢细胞以单列的队形通过一种能够探测到荧光标签的特殊机器时,这些卵子干细胞很容易从其他类型的细胞中分离出来。“人类卵巢干细胞如愿浮现出来。”

  然而,科学家们发现,卵巢中的卵子干细胞非常罕见,甚至连卵巢所有细胞总数的百分之一都不到。蒂利认为,这可能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卵巢干细胞未被发现的原因。

  老化子宫导致生育能力下降?

  接下来,研究团队又继续利用模型验证卵巢干细胞究竟是如何在人体内生长的。由于在活人身体上进行实验是严厉禁止的,因此科学家们将被打上荧光标签的干细胞注入到实验用人类卵巢组织的一些小碎片中,然后将这些小碎片移植到雌性老鼠身上。这些实验老鼠已经被改造过,没有了免疫系统,因此也不会对这种组织移植产生排异现象。

  在一到两周时间内,这些被打上荧光标记的人类干细胞已经生长成为带有荧光标记的成熟的卵细胞。实验表明,这些干细胞可以在活人组织中生成成熟的卵细胞,从而明确了女性体内这种新发现的细胞的特性。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出版的《自然医学》杂志之上。

  蒂利补充说,“在生育期内,女性卵巢中这些卵子先驱细胞的存在与老化卵巢和子宫的生殖能力下降的事实并不冲突。相反,我们的发现表明我们需要重要思考女性卵巢究竟是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失去功能的,这些细胞或许是一种重要的变数。比如,其他一些科学家发现,在老年老鼠萎缩的睾丸中仍然存在精子干细胞,但是这些细胞逐渐失去功能。然而,如果这些老化的干细胞移植到一个年轻老鼠的睾丸中,这些细胞又会苏醒,并能够再一次生产出精子。因此,对于男性来说,生殖腺失去功能并不是由于这种罕见干细胞的减少,而是它们所生存的空间正在退化。”

  蒂利怀疑,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卵巢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这意味着她们可能会停止产生新的卵子细胞。现在,最新研究只能间接地表明,女性在整个生育期内会不断产生新的卵细胞。在这项实验中,通过荧光标记分离干细胞是一个“真正的进步”。不过,研究团队并没有对人类或老鼠是否能够利用干细胞产生的卵子生出后代这一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控制女性生物钟

  蒂利表示,在将来这一发现将能够大大改善女性的健康。比如,在人类卵巢中发现这些新细胞有朝一日能够帮忙科学家推迟或中断女性的绝经期。蒂利的研究团队已经在老鼠身上开展相关的研究。通过基因工程,科学家们让一只年老的老鼠仍然拥有卵细胞,并通过实验暂停了在实验室中被笑称为“老鼠绝经期”的现象。重新恢复年轻态的老鼠后来避免了许多与卵巢老化相关的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症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绝经后的女性。

  蒂利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对人类女性生物钟实施控制,就可以延迟卵巢丧失功能的时间。”此外,科学家们还有可能利用女性的卵子干细胞提供无限量的卵子供应,从而改进困难重重的生殖障碍治疗方法,提高女性的生育能力。

  不过,蒂利仍然谨慎地表示,“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将来女性能够产生一百万个卵子。我们研究只是为未来的女性提供更多的选择。”(彬彬)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24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佳能公司澳大利亚分公司2011年终极成像大赛获奖名单公布,悉尼大学研究小组绘制的3D图像获得一等奖。这幅3D图像展示了希腊海底城市帕夫洛彼特里,可能因为大约3000年前的一场地震沉入海底。

  1.海底城市3D图像

海底城市3D图像海底城市3D图像

  一幅新绘制的3D图像,展现了在海底沉睡了几千年之久的希腊城市帕夫洛彼特里。这幅3D图像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野外机器人技术中心的一支研究小组绘制,获得佳能澳大利亚分公司2011年终极成像大赛一等奖。

