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中新网6月12日电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官房副长官仙谷由人12日表示,日本大地震重建规划专家组的第一次提案及社会保障和税收一体化改革方案将于本月下旬汇总完毕,暗示预计首相菅直人最早或于本月内辞职。

  菅直人曾表示有意参与2011年度第二次补充预算案的编制工作,以此牵制要求其提前辞职的动向。仙谷则就此表示:“将成为正式重建预算的第二次补充预算的具体编制工作,应在朝野政党广范围内展开。菅直人首相或许最好把它作为课题移交下去。”并认为应由下任首相负责编制工作。

  仙谷由人12日在富士电视台的节目上暗示,日本首相菅直人有可能在最早于下周内召开的民主党两院议员总会上表明辞职时期。仙谷称:“(总会)可能是一个节点。”

  仙谷同时还强调:“用辞职使(在野党)就通过《公债发行特例法案》做出承诺,这点非常重要。”他还指出:“社保和税制一体化改革的最后方案将于近期提出,20日前后重建规划专家组的报告书也将出炉。存在着各种节点。”

  关于与在野党之间的合作,仙谷态度积极地表示:“不管是联合执政还是内阁之外的合作,如果不能达成共识,那么现在的政治就无法维持。在国会设立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协商机关可能也是一种联合执政。”

  关于菅直人辞职后拥立财务相野田佳彦参选党代表一事,仙谷表示未考虑过也未说过此事,不过他赞扬野田是“胸怀宽广的政治家”。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日本研究人员近日利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成功发射出波长仅0.12纳米的X射线激光,刷新了这种激光最短波长的世界纪录。
根据日本理化研究所和高辉度光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新闻公报,来自这两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建在兵库县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仅0.12纳米的X射线激光,打破了美国的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于2009年4月创下的0.15纳米的最短波长世界纪录。
公报说,研究人员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监视器、电磁石等硬件,以及精密控制各种仪器的软件都按最佳设计进行了彻底调整,从2月底装置运转开始,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就发射出了世界最短波长的X射线激光。而当年美国的调整过程花费了几年时间。
X射线激光的波长小于1纳米,它被看作能给原子世界照相的“梦幻之光”。在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广阔领域,比如膜蛋白的结构分析、纳米技术等领域,X射线激光的应用前景都被看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日前,广电总局在其官网上发布通告称:“个别剧目在表现抗战和对敌斗争等内容时,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没有边际地胡编乱造,将严肃的抗战和对敌斗争娱乐化……希望制作机构端正创作思想,认真调整创作思路。”

自从“穿越”成了这个时代的流行热词儿之后,中国人的幻想能力就有了极大的提升。当然,只是在“穿越”这么一条单行道上。反正就是上天入地掣如电,想去哪儿现就去哪儿现,时空都不是障碍,杀人放火拿冲锋枪对付蛮族军队进汉代皇宫调戏赵飞燕,反正吹牛不上税,历史书里随便撕两页纸,拼到一块就齐活了。

这种东西的产生有其源自,众所周知,中国的现实很难写。所以只能用代入法,把当下的东西换成古代,或者未来———不过未来要从现在出发,所以还是不靠谱———你总不能说未来不是和谐社会吧?所以还是去古代保险,齐楚燕韩赵魏秦唐宋元明清,想回到什么朝代都行,惹了麻烦锦衣卫血滴子也不能追杀到现在。

最近有个电视剧差点把很多观众的牙都笑丢了,这个剧名叫《抗日奇侠》。剧情就不说了,反正就是老少爷们打鬼子的故事。关键老少爷们儿都是高来高去的高高高高手,打鬼子连枪都不用开,啪啪啪一顿铁砂掌挨个拍死。枪林弹雨间取敌酋首级,如探囊取物。幸亏日本鬼子识相早早投降了事,否则估计这帮高手得踏平东京横扫大阪,在北海道的温泉里开心喜刷刷了。

对这种“穿越”倾向,广电总局都看不下去了,专门发文:“‘个别剧目’在表现抗战和对敌斗争等内容时,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没有边际地胡编乱造,将严肃的抗战和对敌斗争娱乐化。”其实,胡编乱造不是自今日始,反正从小到大看的影视剧和文学作品里,日军一律鬼头鬼脑可笑至极,进门挨枪子出门碰地雷,尽是头脑简单偷鸡摸狗之辈,随便就可以对付。八年抗战,约略等于小兵张嘎的青春交响曲。

