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里斯(图片来源:坦普尔顿基金会官方网站)
中新网3月9日电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今日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举行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城乡都加起来,现在的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覆盖了超过12.6亿人,中国正在向着全民医保的目标迈进。
胡晓义表示,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所汇集的信息来看,过去三年仅仅是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的补助达到了460多亿元,如果加上对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助,过去三年达到了1068亿元,如果加上对新农合的补助就更多了。
胡晓义说,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助,也带动了医疗保险收入的增长。2009年城镇的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增收了630亿,去年又增收了586亿。他表示,这些钱主要干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新医改以来,仅仅是2009年、2010年这两年,仅仅在城镇,参保人数就增加1.14亿人。城乡都加起来,现在的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覆盖了超过12.6亿人,正在向着全民医保的目标迈进。
“世界上在这个时间段里面搞医改的不是我们一个国家,但我们能够在两年增加对1亿多人的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我认为是了不起的。这是我们办的最大的一件事。”胡晓义如是说。
——第二件事,提高保障水平。2009年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总的支出比2008年增支了713亿,去年又多增支了737亿,前年增收了630亿,但增支了713亿,去年增收了586亿,但是增支了737亿,增支全部大于增收,好处在老百姓。城镇居民医保也是这样,制度内的报销比例都达到了60%。
——第三件事,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央财政专项投入509亿,地方财政也加大了投入,集中解决了800万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和其他关闭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把他们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这样就解决了一个大的历史遗留问题。
胡晓义指出,现在各级政府仍然在继续加大投入,接下来将办四件事:
一是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今年要力争达到住院大病报到70%左右;
二是提高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农村要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城市要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同时还有一条是“且不低于5万元”,也就是说最贫困的县支付的封顶线也不能低于5万块钱,这是解决大病的问题。
三是普遍开展门诊统筹。大家知道如果只保住院的话,受益人群大概是10%左右,最多到11%,但要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受益面能够达到50%以上。所以全面开展门诊统筹,可以把群众负担比较重的多发病、慢性病也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让群众受益。
四是和有关部门一起做好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工作,儿童的两种疾病、妇女的两癌,我们都配合做好,让群众受益。
胡晓义进一步表示,除上述四点外,还将确保基金安全。国家在增大投入,群众的缴费在增加,单位的缴费也在增加,基金的规模在不断增长,我们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基金全部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加大对医保基金使用的监控,防止套取诈骗等行为。
“我们要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力争使每一分钱都花在增加人民群众的实惠上。”胡晓义最后指出。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8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个人账户实行积累制。从目前的情况看,养老基金的支付,是不存在问题的。
尹蔚民说,去年养老保险基金大约13000亿,支出的养老保险基金近1万亿,当期的结余有3000亿,累计的结余有15000多亿。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8日上午举行主题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出席记者会接受媒体采访。
尹蔚民说,现在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还比较低。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这样就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的调剂,有利于化解风险。
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他说,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阶段,去年底我们老龄人口1.7亿,占总人口的12.8%,而且增长速度比较快。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尹蔚民说,为此,中国早就决定设立全国社保基金,而且全国社保基金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到去年底社保基金已经有7000多亿。随着个人账户包括新农保的个人账户的逐步做实,我们还要研究投资办法使老百姓的养命钱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增值,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巨大冲击。我想,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Jorge Galán(图片来源:耶鲁大学)
Robert Koch (图片来源:wikipedia)
本报讯 (记者杨华云)国家审计署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首次审计发现有2700多万基金被挪用。
2010年是新农合制度确立在全国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年,审计署对辽宁、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9个省所辖的45个县(市、区)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新农合基金进行了审计调查。
新农合基金被挪作养老金
审计调查未发现大的违纪违规问题,但少数县和基层卫生院在具体执行政策、基金管理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审计发现,全椒县、大洼县、西丰县、凤城市、岳池县共5个县的政府有关部门挪用新农合基金2738.18万,用于发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等。舒城县、霞浦县、龙海市、建阳市、福鼎市、汨罗市共6个县的新农合经办机构虚报参合人数4925人套取财政补助资金37.30万。
截至2011年1月10日,全椒县、大洼县、西丰县、凤城市、岳池县共5个县归还新农合基金2680.1万元;湖南省汨罗市对虚报参合人数套取财政补助资金的1名卫生院院长给予警告处分,其他正在整改中。
部分地区擅自提高补偿
此外,审计还发现了擅自提高扩大补偿范围和提高补偿标准的问题,彰武县、固始县、肥东县、庐江县、巢湖市居巢区、兴化市、闽侯县、霞浦县、龙海市、福鼎市、汨罗市、龙山县、武汉市东西湖区、岳池县共14个县的新农合经办机构审核把关不严,擅自扩大补偿范围和提高补偿标准,向8118人多支付新农合补偿资金487.80万元。截至2011年1月10日,闽侯县、霞浦县、龙海市、福鼎市、肥东县、庐江县、巢湖市居巢区、武汉市东西湖区共8个县已收回违规向114人发放的新农合资金15.9万元,其他正在整改中。
乡镇卫生院为患者办虚假住院手续并报销以获取住院费用情况较多,审计署调查的97个乡镇卫生院中,有47个存在问题,有4个乡镇卫生院利用假病历等获取新农合补偿56.78万。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杨华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谈佳隆|上海报道
“跟公务员相比,社会上有很多收入很低的群体,比如退休工人,他们的退休金工资水平是很低的。我们上海退休工人每月1800元,低于北京水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1月中旬召开的上海两会上,作出了这样的表述。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退休金问题再次引发了民众的热议。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已让上海的退休工人日常开销感到“吃力”。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人大作补充工作报告时明确表示:“要千方百计降低物价对群众生活的实际影响,特别是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影响,逐步提高他们的收入。今年元旦起继续上调企业退休金,人均每月185元,春节发放到手。”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上海市政府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海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很不容易的,上海市政府的压力确实很大。”
上海社保“咬着牙往上涨”
富庶的上海为什么会在退休金问题上表现得如此纠结?
