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又是一年国庆。大半年繁忙工作后迎来的七天假期,让不少国人满心期待。然而,伴随着黄金周的到来,一些长假衍生的话题再度进入公众视野。旅游行业乱象致消费者权益难保障;长假出游陷入“人山人海”;“黄金周”对经济拉动价值究竟几何;挪双休拼长假是福利还是负担?此外,那些漂在大城市,因种种原因不能“常回家看看”的人,他们的假期如何度过,他们的选择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无奈与隐忧? 近年来,关于十一黄金周的存废问题再度引发拷问,延续了10多年的黄金周制度,无疑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长假期间,中新网新闻中心推出一组国庆策划组稿,从“节庆篇”、“旅游篇”、“出行篇”、“乡愁篇”、“经济篇”、“拼假篇”等多角度切入,展现国人“假期百态”。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我们在休养身心之余,不应停下追问的脚步。因为在这些沸腾的表象背后,仍有那略带凉意的现实留待求索。 国庆系列策划之“经济篇”—— 存废问题再度引发拷问 黄金周到底有多“黄金” 中新网北京10月4日电(王硕) 十一黄金周从1999年开始实行,已经伴随我们度过近15个年头,假日旅游热潮一度席卷全国,长假制度也被视为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一大举措。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关于十一黄金周的存废问题再度引发拷问,当初设立黄金周的经济目的是否实现?黄金周到底有多“黄金”?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黄金周对旅游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实质性的正面效应,对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明显作用。 增长率不变:黄金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被夸大 2010年国庆假期,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2236.43万人次,同比增长15.91%;旅游收入112709.73万元,同比增长26.71%。2011年国庆假期,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433.38万人次,同比增长8.84%;旅游收入124649.81万元,同比增长10.57%。2012年“十一黄金周”恰逢国庆、中秋两节叠加,假期长达8天,被称为“史上最长黄金周”,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424.56万人次,同比增长20.96%;旅游收入17.65亿元,同比增长24.96%。 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数量的上升与旅游收入的上升给黄金周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我们对黄金周的期待也有增无减,黄金周被看做带动内需消费的“重头戏”。然而,黄金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否真如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大呢? 蔡继明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逐年上升的数据代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收入水平的增加。然而增长的数据只强调了每年黄金周的出行人次和旅游收入与上一年相比增加多少,而没有提到全年的旅游收入同比增加多少,没有对比实行黄金周后与实行黄金周前旅游收入增长率的变化。以1999年十一黄金周开始实施为中间点,黄金周实行之前的8年与实行之后的8年,16年全年的旅游收入增长曲线基本是一条直线,斜率是不变的,即增长率不变,黄金周对旅游业收入的增长没有任何明显的正面效应。 黄金周幻觉:餐饮等行业收入上涨 金融等行业收入减少 观察近三年来十一黄金周期间的统计数据不难发现,景区接待游客人数、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民航铁路运送旅客量都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10年国庆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行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约5925亿元,同比增长18.7%。2011年国庆期间,中国民航共发送旅客598万人次,同比增长5.2%。 2012年国庆期间,铁路全国累计共发送旅客6095万人次,同比增长9.4%。 黄金周期间餐饮、交通等行业收入均逐年增长,但是根据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研究数据显示,黄金周也导致了金融、证券、期货、进出口贸易以及会展和入境旅游收入的大幅度减少。蔡继明指出,旅游业存在“黄金周幻觉”,忽略了黄金周期间门庭若市,黄金周前后门可罗雀的现象。同时,黄金周期间餐饮、交通、住宿、购物、景区这些行业的收入固然增加,但是一些高附加值的行业却受到影响。 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研究表明,自1999年实行黄金周之前的13年中,国内旅游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8.75%,而1999年实行黄金周以后的13年中,国内旅游实际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7.81%,前后相差了近11个百分点。2008年五一黄金周取消之后,国内旅游收入增速反而有一定程度的提升。2008年剔除国内整体经济环境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后,国内旅游收入的增幅实际达17.5%,与存在五一黄金周的年份相比,2008年国内旅游收入的增幅还是比较高的,这说明取消集中性休假的制度安排并没有对旅游业形成冲击。 消费者支出:集中消费只是时间上的转移 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研究1985至2012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以及国内旅游业收入的情况,进一步表明黄金周对国内旅游收入并没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黄金周”期间旅游收入的增加仅仅是旅游消费的集中,是一种时间上的转移,对全年旅游收入的增加并无实质性的贡献。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居民消费增长的最终源泉来自于居民收入。集中性休假确有利于促进居民在黄金周期间的旅游及其他消费,但这些被提前透支的消费必定会相应地减少消费者在此后的旅游及其他消费计划,从全年范围内来看,总体消费量并不因集中性休假制度的存在而增加,二者没有因果关系。黄金周作为一种休闲或者休假的制度安排,从来不能也不应该作为刺激消费的工具。 蔡继明表示,人们一年的消费支出和旅游支出取决于收入而不是黄金周。一个消费者旅行将钱花在路上,服装、食品、住房、教育等消费会相应减少。 蔡继明进一步指出,旅游收入的增长取决于居民旅游支出的增加,居民旅游支出的增加又取决于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则取决于收入的增加。三条曲线是正相关的,如果在三条曲线中加一条垂直线就会发现,黄金周实行之前与之后三条曲线的斜率也是不变的,也进一步证明了黄金周对旅游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实质性的正面效应,对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明显的作用。(完)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招待会1日晚在悉尼歌剧院隆重举行,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马朝旭、驻悉尼总领事李华新,新南威尔士州州长代表、规划与基础设施部长Brad Hazzard,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James Allsop阁下和新州首席大法官TF Bathurst,澳洲潮州董事局主席周光明先生、澳大利亚华人团体协会吴昌茂主席,驻新州领团,华人华侨、中资机构和留学生等各界代表出席。