其实这也是一种穿越,来自想象的历史观照。然而,可怕的是强劲的想象产生现实,以为真的历史就是那般。只是倘若问问抗战中死去的数千万中国人,日本鬼子恐怕并非那般愚笨可笑。被打被杀被活埋的人未必会理解,为何今天某些人眼里笨蛋般的敌人当年竟能侵占大半个中国,夺走了无数生命。

三拳两脚便打杀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正如阿Q一样,明明受了欺负,却在头脑中以为自己得了胜仗,于是就欢欣鼓舞起来。《抗日奇侠》的武侠抗日,绝对是精神胜利法的真传。或许以后能编出孙悟空棒打毛利太君,鲁智深七擒冈村宁次也说不定。话说此种怪癖在影视剧中总是无处不在,譬如清末民国题材的电影,是一定要暴打几个外国大力士劈掉几块“东亚病夫”牌牌的,《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里边有林青霞赤手抓炮弹的场面,嘴里还在大喊:我东方不败,西方也不败,我是东西方不败。

看到那里,总能让人笑出声来。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核辐射损害精子中的X染色体

  核辐射可能引发日本男婴潮

  德国科学家研究显示,核电站泄漏和核实验导致的核辐射泄漏对全球婴儿出生率有很大影响。这些核辐射会导致全世界少出生数百万女婴。散发到大气中的放射性粒子是影响全球新生儿性别比例的主要原因。

  核实验、核事故

  都曾导致男婴多

  德国慕尼黑赫蒙霍兹卫生与环境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分析了美国和39个欧洲国家从1975年到2007年的人口数据。他们发现,从1964年到1975年间,所有国家的男婴出生率都高于女婴。1986年后,许多东欧国家也出现类似现象。

  科学家们将前者归因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原子弹实验,当时的放射性粒子进入大气层,随着气流扩散到全世界。1986年以后男婴增加,则很可能受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影响。“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越近的国家,效果就越明显,”研究人员说。比如靠乌克兰最近的白俄罗斯,事故后新生男婴较女婴的比例比遥远的法国来得高。

  日本福岛核辐射

  美国西海岸遭殃

  虽然这项研究采用了大量冷战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但这些发现对于未来核事故对婴儿性别的影响会很有意义。随着日本福岛核危机的发生,很多专家预测另一轮男婴出生高峰期即将到来,特别是日本和美国西海岸。

  在正常环境下,男婴出生率超过女婴,比率大约为105:100。核辐射导致这一比例上升近1%。这听起来似乎很小,但其影响却可以持续很多年。此前在动物身上的反射性实验也显示,雄性后代出生比例超过雌性。这暗示,核辐射能够损害精子中的X染色体。

发表在栏目: 科学
3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检测人员正在驳船上提取海水样本。(图片来源:Japan Maritime Self-Defence Force via Reuters)  3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检测人员正在驳船上提取海水样本。(图片来源:Japan Maritime Self-Defence Force via Reuters)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双重打击导致位于东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专家们表示,如果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继续流入海洋,海洋生物的生存将面临威胁。根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过去一周时间里,研究人员对核电站附近提取的海水样本进行检测后发现,包括铯137和碘131在内的放射性同位素浓度升高。

  辐射可导致变异

  陆地和海洋的所有生物都暴露在天然水平的电离辐射环境下,高频辐射足以改变DNA。这种基因损伤绝大多数可以治愈,但由于人造辐射的存在,动物更难修复它们受损的基因。日本核安全官员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海水样本的辐射水平过去4天内处于波动状态,30日的碘浓度达到法定限值的3355倍。

  这是迄今为止检测发现的最高水平,说明更多放射性物质流入海洋,但这种情况如何发生仍是一个未知数。据《纽约时报》报道,3月28日的海水样本检测结果显示,铯的浓度达到安全限值的20倍。