上海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地方财政收入2873.6亿元,增长13%,这样的财政收入水平可以说走在了全国城市的前列。不过,上海财政局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比较流行一个词汇叫‘支出型贫困’,上海的账本也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看起来收了很多,但支出去的也不少,这个问题在社保基金问题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市老年基金协会副秘书长卢威向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建议,上海在提高退休职工收入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但俞正声坦言:“社保是上海可持续发展中最头疼的一个大问题,现在不敢涨得太猛,请你们理解,是咬着牙往上涨。”
“俞书记之所以说‘咬着牙往上涨’,是因为上海的社保基金年年有窟窿,而这个窟窿还不小,特别是这些年来,每年的亏空规模均在百亿元以上,收少支多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上海财政局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也导致上海养老金的水平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不进则退,甚至出现了落后的局面。”
在上海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提供的一份调研显示:截至2010年8月,占上海市退休人员89.12%的302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低于全国社会保障的平均水平。这对于上海这一高消费的城市来说,令人无法理解。
以广州为例,企业平均养老金2008年为1547元/月,比上海高46元,2009年三次调整后,广州企业平均养老金达2057元/月,比上海高386元。
上海两会期间,俞正声书记在解释这一问题时坦言:“当然这有历史原因,我们的退休金是现收现支,退休金的收入来源不够,是亏损的,财政每年要拿100多亿往里填。北京的退休结构,收大于支,不动用财政。”
财政压力大或许是上海近年来都没有大幅度提高退休金的最主要原因。根据上海市财政局的预算报告,2011年,上海市本级财政预算将安排支出416.1亿元,用于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交通、文化和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民生事项。其中,社保基金和就业占大头,拟安排支出达到了167.7亿元,而伴随着上海老龄化高峰的到来,社保的亏空将不断放大,这就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土地、国企收益:社保基金新来源?
在《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及,“促进社保基金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国资、财政和土地收益等多元投入的社保筹资机制”。
上海市发改委一位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证实:“上海的确正在酝酿从国企收益和土地出让金当中提取一部分来充实上海的社保基金,从而改变目前仅通过财政支出来填补社保窟窿的局面。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经牵头着手对该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
这意味着土地收益和国企收益将作为“增量”投入社保之中。记者注意到,《上海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显示,2010年上海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79亿元,较年初预算增加较多,但也有人认为,土地出让金主要应该用于“保障房”建设,而不应该挪作他用,因为保障房建设和前期征地和动拆迁的资金压力已经很大。
根据2010年的安排情况来看,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575.3亿元,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423.9亿元,城市建设支出101.6亿元,安排城镇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16.5亿元。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中央要求全国各地加强保障房建设,上海一定会全力贯彻,不过目前的确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
有房地产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上海市把土地收益作为社保基金重要来源并建立长效机制的话,政府就不会让土地价格下跌,并必须保证每年的土地收益能稳步增长来实现,这也将对上海地价、房价形成支撑。
除了土地收入之外,地方国企收益进行上缴填补社保基金亏空也将逐步推进。上海国资委内部一位知情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的确正和上海人保部门一起在研究对国资企业持股部分的分红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投入到上海社保基金之中,究竟未来会投多少,这一比例还在研究之中,最早可能今年就会试行。”
目前,上海国资委旗下掌管着企业约50家左右,市属经营性国资资产证券化率达30%以上,不少企业实现子公司或集团公司上市,包括上海汽车、上海电气、百联股份、申能股份、光明乳业、上海机场等公司,但仍然有相当部分国资没有实现证券化。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海的确正着手通过国资证券化率提高到40%~50%,让国有退出的资产来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的问题,而关于土地收益投入社保基金牵涉的问题比较复杂,目前仍然没有最终的说法。”
俞正声:公务员工资增长应控制
如果上海探索的国资、土地、财政三筹资填补社保基金缺口的模式成立,这意味着社保基金这个蛋糕的体量会不断做大,并有可能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不过,如何在开源做大社保基金蛋糕的同时做好结构分配,则更受到民众瞩目。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最近一份调研显示,全国平均退休养老金与在职收入比为0.64,上海市企业养老金与市平均工资五年间的平均数为0.449。通常标准是,退休养老金与在职收入比处于0.6时社会相对稳定,达到0.8时相对和谐。
我国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双轨制”养老制度,企业退休养老金与在职收入差距明显,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往往是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的1/2到1/3。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在调研中发现,从1993年—2003年,上海市养老金调整增加额度按“本人养老金数额乘以相同的调整比例”计算。这一结果直接造成养老待遇越高的人加得越多,养老待遇越低的人加得越少。双轨制退休制度所造成的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从分配的角度看,退休工人比机关的退休人员收入低得多得多,”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上海两会期间坦言,“我听见有的同志不断地说,‘公务员的工资六七年没涨了,该涨了’,这是不是现实?是现实,但是实际上公务员在缩小收入差距中不是主攻方向,应该控制公务员工资的增长速度。”
据记者了解,上海社保基金未来将从国企、土地、财政三方面获得资金的基础上,政策将倾斜于进一步提升企业退休员工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