  研究过程中,悉尼大学学生阿里尔-弗里德曼和同学让一名携带照相机的潜水员(右)潜入海底,拍摄帕夫洛彼特里的照片。这座城市位于希腊南部海域,所在深度为13英尺(约合4米)。据信,帕夫洛彼特里可能因为大约3000年前的一场地震沉入海底。借助新软件和潜水员获取的图像数据,科学家绘制出这座古代城市的3D地图。帕夫洛彼特里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水下城市。

  终极成像大赛由佳能公司澳大利亚分公司与澳大利亚研究中心CiSRA合办,主要面向学生,旨在鼓励当地学生钻研成像技术和庆祝他们取得的成果。CiSRA负责人斯蒂芬-哈迪在一份声明中说:“这场赛事旨在表彰当地学生在成像学方面取得的进展,鼓励他们研发富有创造性的设备,以获取令人吃惊的图像”

  2.原子细节

原子细节原子细节

  单个原子的高解析度图像,获得2011年终极成像大赛二等奖。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量子动力学中心的本-诺顿和大卫-科尔皮斯基研发出用于捕获单个原子的新技术,这个原子的直径只有1米的大约十亿分之四百。此外,他们还首次拍到单个原子的影子图像。精确的原子图像能够帮助科学家从整体上研究物理学,同时也能在量子计算和超高解析度细胞成像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3.老鼠大脑

老鼠大脑老鼠大脑

  两幅采用正电子成像术(PET)拍摄的图像,展示了老鼠大脑,上面为头部移动未经过校正的图像,下面为校正后的图像。CiSRA在声明中指出:“如果PET技术能够对意识清醒和自由移动的动物进行成像,便可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帮助科学家了解它们的大脑如何在不同环境下应对外部刺激。对意识清醒的动物进行成像难度较大,因为头部移动必须经过准确测算并在图像重建时考虑这一因素。”

  悉尼大学物理学院的安德烈-凯梅研发出一种立体运动跟踪系统,能够对老鼠如何移动头部进行准确评估。这项成果让凯梅在终极成像大赛中获得高度赞扬奖。

  4.视网膜

视网膜视网膜

  借助于一项专门用于视网膜成像的技术,医生可以采取一种非入侵方式评估心脏病和中风风险。悉尼医学院的奥利弗-吉布斯表示,在对心脏和大脑血管产生影响的同时,心脏病和中风也能影响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其中就包括眼睛在内。这种成像技术获得高度赞扬奖,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取代“将导线插入心脏动脉”这道侵入式程序。(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咖啡竟能让懒人变勤快,勤快人变懒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对于许多工作人员而言,每天早晨的一杯咖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它并不是真实对于每个人都具有提神醒脑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咖啡因和安非他命等刺激性物质并不能真实提高积极性,那些已保持积极状态的人群在得到咖啡的刺激下会变得松懈,而仅是那些懒惰的人群饮用咖啡之后才会达到激励的效果。

  负责这项研究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候选人杰-霍斯金说:“每天数百万人都饮用咖啡作为清醒、提高警觉性和增强工作能力的一种方式,从夜间驾车的司机至考前临时抱佛脚的考生。”

  这项发现表明类似咖啡等兴奋剂对于那些真实知难而进的积极人群会起到反面作用,该研究发表在《自然:神经心理药理学》期刊上,将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对老鼠大脑的刺激影响。

  正如人类许多老鼠都积极乐意解决处理问题,它们所处理的问题就像人们在工作之中遇到的棘手困难一样。在研究实验中,他们发现对于“积极忙碌”的老鼠服用咖啡和安非他命之后会使它们的活跃性降低。对于较为懒惰的老鼠个体,服用咖啡和安非他命之后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当使用这些“兴奋剂”,那些通常会避开挑战性任务的懒惰老鼠会变得更加勤快,相反那些之前善于接受挑战性任务的勤快老鼠服用咖啡或安非他命之后则变得失去活跃性。

  霍斯金称,这项研究表明致力于实现目标人群的精神注意力等级对于确定兴奋剂如何影响人们具有重要作用。(卡麦拉)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家成功找到贪食基因