  纽约莱曼学院海洋与江河口研究所负责人约瑟夫·拉什林表示,海水中的辐射能够以一系列方式威胁海洋动物的生存,放射性物质可直接导致海洋动物死亡,后代发生基因变异或者污染它们的食物链。他说:“核辐射将导致一些海洋动物死亡,其他一些动物将遭受基因损伤。辐射的主要影响是改变动物的基因和影响它们的繁育能力。”

  放射生态学家沃德·维克勒指出,碘浓度和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所对应的辐射剂量将导致海洋动物死亡或者影响它们的生育能力。维克勒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名誉教授,他在电子邮件中指出:“我非常怀疑受损核电站泄露的放射性物质对日本沿海大范围内的海洋生物产生的直接影响可以被观测到。”

  他指出,利用法定限值测量海洋动物遭受的损伤现在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为了准确评估海洋动物面临的威胁,科学家必须了解福岛核电站附近海水、鱼类以及其他海洋动物面临的真实的放射性碘浓度。

  对小型动物威胁最大

  维克勒指出,福岛核电站附近的放射性污染水平将继续升高,对当地海洋动物的生存造成伤害。他说:“如果这种事情发生,最可能的影响就是破坏当地鱼类的繁育能力。”海洋动物的卵和幼体对辐射较为敏感,放射性原子能够取代动物体内的其他原子,所导致的辐射暴露将改变它们的DNA。

  莱曼学院的拉什林指出,绝大多数变异动物无法幸存,一些动物还会将变异遗传给下一代。无论哪一种情况,辐射暴露都会影响海洋动物的长期生存能力。拉什林认为,在所有海洋动物中,最易遭受损伤的是水母、海葵、海蠕虫等软体动物,它们吸收辐射的速度超过有壳动物。但维克勒指出鱼类同样可能面临最大威胁。他说:“我希望当地鱼类生育能力遭受的任何暂时性损伤都会因周围海域未受影响的个体的迁入抵消,进而降低影响程度。”

  除了影响生育能力外,放射性物质同样会灼伤经过的鱼类,它们受到的影响就像在灼热的水中生存一样。拉什林表示,金枪鱼和旗鱼等太平洋捕食者已经因过度捕捞面临生存威胁,这一可怕的事实加之目前的核辐射导致问题更为复杂。他说:“让我感到忧虑的是,现在已到了产卵季节,如果核辐射影响幼仔的生存,问题将更为严重。”

  辐射将污染食物链

  佛罗里达州大学化学海洋学家和环境放射性专家比尔·伯奈特表示:“在短期内,辐射将对海洋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好消息是,碘的半衰期只有8天。因此,如果能够遏制住放射性物质泄露,这只是一个短期问题。但福岛核电站泄露的铯的潜在影响更大,因为铯的衰变时间长达30年。”

  拉什林表示,如果海洋动物摄入受到照射的植物和小型猎物,海洋食物链将受到污染。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海藻等植物能够快速吸入碘。德克萨斯州理工大学毒物学家罗恩·肯达尔表示,在地震和海啸袭击中,日本东北部城市遭到严重破坏,铅等有毒金属可能进入土壤和水。

  此前的研究显示,有毒金属会与辐射产生相互作用,抑制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导致它们更易患病。由于破坏范围较大,环境和人类健康均面临较大威胁。“这让我联想到遭到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的新奥尔良。在我看来,日本的核事故导致问题更为复杂。”

  海洋可以自我修复

  科罗拉多州大学的维克勒指出,海洋拥有惊人的能力,可冲淡辐射。他说:“此外,海洋同样富有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改善以及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和驱散,受影响海域将逐步恢复。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并没有太多机会研究大量放射性物质流入海洋生态系统所能产生的影响。”迄今为止,最完善的相关数据来自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核武器试验。

  德州理工学院的肯达尔指出,辐射对海水的影响,我们了解的并不多。他说:“辐射就像是毒药。放射性物质浓度越高,潜在的危害越大,我们需要进行严密监视。”拉什林指出:“如果只是一次性的,问题并不存在。”如果辐射泄露在几个月内继续发生,日本的海洋生物便将面临更大威胁。海岸线毕竟不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我们无法修建混凝土外壳,封闭整个区域。(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3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让那些严重依赖核电的国家重视面临的地震风险。研究发现,世界上几个核能大国面临的地震威胁有很大不同。