李华新总领事在致辞中说:
建交41年来,中澳关系日臻成熟和密切。今年初,两国确立了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建立了相互信任、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澳新一届政府执政后,多次表示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将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建设性地推进两国各领域互利合作。中方愿同澳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不断加强双方在各领域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澳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
当前,中国与新州政治、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日趋密切,最近中国首次成为新州最大的海外游客来源国;著名的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首次在中国农历新年之际点亮“中国红”;不久前新州政府首次在州议会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举办专场庆祝活动。这些众多的“第一”,彰显了中国与新州关系正在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拓展,也使中澳两国人民的心走得更近。
澳洲潮州同乡会董事局主席周光明说,今天是新中国成立64周年国庆,我们祝愿中澳两国友谊不断加深,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取得新成果。澳大利亚新政府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中澳友好关系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让我们共同努力,促进中澳两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共同繁荣。
招待会后,北京一零一中学金帆交响乐团的小艺术家们为澳大利亚各界朋友奉献了精彩的音乐会。在著名指挥家邵恩、刘凤德激情指挥下,音乐会以交响序曲《红旗颂》开场,展示出恢弘大气,之后依次演奏了《卡门》第一组曲、《天方夜谭》第四乐章、《豪勇七杰》等名曲,当奏起澳大利亚民歌《羊毛剪子咔嚓响》时,剧场中掀起了高潮,最后演奏了大家喜爱的《歌唱祖国》等曲目,演出在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中结束。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27日在堪培拉举行招待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澳洲各界代表、华侨华人、中资机构、留学生代表等近八百人出席了招待会。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马朝旭在致辞中说,中澳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中澳建立了相互信任、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政治、经贸、人文、防务等领域合作不断加强。中国已成为澳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中澳关系发展给两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事实证明,中澳两国共同利益广泛,合作潜力巨大,互补性强,前景光明。
他说,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当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将使中国经济运行更稳健、增长质量更高、发展前景更可持续,对于澳大利亚乃至世界都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希望双方能抓住这个机遇,携手努力,共同打造中澳经济合作升级版。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马朝旭在致辞中说,中澳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中澳建立了相互信任、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政治、经贸、人文、防务等领域合作不断加强。中国已成为澳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中澳关系发展给两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事实证明,中澳两国共同利益广泛,合作潜力巨大,互补性强,前景光明。
澳大利亚联邦参议员布莱特•梅森、澳大利亚国防军司令赫尔利、以及正在澳大利亚访问的中国军事文化交流代表团团长、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岑旭中将出席了招待会并致辞。
澳洲移民及公民事务部长Chris Bowen表示来自145个国家约1.7万人在周六成为澳洲人,全国将有430个宣誓入籍的庆典仪式。
“在国庆日这个特殊日子里,不论你是土生土长的澳洲人,或是选择成为澳洲人,国庆日都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认识彼此异同之处的机会。”
在昆州,将有5000人加入澳洲国籍,为全国之冠。
布里斯班会议及展览中心将举行全国最大型的入籍典礼。届时1200人将在此宣誓入籍。新州和维州将迎来3800个澳洲公民,南澳为1300人,西澳为2500人,塔州为320人,北领地为260人。
澳洲总理吉拉德将在堪培拉举行的升国旗和公民宣誓仪式上为22人赋予公民身份。
2010年9月19日,澳大利亚福建工商联谊总会,澳大利亚悉尼西区华人协会,澳洲乘风教育交流中心,澳大利亚闽南同乡会在Ashfield Polish Club 举行中秋迎国庆联欢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悉尼总领事馆张龙忠领事,澳大利亚华人团体协会吴昌茂主席,Burwood Mayor John Sidoti 市长等出席了联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