  据国外媒体报道,保持身材苗条的秘密可能都取决于你的基因,科学家认为他们发现“贪食基因”,该基因不会将饱腹信息传递至大脑。

  科学家发现一种基因的突变将错误地向身体部位发送信息,导致不断地进食,从而使体重快速增加

  在对老鼠的实验中,他们发现一种基因的突变将错误地向身体部位发送信息,导致不断地进食,从而使体重快速增加。但好的消息是,他们希望进一步鉴别这种基因,从而帮助肥胖者减肥。据称,英国近四分之一男性遭受着身体肥胖所带来的身体影响。

  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员对老鼠的Bdnf基因突变进行了研究,人类也拥有这种基因,它与人体肥胖有着直接联系,但是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基因是如何工作的。

  在进食之后,Bdnf基因的活跃性将传达化学信息先到达脑细胞链,再抵达下丘脑。下丘脑可以接收Bdnf基因的活跃信息,并完全抑制食欲。然而,在实验中老鼠的Bdnf基因出现突变,瘦蛋白和胰岛素等化学物质将无法传到下丘脑,老鼠所吃的食物是未出现Bdnf基因食量的两倍多。

  这项研究负责人许保基(音译)博士说:“这项发现将开启一种奇特的策略,能够帮助大脑有效地控制体重。”他带领的一支研究小组发现在子宫胚胎早期阶段Bdnf基因存在着较短和较长的类型。

  较长的Bdnf基因通过抵达下丘脑的大脑神经“超级高速公路”可以成功地发送化学信息表达“我已饱腹”;然而较短的Bdnf基因所发送的化学信息可以抵达大脑细胞,但不能被大脑树枝状“神经树”所采集,无法将信息传递至正确的区域。

  许保基博士说:“如果Bdnf基因存在问题,大脑神经则无法彼此间进行沟通,瘦蛋白和胰岛素信号则无效,饱腹的信号无法传递至大脑。”下丘脑与学习和记忆能力相关,之前的研究显示不具备较长Bdnf基因的老鼠个体也存在着记忆能力缺陷。

  科学家目前正在研制是否这种错误信息传递可以进行修正,从而帮助预防和治疗肥胖症。这项研究报告现发表在《自然医学》期刊上。许保基博士称,药物可以刺激大脑Bdnf基因的活跃性,这将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目标。我们现已打开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一条新途径,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3月17日,国家肥胖论坛发言人泰姆-弗莱(Tam Fry)称,目前研究人员正处在“正确的轨道”上,并认为将瘦蛋白信息发送至大脑将是抑制食欲的重要因素。但是他表示,这一相同研究轨道的其他方法将有望发现不可思议的治疗效果,从而预防或治疗肥胖。即使当前仅处于老鼠实验阶段,但未来几年有望基于这项研究能够有效地解决人类肥胖现象。(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研究称离婚率高事出有因 多数女性有"离婚基因"

  袁隆平受专访 转基因或影响生育人民不是小白鼠

  考古专家化石寻线索 完成丹尼索瓦人基因组测定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老鼠欺负猫咪

  众人皆知,猫是老鼠的天敌。最近英国一位名叫埃文斯的女子抓拍到大胆老鼠“欺负”猫的精彩瞬间,老鼠摆出那一副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架势,十分滑稽可笑。

  照片中,一只看似狼狈不堪的大灰猫匍匐在水泥地上,两眼紧闭,显露出一副“跪地求饶”的姿态。一只小老鼠伸展着前爪趴在这只大灰猫的鼻子上,并不惧怕,还露出一副“耀武扬威”的表情,似乎要狠狠地“收拾”这只猫一番。

  据这只猫的主人埃文斯称,“我真不敢相信,我家那家伙竟然如此懦弱,竟被一只小老鼠‘欺负’”。

  相关阅读

  美科学家研究备份"大脑记忆" 打造真实版阿凡达

  英家庭上演真实版101忠狗 主人无奈变成狗保姆

  太空上演真实版飞蛾扑火 掠日彗星冲向太阳自杀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