  1.美国沿海成关注焦点

美国沿海成关注焦点美国沿海成关注焦点

  美国核电年发电量:7987亿千瓦时

  尽管美国自1979年三哩岛核事故发生以来再未建设新的核电站,但它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生产大国。美国的104座核反应堆生产的电能,比法国和日本的核电总产量还要多。但是由于美国的用电量很大,这些核电站提供的电量仅占美国电能总产量的20%。看一看美国的地震风险图,难怪在日本大地震后,加利福尼亚州的两座核电站会成为美国政府最关注的对象。圣克莱门特的圣奥诺弗雷和阿维拉海滩的代阿布洛峡谷(Diablo Canyon)都位于活断层带附近。

  西北大学地球和行星科学系地震学家赛斯·斯坦表示,美国西部这一地区正好位于北美构造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其地震风险大约比美国东部地区高5倍。他是最近出版的《灾难延时(Disaster Deferred)》一书的作者,这本书描写了新科学是如何改变人们对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地震风险的看法的。正如书上所说,该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存在一些地震风险,美国的大多数核反应堆都建在这里。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和密苏里州的新马德里附近都曾发生过地震。

  福岛核事故发生很久以前,美国能源及核能管理者和非营利组织——美国电力研究院已经开始对美国中东部地区的地震风险进行重新评估。评估结果有望在今年底得出。美国地震多发地带阿拉斯加州没有核电站。

  2.法国非常信任核能

法国非常信任核能法国非常信任核能

  法国核电年发电量:3893亿千瓦时

  在法国蒙特利马尔附近的隆河谷(Rhone Valley),克律亚斯(Cruas)核电站的冷却塔上的风力涡轮机并不是令这里变得与众不同的唯一一个建筑物。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设的这座核定站,是世界上唯一两座具有隔震系统(seismic base isolation,地基处安装的弹性装置,可以吸收震动)的核电站之一。每座反应堆下有1800多个 橡胶支座,每个 橡胶支座厚达几英寸。另一座这种核电站位于南非开普敦附近。

  尽管法国核电站的产电总量不及美国核电总产量的一半,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像法国一样,这么依赖核电。法国80%的电能产自该国19座核电站的58个核反应堆。斯坦表示,法国的地震风险不是太大。即使是最活跃地区,其地震风险也仅相当于美国的中东部地区。

  尽管克律亚斯核电站拥有特殊的地震防护系统,但是它并不位于法国地震最活跃的地方。该国的地震活跃区位于法-德边界的莱茵河谷。斯坦表示,沿着这条河谷的断层系统给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荷兰带来地震风险。距离这一区域最近的核电站是位于莱茵河上的费森海姆核电站,它是法国最老的核电站。从全球地震危险性评估计划绘制的图上,可以了解全球的地震风险情况。斯坦表示,这是10年前开始进行的一项计划,旨在协调不同国家测量地震风险的方法,对世界范围的地震风险予以评估。

  3.日本从风险到灾难

日本从风险到灾难日本从风险到灾难

  日本核电年发电量:2658亿千瓦时

  尽管现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事故,但它曾是这个严重缺少能源的国家的一个核电典范。日本在战时是唯一一个遭受核弹袭击的国家,然而20年后该国进入所谓的“和平原子能”状态,利用核能促进经济增长。由于没有国产化石燃料,日本被迫从国外进口所需的所有石油、煤和天然气,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把核电站视为一种可以产生大量电能的方法。自1966年该国的第一座商业核电站开始运营至今,日本已经建成54座核反应堆,其中包括世界最大反应堆——位于日本西海岸新泻县的柏崎刈羽核电站。

  核能发电满足了日本三分之一的电能需求,在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前,该国打算把核电产电量在国家电能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由2017年的40%提高到2030年的50%。日本位于4个重要构造板块的交界处,是世界上最有可能发生地震的国家。而且在日本这个地震多发区居住着1.265亿人。斯坦表示,阿拉斯加州的地震风险与此类似,但是该州的人口不超过70万。

  当然,日本的所有核电站都位于地震多发带。核工业代表和核电站反对者很快指出,海啸后柴油机备用系统出现故障(并不是海啸造成的)直接引发福岛核事故。核工业官员曾指出,这座核电站经历有史以来最强的一次地震后幸存下来,它的表现跟计划的一样。在自然灾害和其他规模更小的灾难面前,断电是更常见的风险因素。例如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的核安全项目主管大卫·洛克博姆表示:“我们的电站无法承受飓风或海啸的袭击,我们更易受到断电和失去备用设备的影响,无论这是由墨西哥湾的飓风、东部地区的冰暴引起的,还是由克利夫兰的树木导致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4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3月11日日本强震发生之后,福岛核电站出现严重危机,随后,一批被称作“50死士”的无名勇士们坚守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努力工作,试图力挽狂澜,使国家免遭严重堆芯融化的严重危险。但是外界的人们对他们的工作情况却知之甚少,最近日本政府公布了首批反应他们工作的内部照片,从而让人们能有幸一睹这些英雄们工作的样子。一切都被黑暗笼罩,只有借助微弱的灯光,你才能勉强透过面罩看到他们的脸。

  1.寻找答案

寻找答案寻找答案

  福岛第一核电站第一和第二机在地震中严重损毁,周三清晨,坚守在此的工人们正仔细检查中央控制室的数据,试图找到故障点。他们的脸庞由于呼吸面罩的遮挡而无法看清。

  尽管经过努力之后这里的部分外接电源已经开始恢复,但是这些被称为“50死士”的勇敢的工人们仍然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他们必须设法恢复核电站内部关键的水泵和管路系统,以便为反应堆和乏燃料池重启冷却系统。

  这几张图片由日本核安全保安院公布,是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以来首次公布的核电站内部工作照片。那一场灾难性的地震和随后引发的惊人海啸摧毁了这座核电站,并导致内部冷却系统瘫痪。

  2.一线曙光

一线曙光一线曙光

  尽管已经有部分外部电力供应恢复,但工人们仍然需要借助手电照明来看清中央控制室仪表盘上的读数。

  根据东京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的消息,到目前为止,全部6座核反应堆中仅有两座,即第5和第6核电机组可以被认为已经处于安全状态,但周五却意外的发现5号机组的冷却系统同样开始出现问题。

  由于核电站内部不断涌出黑烟。处于对放射性危害的顾虑,现场的工人们被屡次要求撤离,这样就造成了恢复冷却系统施工的严重耽搁。观察人士分析,尽管这些浓烟可能并不一定带有放射性,但这确实说明目前这里的情况尚没有处于可控状态。

  3.患难与共

患难与共患难与共

  一半房间可以照明,而另一半却仍然处于黑暗。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控制中心,工人们正在一起努力工作。

  这些人中有辐射方面的专家,以及东京电力公司的下层和中层负责人。他们志愿留下来进行事故的紧急应对。根据官方的数据,这里可能实际有超过100人的队伍在冒险工作。他们已经被誉为日本国家的英雄。

  日本卫生机构已经将人体允许遭受的辐射剂量数值上调了一倍,以便允许这些工人继续在这里工作。官方对他们的消息披露甚少,人们只知道他们为了防止出现严重的辐射伤害而轮番上阵。目前已经确认有5名工人死亡,另有20人负伤入院。

  这些勇士的壮举不禁让人们想起25年前赶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灾难现场进行救灾的人们。在那次事件中,有28人由于遭受严重辐射,在数星期内相继死去。

  4.控制大厅,安静异常

控制大厅,安静异常控制大厅,安静异常

  这是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中央控制室的照片,拍摄于周二电力恢复之后的一瞬间。3号机组的情况尤其让外界担忧,因为其燃料是一种称为“混合氧化物”的混合物。其中含有铀和钚。这让它的危险性要高于其他几个机组,因为其他几个机组都只含有铀。

  此次出现险情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是日本最陈旧的几个核电站设施之一,采用的技术属于上世纪70年代的“第二代”核电站技术。这一核电站没有采用所谓的“被动安全体系”,这种体系可以使核电站在出现险情时自动运行内部冷却系统。但让人担忧的是,目前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兴建的核电站一般都属于这种“第二代”技术电站,只有目前正在中国修建的4座核电站采用了最新的被动安全防护技术。

  5.核电站之外,隐患重重

核电站之外,隐患重重核电站之外,隐患重重

  这里是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混凝土防护墙外侧,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努力试图恢复第三和第四核电机组的外部电源供应。接通电源,并重启内部冷却系统非常关键,因为这样才能防止由于内部过热而引发堆芯融化的严重风险。

  但日本政府目前最担心的,还要数放射性物质的扩散。

  远在220公里开外的东京已经在其自来水中检测出放射性碘。日本政府已经发出警告,要求周边地区的儿童不要引用自来水。政府还宣布,已经在福岛县出产的蔬菜中检出放射性物质。目前当地出产的蔬菜已经被禁止运出。

  世界各地迅速对此做出反应:香港政府日前宣布禁止进口产自该地区的食品,美国也已经宣布禁止来自该地区的奶制品和其他农产品输入。

  正在出现的,对于日本产食品的安全担忧说明,即便日本成功控制住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局势,但要真正度过这场灾难带来的深重影响,这个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晨风)

发表在栏目: 科学

  4.重返地球

重返地球重返地球

  3月16日,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重返地球的宇航员在哈萨克斯坦阿尔卡雷克附近降落后,他们躺在地上休息一小会。这些人包括奥列格·斯克里波奇卡(左)、亚历山大·卡莱利(中)和斯科特·凯利。该机组在国际空间站呆了近6个月。

  5.恒星诞生

恒星诞生恒星诞生

  据欧洲南方天文台说,新生恒星喷出的物质与周围气体和尘埃云团发生碰撞,生成炙热的弓形、点状和条纹图案,看起来很像一幅超现实主义画作。这张图片由智利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拍摄,并于3月16日公布,它为人们更近距离地观察NGC 6729区域的新生恒星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提供了机会。NGC 6729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恒星托儿所。

  6.日本地震前后

日本地震前后日本地震前后

  日本东部城市鸟海(Torinoumi)的照片,左图是2010年9月拍摄的,右图是在日本里氏9级地震和海啸发生一天后,即3月12日拍摄的。德国卫星拍摄到这两张图片,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的48小时内,有超过63颗卫星对其进行观测。

  7.遥远星系

遥远星系遥远星系

  欧洲航天局3月9日宣布,他们已经发现迄今最古老、最遥远的星系簇(合成卫星及X射线图像)。据欧洲航天局的网站上说,跟在早期宇宙里发现的其他天体结构不同,从星系簇CL J1449 0856发射的大量X射线和星系成员众多可以看出,它已经进入青春期。(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2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危机是25年来最为严重的核危机。为了应对这场危机,日本政府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由于遭受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袭击,核电站至关重要的冷却系统供电设备发生故障,无法正常工作,导致危机发生。

  1.从太空看到的日本反应堆

从太空看到的日本反应堆(图片来源:DigitalGlobe/Getty Images)从太空看到的日本反应堆(图片来源:DigitalGlobe/Getty Images)

  16日拍摄的卫星照片,展现了日本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照片中,发生爆炸的3号反应堆(从左数第二个)正向外冒出白色羽状蒸汽。两天前,3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安全壳建筑的屋顶被掀翻。

  左侧的所有4座反应堆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右侧的两座白色矩形建筑,也就是5号和6号反应堆所在建筑保持完整。为了避免发生灾难性的熔毁事故,日本政府采用直升机喷水和军用卡车高压水炮喷水的方式冷却反应堆。救援现场的辐射水平危及到工作人员的健康,附近12英里(约合20公里)内的居民被迫疏散。美国官员建议扩大疏散区,并指出需要几周时间才能控制住此次核危机。

  2.1号、2号、3号和4号反应堆

1号、2号、3号和4号反应堆(图片来源:DigitalGlobe/Getty Images)1号、2号、3号和4号反应堆(图片来源:DigitalGlobe/Getty Images)

  16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号、2号、3号和4号反应堆(从右至左)所在建筑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每一座建筑内,燃料棒在冷却系统失灵后温度不断升高,导致反应堆和建筑外墙之间发生爆炸。据《纽约时报》报道,4号反应堆的屋顶(最左边)虽保持完整,但其他大部分已在15日遭到严重损毁。当时燃料棒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氢气爆炸。

  照片中的3号反应堆正向外冒出白色蒸汽。3月14日发生的爆炸破坏了反应堆所在建筑,反应堆周围的钢结构安全壳严重受损。美国国际安全和科学研究所表示,2号反应堆虽然破坏程度相对较小,但外壳可能发生破裂,释放出蒸汽。3月15日发生的爆炸可能导致这座反应堆的主安全壳受损。在1号反应堆(最右侧),3月12日发生的爆炸摧毁了所在建筑顶部三分之一的部分。

  3.爆炸前的核电站

爆炸前的核电站(图片来源:DigitalGlobe/Getty Images)爆炸前的核电站(图片来源:DigitalGlobe/Getty Images)

  在3月12日,也就是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之后拍摄的福岛核电站卫星照片中,外部破坏还不明显。随着周围温度不断升高,2号反应堆(右数第二个)最终发生爆炸,所在建筑屋顶被掀翻。这也是福岛核危机的第一次大爆炸。

  4.地震前的福岛第一核电站

地震前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图片来源:Kyodo/Reuters)地震前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图片来源:Kyodo/Reuters)

  2008年10月拍摄的福岛第一核电站。这座核电站于上世纪70年代投入运营,随着核危机的发生,福岛核电站注定要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一样,背负骂名。由于辐射水平升高,日本政府设立了12.5英里(约合20公里)的疏散区,同时建议距离核电站不到19英里(约合31公里)的居民留在室内。16日,美国国务院采取了更为谨慎的做法,建议距离反应堆不到50英里(约合80公里)的所有美国居民撤离。

  5.爆炸后的核电站

爆炸后的核电站(图片来源:DigitalGlobe/Getty Images)爆炸后的核电站(图片来源:DigitalGlobe/Getty Images)

  3月14日爆炸后几分钟拍摄的照片。据美国国际安全和科学研究所推测,散布在太平洋上空的主要是爆炸产生的烟雾和尘埃,而不是反应堆冒出的蒸汽。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3月18日,虽然救援人员仍在向反应堆注水,但冷却福岛核电站的工作已经有了一个新焦点,即铺设电力电缆通向反应堆所在建筑,可能帮助救援人员重启冷却系统。官员们表示这项工作可在几天内完成。但专家们指出恢复供电可能不足以冷却放射性燃料,因为水泵和管道系统可能在地震、海啸或者爆炸中受损,甚至有可能遭受三重打击。(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21日消息,日本11日发生里氏9级地震,地震引发剧烈的海啸,下面是日本发生海啸前、后的卫星图,它们清晰显示了海啸对日本造成多么严重的破坏。

  1、日本南三陆(Minamisanriku)2002年和2011年海啸后对比

海啸前海啸前
海啸后海啸后

  3月11日地震后,日本沿海出现超过9米的特大海啸,几乎毁灭了一个名为南三陆的小镇。这里居住着近1万人,现在超过60%的居民仍然失踪。

  卫星图像提供:Google, GeoEye (2002) ,Digital Globe (2011)

  2、南三陆的球场,2002年和2011年灾后对比

海啸前海啸前
海啸后海啸后

  据报道,南三陆的幸存者说他们看到海啸将整个小镇全部冲进了一条山沟里。

  卫星图像提供:Google, GeoEye (2002) ,Digital Globe (2011)

  3、宫城县牡鹿町(Yagawahama),2007年和2011年灾后对比

海啸前海啸前
海啸后海啸后

  海啸造成了宫城县大量的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损坏,这阻碍了救援人员进入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这里是牡鹿町,受灾情况非常严重。

  卫星图像提供:Google, Digital Globe (2007) , Geo Eye (2011)

  4、仙台机场,2003年和2011年灾后对比

海啸前海啸前
海啸后海啸后

  在3月11日的灾难中,仙台机场被几乎冲毁,大量垃圾瓦砾涌入航站楼,一片狼藉。

  卫星图像提供:Google, Digital Globe (2003) , Geo Eye (2011)

  5、名取市(Yuriage),2008年和2011年灾后对比

海啸前海啸前
海啸后海啸后

  这里曾是“繁忙的渔港”,拥有7000人口,但在这场可怕的海啸中,这里几乎被从地图上抹掉了。

  卫星图像提供:Google, Digital Globe (2008) , Geo Eye (2011)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5 页,共 49 页